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无学颂一十五首。宋代。释印肃。五家示派乱纵横,未到玄门语默争。诳谤自招无间业,直须全体坠深坑。
《学无学颂一十五首》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述五家示派纷争的场景,探讨了学问中的纷争和误导,并提出了对于学问的真正追求。
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学无学颂一十五首
五家示派乱纵横,
未到玄门语默争。
诳谤自招无间业,
直须全体坠深坑。
中文译文:
五个派系相互混乱,
还未进入玄门,说话和沉默争论不休。
故意中伤自招毁灭,没有间隙可以逃脱,
只能整个团体一同陷入深渊。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五家示派的纷争为背景,探讨了学问领域中的混乱和误导。五家示派指的是五种不同的学派或教派,它们在学问上互相竞争,争夺权威和地位。作者通过描述这种纷争的景象,表达了对于学问中的争斗和不实之词的批判。
诗中提到的"玄门"指的是深奥的学问和道义的高境界。然而,五家示派在追求学问的道路上却陷入了争斗和误导之中。作者认为,这种争斗和诋毁只会导致整个学问领域陷入混乱和堕落。
诗的最后两句"诳谤自招无间业,直须全体坠深坑"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他认为,那些刻意中伤他人的人最终会自食恶果,没有逃脱的余地。为了避免陷入深渊,整个学问团体都需要警惕,摒弃争斗和误导,寻求真正的学问之道。
这首诗词通过对学问纷争的批判,呼吁人们追求真正的学问和道义,避免误导和争斗的陷阱。它提醒人们要保持纯正的学术精神,不被权力和利益的纷争所迷惑,以追求真理和智慧为目标。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杂感六章 其一。明代。王世贞。新秋凉气微,大火犹蒸濩。不知当庭树,何繇中销落。葺葺梁间垒,玄鸟翩然作。今逝如有乖,昔来如有托。人情亦已长,积衰方成薄。
和肖甫司马题旸德大参东园五言绝句十首 其六 爽然堂。明代。王世贞。披襟纳雄风,咽如吸清冷。主人不喜醉,醉亦易为醒。
过黄宅书馆吴子赞黄君甫二茂才黄元庸欧裔能黄叔和雅集同赋之字韵。清代。李英。白头游不倦,晓起独垂丝。小艇无拘碍,沧江任所之。投閒陪雅士,博笑赴围棋。消洒东篱下,飞觞侑俚词。
秋思。唐代。白居易。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
四海李元礼,龙门多俊良。英英郭有道,一揖遂生光。
画鹢凌云波,仙舟水云乡。此心徒皦皦,千里共苍苍。
送杭州使君苏内相先生某用先生旧诗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犹爱水云乡为韵作古诗十四首 其十四。宋代。李廌。四海李元礼,龙门多俊良。英英郭有道,一揖遂生光。画鹢凌云波,仙舟水云乡。此心徒皦皦,千里共苍苍。
竹枝词·荷叶田田柳叶垂。明代。陈荐夫。荷叶田田柳叶垂,千船万船多女儿。与郎暗约花间去,不唱《竹枝》知是谁。
