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忧集行

百忧集行朗读

译文


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
当梨枣成熟之时,少年杜甫频频上树摘取,一日至少千回。
可又想现在由于年老力衰,行动不便,因此坐卧多而行立少。
一生不甘俯首低眉,老来却勉作笑语,迎奉主人。不禁悲从中来,忧伤满怀。
一进家门,依旧四壁空空,家无余粮,一贫如洗。老夫老妻,相对无言,满面愁倦之色。
只有痴儿幼稚无知,饥肠辘辘,对着东边的厨门,啼叫发怒要饭吃。

注释

心尚孩:心智还未成熟,还像一个小孩子。杜甫十四五岁时已被当时文豪比作班固、扬雄,原来他那时还是这样天真。
犊:小牛。健:即指下二句。
少行立:走和站的时候少,是说身体衰了。
强:读上声。强将笑语:犹强为笑语,杜甫作客依人,故有此说不出的苦处。真是:“声中有泪,泪下无声”。主人:泛指所有曾向之求援的人。
依旧:二字痛心,尽管百般将就,却仍然得不到人家的援助,穷得只有四壁。
此句是说老妻看见我这样愁眉不展也面有忧色。
古时庖厨之门在东。这二句写出小儿的稚气,也写出了杜甫的慈祥和悲哀。他自己早说过:“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但也正是这种主活实践,使杜甫对人民能具有深刻的了解和同情。

参考资料:

1、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8月版,第175-176页

百忧集行创作背景

  《百忧集行》这首七言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当时,杜甫栖居成都草堂,生活极其穷困,只有充当幕府,仰人鼻息,勉强度日。

参考资料:

1、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75-176

鉴赏

  首句不谈忧,而是谈喜;不说老,而忆少。从诗中可以同时看到他少年生活的一个片断。诗人回忆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所谓“健如黄犊走复来”,就是生动的写照。清杨伦称此句“形容绝倒,正为衬出下文”(《杜诗镜铨》卷八)。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即当梨枣成熟之时,少年杜甫频频上树摘取,一日千回。所谓“千回”,只是夸张的语气,喻其多也。少年杜甫“心尚孩”,这个尚字用得非常贴切,说明了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在十五岁时,仍在持续跳跃着。一个“尚”字,就概括了杜甫由童年到少年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诗人抓住了少年的气质、性格特征,以跳动的笔触把它活灵活现地勾勒出来。这里并非没有目的地表现少年自我,也不是用喜悦的心情颂扬少年自我,而是以忧伤的心情去回忆少年自我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因而就深深地蕴含着悲痛、愤懑的感情。杨伦对这首诗开头的眉批是:“聊以泄愤,不嫌径直。”(《杜诗镜铨》卷八)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诗人虽用“倏忽”二字,然从“十五”至“五十”其间沧桑都是读者可以想见。由于年老力衰,行动不便,因此坐卧多而行立少。体弱至此,却不能静养,因生活无着,还须出入于官僚之门,察言观色,养活一家老小。一生不甘俯首低眉,老来却勉作笑语,迎奉主人。内心痛苦不言而喻。不禁悲从中来,忧伤满怀,而发出“悲见生涯百忧集”的概叹。此为全诗之诗眼,它把诗人的情绪凝聚到“悲”字上。它不仅因老而悲,也因贫而悲,更因依附别人、缺乏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而悲。尤可悲者,诗人不是悲一时一事,而是悲其一生。悲其一生为人民而悲。“悲见生涯百忧集”实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这是全诗主线,它与诗题相呼应,又因往昔境遇凄惨而悲,联想到当时老窘之境而悲,在结构上可谓承上;由此出发,为以下具体描写家贫先写一笔,可谓启下。“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写家中凄景。一进家门,依旧四壁空空,家无余粮,一贫如洗。老夫老妻,相对无言,满面愁倦之色。只有痴儿幼稚无知,饥肠辘辘,对着东边的厨门,啼叫发怒要饭吃,经过诗人的具体描写,其忧伤痛苦之状,如在眼前。为了表现百感交集的感慨,诗人以数字强化衬托悲状,强化悲的情怀。例如,诗中以“十五”比“五十”,就划分了自我的两个时代。以“ 八月”果熟,“一日”上树“千回”,来形容“十五”岁的少年的灵敏活跃,天真烂漫。用“四壁空”写“百忧集”,就充实了忧的内容。用“健如黄犊”对比“坐卧只多”,用“走复来”对比“少行立”,用“强作笑语”对比“悲见生涯”,更见出悲的氛围之浓。尤其令人心酸的是,诗人还将自己的童心少年和自己的痴儿作了对比。自己年少时,无忧无虑,不愁吃穿,却想不到已入老境之际,自己的儿子却饥饿难忍,啼叫怒索。在诗人笔下,不仅如实地表现了自己的凄凉处境,而且逼真地写出了老妻、痴儿的表情、姿态,非常富于人情味。

