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路

咏路朗读

译文

赤色的道路如像龙蛇,蜿蜒曲折不知有几千丈。
出没在山水之间,一会儿向下一会儿又朝上。
我到底是为了什么,跟这险恶的道路时俯时仰?

注释

“赤路”二句:南方称“赤”,又多红土,广西多赤土,道路蜿蜒曲折,故云。
伊予:即“予”,我。伊:语助词,无义。何为:为何,为什么。

参考资料:

1、陈衍选编.宋诗精华录全译 (下) (修订版):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532-533

2、陈衍编;沙灵娜,陈振寰译.《宋诗精华录全译 下》: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649-651

咏路创作背景

  从该篇意思来看,这首诗是作者在贬谪岭南的途中所作。邹浩是北宋绍圣(1094-1098)以后著名的诤臣之一,一生忠正方直,因敢于直谏,两次被流放岭南。此诗虽不能确定究竟作于何时,却能概括他两次被流放的感慨。  

参考资料:

1、葛晓音著.古诗艺术探微: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263-265

赏析

  咏物诗贵在能寓微婉的兴寄于生动的物象描绘之中。寄托的深浅有时不在词意的显晦,而在诗歌概括容量的大小,邹浩的《咏路》即是一例。诗中没有具体描写从京城到岭南一路上的观感,而是以不知几千丈长的龙蛇来比喻漫长的旅途和在千山万水之间盘旋上下的贬谪之路,形象地表现了作者上下仕途、俯仰无愧的人生之路。

  首句点题,“赤路”也可视为炎荒之路。鲍照《代苦热行》:“赤坂横西阻,火山赫南威。”即效“赤”字形容炎热之地。“赤”字还兼有空尽无物之意。此处只写一条空荡荡的赤土路,则路途的漫长寂寞、燥热荒凉均在言外。因而以龙蛇为比,就不仅是取其曲折蜿蜒之状,而且照应了“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的典故,令人想到沿途险恶的自然环境。以下写路的形貌,处处扣住龙蛇之喻。“不知几千丈”以写龙蛇长度的量词写路之绵长,“出没山水间”用龙蛇出没不定的特点形容路之曲折,“一下复一上”以龙蛇上下低昂的动态写路之起伏,便生动地描画出路在山水间屈曲延伸、忽隐忽现的态势。在此漫漫长途上踽踽独行的作者问自己:“这一生为什么偏偏要随着这条龙蛇般的赤路俯仰上下呢?”这一问含意复杂,联系他在《愤古赋》中为屈原“以忠不容而卒葬于鱼龙之腹”而“愤然伤之”的心情来看,有痛愤自己无罪遭忌见放的言外之意在,因此这一问是对朝中权奸和谗人的责问。其次,“独何为”又含有“何苦来”的感叹。走上这条迁谪之路是他一生追求功名的结局,不肯随俗俯仰,便要随贬谪之路上下俯仰。道路的一下一上,不能不令他联想到仕途的上下、命运的起伏,因此这一问又是他对自己所走的人生道路的疑问。尽管如北,联系邹浩在其他诗中一再表白的“俯仰无愧作”、“俯仰不愧何缤纷”来看,可知他即使是在迁谪流离、屡濒于死的境遇中,也仍是以诤诤直骨、俯仰无愧而自豪的。 [7]  诗中所咏之路,还可以想到言路。谏官倘要打开闭塞的言路,就要有敢于直犯龙颜、逆批龙鳞的勇气。古人向来将皇帝的反复无常比作“龙性谁能驯”,那么邹浩所走的这条路,正是与龙蛇相俯仰的一条险路。李纲在邹浩《道乡集》序中说,当时台谏大都敷衍塞责,甚至变乱黑白、颠倒是非,“独公奋不顾身,犯颜逆鳞,论国事之大者于言路闭塞之时,号凤鸣朝阳。”可见此诗以赤路比龙蛇,围绕着邹浩被谪在途一事,启发人关于贬谪之路、人生之路、朝廷言路的多种联想,就有较为深广的意蕴。

  应当指出的是:邹浩毕竟是一位道学先生,虽能以气节自励,但也有他迂腐的一面,他的《移居昭州》等诗同是写贬谪之感,却满篇都是“自新有路君恩重,犹冀他时不愧天”之类的话。《咏路》一诗虽含意较广,而终究缺乏强烈的愤激之情,其根源正在此处。王士祯称邹浩古诗似白居易,这首诗语言的平直通俗便很有代表性,好在浅而能深,显而能隐,尚不失为佳构。

