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符六年童谣。清代。佚名。八月无霜塞草青,将军骑马出空城。汉家天子西巡狩,犹向江东更索兵。
《乾符六年童谣》是一首唐代的童谣,作者佚名。以下是这首童谣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八月无霜塞草青,
将军骑马出空城。
汉家天子西巡狩,
犹向江东更索兵。
诗意和赏析:
这首童谣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唐代的一幕景象。八月的天空中没有霜,大地上的草也依然青翠。一位将军骑着马从空城中出发,城内空无一人。而唐朝的皇帝正在西巡狩,他还在江东地区继续征兵。
这首童谣以轻快的节奏和直观的画面展现了唐代时期的兵事景象。八月无霜,塞草青,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也暗示着国家的安宁。将军骑马出空城,给人一种战争的氛围,城内空无一人的情景暗示着战争的危险和紧张。而汉家天子西巡狩,犹向江东更索兵的描写则表明了帝王的威严和对国家安全的关切。
整首童谣通过简练的词句,勾勒出了唐代时期军事活动的一幕。它展示了战争与和平、将军与皇帝之间的对比,以及国家安危与民生的关系。这首童谣通过童稚的语言,将复杂的历史事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使诗意更加贴近人民,充满了浓厚的时代氛围。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佚名。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蝶恋花。宋代。秦观。金凤花开红落砌。帘卷斜阳,雨后凉风细。最是人间佳景致。小楼可惜人孤倚。蛱蝶飞来花上戏。对对飞来,对对还飞去。到眼物情都触意。如何制得相思泪。
赠写真何充秀才。宋代。苏轼。君不见潞州别驾眼如电,左手挂弓横撚箭。又不见雪中骑驴孟浩然,皱眉吟诗肩耸山。饥寒富贵两安在,空有遗像留人间。此身常拟同外物,浮云变化无踪迹。问君何苦写我真,君言好之聊自适。黄冠野服山家容,意欲置我山岩中。勋名将相今何限,往写褒公与鄂公。
小重山(至后一日,长兴赵宰到郡,并招归安、乌程二宰及项广文同饭)。宋代。王炎。日脚才添一线长。葭灰吹玉管,转新阳。老来添得鬓边霜。年华换,归思满沧浪。唤客对凝香。公庭凫骛散,缓行觞。何须红袖立成行。清淡好,胜似听丝簧。
和栖贤山居韵 其二。明代。释函可。何妨卧出日,长欲语三更。篱外无人到,窗前有虎行。风微飘梵咒,云密透书声。只此閒同过,毋令别感生。
和黄循斋送景正辅户曹之夔三首。宋代。阳枋。自脱攀笼役,潜心克己私。是求从此日,非莫问前时。郡改山元在,江流石不移,人心日澜倒,先觉仰扶持。
登庞公读书堂。宋代。陈居仁。相君事业慕皋夔,被遇王家泰定时。曾向云窗研汉简,故应画栋产灵芝。文镵金石流芳在,像托丹青亘世垂。盛烈丰功难具述,烂然国史著猷为。
次韵曦讲师南仲牧閒园杂咏十首 其三。明代。陶宗仪。曲径傍边薝卜林,蕊头朵朵缀璚簪。经馀未把袈裟解,静嗅清香坐树阴。
庾岭旧传有梅往往诗人借此为江南春信予到此。宋代。张九成。诗人常说岭头梅,往往春风自此来。我到岭头都不见,空将春梦又空回。
广哀 其十。清代。钱澄之。戴渊起陈墓,事败竟降胡。谁信李陵志,真成伯约图!汝惟拚一死,天欲祸三吴。地下精灵聚,犹为厉鬼无?
