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七十六首

偈颂七十六首朗读

《偈颂七十六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师范。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竿头丝线放还收,
时有金鳞上直钩。
风月满船虽不恶,
争如峰顶冷湫湫。

译文:
竿头上的丝线放下来,然后又收回,
时而有金鳞儿上了钩。
尽管船上风景如画,却不如山峰顶上的冷寂。

诗意:
这首诗通过钓鱼的场景表达了一种心境和意境。诗人将钓鱼的过程比作人生的经历,展示了对自然景物的感悟以及对内心冷静寂寥的追求。作者通过对比船上的风景和山峰顶上的冷寂,传达了一种山中清静之境与尘世繁忙之间的对比,表达了对内心宁静与超脱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简洁的语言,通过对钓鱼场景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人生境遇和心境的深刻思考。诗中的竿头丝线放还收,金鳞上直钩,生动地刻画了钓鱼的情景,同时也映射出人生中种种起伏和变化。作者通过描述船上的风景和山峰顶上的冷寂之间的对比,表达了对内心宁静和超脱的向往与追求。

诗中以自然景物为载体,通过对钓鱼活动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内心境界的追求。这首诗通过简洁而精准的语言,给人以启迪和思考。同时,它也展示了宋代文人追求内心静谧与超然的精神追求,体现了佛教文化在宋代文学中的影响和渗透。整首诗抒发了一种超然物外、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怀,给读者带来一种山水之间的恬淡和宁静之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古柳参天鸣啄木,青芜覆地下鸣鸠。
白头懒作留春计,睡起移时独倚楼。
()
万窍轩轩渐怒号,坐来浑怕屋山摇。
洞庭曾听咸池乐,吴会饱闻沧海潮。
此地风声真有似,残春人意正无聊。
云师又洒天街雨,明日千官好上朝。
()

钱塘即事

()
桃李溪边驻画轮。
鹧鸪声里倒清尊。
夕阳虽好近黄昏。
香在衣裳妆在臂,水连芳草月连云。
()

百年苦忆高常侍,多病谁怜孟浩然。旧喜涉江今不涉,空斋时阅友朋笺。

()

潘侯擅诗笔,五色神授江。
世家有大勋,佐舜同厖降。
子孙逢太平,少小事书窗。

()

鉴湖秋暮水如天,宜与诗人载酒船。两岸芙蓉红未了,小楼丝管出婵娟。

()

家在江南黄叶村,归来重葺柳边门。
溪云振闼砚犹湿,山溜通池水自喧。
但得梅花容着语,无烦桃叶为开尊。

()
暖风回,芳意动,吹破冻云凝。
春到南湖,检校旧花径。
手栽一色红梅,香笼十亩,忍轻负、酒肠诗兴。
小亭凭。
()

美酒名花并,无情即易忘。
小槽应注瀑,大树欲残妆。
虽则通达道,其如隔缭墙。

()

夜直沉沉浴殿南,春风想对百花潭。藤床转枕寻馀梦,粉壁题诗倚半酣。

追记旧游时一笑,劝参真理莫多谈。白头粗试丝纶手,归去扶犁意亦甘。

()

萧条依白社。
寂寞似东皋。
学异南宫敬。

()

莺团橙径,鲈跃莼波,重来两过中秋。酒市渔乡,西风胜似春柔。宿春去年村墅,看黄云、还委西畴。凤池去,信吴人有分,借与迟留。(橙径 一作:怅径)

应是香山续梦,又凝香追咏,重到苏州。青鬓江山,足成千岁风流。围腰御仙花底,衬月中、金粟香浮。夜宴久,揽秋云、平倚画楼。

()
罗襟粉汗和香浥。
纤指留痕红一捻。
离亭再卜合欢期,寻见石榴双翠叶。
危楼欲上危肠怯。
()
道得闲来尽未闲,颇缘幽事扰心间。
卧听雪作披衣起,不待天明带月看。
更觉梅枝殊摘索,只惊蓬鬓却羁单。
飞花岂解知人意,风里时时戏作团。
()

()

桐圭飘剪近重阳,菊绽篱边叶叶香。云破晴空书雁字,雨馀沙碛列鸳行。

赏心拟结东山会,卷白交飞北海觞。烂醉眼封多胜概,一时收拾入诗囊。

()

黄人顿驾留天中,金鸦吐火烧碧空。
炎光染云耸岌岌,旱气烁土飞蓬蓬。
龙摇乾胡不作雨,虎裂渴吻燕生风。

()
何处井南居,青山绕屋庐。
竹生从碍路,泉响不惊鱼。
有道貌亦古,淡交情似疎。
慈亲更弥寿,堂上步徐徐。
()
玉筝红烛艳春罗,惯向高堂听汝歌。
今夕相逢为重唱,孤舟江冷月明多。
()

南图适不就,东走岂吾心。索索凉风动,行行秋水深。

蝉鸣木叶落,兹夕更愁霖。

()

度尽青山几百重,垂萝翳日鸟啼风。不嫌幽独无人伴,长在花香树色中。

()
小桃借春春已来,平分和气入均台。
夜来台边草环绿,今朝芒生满三木。
街头拍手闹千儿,齐唱中和宣布曲。
使君坐啸闹如云,请酿百川寿使君。
()
却恐乡人未甚知,相知深后又何疑。
贫时与禄是可受,老后得官难更为。
自有林泉安素志,况无才业动丹墀。
荀杨若守吾儒分,免被韩文议小疵。
()

虱裈偪泰笑平生,土锉寒镫一点明。多少乞怜昏夜里,此时不住马蹄声。

()