参考资料:

1、葛晓音著.古诗艺术探微: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263-265

邹浩

邹浩(1060—1111)字志完,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邹浩朗读
()

猜你喜欢

同是冰天谪戍人,敝裘短褐益相亲。愁中独念孙开士,风雨吴江倍怆神。

()
倐忽经冬又涉春,年光冉冉暗催人。
要荒一去三千里,晦朔俄惊十二旬。
绝代方言空问俗,蓬山直舍已凝尘。
汗青何日成书去,头白常惭窃禄频。
()

沧海波悬,仙盘路迥,长河夜夜清浅。梦引情通,星能月替,只有愁痕难剪。

泻入荷心,可误被、晨风吹散。屈曲丝穿,玲珑酒咽,痴魂云绾。

()

欣欣灌木卫圜丘,滚滚长江控上游。虎踞龙蟠真圣主,天开地设古神州。

五云宫殿参差起,万国梯航远近柔。何幸布衣膺宠命,拟随仙仗觐前旒。

()

金乌隐隐门前树,悴叶无声泣残露。瑶沼芙蓉空复情,花落花开等閒度。

昔日高楼仙乐新,凤笙龙笛娱青春。今日凄凉变园榭,惟觉秋风愁杀人。

()

西梁矶下系孤蓬,矶自峨峨水自东。蓂荚不知经几换,几人曾此咏和风。

()
风淅淅。
天容暗淡梅花白。
梅花白。
点酥凝粉,比君不得。
()

溶溶漾漾白鸥飞,绿净春深好染衣。

南去北来人自老,夕阳长送钓船归。

()

牧子食牛牛性驯,一鞭斜日过平津。如何跃马金鞍客,不及逍遥垄上人。

()

翛然花木荫茅庵,一炷炉烟经半函。閒向窗前课儿女,微风晴日诵《周南》。

()
行尽崎岖峡,初逢熨帖坡。
寒从平野有,雨傍远山多。
也自长沙近,其如此路何?
披丈浑不恶,冻手奈频呵。
()

滩卷千堆雪,山藏一线天。当秋茅瘴合,亭午旭光偏。

怪鸟啼深树,孤猿啸冷烟。平生仗忠信,不怯下泷船。

()

结发已学道,而有高世姿。衡门远氛浊,韦布聊栖迟。

黾勉事耕稼,蔬食甘藿藜。中年遘休运,遂与林壑辞。

()
黍以为翁,克以为妇。
以侑元功,以酌大斗。
伊谁歆之,皇皇帝后。
伊谁嘏之,天子万寿。
()

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

()

伤见路傍杨柳春,一枝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
空色庄严玉版师。
老斑遮护锦绷儿。
只愁一夜被风吹。
润处似沾B672谷雨,斫来如带渭川泥。
()
春山泼黛青淋漓,山际春禽双画眉。
山光物色两浓淡,苦欲问春春不知。
古来尤物皆成怪,谁遣山禽入图画。
西京京兆今不归,林郎为了风流债。
()
()

驻马亭边试解鞍,遂城南畔暂盘桓。千林如洗远山静,一鸟不飞秋水寒。

斜日平原看短影,西风黄叶上长安。青帘摇漾村酤近,底事吟余醉未残。

()

霜叶烧残更寂历,寒灰拨尽独沉吟。细看隐隐云留象,默感生生造化心。

()
进步须于百尺竿。
二边休立莫中安。
要知玄露没多般。
花影镜中拈不起,蟾光空里撮应难。
()
促席坐鸣琴,写我平生心。
平生固如此,松竹谐素音。
()

羽毛鲜润望依稀,睡足晴窗展翅微。唤母但能啾唧语,恋巢犹怯往来飞。

楝花庭院春如许,梅雨池亭客未归。睇向画梁容卜宅,争如随分著乌衣。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

徵君归隐海东头,三月开帆江水流。坐看浮云知世态,长歌落日送离愁。

平生不负杨临贺,此去端如马少游。若见山中陶宰相,白云千里思悠悠。

()
梅夏暗丝雨,麦秋扇浪风。
香芦结黍趁天中。
五日凄凉今古、与谁同。
下缺。
()
贮得瑶华桃李时,寻花舍此复何之。
陶情供具衰年乐,送老生涯画史痴。
地僻扶携窥粉黛,林深枕藉共糟醨。
祇传吹角城头早,秉烛留欢恨每迟。
()

