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太山四首其一初入南山。宋代。苏辙。自我来济南,经年未尝出。不知西城外,有路通石壁。初行涧谷浅,渐远峰峦积。翠屏互舒卷,耕耨随欹侧。云木散山阿,逆旅时百室。兹人谓川路,此意属行客。久游自多念,忽误向所历。嘉陵万壑底,栈道百回屈。崖巘递峥嵘,征夫时出没。行李虽云艰,幽邃亦已剧。坐缘斗升米,被此尘土厄。何年道褒斜,长啸理轻策。
《游太山四首其一初入南山》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初入南山,自我来到济南,经年来未曾出去过。不知道西城外是否有一条通向石壁的路。一开始行走在涧谷之间,山谷浅浅的,渐渐远离了层峦叠嶂。翠绿的屏风相互展开,农人们在斜坡上辛勤耕耘。云雾在山间散开,旅途中有时会经过百室的旅店。这里的人们称这条路为川路,这个意义是属于行走的客人。长时间的旅行使我有很多感慨,忽然迷失了我的历程。嘉陵江的万壑深处,栈道曲折多次弯曲。峭壁和峰巅交替崎岖,征夫们时而出现时而隐匿。虽然行李堆积如山,但幽邃之地也已经十分艰险。我坐在斗升米上,被这尘土所困扰。不知道何时才能找到褒斜的道路,长啸一声,整理轻松的行程。
诗词的中文译文:
自我来济南,经年未尝出。
不知西城外,有路通石壁。
初行涧谷浅,渐远峰峦积。
翠屏互舒卷,耕耨随欹侧。
云木散山阿,逆旅时百室。
兹人谓川路,此意属行客。
久游自多念,忽误向所历。
嘉陵万壑底,栈道百回屈。
崖巘递峥嵘,征夫时出没。
行李虽云艰,幽邃亦已剧。
坐缘斗升米,被此尘土厄。
何年道褒斜,长啸理轻策。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苏辙初次进入南山的经历和感受。诗人表示自己长时间以来一直未曾离开济南,对外界的情况一无所知。他不知道西城外是否有一条通向石壁的路,这里的石壁可能是山间的险峻峭壁,也可以理解为意义深远的境界。一开始,诗人走过涧谷,山谷较为平缓,但渐渐远离了层峦叠嶂,山势渐渐陡峭。翠绿的屏风相互展开,农人们在斜坡上辛勤耕耘,这里描绘了山间宜人的景色和勤劳的乡村生活。旅途中,诗人经过了一些旅店,这些旅店是行人们的休憩之所。这里的人们称这条路为川路,意味着路上行走的都是客人。长时间的旅行使诗人产生了许多思考和感慨,但也不免偶尔迷失了方向和历程。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嘉陵江的景色,这里山峦交错,峡谷纵横,栈道曲折多次弯曲,峭壁和峰巅之间交替崎岖,征夫们时而出现时而隐匿,展现了旅途的险峻和挑战。尽管诗人的行李堆积如山,但他也深感这幽邃之地的艰险。诗人坐在斗升米上,表示他的食物已经所剩无几,被尘土所困扰,这里可以理解为他在旅途中的困苦和劳累。最后,诗人思考何时才能找到通往褒斜之路,长啸一声,整理轻松的行程,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望和对自己行程的总结。