  杜甫在《进雕赋表》中,称自己的作品善于“沉郁顿挫”。这也表现在《百忧集行》中。它“悲愤慷慨,郁结于中”,“沉郁苍凉,跳跃动荡”(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诗人不幸的遭遇,切身的体验,内心的痛楚,在诗中化为一股股情感流 。它回旋激荡,悲愤呼号,久久不息。

参考资料:

1、《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278-280页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朗读
()

猜你喜欢

伴食空居政事堂,死时惟剩一空囊。家中留得苍头在,自鬻身钱办主丧。

()
雪岭孤松老,曹溪滴水寒。
谁知今夜月,犹是昔时看。
()

气留脐可煖,唾使面自乾。无怨亦无恶,此腹如此宽。

()
靓妆严饰曜金鸦,比兴难工漫百车。
水种所传清有骨,天机能织皦非花。
蝉娟一色明千里,绰约无心熟万家。
长此赏怀甘独卧,袁安交戟岂须叉。
()

短苇低残雨,虚舟带晚潮。断鸿归暗浦,疏叶堕寒梢。

()

走马看花忆凤城,如烟如梦不分明。回头十二年前事,残照西山战气横。

()
溪浅复通桥,过者犹恨懒。
赖有沙上鸥,常为独游伴。
()

吩咐三巴水,流乾无尽哀。应知埋骨地,圣火即将来。

()

琳宫杂蛙黾,颇厌鼓吹喧。既久少人事,却爱幽居偏。

南轩有奇趣,云峰可当山。一雨溪水涨,稍稍鱼鸟还。

()

贫家今日聚多钱。是荷钱。是苔钱。怪底三春、常费买花钱。

乱撒东风浑欲尽,留不住,似榆钱。

()
山棠红白间青林,上有和鸣百啭禽。
一阵晚风吹噎去,又寻桃杏说春心。
()
昔常接羽仪。
俱游青云中。
敦道训胄子。
儒化涣以融。
()
忿欲俱生一念中,圣贤本亦与人同。
此心少忍便无事,吾道力行方有功。
碎首宁闻怨飘瓦,关弓固不慕冥鸿。
老翁已落江湖久,分付余年一短篷。
()
西子相思切。
委萧萧、风裳水佩,照人清越。
山染蛾眉波曼_,聊可与之娱悦。
便莫赋、湘妃罗袜。
()

自笑疏狂甚,穷通不顾渠。
随缘关意马,乘兴解腰鱼。
世业遗残砚,行资在券书。

()

天上何所有,迢迢白玉绳。

斜低建章阙,耿耿对金陵。

()
高士闲门日日开,远山如发水如苔。
几时蜕却尘中鞅,布袜青鞋屡往来。
()

居士解种竹,竿脩且新绿。莫把伶伦看,截作凤皇曲。

()

灯花酬令节,载酒过玄亭。社好元无约,萍逢偶聚星。

相看龙剑合,不放羽觞停。潦倒联床宿,春霖夜共听。

()