不倚蒲团有妙机,支颐真可助痴儿。辍君拄颊看山用,拯我垂头欲睡时。

燕坐巧能留蝶梦,吟髭聊复寄莲枝。从今宁有灵龟叹,一枕跏趺总不知。

()

浔阳郊郭间,大水岁一至。闾阎半飘荡,城堞多倾坠。

苍茫生海色,渺漫连空翠。风卷白波翻,日煎红浪沸。

()
冰肌玉衬香绡薄。
无言独倚阑干角。
相见又还休。
可堪归去愁。
()

年来心事乐陶陶,气不低垂亦不豪。酒饮八分何必满,棋赢一子便为高。

脩行到此元非易,把捉从今更要牢。搢笏可须烦左手,年年留取剩持螯。

()

鹤盖相过尽日曛,清词尤胜鲍参军。卢能入定身成树,何点为官肉未荤。

静揽波光春自动,同怜噩梦意俱焚。明时况复须王佐,花转洪钧气欲氲。

()
一镜面铺非划削,且无高下与人争。
拟从顶{左宁右页}寻玄路,著脚须防有赚坑。
()
曾为洛阳客,喜见洛阳人。
每忆旧游处,相逢借问频。
当时伊水上,醉弄岩花春。
而今绝兹乐,欲语已酸辛。
()

众生无上道,开示方便门。非法非非法,斋心礼世尊。

()

馀春伴蝴蝶,把酒听黄鹂。最是淹留处,残花三两枝。

()
芳草青青古渡头,扁舟几日为诗留。
心闲对境浑无竞,寂寂长江万里流。
()

元符宫连秋树林,烟峦雾壁昼阴阴。芝潭对饮斑文鹿,竹坞孤飞雪色禽。

()

家学相承最有声,閒居林下遂高情。阶兰自放风光淡,庭草不除春意生。

空谷几人甘隐遁,少微终夜自光明。长才政好陈歌颂,万里黄河近日清。

()
昨宵困倒床上,直至五鼓方甦。
今日升堂,言句都无。
且望大众,智不责愚。
()
扶持临济正法眼,出手还它勇毅人。
利物应机全体用,丛林又见一番新。
()
默时说,说时默,佛祖妙机无法则。
除非亲到此门中,棒头取正参方客。
()

风回山火断,朝落岸冰高。(《湘江吟》)

名终埋不得,骨任朽何妨。(经杜甫坟,见《诗话总龟》)

()
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
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
芰荷生欲遍,桃李种仍新。
好住湖堤上,长留一道春。
()

五熊幡底绿沈枪,紫绶双垂琥珀光。未转头时空合闹,才开眼处自禁当。

仪秦岂必谋终日,刘项都来戏一场。此际青天殊欠稳,莼鲈秋思两茫茫。

()
闻掀髯、岭头长啸,梅花一夜香吐。
正看呜凤朝阳影,何事惊鸿翩举。
来又去。
但赢得、儿童拍手笑无据。
()

天涯一夜西风起,雁声吹落秋旻里。忽听哀传玉塞云,俄闻响度金河水。

金河玉塞路逶迤,鸿雁嗷嗷飞复栖。露下已先孤鹤警,月明还接断猿啼。

()

白发园丁喜种园,谩将方法教儿孙。土膏有力须培本,镰铁无情莫刈根。

葵藿不堪资鼎食,韭菘粗足媚盘餐。吞腥啄腐今何限,谁识芳鲜味独完。

()

金氏村中一病夫,生涯濩落性灵迂。唯看老子五千字,

不蹋长安十二衢。药铫夜倾残酒暖,竹床寒取旧毡铺。

()
花外霏微雨弄晴,乱红狼藉过清明。
伤春正苦无聊甚,接接欣闻噪鹊声。
()

陆续鸣鸠呼晓晴。霏微残雾湿春城。未成梅雨,先做麦寒轻。
长日愔愔花又落,短屏曲曲酒初醒。小舟无绪,闲带牡丹行。

()

巍巍孤冢出郯东,孝妇千年有此封。官府每因谗口误,皇天终是血城通。

寒烟几换清明节,老树空摇花信风。华表摧残碑剥落,行人还解说于公。

()
芳辰良宴,人日春朝并。
细缕青丝裹银饼。
更玉犀金犀,沾座分簪,歌围暖,梅靥桃唇斗胜。
露房花曲折,莺入新年,添个宜男小山枕。
()