整首诗以诗人初次进入南山的经历为线索,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旅途中的困难与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旅行的心境和对人生境遇的思索。诗中运用了山水景物的描写和旅行中的感受,展示了自然和人生的变幻无常。诗人通过旅行的经历,反映了对自我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由和开阔的向往。整篇诗抒发了诗人对旅行的热爱和对人生道路的探索,展示了苏辙细腻的观察力和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寒月。明代。王夫之。寒光清不极,一半上东峰。霜净初弦小,烟平素影重。江山群动息,河汉九霄封。迥绝宵钟后,吾生定几逢。
送罗司教赴浙中主试。明代。石宝。茫茫江海独垂纶,豪士停桡此问津。莫遣芙蓉成寂寞,须防骐骥在风尘。斗山门望知名旧,菽帛文章过眼新。闻道草茅来献赋,中间亦有似雄人。
玩丹砂 赠张仙。金朝。马钰。决烈修持大丈夫。专心致志免三涂。冰清玉洁个尘无。空里人头欢笑落,壶中斗柄斡旋舒。丹成九转驾云舆。
王寨遇雨。唐代。王翰。西风吹雨晚潇潇,山馆无人夜寂寥。病后岂堪鞍马倦,老来偏怯路岐遥。孤灯耿耿梦初断,双棹悠悠魂欲消。自是奇穷多坎壈,非干王事独贤劳。
纸帐。宋代。华岳。主人冰雪洒胸襟,买宿银城不计缗。春草有诗皆白雪,秋毫无梦到红尘。月娥好作云间侣,风伯不寒冰下人。更喜五更窗外月,梅梢分得一枝春。
戒事魔十诗。唐代。李兼。生儿只遣事犁锄,有智宜令早读书。莫被胡辉相引诱,此人决脊尚囚拘。
赵邈龊伏虎图行。元代。郝经。南山射虎曾得名,壁上忽见令我惊。何物敢尔来户庭,屡叱不动仍生狞。画师前身是山灵,胸中有虎无丹青。老槲数笔平扫成,杀气惨淡猛气横。头颅半妥蹲孤城,怒尾倒插蟠霜旌。铁须张磔疑有声,赤吻沥血犹带腥。抱石欲卧伏欲腾,爪入石角瞠不瞑。寒电夹镜骞两睛,四座凛凛阴风生。威棱神采出典刑,邈龊乃是金天精。伊昔诗家杜少陵,酷爱赋马并赋鹰。为怜神俊故屡称,我今赋虎亦有徵。要得猛士建太平,坐令四海皆澄清。吁嗟掷笔还抚膺,世间道路多棘荆,伥鬼磨牙不可行。
题许令君逗雨斋集二首 其一。清代。姚鼐。鸳湖继武一诗人,怀古思乡别有真。憔悴青山江水上,谁知白发唱《阳春》。
送刘师览分教沅陵。明代。罗伦。塞外传金口,沙头醉玉卮。青山宜我病,明月忆君思。江汉清秋润,沅湘白日飞。庙堂登稷契,云壑隐巢夷。
和周少隐实录院对竹三首。宋代。王之道。窗寒疏竹共萧骚,可笑圆荷着露凋。实录成书辉日月,奉常新乐奏咸韶。佳篇千里来青琐,好梦连宵到绮寮。湖海固应聊尔耳,伫看丹诏下公朝。
赵左司挽词。宋代。楼钥。行谊高余子,文章自一家。岳神均客礼,敌国叹才华。直节曾无苦,全瑜更不瑕。儒流有遗恨,不见草黄麻。
菩萨蛮 春闺。清代。佟世南。煖风轻掮游丝袅。绿窗睡起闻啼鸟。何处认伊家。隔墙无数花。小庭春欲暮。满地飘红雨。晓踏翠苔看。双鸳香露寒。
怀潘鄮屋。宋代。陈允平。洛阳才解佩,过眼忽秋分。四海一明月,千山共白云。雁烟迷晓树,虫露湿香芹。满纸相思字,临风欲寄君。
