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宋代。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参考资料:
1、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438-439
2、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55-256
3、 黄瑞云.两宋诗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191
这首诗记述了作者一次游览的过程,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春风的柔和温暖,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
第一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古木,老树。阴,树荫。系,拴。短篷,有篷的小船。意思说:我在一棵老树荫下拴住小船。它告诉我们,作者是乘船出来春游的。而且这个地方有树有水,是个好去处。古木成荫,又乘带篷的船,暗示了春来天暖,并会有风雨。
第二句“杖藜扶我过桥东”。杖藜,藜杖,藜是一种草,茎很坚硬,用它作的拐杖。“杖藜扶我”,实际是“我扶杖藜”。说藜杖扶着我,将杖拟人化,突出了藜杖的作用及我同藜杖间的感情。意思说:我扶着藜杖来到小桥东面。这句写作者下了船,又扶杖步行,表明作者虽然年纪老了,但游兴很浓。其实在乘船途中,他已经在欣赏春天美景了,现在又徒步游赏,可见春天景色的迷人。
上两句主要写春游经过,于春游兴致中初步透露出春光的美好,那么春光到底怎样美好呢?作者在后面进行了具体描述。
次两句通过自己的感觉来写景物。眼前是杏花盛开,细雨绵绵,杨柳婀娜,微风拂面。诗人不从正面写花草树木,而是把春雨春风与杏花、杨柳结合,展示神态,重点放在“欲湿”、“不寒”二词上。“欲湿”,表现了濛濛细雨似有若无的情景,又暗表细雨滋润了云蒸霞蔚般的杏花,花显得更加娇妍红晕。“不寒”二字,点出季节,说春风扑面,带有丝丝暖意,连缀下面风吹动细长柳条的轻盈多姿场面,越发表现出春的宜人。这样表达,使整个画面色彩缤纷,充满着蓬勃生气。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
历来写春的句子,或浑写——“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或细写——“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徐元杰《湖上》),志南这首诗将两者结合起来,既有细微的描写,又有对春天整个的感受,充满喜悦之情。诗写景凝练,意蕴丰富,读来使人如闻似见。尽管在此之前,“杏花雨”、“杨柳风”这样的诗境已广泛为人们所用,但真正成为熟词,不得不归功于志南这两句诗。元代虞集脍炙人口的《风入松》的名句“杏花春雨江南”所描绘的意境,除了受陆游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影响外,或许也曾受此启发。
这首诗写春天美景,没有一般地描绘花开鸟鸣,主要写了春天的风雨。春风春雨也本是人们常见的现象,作者却写得有色有味,真切切感人。表现了作者体察的细腻和笔下的功夫。看得出,看似浅显的词句是经过精心锤炼的,因而韵味十足。他重点从感觉入手,写自己春游的喜悦心情,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也为读者展现出春天无限美好的世界。
参考资料:
1、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438-439
2、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55-256
3、 黄瑞云.两宋诗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191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绝名诗。诗僧志南亦因这首描写二月春景的诗而名留千古。
首二句写诗人的行踪,尾二句写诗人眼中的春光。首二句用笔精妙,予人以清凉幽静的美感:斑驳的古木、汩汩的溪水、轻巧的篷船、虬曲的杖藜、古朴的小桥和无事的老僧,构成一幅浑然天成的游春图。一句“杖藜扶我过桥东”,诗意地表现了禅宗所崇尚的物我合一的佳境。尾二句造语疏清,予人以清新悠然的体味:小桥东边,杏花如烟,杨柳如线,细雨如酥,和风如丝。那杏花烟雨,欲沾人衣而不湿,何其令人惬意;那杨柳和风,吹在脸上凉美而不觉寒冷,它们是何等善解人意。这清凉的春意,不正是春天清凉的禅意的昭示么?这迷人的春景,正是诗人眼中迷人的禅境。
在诗人眼中,禅就在古木中、溪水里、篷船上、杖藜头,在小桥东边,在老僧心头,在杏花雨中,在杨柳风里,在那沾而欲湿的凉意中,在吹面不寒的清柔里,禅就是春天,就是一切的一切,就是绝句,就是诗!
“诗有四种高妙:一曰理高妙,二曰意高妙,三曰想高妙,四曰自然高妙。碍而实通,曰理高妙;出自意外,曰意高妙;写出幽微,如清潭见底,曰想高妙;非奇非怪,剥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不说理,也不说禅,却极有禅趣,本诗可谓是自然高妙!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南宋诗僧,志南是他的法号,生平不详。志南的生活状态已不考,他在当时的文坛上也没有“中兴四大诗人”以及“二泉先生”诸人的风头那么前。但就这短短的一首诗,就以其对早春二月的细腻感受和真切描写,把自己的名字载入了宋代诗史。...
