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宋代。姜夔。人绕湘皋月坠时。斜横花树小,浸愁漪。一春幽事有谁知?东风冷,香远茜裙归。鸥去昔游非。遥怜花可可,梦依依。九疑云杳断魂啼。相思血,都沁绿筠枝。
翻译
在湘江边绕着江岸一直走下去,不觉月亮都快要落下来了。江畔的梅树横斜,小小的花枝开放,浸满了忧愁的涟漪。梅花的一春幽愁之事有谁知道呢?寒冷的东风吹起。梅花也很快就要花落香消了。
鸥鸟离去,昔日之物已是物是人非。只能远远地怜惜那美丽动人的花朵和依依别梦。九嶷山云雾杳杳,娥皇、女英断魂哭泣,相思血泪浸透在绿竹枝上。
注释
1.小重山令:即《小重山》,又名《小冲山》、《柳色新》。唐人常用此调写宫女幽怨。《词谱》以薛昭蕴词为正体。双调五十八字。上下片各四句,四平韵。换头句较上片起句少二字,其余各句上下片均同。另有五十七字、六十字两体,是变格。
2.潭州:今湖南长沙市。
3.湘:湘江,流经湖南。
4.皋:岸。
5.茜(qiàn)裙:绛红色的裙子。指女子。
6.依依:依稀隐约的样子。
7.九疑:山名。在湖南宁远县南。
8.断魂啼:据任昉《述异记》,帝舜南巡,死于九疑并葬于此,其二妃娥皇、女英闻讯奔丧,痛哭于湘水之滨,传说他们的眼泪染竹而成斑。后二人投湘水而死。
9.沁:渗透.
10.绿筠(yún):绿竹。
这是一首咏物词。白石的咏物词所咏最多的是梅、柳,这是因为其中关合着他的一段“合肥情事”,他与合肥情侣相遇于合肥赤兰桥,其地多柳树,而分手时为梅开时节。夏承焘先生的考证即为:“白石客合肥,尝屡屡来往……两次离别皆在梅花时候,一为初春,其一疑在冬间。故集中咏梅之词亦如其咏柳,多与此情事有关。”(《姜白石词编年笺校行实考》)
张炎说:“诗难于咏物,词为尤难。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词源》卷下)并标举了咏物词的几条原则:第一,求神似而不求形似;第二,结构上要能放能收,浑然天成;第三,所用典故必须符合题旨;第四,结句必须点明“一段意思”。若用以上原则衡量此词,可谓处处吻合。这首词在调下标明“赋潭州红梅”,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盛产红梅,以“潭州红著称于世。词中从咏红梅入手,但又不拘泥于纯粹写梅,写梅写人,即梅即人,人梅夹写,梅竹交映,含蕴空灵,意境深远,收放自如,达到似花非花,似人非人,花人合一的朦胧迷离的审美境界。
起句“人绕湘皋月坠时”,点明人物、地点、时间。湘皋,湘江岸边。屈原《离骚》:“步余马于兰皋兮。”注:“泽曲曰皋。”水滨江岸往往是情人幽会的理想场所,加之红梅掩映,更富诗情画意的美感。然而此刻词人写的不是相聚时的欢乐,而是写离别后的哀愁。一个“绕”字,写出百般无奈,万种离愁。绕者,徘徊也。“月坠”二字说明其“人”(抒情诗中的主人翁常常是作者自己)已在此徘徊良久。月坠湘皋,环境凄清,以此烘托心境,其愁苦悲凉可以想见。第二、三两句由人及梅,正面点题。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然词人不是写梅影映照于水面,而是写梅影浸透在水中,着一“浸”字,感情已很强烈,再以“愁”字形容涟漪,将涟漪拟人化了。