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二首·其一

出塞二首·其一朗读

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出征不见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注释


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不教:不叫,不让。教,让。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 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参考资料:

1、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7-88

出塞二首·其一创作背景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王昌龄所处盛唐,所以在其边塞诗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但是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参考资料:

1、印华写作者协会.出塞二首·其一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中国文学网.出塞二首·其一

讲解

  本诗被人们称为:“唐朝七绝之首”。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塞当作求取功名的一种出路。一些大都有边塞生活经历的知识分子,他们的诗歌以描写边塞生活为主要内容,这就形成了所谓“边塞诗派”。 王昌龄是这个流派中的重要成员。

  诗从写景入手。“秦时明月汉时关”,皓月当空,照耀着万里边疆的关塞,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加以修饰,使意境更加高远,把我们引到了遥远的古代,更引人深思:秦汉以来边防战争连续不断,一直持续至今,真是拖得太久了!这是从时间上描写边塞的悠久。

  面对这样的景象,边人触景生情,自然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人们。“万里长征人未还”,又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这里的“人”,既是指已经战死的士卒,也指还在戍守不能回归的士卒。“人未还”,一是说明边防不巩固,二是对士卒表示同情。这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这是从秦到汉乃至于唐代,都没有解决的大问题,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第三、四两句就是诗人的回答。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直接抒发了边防士卒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只要有卫青李广那样的名将,敌人的马队就不会度过阴山。这两句写得意在言外。意思就是说:由于朝廷用人不当,使将帅不得其人,才造成了烽火长燃、征人不还的局面。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画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首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王昌龄朗读
()

猜你喜欢

纸衾如水梦难成,抱膝灯前读北征。
懊恨雁来无个字,海云千里雨溟溟。
()

濯濯英姿迥绝尘,清风于古或堪伦。传诗世有千秋业,脱颖曾先十九人。

燕赵自来闻义侠,岭隅何意驻征轮。还将勾漏丹砂去,归日高堂寿老亲。

()

黄华非不佳,寒澹每见少。萧萧亦无言,怀抱不自晓。

深嫌小桃夭,欲伴霜松矫。窥丛慰寂寞,时有南飞鸟。

()

烟花难尽胜游情,又逐车声出凤城。丰岁任看投旅宿,圣朝元不重商征。

大方家世当年盛,小阮功名指日成。身到故园秋正好,环山苍翠落檐楹。

()

一片归心似乱云,逢人时漏话三分。
当时若也私谋泄,春梦悠悠郭璞坟。

()
幸有天遮蔽。
为西南、空虚一面,挺生男子。
塞下将军支颐卧,夜半揽衣推起。
扫十万、胡人如洗。
()
南山作雨北山云,野哭村歌处处闻。
淮岱十年多盗贼,谁知一半是官军。
()

江上相逢话旧知,姻门兰雪共心期。行春大展经纶手,碌碌何烦索小诗。

()

风露感我心,使我秋衣单。郎忙索衾裯,惊叹岁月残。

忍哉使吾亲,重壤侵肌寒。松风日萧瑟,幽涧鸣悲酸。

()
未拆娇红浅紫骈,差差众叶翠翘然。
误称兰艳风流冠,且纵桃夭万一怜。
列槛闭帷增峭烈,诉杯阁笔负婵娟。
司花处子春风面,醲态奇香想象焉。
()

不言不语过平生,步步相随似有情。长向灯前同静坐,每于月下共閒行。

昨朝离去天将暝,今日归来雨又晴。最是行藏堪爱处,显身须要待时明。

()

离家凡几宵,一望一寥寥。新魄又将满,故乡应渐遥。

独临彭蠡水,远忆洛阳桥。更有乘舟客,凄然亦驻桡。

()
西风鸾背彩旗摇,王母乘秋下九霄。
欲与阿弥增寿考,自斟绿醑溢银瓢。
()