志南。南宋诗僧,志南是他的法号,生平不详。志南的生活状态已不考,他在当时的文坛上也没有“中兴四大诗人”以及“二泉先生”诸人的风头那么前。但就这短短的一首诗,就以其对早春二月的细腻感受和真切描写,把自己的名字载入了宋代诗史。
浣溪沙 寄赵居士。金朝。马钰。净净清清净净清。澄澄湛湛湛澄澄。冥冥杳杳杳冥冥。永永坚坚坚永永,明明朗朗朗明明。灵灵显显显灵灵。
和方虚谷上南行十二首 其六 过杏村。元代。陈栎。杏花富赵村,佳名昉唐代。酣酣红雨春,芳葩谁不爱?转眼铁炉步,发问莫能对。杏村无杏花,赵村亦安在?
同喻邦相别驾话旧作 其一。明代。胡应麟。高秋帆挂大江东,屈指清尊碣石同。一去鸿书迷远近,重来龙剑合雌雄。钱塘雪捲千家白,石屋霞生万岫红。何限胜游天竺顶,与君携屐待秋风。
和刘后村梅花百咏。宋代。方蒙仲。十分元得孤寒力,一点无关坱圠功。谁令春风来得晚,梅花也不傲春风。
顾鉴沙棡伴梅图 其三。清代。朱景英。阅世风烟老岁寒,为攀嘉树感无端。清芬的的君能诵,底补笙诗咏采兰。
冬。宋代。刘攽。蜂房割蜜留度年,中林置罝长击鲜。朔风吹空塞北户,束薪明暖初无烟。缺篱补疏已乍密,败屋鬋茅元自坚。官租事空不复出,积雪塞径长昼眠。田家此乐不知老,儿孙满前俱寿考。世俗荣名多变更,不似田翁一生好。
舟次小年。明代。李之世。晚泊清江思悄然,风沙石濑咽涓涓。客边沽酒逢残腊,雨里迎春到小年。疏磬忽传红叶寺,荒村多住白芜烟。觉来旅况真无味,兴尽思回雪夜船。
武夷山。元代。陈阳至。宴罢曾孙不再期,彩桥断绝可胜悲。药炉火冷丹升鼎,坐石云閒鸟护棋。白凤舞空银阙迥,青鸾度嶂玉笙随。仙翁已许丹台约,拟濯尘缨向水湄。
献长沙王侍郎。唐代。杜荀鹤。文星渐见射台星,皆仰为霖沃众情。天泽逼来逢圣主,辞林盛去得书生。云妆岳色供吟景,月浩湘流递政声。美化事多难讽诵,未如耕钓口分明。
閒吟奉籋云先生。清代。林占梅。岭表、闽中自各天,交因翰墨信前缘。花间爱我琴三弄,月下欣君赋一篇。共洗马肝评砚谱,曾焚鹊尾对香筵。有时携手登临去,踏尽青山绿水边。
十月十三日泊舟白沙江口。宋代。黄庭坚。岸江倚帆樯,已专北风权。飞霜挟月下,百笮直如弦。绿水去清夜,黄芦摇白烟。篙人持更柝,相语闻并船。平生濯缨心,鸥鸟共忘年。风吹落尘网,岁星奔回旋。险艰自得力,细故可弃捐。至今梦汹汹,呼禹济广川。
徐使君送冰。宋代。周紫芝。江南地暖不藏雪,六月无冰破烦热。俱在炎官火伞中,暍死行人不堪说。今年渡江当入淮,淮人荫子恰复开。眼明一见玉壶面,仿佛肺腑无尘埃。使君忽遣铃下走,金盆分似来铃斋。方圭圆璧不可数,玉峰中立高崔嵬。蔗浆退舍不入口,井花避席当停杯。我生坐甑安得此,借以清风亦聊尔。明年公复侍甘泉,御府分光照窗几。却忆敲冰饷野人,回望江城在千里。
闻报书怀。明代。陈洪谟。赐閒林壑几年馀,衰病真便化日舒。世事已拚成醉梦,荐章那复及慵疏。推贤谏省心应赤,窃吹江皋道不如。况说重华隆盛治,夔龙声迹总堪书。
头陀岭。宋代。葛绍体。峭绝不可步,肩舆屡颠覆。南北三十里,上下九回曲。两畔沿古松,虬枝乱相续。根迸石齿裂,叶密云气宿。或一盖高张,或万蛇奔促。或魑魅隐见,或虎豹踯躅。纵无游子悲,遇此亦惨目。鼠梯侧将崩,鸟迳深更蹙。吾道岂终穷,朅来意何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