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建安戏用林碧山韵)

满江红(建安戏用林碧山韵)朗读
正好花时,忽办得、匆匆来去
道一往无情却又别颦愁妩
四海云鬟高样髻,长思红袖□分路。
怪近来、不怨客毡寒,婵娟误。
黄花约,终难据。
曾未肯,清园住。
只昼思夜梦浅斟低诉
莲子擘开谁在薏徐娘一笑来何暮
又争知、寂寞白头吟,寒机素。
碧山建人,仕建安,词中云鬟红袖皆建近景莲薏徐何皆建故有名妓戏存其姓名知者可一笑也

《满江红(建安戏用林碧山韵)》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刘将孙。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满江红(建安戏用林碧山韵)

正好花时,忽办得、匆匆来去。
道一往无情,却又别颦愁妩。
四海云鬟高样髻,长思红袖□分路。
怪近来、不怨客毡寒,婵娟误。黄花约,终难据。
曾未肯,清园住。
只昼思夜梦,浅斟低诉。
莲子擘开谁在薏,徐娘一笑来何暮。
又争知、寂寞白头吟,寒机素。

诗词中的中文译文:

正是花开的时候,突然有事,匆忙地来去。
虽然说一去无情,但还是别有愁妩之意。
四海的美女们把头发盘成高髻,长久思念红袖分离的路。
奇怪近来,不怨客寒的毡席,美人误了婵娟的约定。黄花的约定,终究难以兑现。
曾经不愿意,住在清园里。
只白天思念,夜晚做梦,浅斟低诉。
莲子一瓣瓣地开放,谁在薏米旁边?徐娘一笑,来到何时的黄昏。
又争取得知道,寂寞的白发吟唱,冷机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爱情故事的情感细节。诗人以诗情画意的语言,表达了对红袖分离的思念之情。

诗词开篇描述了正值花开时节,作者忽然有急事而匆忙来去的情景。接着,他表达了自己一去无情的态度,但却又流露出别有忧愁的情感。四海的美女们将头发盘成高髻,长久思念着红袖离别的路途。作者感叹近来的变故,不怨恨客寒的毡席,却是美人误了婵娟的约定,黄花的约定最终难以实现。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曾经不愿意住在清园里的想法。他白天思念,夜晚做梦,浅斟低诉。在诗的最后几句中,莲子一瓣瓣地开放,诗人好奇地问谁在薏米旁边,徐娘一笑,来到何时的黄昏。诗人又争取得知道,寂寞的白发吟唱,冷机素。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细腻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红袖分离的思念之情。作者以花开的时节为背景,通过对美人云鬟、红袖分离等细节的描写,展示了爱情的苦闷和对失去的留恋之情。同时,诗中还渗透了对寂寞岁月和白发苍苍的悲凉感受。整首诗词以婉约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思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叹。

需要说明的是,诗中提及的"云鬟"、"红袖"、"徐娘"等名词,都是建安时期的知名妓女,而"碧山"则是刘将孙的官职和谥号,诗中的这些人物和事物都是以建安戏剧为背景,借用了那个时代的元素来构建诗词情境。对于熟悉建安时期戏剧和文学的人来说,这些名词会增添一些笑料和趣味。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婉约的语言,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思念和对光阴流转的感慨。它展示了诗人刘将孙对红袖分离的痛苦情感,同时借用建安戏剧的元素,为诗词增添了一些趣味和幽默。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将孙

刘将孙(1257—?)字尚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刘辰翁之子。尝为延平教官、临江书院山长。事迹见《新元史。刘辰翁传》。有《养吾斋集》四十卷,久佚。《四库总目提要》云:“将孙以文名于宋末,濡染家学,颇习父风,故当时有小须之目。”《彊村丛书》辑有《养吾斋诗馀》一卷。...

刘将孙朗读
()

猜你喜欢

清晨相访立门前,麻履方袍一少年。懒读经文求作佛,

愿攻诗句觅升仙。芳春山影花连寺,独夜潮声月满船。

()

道途行处恶,故旧别来稀。涧口分流水,林梢挂落晖。

好山留客住,幽鸟背人飞。门外秋光老,征鞍尚不归。

()
穹壤纷众羽,固有仁不仁。
鸮凤虽异性,同为阴阳根。
惟彼希有鸟,於禽集大成。
力可振海岳,翂翐似无能。
()

曾醉扬州十里楼。竹西歌吹至今愁。燕衔柳絮春心远,鱼入晴江水自流。
情渺渺,梦悠悠。重寻罗带认银钩。挂帆欲伴渔人去,只恐桃花误客舟。

()

