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麦

蚕麦朗读

《蚕麦》是苏辙的一首诗词,描绘了春天旱灾时麦子只熟了一半,蚕丝只收获了十分之一的情景。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然造化和农民辛勤劳作的感慨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春旱麦半熟,蚕收仅十分。
不忧无饼饵,已幸有襦裙。
造化真怜汝,耕桑不谩勤。
经过话关陕,贫病不堪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春天干旱的景象,麦子只熟了一半,蚕丝的收成也只有十分之一。尽管农作物受到了干旱的影响,但是作者并不忧虑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衣物,因为他仍然幸运地拥有一件襦裙(一种古代的上衣)。这里,襦裙成为作者对自然造化的感激和对生活中一些微小幸福的体验。

诗中的“造化”一词指的是自然的变化和运行规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命运的感叹。作者通过描写农民勤劳的耕作和养蚕的辛勤努力,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虽然他们面临贫困和疾病的困扰,但作者希望这些困境不被轻易传颂,以避免给他人带来悲伤和痛苦。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矛盾感受,同时传递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颂和对命运的感慨。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感悟,诗词传达了作者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展示了苏辙对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问江南、几多词客,苏辛姜柳谁许。天涯有个刘份士,堪与古人为侣。

情万缕。算沪垒燕台,种遍相思树。玉箫漫抚。且淡月芙蓉,晓风杨柳,写出断肠句。

()

南风捲水入湖去,落尽波痕不复回。更被纲船碍归舫,一船过尽一船来。

()

春到巳多时,幽禽尚未知。上林无限好,何事立枯枝。

()
却立群峰北望看,断虹飞雨即家山。
一时别舸惟公在,半世清游比梦閒。
卜筑未嫌身老大,著书先怯眼斓斑。
湖西为觅菟裘地,岁晚连墙共往还。
()
寿为福先,明烛物表。
仁沾动植,福齐穹昊。
日慈兴睿,闰崇丕号。
演而申之,万世永保。
()
韶山近日没巴鼻,眼里闻声鼻尝味。
有时一觉到天明,不在床上不落地。
三级浪高鱼化龙,痴人犹戽夜塘水。
()
微官驱我走尘埃,每天林泉眼豁开。
莲社未容书姓字,又随流水出山来。
()

花间横膝兴何深,流水高山几古今。
一自杏坛声响绝,不知谁解继遗音。

()

铁岭东来尽坦途,楸枰劫道也全输。倭奴笑检兜鍪物,寸寸河山缩地图。

()

立春早起沭阳程,衾薄空舆梦不成。浅水无桥牵马渡,晓星如月照人行。

()

倥偬常终岁,从容偶此閒。雾松遮老丑,雪石护苍顽。

池小能容月,墙低不碍山。殷勤问沙鸟,肯与厕其间。

()
乡闾人物久凋零,辈行如君却老成。
自合怀铅居册府,若为栖棘向江城。
簿书且作三年计,事业当为万里程。
林下贤人如未泯,尚期拭目看飞鸣。
()
秋容落落转头空,谁与玄冥竞长雄。
侵剥老条无硬对,栽培玉村是家风。
漫夸鹤骨飞饶健,强说龟肠语转工。
对此只宜常袖手,明年春物共君同。
()

栖迟此地度年华,志在烟霞乐更奢。偏野开云因种秫,临池汲水为浇花。

閒中得趣吟遍好,醉里登高帽欲斜。睡觉忽惊人扣户,传书思我月传茶。

()

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

湘灵妆成照湘水,皎如皓月窥彤云。

()

最是环妃赐浴初,华清池畔晚风徐。寻常一点烟霞色,画作丹青总不如。

()
修泉汲短绠,太山寄秋毫。
赤松未必尔,勇去还渠高。
()
为国谋羊舌,从来不为身。
此心长自保,终不学张陈。
自笑心何劣,区区辨所冤。
伯仁虽到死,终不向人言。
()
百八摩尼颗颗圆,辽天鼻孔一时穿。
恒河沙数佛菩萨,日日呼来跳一圈。
()

破甑久生尘,短衣不掩骭。还渠一斛麦,所拾已杂半。

()

十指纤纤弄碧波,分明掌上见姮娥。
不知李白当年醉,曾向江边捉得麽。

()
玄风变太古。
道丧无时还。
扰扰季叶人。
鸡鸣趋四关。
()

三十年来独掩关,使符那得到青山?休将琐末人间事,换我一生林下閒。

()
厚颜衰暑未甘衰,秋事于人却有期。
怯雨垂蕉全披靡,受风疏苇强扶持。
()
花柳焰通津,幽居日日春。
门前往来者,同是华封人。
()

帘外青山草似茵,閒门车马寂无尘。一官荒徼仍移病,千里还家不却贫。

院里莺声浑是旧,镜前华发总怜新。玄亭此日堪携酒,莫厌侯芭问字频。

()

()
阴岩万古无纤尘,木石翠润无冬春。
时哉两猿挂复蹲,其一抱子为屈伸。
下有游貆意甚驯,雄雌嬉游循水滨。
沐猴遇麞愕欲奔,据高自得俯而扪。
()
至前至後恰多晴,山北山南间一登。
瘦石经霜乾脱藓,细泉滴涧旋成冰。
海波贯日红千丈,江雾萦楼玉万层。
资善堂前得春早,宫梅一朵掠觚棱。
()
雪径深深,北枝贪睡南枝醒。
暗香疏影。
孤压群芳顶。
玉艳冰姿,妆点园林景。
()

双峰遥促,回波奔注,茫茫溅雨飞沙。霜凉剑戈,风生阵马,如闻万鼓齐挝。儿戏笑夫差。谩水犀强弩,一战鱼虾。依旧群龙,怒卷银汉下天涯。
雷驱电炽雄夸。似云垂鹏背,雪喷鲸牙。须臾变灭,天容水色,琼田万顷无瑕。俗眼但惊嗟。试望中仿佛,三岛烟霞。旧隐依然,几时归去泛灵槎。

()

三月藤江听子规,桐花细雨湿征衣。遥知乡里逢寒食,处处人间上冢归。

()

谁负旋乾手,当春起蛰虫。鱼龙惊寂寞,天地喜昭融。

墐户身方远,昂霄意已雄。俗聋谁与破,予欲问丰跂。

()
昨夜前村深雪里,春信为谁传。
风送清香满座间。
不用热沈檀。
竹外一枝斜更好,偏称玉人攀。
()

但恐醍醐难并洁,只应薝卜可齐香。

半垂金粉知何似,静婉临溪照额黄。

()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闵 通:悯)

()
归袖翩翩去谁御,篝灯荧荧翳复吐。
取道言从草市西,问津更访修竹坞。
残梦欻过均州山,杀更尚数襄阳鼓。
盎盎屯云连远岫,剪剪北风斜细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