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台玉板篆。清代。佚名。上土巴灰除虚除,伊尹东北八九馀。秦赵多应分五玉,丝竹木子世世居。但看六六百中外,世主难留如国如。
《铜雀台玉板篆》是一首唐代的诗词,作者佚名。这首诗词的内容没有直接透露,但通过一些隐晦的描述可以探索其诗意和赏析。
译文:
铜雀台上的玉板篆,清除了土巴灰的虚妄。
伊尹东北方八九余,指的是伊尹的坟墓在东北方向,已经有八九个秋天了。
秦赵的土地应该分割成五块玉器,暗指国家的分割。
丝竹木子代代相传,意味着乐器和音乐承袭至今。
只需看看六六百中外,世主难以留住国家。
这首诗词暗示了一个国家的衰落和统治者的无能。
诗意:
《铜雀台玉板篆》通过隐晦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国家的衰落和统治者的无能。诗中提到了清除虚妄和分割土地的意象,暗示国家内部的混乱和分裂。同时,提到了伊尹的坟墓和丝竹木子的代代相传,传达了历史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最后,诗中让人感叹世主无法留住国家,揭示了统治者的无能和国家的衰败。
赏析:
《铜雀台玉板篆》以隐晦的方式揭示了一个国家的衰落和统治者的无能。这首诗词中使用了一系列象征和隐喻手法,通过对土地、历史和文化的描述,传达了一种悲凉的氛围。诗中没有明确指出具体的事件或人物,而是通过暗示和隐喻,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思考和联想。这种诗意的模糊性给予了读者更多的空间去思考和感悟,增加了诗词的艺术性和深度。
《铜雀台玉板篆》以其含蓄而富有哲理的表达方式,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展现了唐代诗词的特点。它不仅仅是一首表达感情或描绘景物的诗词,而是通过隐喻和象征,探索了更深层次的主题。读者通过细致品味和思考,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的哲学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这种深入思考的特点是唐代诗词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其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区别所在。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佚名。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荷花四绝·日。宋代。吴龙翰。醉脸潮红娇欲眠,玉幢移影盖婵娟。一奁晴色开明镜,暖熨金炉起碧烟。
挽俞恪士。清代。郑孝胥。结茅山水窟,哀此荷锸志。瓣香为简斋,自忏一生意。贞疾恒不死,冀子当久视。遗形呼吸间,得尔亦岂易。如闻人琴恸,不减徽之挚。平生盛自许,诗卷肯相质。奈何海藏图,负我靳一字。行藏各有素,抱憾遂入地。湖庄波渺然,满眼故交泪。
题界画二图 其一。明代。王恭。飞构凌空际楚天,远临衡霍见湘烟。阁中歌舞今谁在,芳草春波似昔年。
送吴先辈赴京。唐代。齐己。烟霄已遂明经第,江汉重来问苦吟。托兴偶凭风月远,忘机终在寂寥深。千篇未听常徒口,一字须防作者心。此日与君聊话别,老身难约更相寻。