斯文同味似同宗,长日思君意万重。客馆雨来秋种菊,故山云去晚看松。

流传近日多诗句,邂逅何时共酒钟。如此交游能几辈,白鸥结社愿相从。

()

未燃精诚一瓣香,官舟催发向茶洋。闽山本为名贤重,溪水何如道脉长。

城面人家临睥睨,祠前树色照秋阳。缅怀高弟枢趋处,应有神灵护讲堂。

()

太极本无极,乃在天地先。两仪生四象,庶类斯繁焉。

混茫一以辟,浑敦御其间。明达二五粤,三才方肇宣。

()

旌门亦是圣朝恩,孤远何由达至尊。钱可通神勿复言,留田教子还教孙。

()

夜久谁同坐,炉寒鼎亦澄。乱松飘雨雪,一室掩香灯。

白发添新岁,清吟减旧朋。明朝待晴旭,池上看春冰。

()
天能生而不能养,地能养而不能生。
火能烹而不能沃,水能沃而不能烹。
天地尚犹无全功,水火何由有全能。
得用二者交相养,反为二者交相凌。
()
昨朝*诺。
世事真难托。
旅舍淙淙冬雨恶。
怎地觥筹交错。
()
道家攀送呈玄趣。
膝上自然琴抚。
声透九霄妙处。
引下青鸾舞。
()

白帝城西鱼腹浦,十月江平见津浒。当年累石纷成行,此地卧龙经讲武。

辕门外建严中权,列阵相承存后伍。何人蛇势识常山,未数鱼丽矜郑拒。

()

江柳江枫道,秋来倍损神。琼花撩怨客,香草梦离人。

白鸟谁非故,青山不厌贫。陶朱吾可学,整水养鲲鳞。

()

山河德履孚潜显,江汉仁风被迩遐。已辅乾坤成化育,终符日月继光华。

和熹未寤还威柄,明德犹疏抑外家。欲次徽音难仿佛,空馀流恨入哀笳。

()

天柱峰前忆旧知,江湖秋兴总如飞。金台早得春消息,好寄东风汝水西。

()
行不到处说不难,说不到处行不难。
行说难到不难到,拈却门前大案山。
()

雪霁别乡关,经行百里间。

溪流殊荡漾,山色正{左文右阑}{左文右扁}。

()

传闻合蒲叶,曾向洛阳飞。何日南风至,还随北使归。

红颜渡岭歇,白首对秋衰。高歌何由见,层堂不可违。

()
自脱羸骖野水滨,隔桥孤倚欲迎人。
经年不睹雪霜面,一夜顿回天地春。
姑射仙犹疑昨梦,首阳人恐是前身。
岁寒莫问何晚,毕晚竟凡花落后尘。
()
宝林双树影婆娑,普照花间系玉珂。
如此春光独憔悴,可怜只是恨人多。
()
药有一君元长厚,病教五鬼逞狂阳。
公诗可但能除疟,万痾都如律令忙。
()
悠悠谁到百年身,百万杭民一聚薪。
棺内棺前争几许,挽郎自是白须人。
()
风炉煮饼梵王家,一日平湖十里赊。
游子政须供杖屦,老僧应有痼烟霞。
绝知咳唾新珠玉,想见冰霜绕齿牙。
我恨三山无路到,望中赢得眼昏花。
()
押燕移离毕,看房贺跋支。
饯行三匹裂,密赐十貔狸。
()

相逢漫自说心知,偏值云飞雨乱时。纵不伤春人亦瘦,杜鹃声在海棠枝。

()

四郡歌贤牧,鱼轩从隼旟。
深闺无里谒,色养谨安舆。
故里称家法,诸郎读父书。

()

太极才分,鸿濛凿破,云收雾开。见曦魂蟾魄,升沈昼夜,光含万象,机应丹台。火里栽莲,水中捉月,两个人人暗去来。鹊桥畔,任传神送气,巽户轰雷。微哉。火候休猜。无师授徒劳颜闵材。问从头下手,收因结果,争魂夺命,何处胚胎。小法旁门,幸勤一世,谩道修真不惹埃。争如我,水晶宫里,独步琼阶。

()
散吏容陪汉鼎臣,隆隆恩意为谁新。
重来画戟凝香地,烂醉琼枝璧月春。
()