诏书飞下紫微天,太傅仍兼将相权。入总夔龙陪帝舜,出为叔虎佐周宣。

西北旌旗腾杀气,东南海岳静烽烟。功高带砺归朝日,圣主垂衣亿万年。

()

妾泪非易弹,乡关渺千里。世事与愁肠,相对何人语。

()

长河积雨晓弥漫,却爱轻风引碧澜。会得邹人柯氏意,庄生幻语不须看,

()

转缺霜轮出海边,故人千里共婵娟。
山阴此夜明如炼,月白风清人未眠。

()

长亭日已暮,驻马暂盘桓。山川杳不极,徒侣默相看。

云夕荆台暗,风秋郢路寒。客心一如此,谁复采芳兰。

()
自我官东南,久无西北书。
周郎纵横才,欬唾落明珠。
寄声相劳苦,敦厚不忘初。
穷山江莽苍,胸次赤宽舒。
()

胡慑天威自走藏,腐儒焉用合还乡。驽骀恋主心终在,鼯鼠营身技不长。

晚岁胸襟成濩落,故山林壑谩青苍。进趋无术归无计,聊得君诗浣肺肠。

()

影堂灯永夜,想像似安禅。
授法两三子,深心十二年。
矮松方挂月,新塔已生烟。

()

炊烟微掠凤山西,逆旅看山草阁低。清浣不禁迟暮色,刺桐花落杜鹃啼。

()
庭前有高树,风挠无停枝。
寒鸦噤不鸣,夜半环树飞。
托身未得所,三匝情依依。
高飞犯霜露,低飞独茅茨。
()

庐山万古月,几度雪边明。影傍素林灭,层随寒浪生。

蔽岩疑有缺,侵鹊暗须惊。转恐群星妒,冰壶独自行。

()
青鬓当时映绿衣,尧功曾预记巍巍。
玄都春老人何在?华表天高鹤未归。
流辈凋疏情话少,年光迟暮壮心违。
倚楼不用悲身世,倦鷁无风亦退飞。
()
结屋万山顶,柴扉昼懒开。
捣茶惊鹤醒,抛果引猿来。
笋短和泥掘,松高倚石栽。
有时寻胜去,多趁暮钟回。
()

楼殿岧峣上赤霞,水纹蟠凤卧灵槎。石棋盘静香烟直,帘下双头百合花。

()

元祐多世臣。公之德,由忠文。岷有阜,江有源。传是帖,存名门。

()

借得街西宅,开门渭水头。长贫唯要健,渐老不禁愁。

独凭藤书案,空悬竹酒钩。春风石瓮寺,作意共君游。

()

()
宝刹新成护百灵,钟山泉石有光荣。
金轮朝佛诸天喜,玉帛来王万国平。
定起不知明月上,身闲只爱白云迎。
龙飞幸际雍熙日,亲见黄河一度清。
()

风光淅淅草中飘,日彩荧荧水上摇。

幸奏潇湘云壑意,山旁容与动仙桡。

()
蟹正肥时秋色老,鸦争噪处夕阳残。
未须多进玻瓈椀,满树霜红正好看。
()

突兀飞甍潞水头,栏干十二挂朱楼。云拖汉阙双龙度,月拥燕城万雉流。

坐里胡床应尽兴,登来彩笔暂销愁。山川信美吾乡异,聊伴元戎作壮游。

()

周王祈雪罢灯游,楚客思乡迥独愁。不雨风云常袅袅,入春江汉转悠悠。

秾花锦石添霜鬓,横笛短箫悲綵舟。岐路断肠俱不减,予今搔首为西州。

()

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

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

翠辇西巡未有期,玉楼烟锁凤参差。
可怜三月花如锦,狂杀满城年少儿。

()

江上粤王台,登高望几回。南溟天外合,北户日边开。

地湿烟尝起,山晴雨半来。冬花采卢橘,夏果摘杨梅。

()

霜月明如昼,沙溪见底清。客疑灯下坐,舟向镜中行。

读易无昏字,看山辨远名。祇应归棹上,翻遣别怀生。

()

一水萦不断,千岩翠相扶。孤篷载雪归,我昔见画图。

今年两经行,明晦自惨舒。旱夏山若焦,秋至潦溢途。

()

午睡常多夜懒眠,虚庭步月影翛然。酒酣恰值初醒候,香袅仍闻欲尽烟。

相伴无人依竹下,共堪与语问花前。更移小榻池边坐,一气空明看水天。

()

泥坂望青城,浮云与栈平。字形知国号,眉势识山名。

编简尘封阁,戈鋋雪照营。男儿须聘用,莫信笔堪耕。

()
无为靡远,深厚广圻。
祭神恭在,弁冕兗衣。
粢盛岂美,明德声辉。
以祥以佑,非眇声析。
()
仇山山下仇人,白头宦学走风尘。
问渠家住山何处,云气漫漫不知路。
诗人作事例多痴,逢山且画且题诗。
不如邻翁不识与画,一生耕钓仇山下。
()