不从黄鼎试丹余,早向江阳赋索居。回首万牛争叹惋,师心易说独分疏。

横戈虎穴功难赏,掩袂娥眉恨未摅。数十年来天已定,九原可作御公车。

()
密室分灯光焰焰,空壶著月影沈沈。
谁言古殿今无佛,只在其时来梵音。
()
蓑衣芒屦日相逢,仙者谁人识吕钟。
已受丹书存夜气,定除白发变春容。
情田旧习虽锄秽,笔阵馀威尚折冲。
闻说山间赋招隐,试披云雾几多重。
()

欲为苍生起,神州未可还。筹思保江表,安若会稽山。

()
少人行处路方佳,半著僧鞋半草鞋。
直到全无马粪处,山僮竹箒扫松钗。
()
()
凉生冰簟怯衣单。
明月楼高空画栏。
满院啼螀人未眠。
掩重关。
()

顽阴漠漠秋天黑,冷雨潇潇和雪滴。涂中骑士衣裳单,半夜衔枚赴灵壁。

中州近岁雨雪多,只因戍马窥黄河。将军锦帐衣千袭,马上挥鞭传令急。

()

芳草池塘梦惠连,临风得句忽清圆。年来每愧天才短,袖里应无笔似椽。

()

苏台高出浮云外,吴越诸山几案对。美人舞罢王半醉,丝管啁啾滴空翠,珠帘卷却吴江水。

()

公退寻芳已是迟,莫因他事更来稀。未经旬日唯忧落,

算有开时不合归。歌槛宴馀风袅袅,闲园吟散雨霏霏。

()
後山勒水向东驰,却被前山勒向西。
道是水柔无性气,急声声怒慢声悲。
()
高峰方丈,内外皆空。
垂钩四海,只钓狞龙。
()
轻桡荡北渚,中流拗藕丝。
藕丝不可断,缠绵会有时。
()
()
青青杨柳灞桥斜,满酌清樽莫叹嗟。
可是因循成别绪,只应咫尺便天涯。
未论流水千竿竹,且看春风一县花。
渺渺故园情最苦,不知归梦属谁家。
()
宜春苑里报春回,宝胜缯花百种催。
瑞羽关关迁木早,神鱼泼泼上冰来。
()

老去无馀事,徜徉草野间。高芦移当竹,乱石叠为山。

客到即呼酒,僧来同闭关。不因逢盛世,那遂此清閒。

()
尘沙无日不春阴,伏枕偏惊抱病心。
忧国暗催青鬓改,避名翻爱碧山深。
水禽声动寒犹咽,风柳条长弱未禁。
客去客来门自掩,老夫浑欲谢冠簪。
()

依大麓之遗址兮,储后土之神灵。乐天地之休嘉兮,皇涓洁而荐诚。

集后土之雍容兮,刺百圣之礼文。却大辂而御蒲秸兮,惟俭德之是崇。

()

地僻有长松,鹤閒非短翮。落落丈夫心,白头几人识。

()

维摩居士陶居士,尽说高情未足夸。

檐外莲峰阶下菊,碧莲黄菊是吾家。

()

白水满春塘,旅雁每迥翔。

唼流牵弱藻,敛翮带馀霜。

()

雪飞当梦蝶,风度几惊人。半夜一窗晓,平明千树春。

花园应失路,白屋忽为邻。散入仙厨里,还如云母尘。

()

初拜柳州出东郊,道旁相送皆贤豪。回眸炫晃别群玉,

独赴异域穿蓬蒿。炎烟六月咽口鼻,胸鸣肩举不可逃。

()

群动各有息,兹游成我闲。气交寒暖候,春到有无间。

寒石自流水,夕阳多远山。离离林下屋,时见鸟飞还。

()

金谷花飞春半时,花间莺语太迟迟。美人心事浑无赖,忍把柔情摘阮丝。

()
溯自洪都返故园,今朝倒指恰三年。
举头但见松筠长,转盼那知岁月迁。
幸有青山长在眼,休嗟白发已垂颠。
此身傥未归黄壤,花下犹堪醉圣贤。
()
盗贼纵横主恶闻,遂为流矢犯君轩。
怪言何不早言者,若使早言还不存。
()
天口骈。
谈天衍。
雕龙奭。
炙毂过髡。
()
玉箫吹遍烟花路。
小谢经年去。
更教谁画远山眉。
又是陌头风细、恼人时。
()
睡起杨花满绣床,为他人作嫁衣裳。
因过竹院逢僧话,始觉空门气味长。
()