士师我自出,爽迈凌清秋。年少不饮酒,昏灯夜问囚。

尔家外大父,听狱代其忧。备饥朝煮饭,驱蚊夜张帱。

()

新霜染枫叶,皎月借芦花。
(《秋日》)
废宅寒塘水,荒坟宿草烟。
(《哭江为》,见《纪事》)
()
维宋洽熙,帝继于理。
万姓厚生,三辰顺轨。
对时天休,以燕翼子。
肃唱和声,神其有喜。
()
腊前腊后无非雪,溪北溪南并是梅。
知有家山难觅路,敢烦健步送春来。
()
村径迷南北,晨兴乃错行。
悟来还已远,却悔早贪程。
()

元龙高卧翠微中,碌碌诸人总下风。
眼底朴陈无尽藏,八窗还我自玲珑。

()

人事如草木,一气荣悴之。外物何预人,而寘喜与悲。

堂堂异姓王,昔者跨下儿。穷通本邂逅,达者固不疑。

()

鸿雁惊秋海上还,片云孤月蓟门关。
无端昨夜西窗梦,不道千山与万山。

()
脱尽诸缘空不空,杳无边表喻难同。
须知月蚌肠中物,体取云犀角里通。
建化何妨行鸟道,回途复妙显家风。
太平游子归来也,云鬓霜眉内转功。
()
百年蠹柳根半浮,揭屋颠风吹欲倒。
寸步泥深登岸难,鳅乾助饮邻船老。
()

坡翁著意赋三诗,谩说秾香已透肌。若见此花应绝倒,惜君生晚不逢时。

()

四野珑松,一城飘瞥,滕六作黄獐舞。低阁凭阑,遥天策骑,人在最微茫处。

曾对君家说,且看了、春灯方去。那知一夜离情,六花顿酿如许。

()

李杜坛高未易扳,鲸波浩渺鹤天宽。
潮音堂上频升座,日过寮中暂挂单。
颜子向来曾父孔,李翱未可便兄韩。

()

盘石曾闻受国封,承恩不与幸臣同。
时危运作高城砲,犹解捐躯立战功。

()

天远山围,龙蟠淡霭,虎踞斜晖。几度功名,几番成败,浑似鸥飞。

楼台一望凄迷。算到底、空争是非。今夜潮生,明朝风顺,且送船归。

()

沙塞秋应晚,金闺恨已空。那堪裂纨素,时许出房栊。

杵影弄寒月,砧声调夜风。裁缝双泪尽,万里寄云中。

()

猗兰含紫蕤,经冬冻不发。春风几何时,碧干争挺拔。

一干仅一花,清香乃倾国。贞姿颇耐久,逾月未衰落。

()

汉楚争雄此割疆,貔貅对垒剧豺狼。裂眦有勇称樊哙,舞剑何人敌项庄。

醉脱金卮归太急,怒撞玉斗恨偏长。经过不用论群策,蔓草寒烟几夕阳。

()
懒出前山去,得闲唯访僧。
窗寒依瘦石,屋老络枯藤。
赴饭听堂鼓,看书傍佛灯。
西南有孤塔,扶杖亦时登。
()

百里昌平道,停车日未昏。浮生浑作梦,旧事复谁论。

山色围平野,溪流抱独村。向来征战地,营垒到今存。

()

薰风洲渚荠花繁,看上征鞍立寺门。投老难堪与君别,倚江从此望还辕。

()

柳丝细织晓烟青,恻恻春寒长短亭。
马度山腰蹄尚懒,湿云如梦未全醒。

()

自问王三,你因缘害风,心下何处。怡颜独哂,为死生生死,最分明据。转令神性悟。更慵羡、我夸五裤。愈觉清凉地,皮毛无用,那更忆丝絮。浑身要显之时,这巾衫青白,总是麻布。葫芦贮药,又腋袋经文,拯救人苦。竹携常杖柱,侍自在、逍遥钟吕。道余归去路。烟霞侣。

()