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人间词话》)。愁人观物,触目皆是愁色,这在美学和修辞上叫做移情。诗人写梅多写其横,写其斜。如苏东坡《和秦太虚忆建溪梅花》诗云:“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词人这里不仅写其疏影横斜,而且突出一个“小”字。“花树小”,一作“花自小”。小字有娇小纤弱意。唯其娇弱,更显得楚楚可怜,让人顿起爱心。以上三句用写意的笔法,描绘出潭州红梅独特的品格风貌,奠定了全篇离别相思的基调。
“一春”三句既是写人,也是写梅。它既承上句,进一步写梅之愁,又从“幽事”渐渐逗引起无限伤心往事,暗暗点出心目中那个“人”来。梅的“一春幽事”是什么?是“嫁与车风春不管”,转眼间“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白石《暗香》)春残花落,惆怅自怜,除清风明月外,亦复谁知?“香远茜裙归”,是以茜裙女子的归去,象征梅花之飘零。茜裙,即红裙。香气被寒冷的东风吹远了,而落花仍依恋残枝,在树下回旋。此句充满了奇妙的想象,“香”犹花魂,缥缈而去;茜裙则是由花瓣幻化出来的形象,如在眼前。这个幻化出来的形象,即是白石魂萦梦牵的合肥情侣,这是白石一生的“情结”所在,所以看到了梅花,会马上联想到分离的情人。那时节春寒料峭,红梅绽放,他与穿着红裙的女子在江边分别。词人渐行渐远,回首岸边,只见那红裙渐远渐小,以至成为一个红点,就像江边的一朵红梅。……此时此刻,词人又深情地望着湘江边上的红梅,双眼渐渐模糊,幻化出当年江边的“茜裙”来。人耶?梅耶?真耶?幻耶?这样的描写,是写物而不凝滞于物,符合上面张炎所标举的第一个标准。
过片一笔宕开,以“鸥去”结束对往事的回忆。词中本咏红梅,为何一下子又扯到江鸥?此法即张炎所云“收纵联密”中的一个纵字,也就是说不拘泥于故实,而要从远处着笔。鸥是眼前的景物,符合湘皋这一特定地点。词人在江皋徘徊,惊起一滩鸥鸟;而鸥鸟的拍翅声又惊醒词人,使他从迷惘的回忆中回到当前。啊,这一切原来都是幻觉,往昔的情事就象鸥鸟一样飞去了。词写到此处,如果继续从远处着笔,则失其收纵自如之妙,于是“遥怜”二字又把它收回本题,并与上阕的“香远”遥相绾合,从而构成一体,深得“联密”之致。“花可可”,与前面的“花树小”遥相呼应。可可,小也,形容梅朵小如红点。“可可”和“依依”俱为叠字,且平仄相谐,声韵极美。
《词林纪事》引楼敬思语,说姜白石词“能以翻笔、侧笔取胜”。这首词上阕由梅及人,写己之相思,下阕始则宕开,几经翻转,写对方之相思。从对方写来,将两地相思系于一树红梅,故其相思之情,愈翻愈浓,益转益深。细细品味“遥怜”以下诸句,即可探知个中消息。“九疑”三句,看似写竹,实为写梅。
在词人看来,这红梅之红,分明是娥皇、女英二女的相思血泪染成的,也即自己恋人的相思血泪染成的。这里用湘妃的典故,既关合潭州湖南之地,又借斑竹暗喻红梅,以娥皇、女英对舜帝之相思,比作合肥恋人对己之相思,虽从对方写来,并以侧笔刻画,然却“用事合题”,非常精当。因为其中“相思血”三字,是牵合梅与竹的媒介。这也可见白石用典的妙处。前人用典,用其本意,有时显得呆板、平直;白石用典,只是取其所需,只取其大意,不拘泥于故实,用的非常灵活
