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唐代。刘长卿。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参考资料:
1、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24页
此诗作于刘长卿旅居扬州之时。安史之乱爆发后,刘长卿长期居住的洛阳落入乱军之手,诗人被迫流亡到江苏扬州一带,秋日登高,来到吴公台,写下这首吊古之作。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47-248页
此诗作于刘长卿旅居扬州之时。安史之乱爆发后,刘长卿长期居住的洛阳落入乱军之手,诗人被迫流亡到江苏扬州一带,秋日登高,来到吴公台,写下这首吊古之作。
这是一首咏怀古迹的吊古诗。首联是写因观南朝古迹吴公台而发感慨,即景生情。第二联一写近景,一写远景,第三联以夕阳衬旧垒,以寒磬衬空林,旧日辉煌的场所如今是衰草寒烟,十分凄凉。在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里,诗人登上南朝旧垒吴公台。台上的寺庙已经荒凉,人踪稀少;远望山峦,皆在云罩雾缭之中。傍晚的太阳沿着旧日的堡垒缓缓下落,寺院中传出的钟磬之声慢慢向空林中扩散。秋风四起,这钟磬之声也似带有一种寒意。南朝故迹尚存,人去台空,只有长江之水,在秋日的夕阳中独自流淌。末联写江山依旧,人物不同。最后两句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气韵。
此诗将凭吊古迹和写景思乡融为一体。对古今兴废的咏叹苍凉深邃。全诗写“远眺”,而主导情绪则是“悲秋”。通过对深秋景象的描绘,熔铸了诗人对人生、社会、时代的凄凉感受。此诗文笔简淡,意境深远,乃“五言长城”的上乘之作。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诗。首联扣题,挈领全篇。由台上落叶起兴,触景生情,悲秋意绪溢满纸端。秋风飒飒,落木萧萧,使人顿生悲凉之意。“秋入”二字有的版本作“秋日”,可能出于对仗工稳的考虑,“秋日”与“古台”相对才恰切。但我以为用“入”字更妥贴,首先它紧承上句末尾时间名词“后”字,揭示了诗人情随景迁的心理流向。其次用“入”字这个趋向动词更有力度,更微妙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怅惘。怀乡病本足以令人黯然伤神的了;且时又逢秋,这种乡愁之苦就更增一层了,仿佛秋风秋气将诗人的一颗伤痕累累的怀乡之心团团裹挟住,沉甸甸的,无法解脱。再者,律诗首联并不苛求对仗,用“入”字,使句法灵活而不板滞。
颔联宕开一笔,不写乡思;转而细写登台所望之景,别开生面。上句写近景,寺院地处荒山僻岭,故而人迹罕至。着一“野”字,分明投射出诗人处江湖之远、仕途失遇的苦闷;着一“少”字也暗示了诗人漂泊他乡的孤独。下句写远景。隔岸青山层峦叠嶂,云遮雾绕,清净幽深:这样一个超然于熙攘尘世之外的所在或许是荡涤诗人心头重重烦虑的佳处。此联景中含情,宛然有一种横空出世的虚静散淡的韵致。