景仁书云去冬因酒病耳病牙遂不入洛以诗寄呈。宋代。司马光。许昌携手尽时英,况复新开甲第成。醉里都将春作达,老来不向酒藏情。齿疏无废衔杯趣,耳病犹分度曲声。旧友昔游浑忘却,可怜寂寂洛阳城。
次韵郑佥判。宋代。方岳。一枕羲皇失午熇,久知吾道定寥寥。客来且拨浮明瓮,事过真成覆鹿蕉。野性从来便水石,此生自合老渔樵。移床更入深云处,厥木惟乔厥草夭。
和阳秀才惠诗七绝。宋代。杜范。载籍重修旧额存,从今便可养胚腪。只愁均赋无良未能,巨室逃杨复放豚。
游小金山 其二。明代。许炯。先朝学士长沙客,昔日行吟泗水滨。天上星辰游下界,江南草木识前身。几封感慨危明主,万里飘零老逐臣。玉宇琼楼不归去,石渠金马是何人。
偈颂一百六十首。宋代。释宗杲。一年三百六十日,今朝又是从头起。人人有个主人公。水牛衔却老鼠尾。深沙欢,那吒喜。佛殿走出门去,僧堂撞入库里。
初至虎牙汉见江山类龙门。宋代。欧阳修。晓鼓潭潭客梦惊,虎牙滩上作船行。山形酷似龙门秀,江色不如伊水清。平日两京人少壮,今年三峡岁峥嵘。卧闻乳石淙流响,疑是香林八节声。
唐大飨拜洛乐章·显和。唐代。武则天。顾德有惭虚菲,明祇屡降祯符。汜水初呈秘象,温洛荐表昌图。玄泽流恩载洽,丹襟荷渥增愉。
柳梢青(茶)。宋代。李处全。九天圆月。香尘碎玉,素涛翻雪。石乳香甘,松风汤嫩,一时三绝。清宵好尽欢娱,奈明日、扶头怎说。整顿秃山,殷勤春露,余甘齿颊。
偈。宋代。释通理。峰头驾铁船,三更日轮杲。心闲不自明,落叶知谁扫?等闲摘个郑州梨,放手元是青州枣。
游象山台。明代。苏仲。水回山绕亦奇哉,只说甘公是俊才。雏凤卧龙何处觅,班班花鸟象山台。
上虞道中。明代。陆深。山海无藏秀,乾坤有奥区。土风兼百粤,习气近三吴。潮落曹娥渡,天垂贺监湖。画船牵锦缆,时复下菰蒲。
吉水寄阎侍御。唐代。李中。何处怀君切,令人欲白头。偶寻花外寺,独立水边楼。不得论休戚,何因校献酬。吟馀兴难尽,风笛起渔舟。
绛都春(饯李太博赴括苍别驾)。宋代。吴文英。羁云旅雁。敛倦羽、寄栖墙阴年晚。问字翠尊,刻烛红笺慳曾展。冰滩鸣佩舟如箭。笑乌帻、临风重岸。傍邻垂柳,清霜万缕,送将人远。吴苑。千金未惜,买新赋、共赏文园词翰。流水翠微,明月清风平分半。梅深驿路香不断。万玉舞、罘D66D东畔。料应花底春多,软红雾暖。
梅花百咏 其六十八 的当。明代。李江。清香色影不曾差,岭外传名未足誇。千载有形归定体,一生无意斗繁华。天成标格风霜老,人在江湖眼界赊。端的个中平易处,浑然精义入神家。
柳絮曲。清代。周瓒。点点觉春深,飞飞恨不禁。露沾疑妾泪,风散比郎心。晓月隋堤畔,残阳灞水阴。年年飘荡处,肠断白头吟。
答郑宜中。宋代。赵汝腾。太极成争今几年,濂翁先得我同然。经行醉墨匆匆就,不谓朋侪今竞传。
九江送方干归镜湖。唐代。曹松。一樯悬五两,此日动归风。客路抛湓口,家林入镜中。谭馀云出峤,咏苦月欹空。更若看鳷鹊,何人夜坐同。
送王察推缜之邓州。宋代。梅尧臣。昔向南阳忆洛阳,秋橙初熟半林黄。车过白水沙痕阔,鴈落钳卢稻穟长。废垒汉錍金刻字,古原秦冢石为羊。太平羽檄何曾有,宾主相欢菊荐觞。
暴雨。宋代。陆游。风怒欲掀屋,雨来如决堤。孤灯映窗灭,羁鸟就檐栖。暑令方炎赫,秋声忽惨凄。传闻涨江水,已断瀼东西。