送子颍之淮南。清代。姚鼐。忆昔去家三千里,未有交游托燕市。当时独闻刘海峰,每把清尊说吾子。尊府多年为贵臣,君才气更凌青云。会稽禹穴华岳顶,胸中万里千嶙峋。归来风月澹襟抱,势去金貂非等伦。君爱朋交重圭璧,不恤家空徒四壁。壮士论心天地閒,往往狂歌同落魄。去君远下沧江烟,醉卧白云天上船。西风落叶东流水,挢首南鸿思北燕。新知强对伤怀抱,未若平生故交好。海峰老隔黄山云,见子依燃蓟门道。雄才应勒万里勋,收身岂厌五湖岛。但愿为龙我作云,对子玉颜长不老。千里淮南云水昏,几人流落怜王孙。平生志意讵如此,离绪茫茫何可论。
倪仲岂编修陈景忠教授有约不至以诗寄之。明代。蓝智。汉阳教授文章古,翰院编修诗句清。二公高卧同客况,一日不来孤我情。东风绕屋百草绿,细雨捲帘双燕鸣。如此风光宜一醉,典衣那得酒同倾。
桐江夜泊酬双公。清代。舒梦兰。夜泊桐庐县,渔镫绕驿青。急流暄野碓,落木点疏星。舟子眠时醉,鸬鹚过后腥。钓台何处是,休负草堂灵。
小园日涉漫夷犹,浊酒匏樽醉即休。官罢故人多裹足,地偏经月只科头。
蕙兰送馥时薰席,水石迎凉早报秋。已敞竹林供引兴,何须萱草与忘忧。
城中小筑新成夏月馀凉堪贾虽仅容膝亦颇远俗漫裁十律以畅幽襟 其五。明代。邓云霄。小园日涉漫夷犹,浊酒匏樽醉即休。官罢故人多裹足,地偏经月只科头。蕙兰送馥时薰席,水石迎凉早报秋。已敞竹林供引兴,何须萱草与忘忧。
即席次吴季行韵。宋代。张镃。昔逢欣把袂,三叹说吴钩。共醉虚堂晚,还兴故国愁。花黄思靖节,鬓绿傲浮丘。世济王门业,洪流万斛舟。
予久客思归以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归意浓。元代。仇远。威凤巢深林,神龙潜巨壑。泥涂困蝼蚁,城市防弹{矢敫}。小草不自贵,已铸出山错。岂知甘苦淡,有味俱不恶。霜降水泽枯,岁晚木叶落。荣枯识寒暑,是非悟今昨。不见粘壁蜗,甘以退为乐。二休行且三,可但耐辱莫。
水调歌头 式古堂书画题跋卷二十。元代。徐逊。盘马万山顶,弹禽群木中。追思年少行乐,减尽旧豪雄。三十六峰青矗,三百六滩碧逝,归路杳重重。拱手问仙伯,谪宦岂天公。奉慈亲,携稚子,访琳宫。太虚点雪高处,万虑一杯融。但得挈家归隐,何用举家拨宅,鸡犬亦升空。长啸下山去,脚底响松风。
满庭芳慢。宋代。范致虚。紫禁寒轻,瑶津冰泮,丽月光射千门。万年枝上,甘露惹祥氛。北阙华灯预赏,嬉游盛、丝管纷纷。东风峭,雪残梅瘦,烟锁凤城春。风光何处好,彩山万仞,宝炬凌云。尽欢陪舜乐,喜赞尧仁。天子千秋万岁,征招宴、宰府师臣。君恩重,年年此夜,长祝本嘉辰。
和冲卿崇文宿营直睹壁上题名见寄并寄如了不。宋代。司马光。白袍昔纷纷,相与会东堂。帝梧碧萧瑟,翔集皆鸾凤。伊余素空疏,滥吹翰黑场。不为群隽遗,出处聊簪裳。乐来凡六闰,转毂飞炎凉。同歌太学下,共醉金马旁。修竹压窗寒,夭桃倚户芳。金盘剖卢橘,玉壶分蔗浆。惊呼局上急,嘲笑杯间狂。神情一契会,形迹两俱忘。欢余叹宦薄,离合何能常。濡毫纪岁时,挥霍素壁光。去秋随相车,沿牒来东方。城中未遍辞,不疑逐南荒。奔波走郊外,取别何苍黄。举觞未及尽,亟归还束装。行行到官下,日积簿领忙。文书拥笔端,胥史森如墙。况当三伏深,沾汗万淋浪。细蝇绕眉睫,驱赫不可攘。涔涔头目昏,始觉冠带妨。诚知才智微,吏治非所长。惧贻知己羞,敢不益自强。因思瓯闽远,南走侵溟涨。炎蒸异中县,从古无雪霜。终翰会茅屋,监茗征行商。欢哗费口舌,解囊收毫芒。不疑性高介,此困安可当。山川几千里,问讯谁能将。冲卿居京邑,青云正腾骧。寓直紫台上,风露澄东厢。清夜不成寐,缓步聊彷徨。拂此壁上尘,远怀同舍郎。英辞欻感发,高义纷激昂。泠泠宫殿虚,疯咏何琅琅。手书成两通,貯之古锦囊。一往泉山南,一致汶水阳。坚重金璧体,光寒矛剑芒。乃知贤隽心,浅俗示易量。何尝用荣枯,遽尔分否藏。居然激衰薄,更使清风扬。
