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西杂感诗。宋代。释智圆。猛虎磨牙踞荫林,幽幽一路晚烟深。行行君子休疑懼,此物由来食兽心。
《湖西杂感诗》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智圆。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猛虎磨牙踞荫林,
幽幽一路晚烟深。
行行君子休疑惧,
此物由来食兽心。
中文译文:
猛虎在荫凉的森林中磨牙,
幽幽一路晚烟深。
前行君子不必疑惧,
这种生物天生就以捕食为心。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只猛虎在森林中磨牙的场景,表达了一种生物间的本能行为和自然秩序的观念。猛虎以其独特的食肉本能而生存,无需疑虑和恐惧,它的行为符合自然法则。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现了自然界的一幕,并通过虎的形象传达了一种生命力和本能的力量。作者通过描绘猛虎磨牙的场景,展示了动物天生的本能行为,强调了自然界中生物间的相互依存和适应。诗中的“幽幽一路晚烟深”描绘了森林中的宁静景象,与猛虎的威猛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猛虎的独特性和力量。
诗的最后两句“行行君子休疑惧,此物由来食兽心”,表达了一种对自然法则的敬畏和尊重。君子,即有道德修养的人,应该理解和接受自然界的规律,不必对猛虎的行为产生疑虑和恐惧。猛虎食兽的行为是其本性使然,符合自然的秩序和生存规律。
这首诗词虽然篇幅不长,但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界和生命的深刻思考。它提醒人们要理解和尊重自然界的法则,同时也反映了佛家思想中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释智圆。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草亭同周郡博张愈光观海棠 其二。明代。陈洪谟。灵根海上移来远,艳质还分定惠馀。紫缕低垂春正绾,清流频照影谁如。红生笑颊深杯后,粉缀啼痕晓梦初。独有心知远游客,几回题句向茅居。
赠侍中李良定公挽词。宋代。王珪。悲箫忽犯晓楼钟,樽酒应非昔饯同。家贵曾还金钺宠,时清不见玉关功。佳城蔓草千年闭,后院繁絃一夕空。惟有平阳旧池馆,依然芳树倚春风。
秋日书事。宋代。马定远。井边薏苡吐秋珠,舍下瓜区杂芋区。世道未夷聊小隐,不须辛苦著潜夫。
听潮。明代。王邦畿。寂默无闻地,潮来忽有声。亦能骇视听,终觉壮心情。于世常存信,为人类不平。广陵空见说,何似此分明。
富春。唐代。吴融。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画晚晴新。云低远渡帆来重,潮落寒沙鸟下频。未必柳间无谢客,也应花里有秦人。严光万古清风在,不敢停桡更问津。
送梁药亭北上 其一。宋代。何绛。酌酒六莹堂,六莹琴复张。君虽有佳誉,人自爱清商。曲古挥弦静,弹终掩袖长。遥思春日暖,衣带尽天香。
登遨游冢有感示凡公响泉道人。明代。袁宏道。古冢新新道,荒原漠漠枫。荷衣蕙带鬼,燕麦兔葵风。颓叠高陵变,分趋逝水东。莫言空不得,何事不成空。
送田使君都统离夔赴合州。宋代。阳枋。英雄才略暂临夔,泛绿依红诧小儿。肯同稠人认毛遂,甘从走督得神师。鱼城人喜景星出,象澦猿惊仙仗移。七十老肥怕趋走,峡江亭上倍临歧。
绿绕青围古会稽,城东河上古招提。巳公茅屋曾游处,渭北山人半醉题。
暂憩不妨停画楫,幽寻还得杖青藜。旧人死尽惟残屋,竹密云深步步迷。
天王寺迪上人房五十年前友人王仲信同题名尚在。宋代。陆游。绿绕青围古会稽,城东河上古招提。巳公茅屋曾游处,渭北山人半醉题。暂憩不妨停画楫,幽寻还得杖青藜。旧人死尽惟残屋,竹密云深步步迷。
浣溪沙 辛酉元宵后三日亚鹤召宴。清代。严既澄。一往幽情特地真。珠钿曾未饰低颦。定知心怯酒边人。拼得梦余重入醉,可怜秋后略回春。无多芳意莫逡巡。
苦雨吟和曾退如 其四。明代。袁宏道。莫是天家乐,轻闻下土哀。九州吹立水,万部役雕雷。地远声难彻,阍高唤不回。巢居与穴处,曾见有唐来。
雪作。宋代。曾几。卧闻微霰却无声,起看阶前又不能。一夜纸窗明似月,多年布被冷于冰。履穿过我柴门客,笠重归来竹院僧。三白自佳晴亦好,诸山粉黛见层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