寄贝勉斋冯桂坡。宋代。陈著。美人隔江水,相思江水深。江水日夜流,泛我东去心。春风百花老,把酒别草草。邂逅未可期,梅杏黄已饱。
江行秋兴二首 其二。明代。梁存让。烟波深处暂停桡,直上高楼挂酒瓢。万里天风吹远碧,一江秋雨助寒潮。狂搜断碣怀千古,醉向空山问六朝。回首乡关云树隔,惊闻黄叶下萧萧。
大观秋分夕月四首。清代。佚名。玉钩初弯,冰盘乍圆。扇掩秋后,鸟飞枝边。精凝蟾蜍,辉光蟑娟。歆于明祀,弭芳节焉。
送蜀僧往南海。明代。袁宏道。一踏峨眉二十春,冰花破处石鳞鳞。凭将遍吉书一纸,传与东洋打坐人。
少年行。明代。徐祯卿。生长在边城,骑射有声名。召募河源去,长屯都护营。登山望敌气,间道击胡兵。十决推雄战,连呼扶汉旌。云中息刁斗,天上扫搀抢。坐弄胡笳月,梅花陇水清。
秋夜二首。宋代。孔文仲。秋夜不可晨,悲歌聊自永。頫听一掀帘,星河光炯炯。霜浮万瓦寂,月满四山静。壮心随北内,吹入单于境。
周祀五帝歌十二首 其六 配帝舞。南北朝。庾信。以炎为政,以火为官。位司南陆,享配离坛。三和实俎,百味浮兰。神其茂豫,天步艰难。
陌上桑。明代。李攀龙。日出东南隅,照我西北楼。罗敷贵家子,足不逾门枢。性颇喜蚕作,采桑南陌头。上枝结笼系,下枝挂笼钩。堕髻何缭绕,颜色以敷愉。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故绸缪。少年见罗敷,袒裼出臂膋。来归相怨怒,且复坐斯须。使君自南来,驻我五马车。遣吏前致问,为是谁家姝?罗敷小家女,秦氏有高楼。西邻焦仲卿,兰芝对道隅。罗敷年几何,十五为人妇。嫁复一年余,力桑以作苦。孰与使君俱?使君复为谁?蚕桑所自娱,小吏无所畏。使君一何迂:“罗敷他人妇,使君他人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左右三河长,负弩为先驱。何用识夫婿,飞盖随高车。象牙为车轸,桂树为轮舆。白马为上襄,两骖皆骊驹。青丝为马靷,黄金为辔头。腰中千金剑,自名为鹿卢。起家府小吏,拜为朝大夫。稍迁郡太守,出入专城居。月朔朝京师,观者盈路衢。为人既白晳,鬑鬑有髭须。四十尚不足,三十颇有余。座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即席呈赵大资。宋代。苏泂。裴公非绿野,白傅喜青山。富贵何如老,功名不似闲。半生知己地,每见立谈间。岁岁须来省,从教载雪还。
又书画船五首。宋代。孙嵩。不听{怒心换斤}音分外闲,稳装书画一蓬间。今朝风雨苕川上,扑洒沙鸥第几湾。
和金沙蒋文海韵。元代。仇远。海翁古徵士,接武诸公后。闻名三十年,倾盖即如旧。示我伐木章,无能出其右。籊籊秋竹竿,坐睨蒲质朽。试问五两纶,何如一杯酒。
中秋招叶子谦。宋代。王铚。堂上月已满,樽中酒更空。故人眇何许,出门惟清风。不如一夕饮,所至皆能同。悄然望玉杵,无声桂影中。
简王搏霄乞芙蓉杏。元代。赵孟頫。杏花枝上红千叶,偏得春饶恼杀人。早与折来供一醉,东风如此恐成尘。
龙翔寺。宋代。薛季宣。二江涵古寺,双屿耸平沙。翠浪环流净,金城到眼奢。水光摇殿阁,塔景动龙蛇。不减蓬壶意,屯云未许遮。
