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十八首》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如净。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在坐禅中体验到的一系列景象和感受。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偈颂十八首
坐断维摩方丈,
我发露阎罗地狱。
千古万古黑漫,
剑树刀山转辘。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在坐禅中所经历的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境界。作者坐禅时,他的心境突破了维摩方丈的限制,进入了一个超乎寻常的境地。他发现自己置身于阎罗地狱,感受到了黑暗无边的恐惧和绝望。在这个地狱中,剑树和刀山不断旋转,形成一个无尽的循环。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禅修体验的深刻感受。通过坐禅,作者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进入了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境界。他的心灵在这个境界中感受到了黑暗和恐惧的存在,剑树和刀山的形象象征着无尽的痛苦和折磨。
这首诗词展现了禅修过程中的一种心灵体验,诗人通过描绘地狱的景象,传达了对人生苦难和无常性的思考。作者以简练而富有力量的语言,将禅修的感受与人生的哲理相结合,使诗词具有了深远的意义。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禅修中的境界和感受,表达了对人生苦难和无常性的思考。它以简练而富有力量的语言,给人以深远的启示,引发读者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鉴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岩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岩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为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鉴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馀年,卒年六十六。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释如净。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鉴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岩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岩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为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鉴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馀年,卒年六十六。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尧章金铜佛塔歌。宋代。周文璞。白石招我入书斋,使我速礼金涂塔。我疑此塔非世有,白石云是钱王禁中物。上作如来捨身相,饥鹰饿虎纷相向。拈起灵山受记时,龙天帝释应惆怅。形模远自流沙至,铸出今回更精致。钱王纳土归京师,流落多在西湖寺。钱王本是英雄人,白莲花现国主身。蛇乡虎落狗脚腾,何如红袍玉带称功臣。天封坼开即退听,两浙不闻笳鼓竞。归来佛子作护持,太师尚父尚书令。一枚传到白石生,生今但有能诗声。同袍秦外铦师兄,哦诗礼塔作佛事,同吃地炉山芋羹。何曾董陆绮床供,但见相轮铜绿明。哦诗礼塔犹未毕,芦叶低飞山雨湿。
游隐静往反四首。宋代。陈造。一随俗驾走红尘,松竹生愁鹤怨人。杯渡老师相悉否,野僧心地宰官身。
和江邻几有菊无酒。宋代。梅尧臣。种菊将饮酒,菊开酒无有。虽不负尔目,且已负尔口。昨日三两人,淡坐饥腹吼。徒与哦其傍,谁能置升斗。当时陶渊明,篱下望亦久。幸赖白衣人,不愧采盈手。悠然事颇同,必竟醉则否。
赠施尧年老人。宋代。葛立方。何须石室秘仙书,家有云英尚药炉。奕世大年缘底事,知君华胄出肩吾。
黄驳。宋代。梅尧臣。维舟饭孤村,隔岸见黄驳。瘦牧正苦饥,疮鸟复下啄。闵心无柘弹,投块徒自数。力小不能中,汗颜惭且渥。
悼亡绝句 其二。清代。缪公恩。双双儿女缀班联,五岁娇娃意最怜。犹禁芳阶閒斗草,却教拈线绣床前。
浣溪沙(有感)。唐代。王质。细雨萧萧变作秋。晚风杨柳冷飕飕。无言有泪洒西楼。眼共云山昏惨惨,心随烟水去悠悠。一蓑一笠任孤舟。
刘海村诗问次韵。明代。许相卿。感叹壶头念少游,危踪到处浪淹留。青山食力荒三径,白首携家访十洲。夏半梅黄怜节物,雨深苔翠上衣裘。四郊战骨萦芳草,斜日孤城怯凭楼。
偈颂二百零五首。宋代。释正觉。 难难难是遣情难,情尽圆明一颗寒。大法眼,不相谩。面前不破案山碍,直下无津识浪乾。
徐中山王墓。清代。潘德舆。韩彭合邓贾,未足与公班。翊运精诚动,成功意气间。余三开大漠,此墓称钟山。六代群丘垄,樵人晚唱还。
同顾保之游灵隐。宋代。王令。闭门不知春色到,出城始见江梅开。行探幽泉至高绝,共坐巨石聊徘徊。时逢天风吹客过,还有野鸟惊人来。林间躬借所未历,归马空载斜阳回。
浪淘沙(再和)。宋代。张榘。雨过暮天南。高下青峦。小楼燕子话春寒。多少夕阳芳草地,雾掩烟漫。别恨正相关。心上眉间。离歌一曲间悲欢。后夜月明何处梦,钟阜容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