如果说颔联是用一片清幽的风景将诗人内心的愁绪清洗冲淡,乃至使读者突然不见了诗人乡愁的影子;那么颈联则由作者的运命乖舛之酸辛跃迁到朝代兴替之感喟,笔触更浑厚了。颈联继续写景,由远而近,写出了古台四周苍茫的暮色,用笔细致。上句写远景。西风残照,落日熔金,废垒寂寂,钟罄悠悠,声振空林······时间仿佛停止了脚步,空间似乎也在沉思。诗人工于用字,“依”字下得极雅,极有韵味。“依”字在句中有“枕靠”“依凭”之意,夕阳本是无情,而用“依”字,却赋予“夕阳”人格化的形象,仿佛这渐行渐远的夕阳也为“古台”“旧垒”的沧桑之变而叹惋悱恻,而眷恋难舍。若说上句妙在绘形,则下句是精于摹声。以“寒”字来修饰钟磬的声音,将听觉感受的印象转化成触觉感受的形象,这是通感手法的得体运用。诗人还觉得不够到位,又以“满”字加以强调,写足了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意境。俞陛云说“此二句试曼声诵之,不仅写荒寒之意,且神韵绝佳”,诚为切中肯綮。刘长卿曾有“谪居秋瘴里,夕阳何处归”的感喟,这两句表面上是发思古之幽情,但其底里深处还是脱不了自我身世之痛。
尾联议论抒情,因眼前之断壁残垣的萧索败落的景象,而浮想起南朝的繁华与战乱等等,只觉满腹的惆怅。“惆怅”是本诗的关键,点出了主旨。明则为历史兴衰无常而惆怅,实则有人生坎坷多难而伤感。刘长卿《送子婿崔真父归长安》中写到“惆怅暮帆何处落,青山隐隐水漫漫”,理想破灭、前途难料的凄苦消沉还是融合到吊古伤今的慨叹中来了。值得一提的是,“惆怅”一词(或说“惆怅”这种情绪以及与之相关的诸如“夕阳”“暮钟”“暮帆”“独鸟”“白发”等等意象在刘长卿、李端等大历诗人的诗作中是屡见不鲜的)。“长江独至今”这句以景语作结。大江东去,南朝英雄们都已被浪花淘尽,无处寻觅沈之、吴明彻的踪影。正所谓“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依旧夕阳红”,历史的虚无、人生的幻灭等等情愫随着这訇然的江流声纷至沓来。这不仅是刘长卿一人的心灵哀歌,也是中唐时期大历诗人共有心态的裸呈。
《唐诗癸签》说“刘长卿得骚人之旨,专主情景”。宋荦《漫堂说诗》说刘长卿五律“清辞妙句,令人一唱三叹”。此诗即是典例,全诗既“工于铸意”,又“巧不伤雅”(清人沈德潜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蕴藉,回味不尽。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47-248页
2、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七):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12-114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和王给事同诸官留题。宋代。林逋。千兵款户迂红旆,四壁留题拂紫苔。他日北山传故事,愿将猿鹤比云来。
镫下写玉篇。清代。梁德绳。百和馀香袅篆烟,镫笼蜡纸照残篇。一章急就窗前课,往事沈思十载前。
