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朗读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它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表达了一种深邃的哲理思考。

译文:
易开终始口,
会理休分剖。
照镜失却头,
引惹波波走。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以易开终始之口、会理休分剖等意象,表达了一种关于真实与虚幻、表象与本质之间的深刻思考。

诗中的"易开终始口"意味着一切事物的起源和终结都是容易理解的,它们都有一个明确的开端和结束。这暗示了人们对于事物表面现象的容易把握,但却很难看透事物的真实本质。

"会理休分剖"则表达了一种对于事物真相的探索和理解的追求。"会"意味着理解事物的本质,而"理"则代表了对于事物真相的探究。然而,"休分剖"则提醒人们,过度剖析和分析事物往往会使人失去对真相的把握。

接着,诗中以"照镜失却头"的意象,表达了对于真相的追求中可能会迷失自己的警示。照镜子是为了看清自己的面貌,但如果过于沉迷于镜子中的形象,就会忽视内在的本质。这里镜子可以理解为外界的表象、社会的期待,而头则代表着个体的本质和独立思考。

最后的"引惹波波走"则暗示了过多的外界干扰和诱惑可能会使人迷失自我,无法抵御外界的影响。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警示人们在追求真相的过程中应当保持独立思考,避免被外界的表象所迷惑,以及过度分析和剖析的陷阱。它呼唤人们要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力和抵抗力,不随波逐流,从而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本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朗读
()

猜你喜欢

走遍尘埃倦鸟还,故乡元在水云间。黄粱饭里梦魂醒,青箬笠前身世閒。

鸥鹭飞来俱玉立,松篁岁晚各苍颜。岷峨交旧如相问,铁锁无扃任客攀。

()

大唐造昌运,品物荷时成。

乘秋逢令节,锡宴观群情。

()
白玉楼台第一天,琪花风静彩鸾眠。
谁人得似秦台女,吹彻云箫上紫烟。
()

秋士无好怀,新爽却喜秋。墙头数点山,寒碧与目谋。

蝉声引苔屩,鸟路穿林陬。岩腹呀然入,绕户众绿稠。

()

赫赫谁{盧瓦}肆,其酒甚浓厚。可怜高幡帜,极目平升斗。

何意讶不售,其家多猛狗。童子欲来沽,狗咬便是走。

()
病後支离不自持,湖边萧瑟早寒时。
已惊白发冯唐老,又起清秋宋玉悲。
枕上数声新到雁,灯前一局欲残棋。
丈夫几许襟怀事,天地无情似不知。
()
欧靓腰支柳一涡,小梅催拍大梅歌。
舞余片片梨花雨,奈此当涂风月何。
()

侍儿傅野约,趣伴出燃姬。
竹外花迎佩,溪边柳笑眉。
春随流水远,日度锦云迟。

()

束发事边庭,雕弓白羽翎。老知农有味,病恶药无灵。

为客□三径,教儿诵五经。定应琴酒罢,余兴到丹青。

()

蜀道难,难於上青天。
蜀道易,易於履平地。
蜀山天险固自若,视难为易在人尔。

()

长亭别酒见平生,越水吴山去国情。欲采江蓠何处泊,一帆秋雨听潮声。

()
潭上水容暖,野中寒吹横。
行塘人已晚,吟步日难更。
冻地坼枯龟,断冰流破镜。
王都且不远,乐此林泉性。
()
日中转柁到河间,万里羁人强自宽。
此夜此歌如此酒,长安月色好谁看。
()
史笔善记事,画笔善状物。
状物与记事,二者各得一。
诗史善记意,诗书善状情。
状情与记意,二者皆能精。
()

一片东篱菊,凄凉风雨边。
花虽黄似旧,发更白于前。
把酒伤今日,登高忆去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