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灵澈上人。唐代。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斜阳 一作:夕阳)
参考资料:
1、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61 .
这首诗是作者写傍晚时分,送灵澈返回竹林寺的途中所见所感。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出家,诗中的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
参考资料:
1、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407-408 .
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这两句是说作者眺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出此时已是黄昏时分,仿佛在催促灵澈归山。诗人出以想象之笔,创造了一个清远幽渺的境界。此二句主要写景,景中也寓之以情。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这两句就是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只写行者,未写送者,而诗人久久伫立,目送友人远去的形象仍显得非常生动。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多半黯然情伤,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和作者的寂寞心情。
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但这帧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以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他深情,但不为离别感伤,而由于同怀淡泊;他沉思,也不为僧儒殊途,而由于趋归意同。这就是说,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托着、也表露出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因而构成一种闲淡的意境。十八世纪法国狄德罗评画时说过:“凡是富于表情的作品可以同时富于景色,只要它具有尽可能具有的表情,它也就会有足够的景色。”(《绘画论》)此诗如画,其成功的原因亦如绘画,景色的优美正由于抒情的精湛。
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公元769—770年(唐代宗大历四、五年)间。刘长卿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一个宦途失意客,一个方外归山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归,同有不遇的体验,共怀淡泊的胸襟。这首小诗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
参考资料:
1、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407-408 .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元旦词 其七。明代。李之世。巷南巷北喜匆匆,村酒村肴一般醲。笑杀东邻穷措大,瓦盘菜甲领春风。
改东门出二首 其二。宋代。叶适。左方拥崇冈,昔也重嶙峋。自我护樵牧,林光稍敷纷。与菊明疏秋,堕桃照秾春。本求平野立,八荒辩燕秦。终限分寸珠,僧磬通比邻。面墙虽养蒙,意生岂名身。
饯许州宋司马赴任。唐代。徐坚。旧许星车转,神京祖帐开。断烟伤别望,零雨送离杯。辞燕依空绕,宾鸿入听哀。分襟与秋气,日夕共悲哉。
五禽言 其一。宋代。戴炳。提葫芦,沽美酒,人世光阴春电走。一日得醉一日闲,绿鬓几曾俱白首。沽酒沽酒有酒沽,生前不饮真愚夫。
送叶士龙归竹林精舍。宋代。刘克庄。侍讲开甥馆,三间不至奢。少曾居北面,老只住东家。野笋庖尤美,深衣衮未华。何时寻旧路,去谒玉川茶。
相和歌辞·铜雀妓。唐代。吴烛。秋色西陵满绿芜,繁弦急管强欢娱。长舒罗袖不成舞,却向风前承泪珠。
诸葛洞。清代。倪本毅。万山如奔马,到此一水束。两岸绝壁相对峙,巨石中涌疑虎伏。雷轰电骇浪花溅,水势争与石势触。石怒水号两不让,阴云惨淡生觳觫。楚南估客不敢上,千帆夜泊沅溪曲。负戴纷纷越山岭,崎岖恍如蚁缘木。瞿塘滟滪古绝险,轩然大波高于屋。龙骧万斛日经过,怪此汹涌断往复。崔巍古庙覆苍苔,居人争伺溪洞开,呜呼诸葛何时来。
哭王君载四绝 其三。明代。王世贞。耳边犹似叹高山,忽断飘风去不还。君到夜台无李白,也堪惆怅忆人间。
同吴迪吉汪信民游西塔寺分韵赋诗以荷花日落酣为韵探得荷花字 其一。宋代。谢逸。曲肱清梦残,晓鼓喧鸣鼍。披衣步庭除,白露倾圆荷。俄闻剥啄声,佳客来相过。为言城市喧,邀我游山阿。步入青莲界,诸峰郁嵯峨。清香郁软语,竟日同婆娑。吾人嗜好僻,与世殊臼窠。兹游慎勿广,恐为俗客呵。
秋蕊香。宋代。杨泽民。向晓银瓶香暖。宿蕊犹残娇面。风尘一缕透窗眼。恨入春山黛浅。短书封了凭金线。紧双燕。良人贪逐利名远。不忆幽花静院。
雪中次钱江楼宪副 其一。明代。边贡。两岁高堂辍问安,每逢新腊恨漫漫。身如野鹤真无倚,心似江梅苦抱酸。衣线细留春草怨,穗灯深掩雪风寒。他年奉檄堪垂涕,毛义从来不为官。
赵仲瑜小景二首。宋代。陈某。远水望不极,断云低复连。青山秋树屋,野渡夕阳船。幽思沧洲上,归心白雁前。异乡非隐地,聊欲寄林泉。
都下竹枝词。清代。方文。都门本是利名关,来去纷纷各不闲。亦有京官十数载,从无偷眼看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