小沼如盘水浅清,菰蒲新发荻芽生。
连筒引却前溪水,养得芭蕉听雨声。

()

碧梧露结晓凝霜,芦蕊瀰漫积雪扬。鸿雁翩翻来薄雾,巨鱼跳跃下清江。

风声落木深秋意,云影垂天印日阳。闲看满山黄菊蕊,因蜂摇动暗浮香。

()
飞露初霜。
冷侵金井,响到银床。
懊恨碧梧,不留一叶,月占纱窗。
雁声做尽凄凉。
()
灯火楼台欲下,笙歌院落将归。
冰瓷金缕胜琉璃。
春笋捧来纤细。
饮罢高阳人散,曲终巫峡云飞。
()
罗幕护寒遮晓雾。
爱日烘晴,又是年华暮。
潇洒江梅争欲吐。
暗香漏泄春来处。
()

云气淋漓不可收,山腰洞穴有龙湫。高田数顷无忧旱,夜夜泉声屋上流。

()

坐看深来尺许强,偏於薄暮发寒光。
半空舞倦居然嬾,一点风来特地忙。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

()

残雪初消夜,阳光已报春。客怀谁共慰,孤烛自相亲。

寂寞烟霞梦,飘飖霄汉身。君恩何以报,来日岁华新。

()
江南无贺老,看万壑、出清冰。
想柳思周情,长歌短咏,密与传灯。
山川润分秀色,称醉挥、健笔剡溪藤。
一语不谈俗事,几人来结吟朋。
()
伤春伤别昔曾经,木石吴儿渐忏情。
七孔塞茅且浑沌,三星钩月不分明。
闻吹夜笛魂犹警,看动风幡意自平。
漫说此中难测地,好凭心画验心声。
()

九日松林寺,登高过石桥。
野僧怜不醉,山菊笑无戮。
屐齿凭泉漱,云衣近树飘。

()

秋山赫赫明丹枫,秋天隐隐分玄鸿。
不知眼界阔多少,九华突兀撑晴空。
嗟予老病百事懒,谁能强勉追儿童。

()
平生画饼复炊沙,空有饥肠不受嗟。
多谢殷勤饷时节,顿忘惟悴客京华。
卖书未卜来同往,厚意何时报有加。
为说痴人不堪饱,更思春酌对檐花。
()
湖光山色映柴扉,茅屋疏篱客到稀。
闲摘松花酿春酒,旋裁荷叶制秋衣。
红分夜火明书屋,绿涨晴波没钓矶。
惟有溪头双白鸟,朝朝相对亦忘机。
()

正统承周后,元臣在邺昌。治平扶嗣圣,乾道作兴王。

指日恢中土,何时过故乡。新堂标昼锦,门下有欧阳。

()

公府西岩下,红亭间白云。雪梅初度腊,烟竹稍迎曛。

水木涵澄景,帘栊引霁氛。江南归思逼,春雁不堪闻。

()

两岸青山倒影浓,一江秋色两山中。扁舟不怯溯流水,天意借人帆上风。

()

百卉露零秋,芙蓉江上愁。著书方去国,载酒问行舟。

云路八千里,烟花十二楼。春风须卖笑,争讶夺龙头。

()
梅山老人头雪白,摸索曹刘还认得。
平生鹿鹿视余子,谁是诗中真巨擘。
踵门忽得天下士,慕我虚声远相觅。
袖中磊磈出奇语,和璧随珠暗相射。
()

卢敖夫归骖鸾侣。相敬如宾主。
森然兰玉满尊前。举案齐眉乐事、看年年。
我家白发双垂雪。已是经年别。

()

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

芳郊如掌,逐香风、穿过纵横林薄。几处花畦,春烂漫、艳锦红毹争拓。

地列云霞,客俱蜂蝶,不减秦宫活。馀脂剩馥,凭他燕子偷掠。

()

赤阑桥畔斜阳外,临江暮山凝紫。戏鼓才停,渔榔乍歇,一片芙蓉秋水。余霞散绮。正银钥停关,画般催舣。鱼板敲残,数声初入万松里。
坡翁诗梦未老,翠微楼上月,曾共谁倚。御苍烟花,宫斜露草,几度西风弹指。黄昏尽也,有眠月闲僧,醉香游子。鹫岭啼猿,唤人吟思起。

()

池亭粗部置,水石略安排。碧乳翻茶碗,丹砂贮药斋。

看山朝更爽,弄霭夕还佳。徙倚高台上,雄风快入怀。

()