翠水别业即事。宋代。耶律铸。或命巾车与鹿车,就花深处便倾壶。风流哲匠天然句,状出双溪醉隐图。
题翰墨十八辈封爵图。元代。任士林。公子装车从楚国,十九人行一不足。上阶卒赖毛先生,招手相呼公录录。迩来翰墨十八人,一日受封列华物。世上空成孺子名,论功却笑中书秃。人生慎勿为事先,乞留足矣张良独。
赠写梅者。宋代。宋伯仁。学画梅花又学诗,不须频说见钱迟。知音自有和羹手,祗恐知音未得知。
挽汪守宗博二首。宋代。刘克庄。还笏归为负耒农,清谈常许奉从容。刍荛孰肯来询汝,薤水吾无可语公。怀惠俱垂岘碑泪,旌廉合有寝丘封。莆人谩课招魂些,应伴迂斋返甬东。
琴曲歌辞·履霜操。唐代。韩愈。父兮儿寒,母兮儿饥。儿罪当笞,逐儿何为。儿在中野,以宿以处。四无人声,谁与儿语。儿寒何衣,儿饥何食。儿行于野,履霜以足。母生众儿,有母怜之。独无母怜,儿宁不悲。
蒋山法会瑞应诗应制作。宋代。王称。宝地奉金仙,璇宫启梵筵。真僧腾异域,开士唱三缘。说法云成盖,谈经花雨天。祥光凝彩绚,甘露泻珠圆。天乐凭虚下,神灯彻夜悬。胜因济妙筏,觉路指迷川。秪树春光溢,灵山会俨然。愿兹宏至化,皇运共千年。
自遣。唐代。李群玉。翻覆升沈百岁中,前途一半已成空。浮生暂寄梦中梦,世事如闻风里风。修竹万竿资阒寂,古书千卷要穷通。一壶浊酒暄和景,谁会陶然失马翁。
鹧鸪天(山行)。唐代。王质。空响萧萧似见呼。溪昏树暗觉神孤。微茫山路才通足,行到山深路亦无。寻草浅,拣林疏。虽疏无奈野藤粗。春衫不管藤搊碎,可惜教花著地铺。
赠于晦若自南海还蜀旋赴天津幕府。清代。王闿运。蜀国春寒连夏月,江波未泛峨眉雪。越中高士去复来,万里奇游何撇{扌烈}。当年揽秀采琼英,暂入金门听凤鸣。忽然蹭蹬粉墙里,却作赀郎同舍生。南归观海海如雾,正见彭张竞笳鼓。宿望高名一代无,苦欲相留掉头去。狄山抗请诛相臣,今君肯向合肥门。浊河清济竟谁是,仰天一笑看浮云。廿年和战忧危大,只与世人生富贵。贾胡反覆那足言,案甲论兵误群帅。伊犁交趾争蜗蛮,谁识真人但闭关。偶从谭笑挥八极,陆贾张骞相往还。井蛙自古嗟梁益,今日西陲盛宾客。已见终军出散关,更看马援还京国。东西南北尽销兵,书剑苍茫海上行。何日东朝求实用,请君多谢汉公卿。
明道元年章献明肃皇太后朝会十五首。清代。佚名。肃肃临下,有威有容。循循事上,惟信惟忠。盛礼兴乐,示慈训恭。君臣协吉,惟道之从。
长相思 其一 秋夜。明代。俞彦。枕初惊。酒初醒。窗外寒风断续声。残灯与梦清。月华凝。露华明。疑有仙娥下玉京。乘鸾捧素笙。
夜梦作诗二句觉后续之。明代。陶安。晏坐山中二十年,一朝披雾睹青天。出山还似山中物,岁晚霜松铁干坚。
寄李顺德于鳞二首 其二。明代。宗臣。煌煌京洛游,四顾浮云色。兴词摛雄藻,千载无终极。悲风起中天,奄忽乖羽翼。伊予归旧疆,之子出殊域。相去万余里,怆恻动心臆。登高远眺望,惟见荆与棘。日落豺虎吟,狐狸潜道侧。愿保金石躯,慰我长相忆。
余归自南京与舍弟子彦相见于清江舟中别去承寄绝句六章依韵奉答 其三。元代。刘崧。清江烟雨暗蓬蒿,城下帆樯百尺高。自掩短蓬支病骨,不教人识旧兵曹。
吊李元宾坟。唐代。孟郊。晓上荒凉原,吊彼寂寥魂。眼咽此时泪,耳凄在日言。冥冥千万年,坟锁孤松根。
次韵周畏知问讯城东梅坞七首。宋代。张栻。可是看花不厌,城南更欲城东。多谢诸君着语,莫教孤负春风。
