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游青原山二首》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雨游青原山为主题,通过描绘雨中的景色和思考人生的境遇,表达了作者的感慨和内心的追求。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第一首:
松竹青原刹,
香灯七祖签。
穷通非所问,
风雨暂成淹。
第二首:
滴滴溅珠子,
潺潺下石汉。
贫贱心自在,
高山有晴滩。
这首诗词的诗意主要围绕着雨中游览青原山的景色和情感展开。诗中描述了松竹环抱的青原寺,寺内香灯燃烧,七祖的签位摆放其中。作者在此时此地,沉浸在自然和宗教的氛围中。
然而,诗中并未直接表达作者的穷通或贫贱之感。相反,通过诗中的描写,作者似乎在暗示人生的穷通与贫贱并非他所关心的问题。他认为这些物质的得失并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而更加关注心灵的自在与追求。
在第二首诗中,作者用"滴滴溅珠子,潺潺下石汉"的描写形象地展示了雨水滴落的景象。这种形象使人联想到贫贱之境,然而作者却表达了内心的自在与宁静。他认为即使是在贫贱之中,心境自得,就如同高山之上有晴朗的滩地一样。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的描写为线索,通过与人生境遇的对比,向读者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俗、舒展胸怀的情感。表面上看,这首诗似乎只是在描写雨中的景色,但其中蕴含着作者对于人生境遇的深思和对于内心自由的追求。通过雨景的抒发,诗词表达了一种豁达的心态和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使人产生共鸣并引发深入的反思。
赵蕃。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游雪窦杖锡七首·杖锡入山亭。宋代。陈著。山上山根溪一湾,著亭管领此溪山。云南更在青天际,步一步高从此攀。
入燕初遇伯兄述近事。明代。袁宏道。撇却閒嚣冗,残书且自哦。官贫人事减,客久面纹多。坏壁涂僧豫,高窗见鸟窠。词曹虽冷秩,亦复慎风波。
墨梅一十首 其二。金朝。刘仲尹。绝缨人醉烛花残,主意方浓未厌欢。十五琼儿梳洗薄,琵琶才许近帘弹。
沁园春(和彦时兄)。宋代。王之道。城郭萧条,风雨霏微,酝造春愁。况鸷群ED3D鹗,未谐荐祢,棘栖鸾凤,犹叹栖仇。世路如棋,人情似纸,厚薄高低何日休。逢殷浩,会披云对月,同赋南楼。堪嗟日月如流。甚首夏D479来今半秋。纵荻花枫叶,强撩归思,有莼羹菰饭,归更何忧。三板松舟。一篙秋水,百里淮山无暂留。何须问,蘧蘧栩栩。孰是庄周。
食举乐十曲。清代。佚名。三端正启。万方观礼。具物充庭。二仪合体。百华照晓。千门洞晨。或华或裔。奉贽惟新。悠悠亘六合。圆首莫不臣。仰施如雨。晞和犹春。风化表笙镛。歌讴被琴瑟。谁言文轨异。今朝混为一。
折桂令。元代。刘庭信。想人生最苦别离。不甫能喜喜欢欢,翻做了哭哭啼啼。事到今朝,休言去后,且问归期。看时节勤勤的饮食,沿路上好好的将息。娇滴滴一捻儿年纪,碜磕磕两下里分飞。急煎煎盼不见雕鞍,呆答孩软弱自己。
冬景十绝 其六 茅檐曝背。元代。叶颙。门外三竿红日迟,向阳花木暂熙熙。老翁曝背亭前坐,自取经书教小儿。
次周尚书八首。宋代。许月卿。诗律无寒□邺州,家风洗耳□□侯。□传以酒为真印,万法惟梅不共流。幸免五经嘲笥腹,可无百尺进竿头。从来此道飘零甚,戎索惟凭疆以周。
忆归。明代。韩殷。忆归休上粤王台,烧接黄云惨不开。晓露风灯易零落,红颜白发递相催。残方日落玄猿哭,古戍秋生画角哀。从此忧来非一事,寸心争奈不成灰。
千里不来。宋代。释重顯。不见古君子,因循又隔秋。浮生多自掷,好事更谁留。碧巘高沉月,寒云静锁楼。宗雷何处是,白鸟下汀洲。
火田郑次山贫士也有燕坐之处五为赋之·槁木。宋代。陈文蔚。夜半一阳动,万木总皆春。当观向荣意,从此识吾仁。
从白沙先生游厓山谒大忠祠作。明代。梁景行。忠祠奇石屼,正气大江流。此日悲狂浪,伤心覆御舟。三仁心矢日,一旅运逢秋。千古厓山上,哀猿处处愁。
吴府君挽诗。宋代。魏了翁。人夸骂贼与尊君,我看闲家与事兄。更识为人谋质实,便知处己事分明。夜窗残梦鸾离照,风壑哀号乌失声。从此长宁乡下路,两山明月一般情。
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唐代。李商隐。芳桂当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压春期。江鱼朔雁长相忆,秦树嵩云自不知。下苑经过劳想像,东门送饯又差池。灞陵柳色无离恨,莫枉长条赠所思。
送李傑出帅湖南乞由邵阳拜松楸上可其请。宋代。张舜民。春来汴水带冰流,先送湖南第一州。旧置义庄赒族党,新持使节拜松楸。清湘楼晚晖金上,明月池开衣锦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