煮泉亭。宋代。王洋。昔人来去本无情,民自贪贤为结亭。身在云间天缭绕,梦无尘事性疏灵。撑肠大欠五千卷,拄眼今看万叠青。景物却因闲处见,前贤诗已说丁宁。
元日观朝。唐代。杨巨源。北极长尊报圣期,周家何用问元龟。天颜入曙千官拜,元日迎春万物知。阊阖回临黄道正,衣裳高对碧山垂。微臣愿献尧人祝,寿酒年年太液池。
野叟二首。明代。陶安。作史居官府,休心类野翁。不将文胜质,独与古同风。将相咨询后,山林梦寐中。此身虽案牍,幽趣满帘栊。
临江仙十四首 其十。清代。奕绘。浩浩生机不尽,纭纭万物无心。庭前桃李渐成林。移根殊下种,种树盼成阴。昨日东风花谢,几番疏雨春深。青青杏子乍胜簪。枝卑难护果,叶密易留禽。
绍兴二十八年祀圜丘 还位用《乾安》。。宋代。郊庙朝会歌辞。帝出于震,孝奏上仪。燔燎膻芗,神徕燕娭。肃若旧典,罔或不祗。既右飨之,翕受蕃釐。
水西寺与郑宁时清郑鹏万里二上舍联句三首 其一。明代。程敏政。十年重到水西游,碎月滩深泛小舟。担重乾坤肩少息,盟全鸥鹭社初投。纱笼旧日题诗壁,壶注薰风劝酒筹。庭下木兰花未老,尽
重阳临安舟中作。宋代。陈藻。小船独坐看平洋,历历登高旧事长。戏把此身观变化,今年无酒过重阳。
春望篇。明代。黎遂球。天南多淑气,海国四时花。芳草侵朝雾,香云变晚霞。鳌光摇雉堞,蚌影互渔家。况复当春望,遥晴到碧纱。晴风散叶杨垂线,晴日落花泥掠燕。翡翠梁间栖复飞,蝴蝶帘前去还恋。佳人粉气热朝眠,公子炉烟阑夜宴。珊瑚实树挂罗衣,鹦鹉金笼传漏箭。木棉红映晓山开,百万人家旭翠堆。花田雨过昌华苑,锦石云依朝汉台。赵尉已尘迹,刘王馀艳灰。楚水啼湘竹,秦关折岭梅。当时豪雄递骑虎,削壁悬流割疆土。阁气沉香布雨云,桥光綵烛迎歌舞。宝髻穿珠仙凤妆,玉腕烹龙岛夷脯。宫阙遥连五岭高,烟花尚识三城古。三城隐隐接三山,五岭迢迢云水间。娇娥匀脸蔷薇露,贾客归心黄木湾。鲛绡斗帐裸寒玉,龙须片席袅憨鬟。槟榔甘送合欢舌,茉莉结作同心环。同心复同里,白晰少年子。荔枝花并蒂,榕木根连理。箫吹沸龙涎,画桡移蜃市。金屏列雀开,綵树千星蕊。雀屏兰舫酣丝竹,綵夺化工生簇簇。回营柳院出秋千,仙观花街群鞠蹴。百兽鱼龙迎锦阵,万户绮罗结霞麓。油壁通宵秉烛游,青骢绕郭挥鞭逐。青骢油壁过参差,玉山珠寺遍相嬉。不饥愿化仙羊石,鹜利齐祝海神旗。任是中原苦争战,从来此地无疮痍。犀通象贿等閒视,薏苡明珠谁复知。量珠应军牒,货贿迁农业。秧针刺垄塍,布谷催锄锸。波斯碧眼胡,昆崙紫髯侠。奇珍运甓骄,异宝挂席拾。陶公八翼折无能,陆子千金良足称。争雄据险昔所叹,海藏山冲容易凭。铜柱长铭汉贼灭,金鉴还扶唐祚兴。曲江风度诛胡得,昌黎文章徙鳄曾。伤时莫洒三忠泪,庙食南园五贤地。石衔精卫向厓门,血湿杜鹃留赑屃。杀气满浮云,讹言惑边燧。乘桴圣人勇,蹈海节士志。我所思兮在罗浮,菖蒲朱草蒙丹丘。安期驾鹤朝金阙,玉女攀花待石楼。采药长生都且少,好色不死醉无忧。为问神仙东海树,何似使君南陌头。云霞彩鸾腹,日月烛龙目。卢师与三笑,蓬莱堪几宿。更坐金台莲,还裁水田服。禅乳嗣曹溪,劫火留阿育。谁将浩劫三生判,且论九十三春半。南迁唐相授楞严,北去梁僧徒壁观。问天倘信炼石功,对酒肯作新亭叹。已见游丝拂地回,复看流水飞英乱。春草芳,春望长。山眉宛映相如璧,牡砺遥连宋玉墙。王侯将相各有分,鸦蛮鹅管随飞觞。缀幕悬明月,倾尊典鹔鹴。二十四翻任狼籍,三万六千犹可偿。