暖烟笼细柳。弄万缕千丝,年年春色。晴风荡无际,浓于酒、偏醉情人调客。阑干倚处,度花香、微散酒力。对重门半掩,黄昏淡月,院宇深寂。
愁极。因思前事,洞房佳宴,正值寒食。寻芳遍赏,金谷里,铜驼陌。到而今、鱼雁沈沈无信,天涯常是泪滴。早归来,云馆深处,那人正忆。
瑞鹤仙。宋代。周邦彦。暖烟笼细柳。弄万缕千丝,年年春色。晴风荡无际,浓于酒、偏醉情人调客。阑干倚处,度花香、微散酒力。对重门半掩,黄昏淡月,院宇深寂。愁极。因思前事,洞房佳宴,正值寒食。寻芳遍赏,金谷里,铜驼陌。到而今、鱼雁沈沈无信,天涯常是泪滴。早归来,云馆深处,那人正忆。
与张擢对酌。唐代。卢纶。张翁对卢叟,一榼山村酒。倾酒请予歌,忽蒙张翁呵。呵予官非屈,曲有怨词多。歌罢谢张翁,所思殊不同。予悲方为老,君责一何空。曾看乐官录,向是悲翁曲。张老闻此词,汪汪泪盈目。卢叟醉言粗,一杯凡数呼。回头顾张老,敢欲戏为儒。
秋兴八首。明代。尹耕。王喜城边古废丘,金波泉涌夹城流。时危异姓能安汉,事去诸刘独拜侯。鼙鼓几遭豺虎急,山川曾入犬羊羞。石郎可是无长虑,直割燕云十六州。¤
立春二首 其一。明代。庞嵩。三阳才出地冲融,南北东西暖气同。化化岂将求宇外,生生原在此腔中。沿眸碧草自呈色,纤手青丝枉费工。复顷天心从复起,扩无穷处用无穷。
冬夜寓居寄储太祝(一作薛据诗)。唐代。綦毋潜。自为洛阳客,夫子吾知音。尽义能下士,时人无此心。奈何离居夜,巢鸟悲空林。愁坐至月上,复闻南邻砧。
次荔支韵赋 其四。明代。陈谟。正赏端阳荔子肥,珊瑚清映雪罗衣。谁向樽前挥綵笔,只今容有谢玄晖。
送别二首(1) 其一。清代。费墨娟。一曲阳关忍泪挥,功名无奈两暌违。临歧执手无他嘱,衰老高堂要早归。
赠郑淳。明代。李梦阳。路绵家室怨,久别谁柰著。荏苒及春孟,冰消舟莫阻。临觞叹河迈,指景趁前侣。汀曲帆易隐,劳心望徒伫。
嵩山老人告行作六偈送之。宋代。释正觉。挽衣苦怪不我住,怀事乞成今乃时。雷动定知开蛰户,春寒无要勒华枝。
同安权县林丞和余二首趁韵答之。宋代。刘克庄。虽与尊公甲子同,悬鹑久矣愧华虫。程仇不□□□魏,王贡安能胜鲍龚。时有放歌吟屋破,且无□□□途穷。故山处处薇堪采,何必支离粟几钟。
秋雨。元代。仇远。杜陵昔日歌秋风,卷去屋上茅三重。村翁今夜叹秋雨,冲倒檐前墙数堵。瓦倾栋挠直见天,寒侵素被不得眠。相如家徒四壁立,我比相如尤可怜。钱唐近报融风起,瓦砾尘埃半城市。霜餐露宿人遑遑,衣食难谋况居止。呼童向晓收篁芦,补篱织箔聊枝梧。雨飘有限行且止,秋阳余暖留桑榆。呜呼居得一日且一日,丈夫安能事一室。
侯官陈省斋编修自辽左入都率尔投赠。清代。赵俞。才名弱岁冠群贤,岂料遭逢坎壈缠。陷贼曾修衣带表,投荒竟谪夜郎天。君恩衰白全要领,物论雌黄待简编。苏李于今皆返国,细将心迹诉当年。
游九龙潭。唐代。武则天。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琼峰。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故验家山赏,惟有风入松。
淳熙四年二月既望静江守臣张某奉诏劝农于郊。宋代。张栻。于日于夕,自遂自达。尔心勿忘,彼生孰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