鹤章。明代。祝允明。归命礼昊乾,肃筵事三清。真功仗宸官,得此金门卿。碧牍函赤心,法步凌紫京。八霄青瀰瀰,刚飙别曾城。独驰丹元叟,直诣太昊庭。紫皇已传命,仙驾垂云征。翩翩三缟衣,上下相承迎。翔卫既通奏,矫羽歘上升。安得如几飞,淹留悦欢情。傍嬉臣讵同,畏威敢为荣。始知精贤师,可以彻土诚。铭襟永攀脩,玄祉庶获并。
奉和滁州九咏九首·琅琊溪。宋代。曾巩。野草山花夹乱流,桥边旌旆影悠悠。即应要地无人见,可忍开时不出游。
监中会两禁诸公饮饯吴舍人梁正言富修撰叶龙。宋代。宋祁。殊庭诏跸斗车回,学省歌骊宴豆开。孺子橐閒同放笔,景山铛暖不停杯。桥门细溜生寒沼,经市斜光落晚槐。捉尘知君非兴浅,枉教华剧计筹催。
赠欧阳令君十二咏并引 其三 崇洛学。明代。程敏政。恭惟两夫子,休宁托维桑。俎豆久沦没,苔垣隔宫墙。贤哉百世士,补坠功非常。一崇遗爱祠,再作乡贤堂。弦诵有观感,草木生辉光。知君足儒吏,名共伊流长。
游南岩三首 其二 抱膝亭。明代。陈镒。白云深处启重扃,一径斜通抱膝亭。北郭战尘吹不到,老僧犹指树青青。
刘兵曹赠酒。唐代。张籍。一瓶颜色似甘泉,闲向新栽小竹前。饮罢身中更无事,移床独就夕阳眠。
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阳城闻笛。唐代。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两后过访友人山居。明代。丘浚。竹杖穿云过,柴扉冒雨开。好山如洗出,幽鸟似呼来。感旧哀丝结,开怀醉玉颓。人生欢会切,欲去重迟回。
和石苍舒喜雨。宋代。李复。元佑丁卯春,旱日透地赤。三农失岁事,嗷嗷嗟艰食。宸心动恻怛,祠祷驰星驿。张图绘玄龟,探穴求苍蜴。荒潭几挈瓶,方坛徒舞觋。神龙忽应求,飞洒自前夕。荡涤六合清,万物湔蒸疫。阴阳有沴气,备御须多术。圣人不罪岁,能助天地力。风流仍叔诗,宣王中兴日。
次韵陈汤卿。宋代。方岳。野迳渔樵共,霜寒江上村。乱山横紫翠,孤笛送黄昏。满壁题诗暗,连墙贳酒浑。往来今已熟,稚子又譍门。
咏屈氏 其一。明代。霍韬。勿折枫山松,松枝撑天青。松根凉露零,松叶荫前庭。望望双松根,冷霜曾几经。
梅下限韵作。明代。李梦阳。闻说仙芳每避凡,托根长傍竹松岩。那期野圃深随酒,可柰风花细扑衫。斜日席移春欲透,步丛香起雪犹衔。岁寒朋旧今何处,徙倚裁书手自缄。
德公约分半榻兼许春来代营茆屋。明代。释函可。见我孤贫此念深,把茆无计冷风侵。夜长许共维摩榻,福薄难消长者金。枵腹尚能留瓦钵,残躯只合撇空林。未曾得罪从飘泊,况续馀生直到今。
十月朔旦怀先陇作。宋代。朱熹。十月气候变,独怀霜露悽。僧庐寄楸槚,馈奠失兹时。竹柏翳阴冈,华林敞神扉。汛扫托群隶,瞻护烦名缁。封茔谅久安,千里一歔欷。持身慕前烈,衔训倘在斯。
出居庸。金朝。蔡圭。乱石妨车毂,深沙困马蹄。天分斗南北,人问日东西。侧脚柴荆短,平头土舍低。山花两三树,笑杀武陵溪。