气韵非关竹有鱼,莫嫌清荫杂芙蕖。
官居不俗从何得,窗下风翻末尽书。

()

京畿曩咏岁丁丑,古墨斋名景李叟。未识残碑苔藓文,今看劲笔龙蛇走。

卓哉好古少京兆,石拓摩挲开笑口。新诗旧记相伯仲,石门平湖若先后。

()
老还东观复怀铅,坐对秋风鬓飒然。
怨曲未平曾破瑟,故疮虽愈尚惊弦。
萧条门巷张罗外,閴寂曹司搁笔前。
借问不才为累否,古来山水尽天年。
()

建章朝罢下彤墀,柱笏东曹日赋诗。结客已倾燕市侠,为郎还草汉宫仪。

佩纫澧芷湘灵妒,珠握骊龙海若悲。莫是仙才多玩世,陆沉金马有谁知。

()
颓然一榻懒巾靴,二月东风尚未和。
雀闯屋檐来作宿,蜂衔窗纸去为窝。
牢愁余发五分白,健思君才十倍多。
欲访东皋贤鼻祖,几回路与醉乡蹉。
()

马上春如梦,空嗟岁月长。天涯无限路,芳草自斜阳。

()

六月厌烦襟,纵步情未足。
爱此石径长,缈缈清溪曲。
古道何人居,门头对修竹。

()

曲沼春流满,新蒲映野鹅。闲斋朝饭后,拄杖绕行多。

()

宛转双溪路,茏葱芋粟纷。深坑巢乱石,远树泊轻云。

屋尽穿岩构,泉多截竹分。啸猿声不断,每向静中闻。

()
我有绿绮琴,其材出空桑。
金徽映玉轸,音韵锵琳琅。
上弦感薰风,下弦来凤皇。
世耳不欲闻,子期今则亡。
()

节抱秋霜绿玉君,一林风月有司存。吟边不领閒公事,报了平安听掩门。

()

清源居士顶门著,从本已来自寥廓。更透吾家向上关,活鱍鱍地难收捉。

风尘草动鉴来端,临机八面初无作。才起分毫取与心,即被邪师笼罩却。

()

三月正当三十日,落花寂寂对閒门。莫言春尽浑无事,分菊移葵事更繁。

()

蘧公四十已知非,长揖公卿卧翠微。
结绶才还双阙下,上书便乞故乡归。
伏辕赤骥相随老,出网冥鸿自在飞。

()
泮水分明记旧游,上丁祠事得重修。
音遗金石疑犹在,菜有蘋蘩信可羞。
老我今惭郡文学,诸生试觅汜乡侯。
缅怀安定规模远,杰阁城西最上头。
()
昔有大丈夫,万里事远游。
远游何所极,飘若孤云浮。
欧冶淬利剑,造父翼华辀。
东睇薄瀛岛,西顾羞昆丘。
()

兀坐浑无赖,秋心何处同。无端万杨柳,都在月明中。

()
雨外风非细,风中雪更飞。
夜声吹不尽,寒客卧相依。
一醉醒醒了,平生事事非。
终年才小款,明日又言归。
()

自惭踪迹混尘寰,暂借禅关为浣颜。结习未消花故著,扑缘遥省意相閒。

好贤去远溪三过,多病维摩室半间。独倚云根成一笑,满潭寒月仰前山。

()
柳丝花片满芳洲,长为溪山感旧游。
急雨过窗醒短梦,惊风入树搅离愁。
归帆欲挂三江水,病脚难登百尺楼。
老去不知春兴减,向来一月罢梳头。
()
天上高飞地上行,终难万里附鹏程。
鹭鸶股肉无人割,老守菰蒲过一生。
()

垂柳垂杨千万条,春风留客董娇娆。他时怕唱清江曲,二十年前旧板桥。

()
莲叶未青时,沙头话别离。
舟行期早发,日晏未曾移。
迟回一何久,念我平生友。
莫问去程遥,且尽杯中酒。
()

惊心才觉日分长,绿满閒庭燕子忙。古帖润侵蝉翅浅,高丛阴厚蜜脾香。

愁当赠玦情俱远,赋就停云调亦伤。过雨药栏新溜急,落红消息问横塘。

()

秋寂寂。碧纱窗外人横笛。人横笛。天津桥上,旧曾听得。

宫妆玉指无人识。龙吟水底声初息。声初息。月明江上,数峰凝碧。

()
行不得,唤阿兄。
向晚夕,独悲鸣。
垣垣之途万人履,跛鳖不休跬千里。
汝行不上可奈何,日暮途远无蹉跎。
()
老子虽贫未易量,风流犹在小茆堂。
蒲萄锦覆桐孙古,鹦鹉螺斟玉瀣香。
千点荷声先报雨,一林竹影剩分凉。
秋来便有欣然处,新种蓴丝已满塘。
()

旅怀萧瑟又逢秋,葭水迢遥思旧游。为恋主恩仍上国,敢云吾道只沧洲。

私疑晚暮将何补,却笑卑微孰肯休。寄语昔时同学者,云霄终见凤鸾俦。

()
青春花姊不同时。
凄凉生较迟。
艳妆临水最相宜。
风来吹绣漪。
()
烛底裁词按玉箫,翠宫合唱取腔娇。
梨花影护春风暖,不用香薰酒自消。
()
去年行遍浙东山,越绝重来岂偶然。
秦望云深萦客恨,镜湖月白结诗缘。
鹧鸪处处啼篁竹,舴艋家家泛钓船。
行役自应多感慨,故山如许好风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