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自龙眠李氏夜过臞山康氏,走笔和其家灯障水调,迫暮始归)

水调歌头(自龙眠李氏夜过臞山康氏,走笔和其家灯障水调,迫暮始归)朗读

《水调歌头(自龙眠李氏夜过臞山康氏,走笔和其家灯障水调,迫暮始归)》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刘辰翁。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不成三五夜,不放霎时晴。
长街灯火三两,到此眼方明。
把似每时庭,传说个般障子,无路与君行。
推手复却手,都付断肠声。

译文:
无论是三五夜,也不等到片刻晴天。
长街上的灯火稀疏,到了这里,眼前才明亮。
这里的景象仿佛每天都有,传说的障子,没有路可与你同行。
推开手,又缩回手,都被断肠的声音所困扰。

诗意:
这首诗以夜晚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一种凄凉的情感。作者在夜晚经过臞山康氏时,看到了长街上稀疏的灯火,这让他感到熟悉却又孤独。他提到了传说中的障子,似乎象征了他与世界之间的隔阂和无法相通的情感。作者的心情矛盾,一方面渴望与世界相连,推开障碍,另一方面却又害怕受伤,退缩回来。最后,他把这种矛盾的情感称为“断肠声”,表达了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描绘了夜晚的景象和作者内心的情感。通过描述灯火、障子和推开手与缩回手的动作,诗中营造了一种迷茫、孤寂和矛盾的氛围。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和对比手法,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展现了人与世界之间的隔阂和无法逾越的困境。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于人际关系和人生境遇的苦闷和无奈,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辰翁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刘辰翁朗读
()

猜你喜欢

梦醒杏花丛。春寒浅阁钟。近黄昏、便起东风。已过今年三月半,恰只是、雨濛濛。

小胆怯屏空。浓愁敛碧峰。好琴弦、怎被尘蒙。算有多情双燕子,还肯到、旧房栊。

()

鬓云香满。宝钗寒颤。那更禁、柔情深浅。妆台娇步,照水看新艳。

又被薄情瞧见。

()

深胭脂。浅胭脂。细蕊繁英压满枝。清香入梦迟。

乍开时。欲谢时。铁干铮铮瘦影欹。东风著意吹。

()

祁县春山螺黛横,徐沟新月马头生。晚风十里垂杨柳,可奈依依送客行。

()

廓落悲王子,栖迟爱友朋。荒郊纡策马,猎径傍韝鹰。

土室人稀到,衡门客少应。倾壶频进酒,散帙每挑灯。

()

畿辅千山互长雄,太行一臂怒趋东。祝君腰脚长如意,吟遍蜿蜒北干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