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稚川山水

题稚川山水朗读

译文

五月,松下的茅草亭里却凉爽宜人,白沙覆盖的汀洲和远处的繁茂树林融入了暮色,呈现出一片苍苍茫茫。
路上的行人兴起了无限的思乡之情,此处的青山绿水也仿佛是自己的故乡了。

注释

松下茅亭:放眼亭外。
凉:传达了给人以舒畅之感
汀沙:指靠近水边的沙洲。
云树:高大的树木
苍苍:深青色,幽暗。
思:指的是思乡的感情。

参考资料:

1、戴文进著.《戴叔伦诗文集笺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2,:第276页

2、汪娟主编.《唐诗三百首》: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02:第159页

题稚川山水创作背景

  诗歌具体写于何年尚待考证,从内容看,在仲夏暑热的“五月”,诗人宦游途中经日跋涉,向晚来到稚川,憩息于松下茅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1、周啸天、张金海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6月:675-676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山水风光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典型的旅游诗,作于诗人宦游途中,写行旅中偶遇之景色。诗中热情赞颂了稚川山水风光的优美,并巧妙抒写了思乡之情。

  一二句,描画“行人”傍晚小憩于茅亭的所见,也是对稚JII山水的点染。作为一个赶路的宦游人,在“五月”仲夏的暑热中整日跋涉,直到傍晚才突然发现一个“松下茅亭”,岂不喜出望外;憩息亭中,只感到清幽的凉意阵阵拂来,又怎不感到痛快。再纵目远眺,那江中汀洲的白沙,那云烟缭绕的绿树,在暮色映照下显得一片苍茫。上句从小处下笔,工笔描画;下句从大处着眼,泼墨涂染。前后相映,构成一幅意境淡远的松亭晚眺图,含蕴着稚川山水给予异乡“行人”的快感和美感。

  三四两句,抒发“行人”于松亭晚眺之中突然唤起的一种油然而生的乡情,实际也在表达对于稚川山水的盛赞。“行人无限秋风思”,是稚川山水给予“行人”的一种无可名状的感发。“行人”二字,在此点出,补明上两句均是“行人”眼中之所见;“秋风思”代指乡愁归思,唤起诗人对故乡一切熟悉亲爱的事物的深切忆念。

  此诗的妙处不在于它写出一种较为普遍的思想感情,而在于它写出了这种思想感情独特的发生过程,从而传达出一种特殊的生活况味,耐人含咏。

参考资料:

1、蔡景仙主编.《山水田园诗词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04:第217页

2、萧涤非等撰写.《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4,:第676页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戴叔伦朗读
()

猜你喜欢

都门霁后不飞尘,草色萋萋满路春。双兔坡东千室吏,

三鸦水上一归人。愁眠客舍衣香满,走渡河桥马汗新。

()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
陛下胡为先一州,是公岂合久诸侯。
东江西江水且涨,南山北山春正浮。
促席久思宣室问,都人愿睹翰林游。
我家怀玉山之下,亦拟探奇谒道周。
()

休虚诞。休虚诞。不可倚而不倚,道中相玩。全性命、不比寻常,下的端了干。出家儿,呈手段。把从前爱底,顿然猛拚。发一志、决烈修持,与神仙作伴。

()
谁令珠玉唾,出彼藜藿肠。
仁人不为宝,良贾宜深藏。
()
桔槔灌蔬固已非,竹笕浇花宜见讥。
杏繁梅瘦种性别,一气生杀均天机。
细推物理孰不尔,抟风未可嘲卑飞。
君其置之且共酌,白酒方熟黄鸡肥。
()
沐猴岂合缠章服,野马如今脱辔衔。
屈指悔来坡下路,瘦筇随客上巉岩。
()
当时身不顾,义激自诸生。
一日魁南省,无人不识名。
官寻流水住,路趁落花登。
遥想凭高处,岳云千万层。
()

轻盈恰与地相宜,才种纤枝又引枝。不及垂阴向黎庶,春风一路送亡隋。

()

野径山光里,草堂湖水傍。开樽临绝壁,岸帻俯沧浪。

虚渚秋光净,高云晚木凉。同游得朋旧,歌罢兴偏长。

()

妙明廓彻圆当念,念未圆明颠倒转。譬如醉眼旋屋庐,屋庐岿然醉目眩。

要令鹘崙常现前,一切时中莫污染。昔日蒋山解颠草,一字不可饶两点。

()

银河秋浪。遥出昆崙上。忽变澄澜添碧涨。可道升平无象。

黄云浊雾初开。荣光休气徘徊。试觅当时五老,金泥玉检将来。

()

离合半生梦,招呼三径游。邺中惟病客,洛下几名流。

石润苔含雨,庭閒菊占秋。还怜竹西月,移席整觥筹。

()
扰扰谁知巧丧生,惟君智巧不关心。
为能悬解如庄叟,会识真风在汉阴。
閒笑重轻争俯仰,静忘身世任浮沉。
堪嗟混沌亡来久,今独怜君踵息深。
()

蓂砌晴开七叶春,宜人春色一番新。若教剪綵为人胜,莫像新人像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