唤班初下紫宸秋,内史尊前暂倡酬。八月槎行虚客望,双星桥在起乡愁。

绝交不似嵇中散,渐老偏思马少游。京洛衣冠怜此夕,忍令烟艇待沧洲。

()
杨柳垂地燕差池。
缄情忍思落容仪。
弦伤曲怨心自知。
心自知。
()

为问乘骢使,经春北未回。句删淇竹写,尊泛邺花开。

昏晓行山外,风云每自来。不知铜雀上,临望几徘徊。

()
洛阳大道中。
佳丽实无比。
燕裙傍日开。
赵带随风靡。
()

岁次壬寅夏维首,庚子日斜风似吼。是时亢旱已愆期,触热来访金闺友。

新词妙句共相论,消烦更酌尊中酒,俄然墨云挟雨飞,奇峰乱掣金蛇走。

()

沈玉在弱泥,泥弱玉易沈。扶桑寒日薄,不照万丈心。

安得潜渊虬,拔壑超邓林。泥封泰山阯,水散旱天霖。

()
薄日移影午暑空。
一杯何事便潮红。
扇纨挥尽却疏慵。
早睡情怀冰枕外,夜来消息雨荷中。
()

吏书怕免楫,高士许相过。董思天人析,马材纪传多。

诗题同点笔,醉后各狂歌。客退无馀事,呼童种绿莎。

()

山映崆峒带远晖,晴楼沙树昔年非。地经烽火寒烟乱,鸟积斜阳塞草肥。

古梵疏钟声绕梦,孤城细雨泪沾衣。春风信宿神明宰,又复搴惟傍紫薇。

()

金堂倦绣出花阴,残线犹拖插髻针。鸳枕浪纹侵粉颊,雀炉烟穗袅衣襟。

月窥衾簟秋初冷,露湿盘筵夜渐深。欢笑语连悲咽语,卸头忘却换犀簪。

()

走入玄门,牵回白鲤。缀词感谢吾侪履。从今步步出红尘,无心著去观桃李。采访幽微,搜寻至理。因师大悟离乡里。一朝功满踏云行,邀公

()

臣甫多愁思,长歌拜杜鹃。凿崖通阁道,积水放楼船。

惆怅霜横野,栖迟雪满颠。经行看宿草,碧色自年年。

()
愿得诚斋句,铭心祗旧尝。
一朝三昧手,五字百船香。
弦绝今何苦,衣传拟自强。
草玄非近效,举世漫匆忙。
()
琼林瑶树忽珊珊,急带西风下晚天。
皓鹤褵褷飞不辨,玉山重叠冻相连。
松装粉穗临窗亚,水结冰锥簇溜悬。
门外寒光利如剑,莫推红袖诉金船。
()

虎溪闲月引相过,带雪松枝挂薜萝。

无限青山行欲尽,白云深处老僧多。

()

簇簇峰峦遍四围,神仙旧隐叹今非。溪中不见金沙出,山外空惊白鹤飞。

石上瀑泉清照眼,竹间岚气冷侵衣。王箫声断人何处,千古烟云锁翠微。

()

红尽桃初实,青浓柳欲花。
春归人迹少,山远市声哗。
空有前朝树,难寻处士家。

()

巫峡峰前湘水湄,杨花如雪趁风飞。别来几度莺声老,祇有柔条似旧垂。

()

岁晏关雍空,风急河谓冰。薄游羁物役,微尚惬远凭。

旅馆月宿永,闭扃云思兴。伊人美修夜,朋酒惠来称。

()

暮春芳树乱莺啼,紫障金罍绕大堤。不是海波平似镜,将军那得醉如泥。

()

吾宗手葺幽栖处,雪径依衡认虎跑。
冻折岩前百寻木,压翻屋上几重茅。
懒吟二首干韩愈。且耸双肩学孟郊。

()

二龙承玉轴,万骑翊林塘。纵观此何事,巡驾幸淮扬。

伊雒山川转,江河道路长。照日秋原净,分花曲水香。

()

为爱戴安道,翛然到竹轩。寒云流古堞,绿水涨名园。

一阵秋过雁,三声啼断猿。主人何处去,不敢漫题门。

()

不厌东南望,江楼对海门。风涛生有信,天水合无痕。

鹢带云帆动,鸥和雪浪翻。鱼盐聚为市,烟火起成村。

()