吴山无此秀,乘暇一游之。
万顷湖光里,千家橘熟时。
平看月上早,远觉鸟归迟。

()

金策剪鹑首,苍苍岂常酣。飘风不自北,飘风不及南。

哭我载尸行,呼石为伟男。野火烧尔骨,不沃蝇蚋贪。

()
不分君恩断,新妆视镜中。
容华尚春日,娇爱已秋风。
枕席临窗晓,帏屏向月空。
年年后庭树,荣落在深宫。
()
汝南许文休,丧乱一驽士。
敢当诸葛拜,合受玄德鄙。
士论推指南,无乃失臧否。
乃知群公曹,排摈有公是。
()
何知龙肉即独肉,细语粗言尽入神。
惜彼当年老居士,大机曾未脱根尘。
()

烟暝千岩木,溪明一带楼。

片云封旧恨,急雨罥新愁。

()

奎章夜下九重天,雍乘畴咨法从贤。
纪雉重开五工正,止麟还见一经传。
紫荷佩袷新簪橐,青汗磨铅旧简编。

()

舍南舍北柳如城,故著离黄燕子鸣。莫向镜中嗟种种,且于槽下听枨枨。

清童解诵高轩过,好客应须倒屣迎。坐对梨花浮大白,人生看得几清明。

()

召来未及拥青绫,麾去何妨拄赤藤。
粉署冯唐无辈行,镜湖贺老有交承。
吏柂月给幫虚设,客怪冰衔字稍增。

()
兰釭背壁影微微,千里天涯客梦归。
一夜海风声不断,晓来寒叶满庭飞。
()

碧云高价彻天涯,珪璧清无一点瑕。
双阙再承新雨露,三吴重赏旧烟霞。
水轩散味朝贤句,松院分尝御府茶。

()

境静闻钟声易响,庭高见月影难沈。青山解隔尘中事,流水能清物外心。

()
朝日上高台,离人怨秋草。
但见万里天,不见万里道。
君行本遥远,苦乐良难保。
宿昔梦同衾,忧心梦颠倒。
()

人间恶鸟栖金屋,海上楼船驾飓风。
国破忠臣惟有死,天亡卷土亦无功。
英雄俯仰成遗恨,元气分明托数公。

()

人言石田无所用,我道此田好畦垄。

灵根至竟不曾枯,遍与人间作诗种。

()

昼蝉已伤念,夜露复沾衣。昔别曾何道,今夕萤火飞。

()

奇甸西看是十洲,仙人来往几时休。閒从石上观鱼井,鱼我相忘对白头。

()

厄闰黄杨古所传,翻阶红药岂其然。明年果得真都胜,便是双鸧一箭穿。

()

丈人结屋寄幽情,绮槛倒影湖水明。夜悬石镜青天出,晓望香炉紫雾生。

鸥鹭閒来争坐席,薜萝聊复代簪缨。浩歌击楫杳然去,一曲沧浪万古情。

()
侍宴乐游游赏惯。
今兹吊影难呼伴。
欲上望乡台复倦。
愁满眼。
()
小小朱桥,柳边人过横塘路。
细风时度。
□浪痕痕去。
草软沙平,稳衬寻幽步。
()

著冠须访戴,脱冠须访帅。
磊磊一心人,离离十星岁。
戴公入山水,淡迹分明昧。

()

寒梅香动月初辉,面面山光逼四围。最喜春风解人意,时穿花里入柴扉。

()
铁研穷鑽研,知君用心苦。
撑肠书五车,何异群玉府。
粲然以成章,云锦工织组。
逸气劘屈贾,余子何足数。
()

尽把描花旧帖焚,琐窗初遇薛灵芸。从今若得金针度,绣出鸳鸯更示君。

()

