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曾吉甫九日

和曾吉甫九日朗读

《和曾吉甫九日》是吴芾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龙山的痕迹已经成为灰烬,
我仍然记得过去戏马的台子。
我很庆幸曾与你共饮黄菊酒,
你应该也要来参加这场盛会。
风高天朗,秋天的天空清晰明亮,
大地辽阔,万象万物都展现开放的姿态。
美好的时光成就了愉快的事情,
如果不与你一同畅饮,最终只会空悔回返。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九月的景象,以及诗人与曾吉甫共度美好时光的回忆。诗人通过表达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曾吉甫的邀请,展现了对友谊和欢乐的珍视。诗中还融入了对秋天的描绘,以及秋天带来的明朗、开放的氛围。

赏析:
《和曾吉甫九日》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了秋天的景色和情感的交融。诗人通过描述龙山已成灰烬的意象,传达了时光的流转和岁月的更替。戏马台则是描绘过去欢乐的场景,将读者带入了诗人的回忆中。诗中的黄菊醉和白衣来可视为友谊和欢乐的象征,诗人希望与曾吉甫共同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接着,诗人以风高日朗、秋天的景象作为背景,描绘出明亮的天空和辽阔的大地。这种明朗开放的氛围与诗人的情感相呼应,表达了他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享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遗憾,如果不能与曾吉甫一同畅饮,最终只会空悔回返。这种遗憾中透露出对友谊和欢乐的珍视,强调了人生中与他人分享快乐的重要性。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欢乐的追忆和期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加深了情感的表达。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视和对友谊的真挚感受,同时也勾勒出了秋天明亮开放的氛围,给人一种愉悦和温馨的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吴芾

吴芾(1104—1183),字明可,号湖山居士,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吴芾朗读
()

猜你喜欢

粟香披大集,名下固无虚。老去宦情淡,归来尘事疏。

招邀书画舫,卜筑水云居。我欲图蓑笠,持竿逐老渔。

()

极目秋光夕照开。潮头初自海门来。杳杳江天横一线。如练。疾驱千骑鼓声催。
杰槛翠飞争徙倚。一行新雁去仍回。翠袖半空歌笑回。低映。十分沈醉劝金杯。

()

双峰百战后,真界满尘埃。蔓草缘空壁,悲风起故台。

野花寒更发,山月暝还来。何事池中水,东流独不回。

()

风雨连朝夕。最惊心、春光蜿晚,又过寒食。落尽一番新桃李,芳草南园似积。但燕子、归来幽寂。况是单栖饶惆怅,尽无聊、有梦寒犹力。春意远,恨虚掷。

东君自是人间客。暂时来、匆匆却去,为谁留得。走马插花当年事,池畹空余旧迹。奈老去、流光堪惜。杳隔天涯人千里,念无凭、寄此长相忆。回首处,暮云碧。

()

易辞重设险,孟氏论地利。时哉大道隐,城郭非末事。

矧兹西南镇,四境防丑类。垣墉日脩缮,外侮那敢至。

()

小隐嵩阳种德时,智能博物物皆归。笼中无愧狄仁杰,山下常逢台孝威。

子细论来生可养,斩新卦得遁之肥。粗疏谁似嵇中散,幽愤诗成忆采薇。

()

笔床茶灶矮蓬船,绿树重阴起晏眠。驯鹿暮归溪上月,惊鱼时破水中天。

邻鸡傍午催豳馌,灵雨通宵足舜田。愿取西成人共饱,醉乡深处乐陶然。

()

为爱花时好,遥林载酒过。晓莺啼不彻,芳绪坐来多。

()

手植梧桐不惮劳,朝阳鸣凤一来遨。托栖未稳翻然逝,慰眼惟遗五色毛。

()

雨馀春水绿平添,一夜梨香带梦淹。晓起更嫌风恶甚,小亭东角下双帘。

()
老干枯枝傲雪霜,何人写影向华堂。
为君补缀枝头叶,坐觉春风细细香。
()

珠帘十里琼花月,惟见荒城背夕曛。潮落邗沟迷废垒,树连瓜步带残云。

雄文犹记陈琳檄,故苑空遗炀帝坟。书剑昔曾趋幕府,白头应愧鲍参军。

()
蝉噪秋风满古堤,荻花寒渡思萋萋。
潮声归海鸟初下,草色连江人自迷。
碧落晴分平楚外,青山晚出穆陵西。
此来一见垂纶者,却忆旧居明月溪。
()

身备难并福,心明最上宗。夜台亡宿恨,旦宅漫遗踪。

尘暗鱼机帐,云低马鬣封。酸风一襟泪,哀入暮山松。

()
新桥酒作琥珀浓,平生颇羡江南翁。
扁舟尚系清涪尾,却对炉香开病容。
何必探囊寻旧谱,一见诗筒喜欲舞。
奇芬丽句两争雄,苏合芝兰谩旁午。
()
西掖南宫,黄扉青琐,年来有分终须。
从容曳履,衣锦赋归欤。
暂乐终南佳处,供笑傲、松菊庭除。
行看取,一封诏下,装趣入潭居。
()

