儿牧牛。元代。吴志淳。儿牧牛,丰林清润纵尔游。长鞭短策莫轻举,从渠饮啮饱即休。老幼年年仰衣食,耕种田园藉牛力。早夜单衣自饭之,只恐春来或牛瘠。日日丁宁语牧儿,老翁饷尔当及时。笼禽吹笛任相学,慎勿将牛尝苦之。牛不耕田廪无粟,淮上三年食人肉。
《儿牧牛》是明代吴志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儿牧牛,丰林清润纵尔游。
年幼的孩子牧放着牛群,丰美的林木和清澈的溪水随处可见。
长鞭短策莫轻举,从渠饮啮饱即休。
用长长的皮鞭和短短的驱策棒来驾驭牛,不可操之过急,牛在河渠边饮水,吃饱后即停止啃食。
老幼年年仰衣食,耕种田园藉牛力。
老幼每年依赖衣食,通过牛的力量来耕种田园。
早夜单衣自饭之,只恐春来或牛瘠。
清晨和夜晚,孩子们穿着单薄的衣服自己解决饭食,只是担心到了春天牛可能会瘦弱不堪。
日日丁宁语牧儿,老翁饷尔当及时。
每天都要安慰和指导孩子们,老人们会及时提供食物。
笼禽吹笛任相学,慎勿将牛尝苦之。
囚禁的鸟儿吹奏笛子,随意模仿相互学习,但请谨慎,不要使牛受苦。
牛不耕田廪无粟,淮上三年食人肉。
如果牛不耕田,库房里就没有粮食,淮河流域的人们将在三年之内沦为食人肉的对象。
这首诗词以牧童和牛的形象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图景。诗中表达了年幼的牧童牵引牛群在自然环境中自由游荡的情景,描述了他们依靠牛的力量耕种田园、解决衣食的艰辛生活。诗词中还融入了对于牛的关心和对于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思考。诗中呈现的田园景象和牧童牵牛的场景给人以宁静、自然、朴素的感觉,展现了一种简单而又真挚的生活态度。通过对牧牛生活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于农耕劳动的赞美和对于自然生活的颂扬,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现实与责任。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句表达了深刻的诗意,使人们领略到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考。
元明间庐州府无为州人,字主一。元末历知靖安、都昌二县。奏除待制翰林,为权幸所阻。以避兵移家豫章,再迁浙江鄞县东湖。入明不仕。工草书篆隶,亦能诗。...
吴志淳。元明间庐州府无为州人,字主一。元末历知靖安、都昌二县。奏除待制翰林,为权幸所阻。以避兵移家豫章,再迁浙江鄞县东湖。入明不仕。工草书篆隶,亦能诗。
山中晚兴寄裴侍御。唐代。司马扎。雷息疏雨散,空山夏云晴。南轩对林晚,篱落新蛩鸣。白酒一樽满,坐歌天地清。十年身未闲,心在人间名。永怀君亲恩,久贱难退情。安得蓬丘侣,提携采瑶英。
秋日病中咏怀诗二十一章 其三。清代。姚燮。短爱易长苦,存相犹槁柴。捐情殉穷促,殊非达者怀。独篁媚墙影,秋日多晴佳。匿翠无人怜,澹露与摩揩。乘艰变其素,安望春时荄?留景不在暄,幽冷讵为乖?
寄慧云大师。宋代。释智圆。繁华辞帝辇,岑寂峦山林。志向浮名淡,房扃古寺深。诗窗来皓月,齐磬下幽禽。终约逢新雪,闲过话静心。
题曾幼度诗集后二首 其二。宋代。赵蕃。客路东西曾数州,诗成宁免暗中投。我今办取逢人说,倾盖悬知胜白头。
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舞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岁,为沈著作以双鬟纳之。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
张好好诗。唐代。杜牧。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舞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岁,为沈著作以双鬟纳之。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翠茁凤生尾,丹脸莲含跗。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吴娃起引赞,低回映长裾。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繁弦迸关纽,塞管裂圆芦。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主公再三叹,谓言天下殊。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龙沙看秋浪,明月游东湖。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旌旆忽东下,笙歌随舳舻。霜凋谢楼树,沙暖句溪蒲。身外任尘土,樽前且欢娱。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聘之碧瑶佩,载以紫云车。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洛城重相见,婥婥为当垆。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门馆恸哭后,水云愁景初。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哭二兄 其一。清代。林朝崧。六旬过二年非夭,老马为驹事可嗟。快意黄金随手尽,回头白日向西斜。宣城博进催官牒,蒿里新坟泣暮鸦。惆怅秋风吹葛帔,遗孤谁抚乐安家。
无题六首 其二。清代。林朝崧。劳燕分飞十八春,相逢疑假又疑真。灯前带雨梨花弱,扇底含烟柳叶颦。不嫁东家应有命,再来南陌岂无因。深红落尽馀青子,小杜诗成倍怆神。
冬日送别表妹。清代。周淑履。萧萧风雪逼人寒,欲整行装忍泪看。珍重送君无别语,高堂代我问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