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定海夜哭

泊定海夜哭朗读

《泊定海夜哭》是清代诗人李邺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频年国破泪,此日更难收。
积血知龙斗,遗民问马流。
乾坤迷鼓角,风雨溅刀头。
太息残生在,黄冠何所投。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沉沦和人民苦难的忧愤之情。作者以辗转反侧的思绪,抒发了自己对国破家亡的悲痛和对乱世中遭受折磨的百姓的深情关怀。他对于国家的困境感到无奈,对于人民的境遇感到心痛,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

赏析:
《泊定海夜哭》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凄婉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起伏和人民疾苦的深刻感受。首两句“频年国破泪,此日更难收。”直接点出了国家频繁遭受战乱和人民痛苦的现实,以及作者对此的无法收拾之感。接着,“积血知龙斗,遗民问马流。”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战场上的残酷景象和流离失所的遗民,凸显了战乱带来的深重伤痛。

接下来的两句,“乾坤迷鼓角,风雨溅刀头。”通过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展示了乱世中的混乱和危险。鼓角声和刀剑飞溅的景象,将诗词的气氛推向高潮,形象地描绘了战乱中的惨状。最后两句,“太息残生在,黄冠何所投。”表达了作者对于在乱世中艰难求生的人们的同情和思念之情。黄冠指的是士人的身份,这里表示士人在乱世中无处安身,无法施展才华,倍感无奈。

整首诗词通过对战乱和人民苦难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它以凄凉的笔触展示了乱世的残酷和人民的疾苦,彰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意,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邺嗣

(1622—1680)明末清初浙江鄞县人,原名文胤,以字行,号杲堂。明诸生。入清,踪迹多在僧寺野庙。以地方文献零落,集《甬上感旧诗》,搜寻颇费心力。文章多记明清之际事。才名甚著,与徐振奇等号为南湖九子。有《杲堂诗钞》及《文钞》。...

李邺嗣朗读
()

猜你喜欢

已作惊禽不择柯,异乡那复困风波。
别来莫讶书凄恻,忧患艰难我最多。
()

珍馆径归鄞,人犹望秉钧。
邮传千里讣,哀动五州民。
躃踊森贤嗣,攀号感路人。

()

昔予忝晋棘,所荐多名士。黄生独裒然,博雅轻流辈。

惠我锦绣段,示我瑶华制。苦心济南室,转与时趣避。

()

君不见关西故将五陵豪,束发从军受六韬。莲花玉剑浮云骑,横击阴山塞月高。

又不见五云楼阁春窈窕,射策彤庭海日晓。碧衣行尽长安陌,玉勒银鞍弄騕袅。

()

西来赴调合关繻,黄绶风尘厌九衢。
祖席且同开口笑,公庭未免折腰趋。
长安车马偏欺客,鲁国衣冠肯戏儒。

()

三年沦异域,一命重同官。以我栖山苦,羡君渡海安!

图书随宦失,生死诉人难。近奉新功令,休称两鬓完!

()
不是风幡动,亦非仁者心。
自从胡乱后,淈{左氵右盾}到而今。
()

平原门下十馀人,独受恩多未杀身。每叹陆家兄弟少,

更怜杨氏子孙贫。柴门岂断施行马,鲁酒那堪醉近臣。

()

又见边鸿飞至。归未。嘹呖一声秋。衔书不忍过高楼。

愁么愁。愁么愁。

()

筋力年来减,穷愁客里增。夜风摇棨戟,霜气压觚棱。

砌冻花粘甓,窗虚纸照冰。哦诗清不寐,明发寄良朋。

()

甘棠实恐负初心,时雨何期更作霖。行处万山惊簿暮,望中一片见浓阴。

飞扬岂为催诗急,飘洒终怜润物深。安有随车方往辙,虚烦父老沸佳音。

()
金螺晓气照人寒,手把天浆领佩环。
夜有送鱼来赤壁,秋风吹雁发衡山。
东南折处旗花见,牛女光中槎影还。
见说青年文赋好,士龙一笑共云间。
()
断香犹在梦初回,灯似孤萤阖复开。
怪底诗情清彻骨,数声新雁枕边来。
()

朝游白云里,夕憩长松边。俯视世间人,但见万井烟。

流转非一日,正如水潺湲。吾方欲高步,嘉遁休中年。

()
朝日曜兮香春花,玉壶炯兮清冰。
耿余心兮不斯,付妍丑兮丹青。
君王兮宵衣,壮土悲歌兮战死。
岂余身兮惮殃,抗风沙兮万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