徐志远四景画 其四。明代。张宁。月光昏淡水痕微,香影如前旧植稀。可是孤山雪初霁,有人吟坐拥深衣。
闻王敬美转江西兵宪。明代。欧大任。迁转五州防禦使,楚客唯听棹相将。隐居欲就庐山远,不去非无汉署香。返照入江翻石壁,秋风此日洒衣裳。扬雄更有河东赋,草奏何人入帝乡。
捣练子。清代。顾信芳。云漠漠,水溅溅。短棹夷犹破晓烟。疏柳断桥迷翠霭,一川风雨暮秋天。
玉山年兄薛涵所大尹留饮。明代。饶与龄。忆昔偕君听鹿鸣,相期飞控骋脩程。春深红杏多飘土,岁后青松见几茎。乍雨乍晴由大造,知新知旧孰钟情。多君下我陈蕃榻,不厌清樽意气倾。
平望阻风期友人不值。明代。陆深。渺渺碧波连白云,期君不见重思君。妒花信急春如许,折柳情多日又曛。山色水光馀此地,酒怀诗兴忆离群。阳侯若借东风便,灯火楼船坐论文。
塘淫。宋代。释居简。苍官百夫雄,盘错千仞冈。铁干紫尤劲,铜柯青更刚。屡吞霜雪敌,弗受斤斧戕。支厦不为柱,跨壑犹飞梁。胡为在泥滓,断岸繄关防。岂伊坚贞姿,泥滓永相望。中分枵其中,吻合相抵当。彼巧事穿凿,我方信行藏。惟其司出内,秉彝德之常。谨口饱涵畜,与时相抑扬。持满岂无道,损馀端有方。尾闾小溟渤,砥柱回污潢。瞥尔手翻覆,枯涸随汪洋。叔度万顷陂,未足与较量。匠氏弗遇郢,才不登俊良。藐然用其小,约水不得洚。有若古豪隽,落落吞湖江。遭时发所蕴,利泽何其厖。时哉倘不逢,蕙帐云雾窗。独善与兼善,一辙元非双。任大岂遗小,养浩惟能降。对此一感慨,勿谓吾言哤。
西湖竹枝歌(九首·一作“小临海曲”)。元代。杨维桢。小小渡船如缺瓜,船中少妇《竹枝歌》。歌声唱入箜篌调,不遣狂夫横渡河。¤
次韵宋尚书山居·{左牟右卓}然堂。宋代。方岳。心亦元如止水渊,断无尘想到诸贤。左蜗不断追{左牟右卓}梦,说与青山恐未然。
东坡引。清代。项鸿祚。栏干愁倚遍,幽怀怎消遣。看花悄步闲庭院。海棠开一半,海棠开一半。绿窗自掩,珠帘还卷。罗帐揭,香衾展。绣奁未整熏炉暖。如何人不见,如何人不见。
声声慢 橹声。清代。冯煦。游丝弄暝,波影摇寒,伤春人在兰舟。倦枕重听,无奈梦与云流。东风一枝正缓,算垂杨、犹学轻柔。凄咽处,带斜阳远水,脉脉悠悠。记否瞿唐清晓,赋剑南愁句,水调应羞。荡漾如烟,添了隔浦莲讴。谁招五湖旧隐,倚征篷、欲诉还休。人去也,恁沙边、惊起野鸥。
次韵李举之玉霄亭 其二。宋代。曾惇。亭据城央一径开,仍标兰芷出蒿莱。诸峰合沓云边出,大舶岢峨海上来。已办酒池供倒载,可无舞袖看低回。风烟正赖君弹压,时遣诗锋为剸裁。
挽瞿氏。宋代。王庭圭。徒身诸福寿尤丰,魄返仙曹第几宫。西土梦星生太白,东床选婿得梁鸿。岂无名士当时论,自有夫人林下风。来吊不知何处客,化为双鹤却飞空。
再次韵赋飞雪数片。元代。方回。雨收霰止绝纖埃,压瘴迎丰光已开。欲积忍将靴踏去,初飘喜着袖盛来。微微糁体寻生粟,稍稍粘枝辄乱梅。不解高楼办歌舞,典衣亦合买新醅。
题竹赠陈汝衡之云南佥事。明代。杨士奇。柏台御史承天宠,楚水黔山万里行。无限离情何以赠,一枝潇洒凤毛清。
金陵四首 其一。明代。黄省曾。出门望钟山,龙蟠云霄里。始皇笑空游,濠上起真主。昔日天子气,厥徵乃如此。
张参知睿父过访赋赠。明代。胡应麟。委巷萧疏卧绿苔,高牙俄报上公来。溪头弭节临三洞,海畔扬舲度七台。此夕星辰垂草莽,当年日月扈蓬莱。长杨一代推题赋,白首能怜问字才。