曾话平生志,书斋几见留。道孤心易感,恩重力难酬。

独立千峰晚,频来一叶秋。鸡鸣应有处,不学泪空流。

()
心粗胆大,少实多虚。
瞎衲僧眼,断肘后符。
临济东山之道命若悬丝,念念刀耕火种老此残躯。
寥落林泉意自殊。
()
暑气方然一鼎汤,聊呼艇子夜追凉。
微风忽起发根冷,阙月初升林影长。
渐近场中闻笑语,却从堤外看帆樯。
超然自适君知否?身世从来付两忘。
()

伯也不可作,叔兮犹典刑。
公车玉堂荐,书室鹤山铭。
久上通侯印,新营太祝厅。

()

女无美恶妒深宫,盛德如公果不容。何遽盖棺临禹穴,未应藏骨在秦峰。

论文平日樽中酒,挂剑它年冢上松。点检交亲祇解少,存亡悲感老情浓。

()
盎盎临春阁,盈盈珠翠妆。
桃李满庭除,东风有余香。
更衣间罗绮,抚瑟杂宫商。
艳阳好天气,欢乐殊未央。
()
自古涟漪佳绝地。
绕郭荷花,欲把吴兴比。
倦客尘埃何处洗。
真君堂下寒泉水。
()

料理天涯薄病身,一镫初剪影相亲。忽飘老泪思前事,每到穷途恋故人。

难后家门愁再问,劫余文字敢重论。荒邮草草交三九,旧约消寒又几巡。

()

兀坐顺流中,吾归与便逢。

窑家俱瓦汲,滩户半机舂。

()

胡阳媚秋漪,菡萏隔深竹。
谁开翠锦障,无限点银烛。

()

挟辀起微衅,拔棘终为愆。解怨殉国难,不闻廉蔺贤。

师克贵在和,力分由不专。行行靡神速,观望谁当前。

()

博士承恩领故乡,自应徽国庆源长。黉宫百世诗书富,阙里三时俎豆香。

社下廪人来继粟,门前童子候升堂。知君不负维桑托,霄汉巍巍见紫阳。

()
日薄尘飞官路平。
眼前喜见汴河倾。
地遥人倦莫兼程。
下马先寻题壁字,出门闲记榜村名。
()
后稷播百谷,粒兹阻饥人。
新苗化为旧,旧种还为新。
万代一粒传,何尝失其真。
君看田中秋,穗穗上古春。
()

八环流韵宝枝鸣,古铁无花紫翠明。
莫遣闲人容易振,泉飞石落鬼寰惊。

()

山根秋水落,江树与船清。遮莫归来晚,东头月未生。

()
歌阕樽残恨起偏,凭君不用设离筵。
未趋雉尾随元老,且蓦羊肠过少年。
七叶汉貂真密近,一枝诜桂亦徒然。
羽书正急征兵地,须遣头风处处痊。
()

横吹逆洒断人行,破驿孤眠又一程。写得吴笺寄长寿,无情风雨却多情。

()

大冈遥合隐回溪,石磴参差紫翠迷。榕叶暗云归鹤误,梅花留月傍人低。

村居回集因山转,酒市沽来隔垄提。可是先生归去早,冠裾不点陌中泥。

()

钓丝袅袅趁鱼腥,坐向沧江白石层。一点客星天外远,毋烦使者问严陵。

()

楚汉相随京索间,路人指点旧河关。英雄成败一邱土,云自高飞水自闲。

()

五载南音楚执圭,相思更在益州西。开边异代通华马,奉使何人祀碧鸡。

客戴次工能共醉,蛮封么㱔请留题。还君鞭弭中原日,莫恨昆明听子巂。

()

萧萧泪独零,落叶逐风轻。秋草甘同死,真惭树上荣。

()
宝非宝,日杲杲。
上上机,无处讨。
赤水求来何太狂,荆山觅得苦相恼。
不恼不狂排夜光,险恶道中为津梁。
()

清夜视北斗,正色摇我前。乃知中州殊,譊譊浪谈天。

召公化南国,美教来自燕。乾坤傥一致,地气何由偏。

()
高塔列远岑,亭亭几百载。
铃声答夜风,轮影落沧海。
闲云伴危级,曙日平烟彩。
欲下生暮愁,千山闭轻霭。
()