金斗香生绕画帘。细风时拂两眉尖。绣床针线几曾添。

数点落花春寂寂,一庭芳草雨纤纤。不须春病也恹恹。

()

雪枝新纵纵,霜子旧玲玲。漙露烦添缀,萦风缓剪零。

贯珠烦蚁度,编贝倩谁经。瑶草随山尽,来寻千岁苓。

()
江南有故事,极热介秋夏。
空斋得幽景,众绿天所画。
对景惬余情。
谈文及兹暇。
()
上泉山下石丛丛,小似飞来天竺峰。
草木自腴岩自秀,幽姿不肯入廛中。
()
蚤岁过主融,悟逢陈叔盥。
曾待艾翁来,国风话长短。
忽听诵采蘋,玉川茶八碗。
因入网山门,多舍莆阳馆。
()
玉籥秋初半,冰轮岁有期。
苦吟含翰久,清宴下楼迟。
雁怯波光动,蛩愁叶影危。
烘帘频卷押,温酎旋凝澌。
()

新水黄河没钓矶,一帆高挂暮云飞。红妆十万无颜色,笑杀当年杜紫薇。

()

为怜山崒嵂,不避路萦回。况值八九月,那无三两杯。

人生行乐耳,世事已焉哉。碌碌剡溪令,何如终草莱。

()
泽国重阳花较迟,得花虽□□愁余。
家家人醉鸡豚社,独对西风忆鱠鱼。
()
闺中寄衣妇,夫婿在辽阳。
夜静剪刀响,天寒鍼线长。
自伤乖匹偶,不肯绣鸳鸯。
早愿王师息,我欢远故乡。
()

混同江畔沙草黄,阴云昼翳天无光。羁囚廿载老为鬼,往往夜哭思家乡。

虬山孝子痛父戍,赍志穷荒愿身赴。蕙兰憔悴悲春晖,早向秋风委霜露。

()
四海罗夫子,乾坤识此心。
貌真南似北,人是古居今。
老大胸怀苦,优游岁月深。
诸公用之武,莫待二毛侵。
()
万里长风鷁退飞,自浇涧水溅征衣。
满身只有梅花影,不带西湖柳色归。
()
吾嫌人世隘,忻同古仙伍。
寂尔契冲虚,与这相尔汝。
晨多游玉清,夕每憩园圃。
身已外乾坤,飘飘自遐举。
()

秋针感线溪,云衲几回披。
陇月当窗夜,钟山入句时。
梦依红树宿,寒渡碧江迟。

()

渡南渡北两山遥,隔岸行人手可招。
日暮海门烟雨黑,一川舟檝趁归潮。

()

正坐惩羹吹冷齑,送君那复有新诗。明朝便恐隔千里,抱病何由把一卮。

西蜀文章自家法,江南烟雨上楼时。东湖滕阁多佳兴,落笔端能寄所思。

()

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笑书生太迂阔,一年功事是文词。

()

杂英满树春欲过,修竹参云万余个。
头陀云顶出迎宾,恐是当时刘铁磨。

()
闲燕言仁义,是非安可无。
非非义之属,是是仁之徒。
非非近乎讪,是是近乎谀。
当为感麟翁,善恶分锱铢。
()

倚郭芳阴石径斜,鸟声人语带烟霞。东门远地春光早,多种秦侯五色瓜。

()

蒋君高谊复何如,种德惟看杏绕庐。绿叶晴云遮锦幄,繁花疏雨荐庭除。

心同董奉多阴骘,学究河间有著书。此日故人酬厚意,画图千载重璠玙。

()

金华洞洞有仙官,叱石为羊也不难。总为汉家罗网急,双凫莫遣问长安。

()

小隐华阳客,山中不记年。酒中长有圣,棋下更无仙。

授得广陵散,注成秋水篇。吾缨今未濯,惭愧旧林泉。

()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阑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

遁迹鼓山里,倒颠历险巇。径深岩作牖,洞曲石为楣。

钻穴眠蛇蝎,愁宵伴鹿麋。干戈入梦息,醒醉寸心知。

()
眼底中兴日月,手中建笔虹霓。
造经功成秋兔,先生原有机关报诗。
()
窦侍御,骥之子,凤之雏。
年未三十忠义俱,骨鲠绝代无。
炯如一段清冰出万壑,置在迎风寒露之玉壶。
蔗浆归厨金碗冻,洗涤烦热足以宁君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