这首词在审美价值上是创造了一种含蓄朦胧的美。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卷一中说:“所谓沈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此词没有像一般的咏物词那样,斤斤于一枝一叶的刻画,而是着重于传神写意。从空处摄取其神理,点染其情韵,不染尘埃,不着色相,达到“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张炎《词源》的妙境)。它通过“月坠”、“鸥去”、“东风”、“愁漪”以及“绿筠”的渲染烘托,通过“茜裙归”、“断魂啼”、“相思血”的比拟隐喻,塑造出一种具有独特风采的、充满愁苦、浸透相思情味的红梅形象,借以表达对心上人的深深眷恋。
姜夔[kuí](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姜夔。姜夔[kuí](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送吴惟吉知蕲州。明代。曹义。挟策才看觐紫宸,买舟又见问通津。青年名擅才华美,玉阙恩承雨露新。官道雪晴梅褪粉,御河水泮柳含春。行旌明到黄堂日,莫惜音书寄故人。
頔上人持莹萝月五诗见示因走笔和韵聊禦睡魔。宋代。郑清之。须弥境界含方广,芥子中间觅福昌。但使有船堪载月,不应无佛漫留堂。
黄鹄山房为典仪萧彦敬赋。明代。王汝玉。黄鹄已飞去,空馀黄鹄山。只今几千载,黄鹄当来还。美人云霄士,托迹兹山里。山房卧白云,丹诏忽徵起。典仪侍亲王,朱邸参鹓行。自公每退食,山中恣翱翔。天空月明后,凉意满窗牖。风生万壑哀,黄鹄知来否。狂歌招黄鹄,却上黄鹤楼。长江一万里,流到武昌秋。仙人子安辈,玉节降瑶台。不骑黄鹤下,定跨黄鹄来。我将从子去,附翼紫清表。追随黄鹄游,俯瞰三山小。
竹斋题事。宋代。李埴。低斋结空野,小竹移孤林。斋闲竹净好,日媚幽人心。南方夏厌暑,独此留残阴。戛雨挫促梦,穿风搜凉襟。长茵展丽藓,乱歌奏欢禽。侍奴裹村服,语客抛尘簪。志高成利犇,思爽生诗淫。值圣喜盈卷,感古悲人琴。山迎稳履远,月勤澄杯深。荣名虽未染,幸亦非烟沉。
颖上。清代。牛焘。颍水何瀰瀰,颖上多奇士。稽古帝尧时,异事传洗耳。闻言入肝脾,焉能洗厥髓。奇哉饮牛人,不饮下流水。清操原在我,外物讵能滓。巢许高蹈士,岂如陈仲子。嗟彼传闻者,千载无信史。
送秦系赴润州。唐代。韦应物。近作新婚镊白髯,长怀旧卷映蓝衫。更欲携君虎丘寺,不知方伯望征帆。
凉风亭睡觉。唐代。裴度。饱食缓行新睡觉,一瓯新茗侍儿煎。脱巾斜倚绳床坐,风送水声来耳边。
送任子敏司丞赴北。元代。黄庚。鞭影托云入帝京,少年正好作功名。不辞驿骑三千里,欲奋鹏搏九万程。白玉楼中挥翰墨,黄金台上被恩荣。何须折柳送行色,只写诗篇话别情。
和刘春卿晓起读书。宋代。王之道。梦断幽禽恰转更,窥窗残月淡孤灯。孜孜读诵如吾子,指日菁莪看锡朋。
宫词三十三首。宋代。曹勋。今年腊日近春繁,帝意深忧气未暄。益恐吾民有饥冻,太仓连发赈元元。