老屋河干渐不支,年来河伯故相欺。
颓檐缺壁还风雪,浊酒辛盘自岁时。
浪把一生供敝帚,独留双眼看残棋。

()
栖志浮云小万钟,带经高垄度春风。
义方莫问当年事,十五男儿识阿戎。
()

镜台倚新妆,羞复画蛾黄。罗衣荡赩色,落花空故香。

登高望帝子,苍梧云正长。愿托双鲤鱼,锦字寄沅湘。

()

好风明月自东来,岁酒先沾柏叶杯。元气机缄生万物,寿星光焰烛三台。

汉廷尽对贤良策,董子独怀王佐才。愿使斯民乐长治,熙然鼓腹上春台。

()

过却龙门总是云,凡鱼回首尽离群。风雷忽起三层浪,毛骨都成五色文。

萤火几怜车胤聚,桂枝独许郤诜分。临轩策试当条对,毋以虚文负圣君。

()
四十年来赞太平,君王耳畔管箫声。
定襄地域俄连震,莱牧男儿忽议兵。
明日边烽高百尺,同时御府出三旌。
将军请用多多算,能向当初见未萌。
()

本生出高岭,移赏入庭蹊。檀栾拂桂橑,蓊葱傍朱闺。

夜条风析析,晓叶露凄凄。箨紫春莺思,筠绿寒蛩啼。

()

已对丹墀眼尚生,金茎晓露逼人清。非关董相三篇切,自是重华四目明。

勇似风摧山岳势,罢如雷卷海波声。曾叨应奉宫门外,老去空惊岁籥更。

()

自叹离群淹在兹,诗来一读一相思。人言毛遂早成事,我怪何蕃久不归。

灯火十年俱旧梦,江湖万里有新知。秋风萧飒蘋花老,目断晴云片片飞。

()

壁间水墨画,为尔拂尘埃。
草树精神出,溪山气势回。
路从沙觜断,人自渡头来。

()

价廉难长,名虚谁创,学作方空模样。何劳寒女九张机,算结个千丝越网。

火云微障,金风又掠,茧纸先应摒挡。软红尘里熟人多,也不称纱厨罗幌。

()
溪声山色助清豪,小葺蘅茅望玉霄。
莲社粗能追惠远,虎头宁复愧班超。
有池清浅方储水,厥木扶疏岂待高。
甚辱品题嗟老矣,而今不梦紫宸朝。
()

建炎新焰起江东,冤血青城尚几重。闽越两王还有后,天教太祖继高宗。

()

卷帘坐对江南山,掠眼送青来亹亹。云泉肺肠久厌饫,挂颊悠然聊复尔。

奇峰远澹忽四五,爽秀骎骎逼窗几。平生九华盛名下,一见定知真是矣。

()

奉天门下玉阑桥,此日催班早侍朝。占史奏云欢万国,太官传宴散层霄。

苑梅迎律春先动,宫柳临风色欲摇。一出忽今惊十载,百年勋业有渔樵。

()

有草有草名狗尾,秋枯半壁之坏墙。已垂寒雨折危脆,直指天衢见牢强。

寒雀六七忽翔集,谁云无角头濈濈。仰噣其穟黄口儿,旋跃墙头俛噣粒。

()

轻于蝉翼薄于纱,阑画乌丝整又斜。不用文人愁纸贵,淡黄遍种瑞香花。

()

秦青初变曲。
未有逐琴心。
明年花树下。

()
平生百虑懒,尚有丘壑心。
佳哉二三友,歃盟同幽寻。
壮怀豁虚旷,玄宫穷邃深。
时方酿薄暑,万绿张云岑。
()
近来闲过日,幽事颇相关。
远树开晴书,归云当晚山。
宦情随处薄,诗稿逐时删。
骨若无仙分,何因住此间。
()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
云海堂前饭鼓忙,头陀岩下客船香。
长因笋蕨甜如蜜,引得游山潘孟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