化起中都自昔闻,风流曲阜得贤频。宗家荐达非干䘵,圣世荣归不问津。

琴酒来歌颜孟氏,衣冠迎贺鲁邹人。遥知赋入丰时祀,露冕年年沂泗春。

()

煌煌使节下神京,又见归旌傍晓行。山斗空悬今日意,将迎无复少年情。

叮咛稷契烦调护,疏懒巢由赖治平。凤阁龙楼天咫尺,紫垣翘首暮云横。

()

南渡仓皇国事非,玉环悔未系罗衣。登仙独让孙公子,自作鸳鸯拂水飞。

()

上坡面在山,下坡山在面。相见令人愁,不知不相见。

昔诵吴江施武诗,令我眴颠心滋疑。今年奉檄罗施国,陟坡正值芳春时。

()

小隐人间世,神仙安可求。吾将炼大药,即次是丹邱。

()
瑞节前驱昼锦身,堂成署榜示州民。
迁莺贺燕翩翻集,大树甘棠次第春。
漳岸夕波能沼溜,魏堂暾日弄梁尘。
君看千古青编上,得意如公有几人。
()
()

石壁立万丈,仙人青云端。不见来笙鹤,落日天风寒。

()

安得奇材,颈系单于,首提子璋。便做些功业,胜穷措大,聚萤武子,吞凤君章。笑杀竖儒,错翻故纸,屈马何曾有艳香。榆塞外,恰枣红时候,想羽书忙。腰钱骑鹤维扬。分表事谁能预测量。叹防身一剑,壮图濩落,建侯万里,老境相将。读枕函书,宝家藏笏,免使他人笑弗堂。吾衰矣,虽尚存右臂,不解擎苍。

()
松篁十里绿成谿,短短篮舆入翠微。
回首青山已忧迹,陇头犹见白云飞。
()
低斋结空野,小竹移孤林。
斋闲竹净好,日媚幽人心。
南方夏厌暑,独此留残阴。
戛雨挫促梦,穿风搜凉襟。
()

欲为皇王服远戎,万人金甲鼓鼙中。阵云暗塞三边黑,

兵血愁天一片红。半夜翻营旗搅月,深秋防戍剑磨风。

()
十桂胜如五柳,九秋赛过三春。
蓬蓬金粟吐奇芬。
自有天然风韵。
休羡一枝高折,尽教十里遥闻。
()

不奈衰须白,羞看朝鉴明。聊凭佳节酒,强作少年情。

雨冷弊裘薄,风高醉帽倾。如何不行乐,况复值秋成。

()

天涯宦迹笑蹉跎,骥服盐车堕泪多。一代风流淹省署,千山雨色度关河。

滇池鲸甲随波动,闽海鸿书隔岁过。若祀碧鸡金马后,汉廷迟尔颂中和。

()

之子出将家,能武兼能文。昂然骐骥姿,不与凡马群。

我昔始相遇,芝兰喜同芬。匆匆情未尽,遽作东西分。

()

我有龙阳约,垂驾辄复停。
念与高士期,不宜后其行。
春风三月尾,涧谷花草明。

()

金布庄严地,花飞梵呗时。舌端谈孔雀,顶上集刍尼。

国寿祈天永,皇心体物慈。明当喜圆满,一月废吟诗。

()

云舒云卷日悠悠,转瞬春归又入秋。有志功名当努力,韶华逝水去难留。

()

道院今犹古,閒中事可书。鹭鸥驯不去,谁可得亲疏。

()

东园何所乐,所乐非尘事。
野竹乱无行,幽花晚多思。
间窥鱼尾赤,暗辨蜂腰细,

()
老僧长生元佑年,庞眉皓首高颊观。
纷然送迎过云烟,解记南归玉局仙。
清都道士同蹁跹,诗成忽俾如蜕蝉。
嗟哉用心故可怜,那知海内争流传。
()

百战已休兵,寒云愁未歇。血染长城沙,马踏征人骨。

早得用蛾眉,免陷边戍卒。始知髦头星,不在弯弓没。

()
推移随牒红尘里,试问几时肩息。
家乡何在,烟迷波渺,云横山屹。
分阃无功,临民有愧,袴今襦昔。
想征帆万里,阳关三叠,肠空断、人谁忆。
()
分明苍秀拔云开,谁凿当年混沌胎。
山压星辰从下看,海浮天地自东回。
一时岱狩雍容礼,千古嵩高制作材。
载说皇朝称祀诏,始知神哲奠三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