炎精光复论元功,事业伊周信比踪。许国一心明贯日,存孤高节凛经冬。
甲区地势罗千雉,奎画天门跳六龙。自古至诚参化育,济时行道本中庸。
贺师垣赐御书一德格天之阁牌并镀金器皿青罗凉伞从人紫罗衫镀金腰带仪物等四首 其一。宋代。张嵲。炎精光复论元功,事业伊周信比踪。许国一心明贯日,存孤高节凛经冬。甲区地势罗千雉,奎画天门跳六龙。自古至诚参化育,济时行道本中庸。
和赵生唐卿师白韵游横溪。宋代。孙应时。野桥高竹转修篱,问讯东风步屧随。雨过天清水声急,山长云白鸟飞迟。从来丘壑多幽兴,随分风流到小诗。一榻烟霞须早计。莫教容易鬓成丝。
喜屯田凌员外至。宋代。宋祁。昔岁裁诗送为郡,今年把袂喜还台。遒妍赋笔悲秋罢,寂寞衣囊被谤回。劲节肯凋霜外叶,惊湍须畏岸前堆。抚尘旧友今皆在,笑口何妨为数开。
沁园春 题丁药园采芝图。明代。钱肃润。我见丁君,太白东坡,疑其后身。奈花笺甫赐,空承主眷,金莲方照,徒叹卿文。儋耳苍茫,夜郎惨淡,万里归来故国春。那堪羡,羡吴山越水,做散仙人。一朝厌弃风尘,向何处桃源去问津?念高车驷马,其忧甚大,幽林邃谷,此乐为真。采者芝舆,绮园安在?共说皤皤入漠廷。君行矣,恐图形徵访,正具蒲轮。
自贻。唐代。罗隐。衰老应难更进趋,药畦经卷自朝晡。纵无显效亦藏拙,若有所成甘守株。汉武巡游虚轧轧,秦皇吞并谩驱驱。如何只见丁家鹤,依旧辽东叹绿芜。
龟山上方。宋代。汪藻。度险逢幽处,凭谁写壮怀。连甍栖绝壁,孤塔表长淮。地本吴枫接,山今禹绩皆。潮声遥入寺,竹影自翻阶。木杪朱栏出,城坳雪浪埋。乾坤迷枉渚,雾雨泄阴崖。丹叶经寒在,苍洲向晚佳。鱼龙宵听呗,猿鸟昼窥斋。月满蠙珠实,霜清磬石谐。僧盂收柏子,樵径埽松钗。左宦书无雁,南烹菜有鲑。风烟欺短发,云水信残骸。竟作何乡老,虚惭素尚乖。江湖今在眼,归合办青鞋。
题诸色扇二首。宋代。宋度宗。秾华照水澄秋静,冷艳欺风醉露凉。一枝翠叶凝秋色,万粟金英喷古香。月筛秾影虚窗静,秋染繁英净几香。千叶喜容迎晓日,万铃黄色映朝霞。日丽柳塘莺语滑,雨收桃岸燕飞忙。
上巢云二首 其一。明代。释函是。曾托溪云留半间,十年椎拂未尝閒。已随梁燕辞秋社,又逐霜鸿入楚山。浅草尚多戎马迹,高原休笑鹿麋顽。朝看湖水连天白,拟傍西峰共设关。
和许月湖上元游东禅。宋代。陈宓。寺迥伦无事,山幽剩得春。天机元不断,岁律自成新。禅定才朝暮,劳生几屈伸。诗成人未散,月得梁庭筠。
次饶介之述怀佳作 其一。元代。成廷圭。读书不致卿相事,生计或与樵渔同。杜门真是守株者,傍人过呼居童翁。今晨把镜野服好,有月无酒山瓢空。绿阴满地鸟声罢,向日独有葵花红。
周五声调曲 征调曲 三。南北朝。庾信。圣人千年始一生。黄河千年始一清。摄提以之而从纪。玉烛于是而文明。东南可以补地阙。西北可以正天倾。浮鼋则东海可厉。运锸则南山可平。众仙就朝于瑶水。羣帝受享于明庭。怀和则韎任并奏。功烈则钟鼎俱铭。
送紫霄女道士四明谢君。宋代。陆游。一别南充十四年,时时清梦到金泉。山阴道上秋风早,却见神仙小自然。
次韵弟观喜雨二首。宋代。陈著。世事纷纷付渺茫,且迎雨信看农忙。鸠声隔树宿云湿,牛影落田新水凉。处处丛祠群卜稼,家家蓐食早炊粮。及时种得苗青活,便觉秋风饭粒香。
钱塘泛月。明代。张穆。千峰欲夕紫霞催,碧水澄澄画舫回。箫鼓渐沉荷叶冷,胜情偏在月初来。