次韵江子我病起。宋代。朱翌。食不下咽当奈何,千金不惜聘秦和。则知有我聊示病,旁若无人正浩歌。薄雨过墙醒槛竹,西风吹暑下庭柯。但令一局消长日,且乐眼前休问他。
和叔豹咏家园。宋代。姜特立。小园缭绕瞰沧湾,搜抉天藏不放閒。愧我笔端无锦绣,羡君胸次有江山。规模未出经营外,物象先归赋咏间。何日携筇来共醉,每於胜处一开颜。
今我不乐三章章五句 其二。元代。张翥。鸱鸮夜鸣兮天似漆,烟际争头小星出。破窗无灯望白日,东方未明起揽衣,风雨何来忽萧瑟。
览镜呈柏中丞。唐代。杜甫。渭水流关内,终南在日边。胆销豺虎窟,泪入犬羊天。起晚堪从事,行迟更学仙。镜中衰谢色,万一故人怜。
山谷以寒岩子诗十二首作藁书词笔俱绝裴继之出示求跋因题绝句。宋代。葛胜仲。百篇诗已露玄关,欲免惊愚理亦难。招得使君来帐下,不应饶舌坐丰干。
送客。金朝。周昂。相见席不暖,送行情更牵。只愁人面隔,不放马蹄前。塞迥云垂地,溪平水接天。山川后期阔,把臂两茫然。
归江南。清代。周馨桂。羁栖江北柳毵毵,落魄穷途总不堪。自有彼苍间作主,吟鞭一意指江南。
题山居图。元代。于立。千涧淙淙一径通,长松尽入白云中。徵君更在山深处,满谷桃花烂熳红。
题因老松江烟雨图二首 其一。宋代。陈造。远峰近薄鉴中浮,每泊行舟十日留。雨望晴临俱不恶,最怜烟霭暝高秋。
雪湖过偿前约叠前韵奉酬 其三。明代。谢迁。浮生安用满籯金,光景无边醉乐吟。草阁凝香微雨润,石坛过影片云临。芙蓉宅杳回舟远,枸杞泉甘引絙深。菊圃落英餐自足,漫劳药笼隔溪寻。
寄曼叔。宋代。范纯仁。他年尝苦见君难,每一相逢百倍欢。正值风烟遥化邑,敢期尘土共粗官。夜谈往往惊晨鼓,乐饮时时解醉鞍。游遍洛阳佳胜地,须将归兴暂盘桓。
津沽杂感 其二。清代。郑孝胥。莫信人间有后期,狂花风里自难持。袖中书字何曾灭,恰到三年意尽时。
蘧庐高结傍岩峦,翠壁千重路几湾。霞色全飞丹灶火,溪声长绕白云关。
风尘已作经年别,烟水聊分一夜閒。唱罢金鸡天欲晓,渔郎踪迹又人间。
过武夷访闵寿卿蘧庐一宿而别兼柬浑然道人江仲鱼秀才。明代。徐熥。蘧庐高结傍岩峦,翠壁千重路几湾。霞色全飞丹灶火,溪声长绕白云关。风尘已作经年别,烟水聊分一夜閒。唱罢金鸡天欲晓,渔郎踪迹又人间。
和唐秘校见贻长篇。宋代。吴儆。君才离奇卧壑松,力回万牛匠非哲。我如坎井可窥底,短绠未汲固自竭。饥寒驱置簿领中,巧匠旁观指濡血。逢人首下尻益高,敢遇督邮腰不折。憧憧往来穷朝昏,负负江湖弄风月。邑虽陋室无佳士,稍输城府开私谒。平生闻人说项斯,秀句秋江更清澈。鼯径经雨忽蛩然。倾囷倒廪不我屑。渥洼汗血绝后殿,天球河图合前列。要知暖须自知,舐蜜中边不容说。痴儿徒痴不了事,相留汤饼未暇设。如今岂止倾盖旧,向者固已闻风说。命之穷达有宿分,男儿功名在晚节。未应种豆趣南山,试一上书干北阙。君不见少陵流落老更穷,长叹自比稷与契。
台中听雪。宋代。洪咨夔。淅沥松厅夜,空山一样声。冰霜元自劲,水月更添清。衾薄难留梦,窗虚易得明。庭乌催奏墨,未晓已先鸣。
满江红 己酉九日,雨中家居,忆夏士安、颐。元代。邵亨贞。弘昆季六人,皆常年同萸菊者,一载之间,俱罹患,各天一方,信笔纪怀风雨重阳,凭谁问、故人消息。记当日、承平节序,佩环宾席。处处相逢开口笑,年年不负登山屐。是几番、扶醉插黄花,乌巾侧。诗酒会,成陈迹。山水趣,今谁识。柰无情世故,转头今昔。冰雪关河劳梦寐,芝阑玉树*荆棘。对西风、愁杀白头人,长相忆。
临江仙(四景)。宋代。刘过。半雨半晴模样,乍寒乍热天时。榴花香逐湿风飞。绿云翻翠浪,水急转前溪。谁识清凉意思,珊瑚枕冷先知。秋光预若借些儿。剩催金粟闹,纱魄好扬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