送孙学士两浙转运使兼简杭州知府张侍郎。宋代。潘阆。吴山挂魂碧,浙江入梦清。旦暮东南望,徒使华发生。君今运邦计,不得同舟行。即听江仓丰,竚见汴廪盈。
舣舟广津门外作。宋代。贺铸。綵蝀桥西七日留,几回回首凤皇楼。如何一叶扁舟里,载得离人万斛愁。
又代孔明哭先主。唐代。李山甫。鲸鬣翻腾四海波,始将天意用干戈。尽驱神鬼随鞭策,全罩英雄入网罗。提剑尚残吴郡国,垂衣犹欠魏山河。鼎湖无路追仙驾,空使群臣泣血多。
喜迁莺 其一 红梅。清代。周之琦。罗浮仙侣,也闲趁好春,脂痕匀注。艳魄还丹,冰肌晕酒,依约绛唇初吐。翠禽为谁啼醒,却向朱门留住。问名字,记吹箫低唱,松陵前度。偷觑。窗外影,嵰雪万重,梦冷来时路。倚竹新妆,巡檐浅笑,不管缟衣人妒。十分出尘香韵,一例凡花输与。拟标格,算人间只有,秦郎词句。
六朝门。元帝。唐代。周昙。木栅江城困魏军,王褒横议遏谋臣。宾降未免俱为戮,一死安能谢益仁。
丑奴儿。宋代。周邦彦。美盼低迷情宛转。爱雨怜云,渐觉宽金钏。桃李香苞秋不展。深心黯黯谁能见。宋玉墙高才一觇。絮乱丝繁,苦隔春风面。歌板未终风色便。梦为蝴蝶留芳甸。
宿白鹿洞。明代。陈洪谟。五老峰高世所闻,洞名白鹿枕江濆。山灵永护诸贤迹,石室珍藏百代文。风静旌旗閒虎豹,春回草木蔼烟云。几年仰止怀应切,偶遂登临又夕曛。
送赵左司。宋代。释居简。故园风物望归迟,趁得枨黄橘绿时。潮不失期惟自信,象非无胆愧频移。素知天定齐荣辱,应有人嫌不诡随。试问王家第七叔,群山何似蕺山奇。
玉花洞 继重阳韵。金朝。马钰。得其真遇,怎敢怠慢,勤修功果。紧擒意马,无令颜劣,便把心猿锁。逢魔逢难全然可。盖谓无烟火。本师说破。元初这个。争甚闲人我。
题童氏画。唐代。无名氏。林下材华虽可尚,笔端人物更清妍。如何不出深闺里,能以丹青写外边。
临江仙。五代。冯延巳。冷红飘起桃花片,青春意绪阑珊。高楼帘幕卷轻寒。酒馀人散,独自倚阑干¤夕阳千里连芳草,风光愁杀王孙。徘徊飞尽碧天云。凤城何处,明月照黄昏。
六十三初度君谦以词为寿和之 其四 清江引。明代。王鏊。古来富贵谁长保。早是抽身好。裴相午桥庄,疏傅都门道。到如今,尚瞻高节操。
秋次霸亭寄申大。唐代。储光羲。橘柚植寒陵,芙蓉蒂修坂。无言不得意,得意何由展。况我行且徒,而君往犹蹇。既伤人事近,复言天道远。薄暮入空亭,中夜不能饭。南听鸿雁尽,西见招摇转。千门汉王宫,百里周王苑。杲杲初景出,油油鲜云卷。会朝幸岁正,校猎从新獮。念君久京国,双涕如露泫。无人荐子云,太息竟谁辨。
往役。明代。王邦畿。海门初报警,城守复徵夫。予里十九户,十人同日驱。遭逢甘委命,辛苦叹为儒。不及云间鹤,从教默或呼。
经废寺。唐代。顾况。不知何世界,有处似南朝。石路无人扫,松门被火烧。断幡犹挂刹,故板尚支桥。数卷残经在,多年字欲销。
雨过驼山小楼。明代。伍瑞隆。行眺不得志,萧然还掩关。雨中千树橘,花外万重山。湿鸟归恒暮,孤云去不还。啸歌向天地,吾意醉醒间。
感秋柬陶苦子。明代。何巩道。秋叶初红谢故枝,溪深明月到偏迟。何当却肉犹难饱,陶自回舟未必悲。岂忍断云分北雁,尚留馀醉候东篱。黄尘若肯长封砚,与尔同为无字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