和嘉猷林先生韵 其四。宋代。王绅。怀人夜无寐,坐听寒漏息。斜月下梧桐,馀辉欺曙色。斯文岂无属,遗绪会有适。眷言重自珍,相期固金石。
和俞容自游仙诗二首。明代。廖孔说。仙梦春愁两入微,人间天上似还非。一时青帝收花去,龙尾弥弥送雨归。
四月朔都门别友。元代。吴当。昨日送春归,今朝送君去。君去几时来,春归向何处。都门柳千行,晴空正飞絮。祇恐尊酒空,离情渺无据。
仲常龙图自广中移帅闽 其一。宋代。郑侠。去年牙戟海边城,空望门阑涕泗横。今日去旄东向梦,那知高纛此中迎。岂非丈席谐瞻对,亦似云衢有否亨。十有馀年想谆诲,更期朱玉似河倾。
寄孟斯美。清代。戴梓。遥望燕台隔暮烟,每劳清问到穷边。饥寒警我非今日,慷慨怀君自昔年。苏武白头悲朔漠,东山红袖咏林泉。狂来诗酒无拘束,一任前知有地仙。
淳熙丙午与合皂化士彭正夫道人五羊相别开禧。宋代。曾丰。抗尘骑气两虚舟,久别重逢幸小留。自分末留轻著脚,相期初度急回头。我尝黄妳真无味,若种丹田乃有秋。所向殊途所归一,他游无以易天游。
览古四十二首 其二十四。元代。杨维桢。弹琴戴安道,焦桐破奇声。蔚宗与文季,俱以琴自鸣。天子不得屈,王公不能聆。独怜褚司徒,银柱老齐伶。
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十六。魏晋。高燮。山庐好,虫鸟一时栖。蜕蛹美逾蝴蝶美,子规啼后鹧鸪啼。耳目两迷离。
子肃以古风见还诗轴颇述归田之乐次韵答之。宋代。赵蕃。春风忽满目,感叹离群居。郊行竟何之,野蔓徒侵裾。仰看岭头云,片段随卷舒。悠然若有得,似我心地初。乃愧学道晚,何时悟真如。自兹稍鞭策,齿发及未疎。有儿幸成丁,可以亲犁鉏。要同商州民,穷功治山畲。王租及时了,优游伴樵渔。时乘少游马,或卧渊明舆。所过辄就醉,其他焉取余。此计傥遂心,谁能更淫书。公诗胡为哉,指南实前车。事贵在勇决,駸駸岁将除。
别子钦刘同年。明代。李昌祺。庐陵汉名县,黉舍当城南。粤从宋庆历,杰构何潭潭。穹碑泐学记,欧子亲题衔。所以富才彦,挺然皆梓杉。游歌我昔忝,遗经事穷探。英俊非不多,畏敬踰四三。子谟与德让,奋起师易庵。晨夕久薰炙,化雨深濡涵。王门职辅导,胄监峨弁簪。引之绝温润,钦止精研覃。之宜暨仲举,问学青于蓝。惜未及贵寿,早终四子咸。笃实若陈李,磊落俱奇男。雄藩佐邦伯,经筵进封函。就中最杰特,子钦文不凡。壁经世授受,道腴恣沉酣。聱牙古盘诰,同异互订参。他人悉窘步,君独行眈眈。翰林俊声著,粉署刑名谙。冰檗岂论苦,澹泊夙能甘。擿奸若风厉,谳狱同春含。譬之龙泉剑,光焰不可缄。契阔五六载,相思隔烟岚。追怀旧游地,几度联归骖。兹焉幸一会,壮志仍岩岩。胸襟豁湖海,论议森戈锬。藩臬诸钜公,招邀列罂墰。肥牲刺羊豕,佳味罗蛤蚶。鲙鲜旋烹鲫,醢美细脔䳺。玉棋圆叠蔗,金丸满堆柑。蔬茹剪霜韭,竹萌掘冬䈄。酒渴漱茗饮,齿寒嚼菹蘫。叨陪接几席,答问吐乡谈。清言霏玉雪,倾听我所贪。亹亹续弗绝,有如吐丝蚕。握手万里外,绸缪乐且湛。胡为又分袂,行李僮仆担。于时一阳复,两鬓风毵毵。东坡昔跋涉,渡海再迁儋。未久即见召,还朝貌逾傪。寂寥数百载,继武惟子堪。岁寒见松柏,大厦待楩楠。赋诗写缱绻,空言只增惭。情深觉词赘,此意谅余监。
乌栖曲。宋代。释文珦。白露生庭芜,明月照栖乌。栖乌啼不已,闺人中夜起。起视西北方,翩翩雁志翔。幽燕戍未返,云胡不凄伤。
