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宋代。释智圆。秋尽积雨歇,幽忧病渐安。眼疼嫌字小,身瘦觉衣宽。倚杖防苔滑,开炉怯夜寒。浮生能几日,长作水沤观。
《病起》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智圆。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病愈之时,秋天的雨已结束,而我内心的忧愁逐渐平息。眼睛疼痛,感到字体太小,身体瘦弱,觉得衣服宽松。我倚靠着拐杖,防止滑倒在湿滑的青苔上,生怕开启炉火,害怕夜晚的寒冷。凡人的生命能有几天呢?长久地生活在这个世上,如同水中的泡沫一般脆弱。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病愈后的身心感受,以及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终结、雨水停歇的景象,表达了他内心忧愁的逐渐消散。他描述了自己身体的状况,眼睛疼痛、体态瘦弱,这些细节揭示了他经历了一段不适与病痛。倚靠拐杖、怯夜寒的描写,体现了他对身体的虚弱和对寒冷的敏感。最后两句“浮生能几日,长作水沤观”,表达了对生命短暂性的思考,以及对生命脆弱性的感慨。
整首诗意境幽深,抒发了诗人在病愈后的感慨和思索。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命瞬息即逝的感叹,他觉得人生如同浮在水中的泡沫,脆弱而短暂。通过描绘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对环境的敏感,诗人将自己的感受与读者分享,引发人们对生命的反思和珍惜。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精炼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情感真挚而深沉。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经历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生命短暂性和脆弱性的思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宋代诗人的艺术才华和对生命的思索。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释智圆。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晋康八景 其二 西湾渔唱。明代。张汝秀。名湾深映绿杨烟,无数渔郎泊钓船。一曲沧浪明月夜,数声欸乃夕阳天。讴歌引出游鱼听,笑语惊疑宿鸟迁。烟雨一蓑閒撒网,得鱼沽酒醉长年。
自江州至忠州。唐代。白居易。前在浔阳日,已叹宾朋寡。忽忽抱忧怀,出门无处写。今来转深僻,穷峡巅山下。五月断行舟,滟堆正如马。巴人类猿狖,矍铄满山野。敢望见交亲,喜逢似人者。
戏赠柳田君钓鱼二首 其一。清代。林朝崧。晓出垂纶汴水涯,溪清石瘦见鱼虾。入城午饭妻儿待,归趁田翁薄笨车。
过君山不获登览。宋代。陈与义。我梦君山好,万里来南州。青眉横玉镜,色照城中楼。胜日空倚眺,经年未成游。今朝过山下,贼急不敢留。嵌空浪吞吐,荟蔚风飕飗。龙吟杂虎啸,九夏含三秋。了与遥赏异,况乃行岩幽。蚍蜉何当扫,延伫回我舟。掷去九节筇,褰裳走林丘。会逢湘君降,翠气衣上浮。山椒望苍梧,寄恨舒冥搜。
秋夜曲二首 其一。明代。王慎中。多情理素在幽房,熨贴频赓膏火光。暗觉手中刀剪冷,不知屋上有飞霜。
同赵景仁游邵氏郊园。明代。李舜臣。出郭共追寻,因君谐夙心。忽如金作谷,兀尔石成岑。径转青萝曲,溪流绿树阴。亭台纷可悦,今日始窥临。
望华山。宋代。刘攽。荆山连太华,青翠望难分。岭首明新旭,山腰暝白云。玉攒光自照,波荡势成文。应接宁知倦,清辉远送君。
送敏聪弟还河间 其四。明代。程敏政。官邸运床仅月馀,冷官长愧食无鱼。临岐可有黄金赠,赠尔芸香一担书。
寿阳罢郡日有诗十首…不殊今编于后兼纪瑞物·虎不食人。唐代。李绅。南山白额同驯扰,亦变仁心去杀机。不竞牛甘令买患,免遭狐假妄凭威。渡河岂适他邦害,据谷终无暴物非。尔效驺虞护生草,岂徒柔伏在淮淝。
次韵王伯益同年留别二首。宋代。苏颂。桂籍昔叨联署等,莲帷今幸接芳尘。埙篪契合均天属,金石交深过古人。直向岁寒期茂悦,肯同时俗论甘辛。优游且作江南令,惠爱於民此最亲。
送别。元代。贡性之。桃花浪暖锦帆开,杨柳风轻燕子来。无限离情隔江水,随人直向凤凰台。
颂古九十八首。宋代。释印肃。孤舟不系弄华亭,无限风光意气清。善会不干於耳目,岂容声色付元灵。
戊申嘉稔。元代。吾丘衍。南亩晨烟白,西风万宝成。人民减饥色,井陌聚欢声。高廪还堪赋,馋乌为浪惊。耕耘岂吾事,转觉愧平生。
雷峰即事二首 其二。明代。释函是。谁说身穷道不穷,栖贤风味见雷峰。怪来一队书騃子,魂梦犹悬峡涧中。
和茧雪和归田园居六首 其三。明代。谢元汴。帷灯聚先民,顾影徒侣稀。空坞人迹少,月黑虎夜归。往来雪浪中,沧洲一布衣。桑乾不可渡,岁序心事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