感怀二十首 其十七。明代。于慎行。大鹏运溟海,举翮触四隅。鹪鹩巢一枝,栖息常有馀。适志无小大,窥化有盈虚。昔日五侯里,狐兔嘷其墟。君平卜百钱,常有终岁储。老氏戒止足,千古铭盘盂。
送孔恂入洛。唐代。司马扎。洛阳古城秋色多,送君此去心如何。青山欲暮惜别酒,碧草未尽伤离歌。前朝冠带掩金谷,旧游花月经铜驼。行人正苦奈分手,日落远水生微波。
以诗句咏梅·点缀裙腰粉不扫。宋代。方蒙仲。慎勿扫苍苔,芳英堪藉地。丘壑足风流,欠得脂粉气。
添鱼具诗。箬笠。唐代。皮日休。圆似写月魂,轻如织烟翠。涔涔向上雨,不乱窥鱼思。携来沙日微,挂处江风起。纵带二梁冠,终身不忘尔。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梓人传。唐代。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里胥;其上为下士;又其上为中士,为上士;又其上为大夫,为卿,为公。离而为六职,判而为百役。外薄四海,有方伯、连率。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啬夫、版尹以就役焉,犹众工之各有执伎以食力也。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士或谈殷、周之理者,曰:「伊、傅、周、召。」其百执事之勤劳,而不得纪焉;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其不知体要者反此;以恪勤为公,以簿书为尊,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窃取六职、百役之事,听听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焉,所谓不通是道者也。犹梓人而不知绳墨之曲直,规矩之方圆,寻引之短长,姑夺众工之斧斤刀锯以佐其艺,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不亦谬欤! 或曰:「彼主为室者,傥或发其私智,牵制梓人之虑,夺其世守,而道谋是用。虽不能成功,岂其罪耶?亦在任之而已!」 余曰:「不然!夫绳墨诚陈,规矩诚设,高者不可抑而下也,狭者不可张而广也。由我则固,不由我则圮。彼将乐去固而就圮也,则卷其术,默其智,悠尔而去。不屈吾道,是诚良梓人耳!其或嗜其货利,忍而不能舍也,丧其制量,屈而不能守也,栋桡屋坏,则曰:『非我罪也』!可乎哉?可乎哉?」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梓人,盖古之审曲面势者,今谓之「都料匠」云。余所遇者,杨氏,潜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