出游。宋代。陆游。八月石帆秋,聊为汗漫游。本因寻友去,却为看山留。小草题僧壁,长吟上驿楼。月能从剧饮,天可寄闲愁。高下评泉品,纵横记酒筹。花开遇门入,水长信船流。肮脏人虽弃,脂韦我自羞。此心君不信,试往问沙鸥。
挽闻南夫。宋代。陆文圭。恶梦无端岁在蛇,先贤遗落重堪嗟。粹然践履终身实,老矣婆娑两鬓华。不见鲤庭人独立,忽惊鹏舍日西斜。窆碑好为书潜德,穷巷谁寻仵作家。
颂古七十六首 其七十一。宋代。释士圭。官路无人独自行,自家公验甚分明。路傍偷贩私盐客,草里蹲身过一生。
东郡怀古二首·王京兆。唐代。李德裕。河水昔将决,冲波溢川浔。峥嵘金堤下,喷薄风雷音。投马灾未弭,为鱼叹方深。惟公执珪璧,誓与身俱沉。诚信不虚发,神明宜尔临。湍流自此回,咫尺焉能侵。逮我守东郡,凄然怀所钦。虽非识君面,自谓知君心。意气苟相合,神明无古今。登城见遗庙,日夕空悲吟。
题荣子邕陋居二首。宋代。张耒。一室荒芜孺子贫,知君四海入经纶。杀身虎口终何补,洒扫庭除自可人。
赠黄启元孝感。明代。佘翔。黄生挺南国,耿耿慕前修。孝恭夙所禀,朝夕何绸缪。有母困床褥,吁天怀百忧。刲股亟进之,而母疾以瘳。刀圭信自取,负米岂其俦。黄生吾小友,嘤鸣雅相求。眷兹无双名,江夏良可侔。愿生长努力,寿母及千秋。
满江红(自赋)。宋代。汪莘。万古灰飞,算何用、黄金满屋。吾老矣,几番重九,几杯_醁。此日登临多恨别,明年强健何由卜。且唤教、儿女逐人来,寻黄菊。苹已白,枫犹绿。鲈已晚,橙初熟。叹人间何事,稍如吾欲。五柳爱寻王母使,三闾好作湘妃曲。向飘风、冻雨返柴扉,骑黄犊。
陪方厓士玄自桃溪看山至西冈。元代。周砥。冉冉岁云暮,凄凄霜露繁。良游岂易得,贱子亦攀援。流飙吹我衣,植杖登高原。平郊罗远岫,鸒斯鸣荒园。路迥苍桧立,岩高白云屯。寒日无留光,落叶辞本根。万化倏荣悴,一息异朝昏。逝者已如斯,人生岂恒存。人生会有尽,亲友义在敦。营营谅何为,拨弃不复言。
赠从弟冽。唐代。李白。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献主昔云是,今来方觉迷。自居漆园北,久别咸阳西。风飘落日去,节变流莺啼。桃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逢君发花萼,若与青云齐。及此桑叶绿,春蚕起中闺。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顾余乏尺土,东作谁相携。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羌戎事未息,君子悲涂泥。报国有长策,成功羞执珪。无由谒明主,杖策还蓬藜。他年尔相访,知我在磻溪。
荅马敬臣 其二。明代。杨慎。空宇澄新霁,殊方报早秋。凉风天末树,明月海边楼。塞草封归望,湘兰唤别愁。来章三复罢,对酒不能詶。
再题松明寺次前题壁间韵。宋代。黄棆。怪若奇峰巧若何,衣冠到此苦无多。自惭登览非能赋,敢觊雕镌尚不磨。古寺残僧犹记忆,岚烟嶂雨几嘘呵。旧题莫辨苍苔迹,多谢梅仙为剪摩。
题桂庭卷。明代。杨荣。种植由先世,秋香尚满庭。琼柯交碎影,金粟带馀馨。雨露沾天泽,根株占地灵。重荣应有自,当户正青青。
春日杂诗 其三。清代。陈士廉。偶控茅龙谒紫微,汉家故事已全非。羊头烂贱通侯贵,愿借天钱十万归。