白沙诗里莆阳子,尽是相逢逆旅间。开口向人谈古礼,拂衣从此入云山。

()

战城南,日无色。壮士长征死,愿作乌鸢食。请谓乌与鸢:“壮士死,国家委。

身丧其元,汝食其肉,一胡忍且残。世有大豪元恶巨奸,杀公吏,探赤丸,暴戾恣睢脍人肝。

()

山堂冬晓寂无闻,一句清言忆领军。琥珀珠黏行处雪,

棕榈帚扫卧来云。松扉欲启如鸣鹤,石鼎初煎若聚蚊。

()

久客空江上,閒吟对石门。
青山非远近,流水自朝昏。
夜月添乡梦,春风入烧痕。

()

庾亮楼前唯皎月,屈原祠下秖沧波。北人每到犹肠断,江月涵辉更若何。

()
剥剥啄啄初叩扃,主人立门双眼青。
篮舆遽下屏徒御,脱帽解带风泠泠。
倦思经时一日纵,乍离涸辙游沧溟。
靓深曲折任吾向,度桥绕径足不停。
()

河桥望行旅,长宁送故人。沙飞似军幕,蓬卷若车轮。

边衣苦霜雪,愁貌捐风尘。行路皆兄弟,千里念相亲。

()

君不见莆阳学士蓬莱仙,制成月团飞上天。南北自此俱岁贡,寸璧往往人间传。

()
手劚风烟不占多,春来物物是阳和。
极知山与诗为地,老去无诗奈若何。
()
南北相望各一天,江湖久别思凄在。
迢遥道路三千里,倏然光阴五六年。
清节立朝君可羡,白头为客我堪邻。
折梅难寄江南信,惟有新诗数十篇。
()
()

阿瞒才力雄如虎,到头却作痴儿语。卖履分香空尔为,西陵岂复知歌舞。

漳南寻问铜雀台,舟人北指沙成堆。飞桥连栋今何在,拍岸寒潮朝暮来。

()
乐广亡来冰镜稀,宓妃嫫母混妍媸。
且于雾里藏玄豹,休向窗中问碧鸡。
百氏典坟空自苦,一堆萤雪竟谁知。
门前春色芳如画,好掩书斋任所之。
()
寻春山径坐班荆,食罍芳尊后乘并。
觞咏随宜无限趣,尘嚣不到有馀清。
风流天赋幽閒态,寂寞霜明冷澹情。
若把春葩归品藻,此花端的冠群英。
()

朊朊郊原,茫茫字县。
书野分疆,禹功疏奠。
灵祗是致,豆笾祗牙。

()

戏作风枝斜,垂恼玉堂宿。

()

曾骑竹马妄追风,经世衰荣约略同。
俱是贱人牛口下,未离故态雁行中。

()

未审魂灵往寻方,无栖泊处露堂堂。

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
横槊何人解赋诗,东方千骑出郊时。
天高霁色旌旗上,地迥秋声鼓角悲。
漫授一编黄石老,相从千载赤松期。
据鞍矍铄非吾事,惭愧江湖把一麾。
()

樽前一曲歌,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时泪已流,恨应更、多于泪。

试问缘何事?不语如痴醉。我亦情多不忍闻,怕和我、成憔悴。

()

龙子遗将海上方,换除烟火世间肠。
三花树顶千秋雪,七宝宫中万杵霜。
琼管绿箫通廓落,碧文金检佩琳琅。

()

婉彼鸳鸯,戢翼而游。俯唼绿藻,托身洪流。朝翔素濑,夕栖灵洲。

摇荡清波,与之沈浮。

()
()

珠泪成红豆,香心作彩云。更用好花薰。倩谁遥寄去,桂林君。

()

厉屐凭车思转豪,侧身吟望鬓重搔。风岩昼激诸天雨,阴壑寒生万树涛。

行逐渔樵驯野计,卧看江海入秋毫。维摩近有招提在,苏晋如今醉欲逃。

()
瞿昙老贼口亲屙,驴屎相兼马屎多。
打作一团都拨转,泼天臭恶恼娑婆。
()
阀阅盛中州,冠冕共推华族。
耐久松筠交契,更襟怀金玉。
诸儒皆自愧虚前,小试暂符竹。
行看世官入践,继西枢前躅。
()

山瓢动瀑冰,一枕曲肱清。
未遇勤求日,非沽隐逸名。
梅边月在水,寒夜酒如兵。

()

初见梁间牖户新,衔泥已复哺雏频。
只愁去远归来晚,不怕飞低打著人。
()

岁丰公暇两安舒,吴越诗筒不使疏。世契琼瑶风谊厚,秋光怀袖气凉初。

二千石重閒无计,七十年过退有馀。得旨便归田陇去,乡人从笑老农如。

()

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