一夜西风急,声如班马鸣。开门寻不见,梧叶舞纵横。

()

尘埃肺腑屡更时,淫雨平欺素颔垂。忽觉光辉慰岑寂,坐令华茂转离披。

中痟未厌徒空壁,雅意安能系赤墀。独有晴明陪击节,回肠尤在不为诗。

()

晚来避暑水边亭,短发萧萧凉思清。笑摘藕花娇欲语,细看鸥鸟淡忘情。

月依檐转窥人近,风逐潮来拂面轻。适意不知身坐久,渔村渐见一灯明。

()

诏出选元戎,人推卫霍雄。天兵六郡卒,汉马五花骢。

气盖燕山石,歌酣易水风。匈奴行徙牧,不敢向云中。

()

锦衾铺绿野,山麝可曾眠。蕙帐尘凝席,花残鹤惘然。

()
()
安石开花比御衣,绉红繁绿不能奇。
上林别有娇黄贵,如剪冰绡衬玉肌。
()

解冻风来末上青,解垂罗袖拜卿卿。
无端袅娜临官路,舞送行人过一生。
吴王宫里色偏深,一簇纤条万缕金。

()

千林竹死皆成纸,万陇丛生总是茶。空谷云深疑路断,绿阴流水有人家。

()
夕阳尘土涨郊墟,六六峰头梦觉余。
竹色唤人来下马,乱蝉深处有图书。
()

乳床奇诡鉴清涟,碧落真人古洞天。
十载南游才一到,不访重补到难篇。

()

崔嵬一寺上何穷,满眼烟光入梵宫。流水尽归空寂里,远山犹在有无中。

六窗掩映猿啼日,半夜萧条鹤唳风。安得飞来却飞去,种些禾黍庆年丰。

()
东风一夜转熙台,日上瑶池绮席开。
可但六宫环佩响,重孙满眼贺春来。
()

南方搅吵丛林遍,西蜀来归呈旧面。相逢道伴若交肩,掣电之机徒劈箭。

()

伏雨连朝长绿苔,一樽时对北窗开。谁云酒是消愁物,往事都从醉后来。

()
晚来江上鲁鱼风,十里青山一望中。
自是欲归人意急,等閒付与济川功。
()

但拟閒居好,幽怀可具陈。穷交人自贵,衰眼事方新。

倚酒称欢伯,看经号道民。逃儒岂吾意,聊以破沈沦。

()
飚驭告期宵寤协,紫虚畴德秘符呈。
诞膺顾諟营恭馆,仰悟威神奉太清。
密石砻磨鸠郢匠,非烟腾瑞集周祯。
上侔帝阙规模丽,远掩迎年宪度明。
()

归来不在别离中,后进应怀绛帐翁。邑里琴弦陪杖屦,家庭二子列鹓鸿。

绿杨野渡诗人兴,翠竹茅亭处士风。何用沈生山水笔,东崖真境画图同。

()
堪叹工商农士,各夸本业多能。
就中机巧日翻腾。
限至依然斗胜。
独我摇头不管,唯将淡素常凭。
()

()

驿庭临古道,好似野人家。对雪频呼酒,敲冰旋煮茶。

暖烟生榾柮,寒月映梅花。客况清如许,诗成祇自誇。

()
记紫极真人,前日是他生日。
颍水有兹风骨,弥诞当今夕。
等闲来现宰官身,任凫飞双舃。
治狱阴功多少,是长生妙术。
()

小白市,太白峰,二十里松居其中。一径阴阴翠羽盖,半空矗矗苍髯龙。

太白之峰分九陇,壮哉千古之佛宫。香云不动梵呗合,楼阁倒影清池空。

()
驾扁舟,冲剧暑。
千里江上去。
夜宿晨兴,一一旧时路。
百年忘了旬头,被人馋破,故纸里、是争雄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