箕山。金朝。元好问。幽林转阴崖,鸟道人迹绝。许君栖隐地,唯有太古雪。人间黄屋贵,物外只自洁。尚厌一瓢喧,重负宁所屑,降衷均义禀,汩利忘智决。得陇又望蜀,有齐安用薛?干戈几蛮触,宇宙日流血。鲁连蹈东海,夷齐采薇蕨。至今阳城山,衡华两丘垤。古人不可作,百念肝肺热。浩歌北风前,悠悠送孤月。
桂殿秋 白海棠。清代。缪珠荪。留月影,淡香魂。冰阶谁与话温存。绿翻翡翠霜初信,红褪胭脂雨后痕。
相鼠。清代。佚名。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至济南李公择以诗相迎次其韵二首。宋代。苏轼。敝裘羸马古河滨,野阔天低糁玉尘。自笑餐毡典属国,来看换酒谪仙人。宦游到处身如寄,农事何时手自亲。剩作新诗与君和,莫因风雨废鸣晨。夜拥笙歌霅水滨,回头乐事总成尘。今年送汝作太守,到处逢君是主人。聚散细思都是梦,身名渐觉两非亲。相従继烛何须问,蝙蝠飞时日正晨。
劝学诗/偶成。宋代。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赠魏太守考迹五章。明代。霍韬。采菊采菊,于樵之眉。手算金英,口衔金卮。金英馨芬,金卮刚而。采菊英支,蘸金刚卮。持赠远人,薄慰远思。采菊采菊,于樵之巅。菊英佩韦,菊英佩弦。菊英插髦,菊英任肩。采采菊英,聊以永年。持赠远人,聊慰各天。采菊采菊,于樵之侧。上有流云,侧有兀石。菊根千龄,菊华千日。插发怀哉,瞻天北极。持赠远人,远人之德。采菊采菊,于樵之下。佩菊以归,薄言夙夜。佩菊以归,薄言绘画。我菊之英,邈不以价。持赠远人,作远别话。采菊采菊,于樵之岨。樵云飞飞,樵厓楚楚。破樵云丛,蹑樵厓砢。采樵采樵,自我自我。持赠远人,实获我所。
华婿水部以事质余湖上小语竟别 其一。明代。王世贞。白舫青门杨柳丝,湖中公事出偏迟。婆娑手板桓公府,应笑蓝田晚更痴。
晓思诗。南北朝。萧纪。晨禽争学啭,朝花乱欲开。炉烟入斗帐,屏风隐镜台。红妆随泪尽,荡子何时回。
玉华寺。宋代。张道宗。殿阁依山古,寻春闲客行。谁知唐帝馆,今在梵王城。禾黍伤时变,松篁入夜清。惟余碧岩溜,依旧昔年声。
题韩伯时寿藏卷 其二。明代。程本立。老来斑鬓谢朝簪,买得青山有赐金。汗简文章千古事,茧窝骸骨百年心。冰霜旧柏乌群集,风雨小松龙一吟。蒲裹车轮鸠刻杖,苍天有待意何深。
题徐熙芍药。宋代。吴皇后。稼李夭桃扫地无,眼明惊见玉盘盂。扬州省识春风面,看尽群花总不如。
书驿舟 其一。明代。杨士奇。二十六年曾过此,萧萧芦苇带荒村。如今重过头成雪,渺渺桑麻雨露繁。
步韵和徐慎侯先生六十述怀八首 其七。清代。祝廷华。琼瑶惠我墨才乾,欲和佳章夜渺漫。花坞阴深忘昼永。薰炉灰烬觉衣单。身经浩劫家多累,我亦频年债未完。祗有米盐都不管,小桥流水弄鱼竿。
呈赵叔侍郎子直二首。宋代。赵蕃。潦倒三年白下官,畏途常以此心观。求为庙令直不易,翻入帝城良独难。落落白头游且倦,悠悠青眼刺空漫。文章功用知无补,保此不渝惟岁寒。
南明楼。宋代。叶茵。重檐敞处受槐薰,扫尽江村雨后云。佛法本无南北异,世情强有晦明分。个中苟住元无住,此外无闻却是闻。谁道结楼入已去,床头诗版几朝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