赠恭顺皇后挽歌。唐代。皇甫冉。徂谢年方久,哀荣事独稀。虽殊百两迓,同是九泉归。诏使归金策,神人送玉衣。空山竟不从,宁肯学湘妃。
计偕北上过飞来寺留题。明代。黄士俊。千峰擘断小溪通,名胜天开大地雄。化去有猿原是幻,飞来何寺总归空。花侵法座全飘雨,磬落层霄半度风。携手凭高遥一望,日边佳气蔼茏葱。
试周郎(诉衷情)。宋代。贺铸。乔家深闭郁金堂。朝镜事梅妆。云鬟翠钿浮动,微步拥钗梁。情尚秘,色犹庄。递瞻相。弄丝调管,时误新声,翻试周郎。
农圃渔樵十咏 其二 前人韵。明代。张萱。柳岸凉生七月天,银梭玉尺弄溪烟。沙边网得林边煮,笑唤渔船作酒船。
篁溪野芳亭。明代。林俊。幽意杳无际,馀香袭故书。祗便公事简,端爱世缘疏。浅饱炊晨饭,新肥摘露蔬。草亭閒隐几,习静似林居。
竹源之集奇仲不赴萧屯以诗嘲之再用原韵。宋代。刘子翚。平生老子兴,浑奇幽绝处。宁嫌一坡远,甘作十歇去。至今清梦狂,时走松阴路。心忻自吟哦,技疗辄披露。那知菅蒯微,辱报瑶琼树。胸中万斛清,忽向毫端雨。援桴未敢再,破的已惊屡。病身得所便,一阅神气聚。淇竹秋棱栾,洛花春布濩。真机不可藏,文亦肖风度。乐哉精庐游,愧我不常与。陋乡岂无奇,乏此追陪故。翻然卜邻心,几逐长风翥。但分茅半檐,不假牛十具。刘郎个中人,幽期乃愆素。曾无负负言,直委茫茫数。移广太遽生,恐未明深膆。君看旋磨蚁,琐屑安故步。何如骥突云,轩豁随长驭。集枯岂小欤,动者中不惊。
何步樵少尹 其二。清代。张廷寿。得失何须问老军,悠然世事谢纷纭。中山一醉无荣辱,坐对红颜到夕曛。
寄赠致仕沈彬郎中。唐代。李中。鹤氅换朝服,逍遥云水乡。有时乘一叶,载酒入三湘。尘梦年来息,诗魔老亦狂。莼羹与鲈脍,秋兴最宜长。
访石林。宋代。刘一止。山行不用瘦藤扶,度石穿云意自徐。夜过西岩投宿处,满身风露竹扶疏。
次杏东元宵韵二首 其一。明代。何瑭。帝城元夜盛,灯火画堂深。节序同南北,人情变古今。山河怜晚霁,花柳怯春阴。笑语喧儿女,翻伤老大心。
平园老叟周某敬读次对兄芙容绝句叹服不已效。宋代。周必大。秋花少似春花红,眼明见此木芙蓉。斜临野水作清镜,似照晓妆浓未浓。
喜邢耿乃林学仲同舟赋赠。明代。李之世。家乡南极尽,去路与天长。各自携孤剑,相将上野航。扬舲遵水次,欣月挹山光。且喜偕心赏,计程未觉忙。
女仙弹琴。明代。徐渭。流水东来响白蛇,高松西畔隔红霞。弹琴未必神仙事,只好呼侬女伯牙。
土番竹枝词 其二十。清代。郁永河。莽葛元来是小舠,刳将独木似浮瓢。月明海澨歌如沸,知是番儿夜弄潮。
五郊歌五首 其四 白帝歌商音。隋代。牛弘等奉诏作。西成肇节,盛德在秋。三农稍已,九谷行收。金气肃杀,商威飂戾。严风鼓茎,繁霜陨蒂。厉兵诘暴,敕法慎刑。明神降嘏,国步惟宁。
送青龙一公。唐代。张谓。事佛轻金印,勤王度玉关。不知从树下,还肯到人间。楚水青莲净,吴门白日闲。圣朝须助理,绝莫爱东山。
詹驾部天泽出知建昌便道省母得五字。明代。程敏政。采采砀中姬,肃肃詹氏姥。夫君久违荣,家事独攻苦。帙登龟算七,儿有凤毛五。一人迥超群,宦学迈其父。诰锡盘龙书,名属司马部。朅分郡守符,绾此建昌组。仕途与家便,慈容喜先睹。松阳岁将阑,梅萼纷已吐。画堂开宿酝,綵服动新舞。遂哉忠孝心,君恩子何补。
闻角。宋代。梅尧臣。一声催客梦,星斗转西檐。风卷梅花去,愁从柳塞添。马鸣霜满鬣,龙泣冻生髯。高树朝光动,城头落海蟾。
金缕曲·元韵酬彭醇士赐和五九初度此词。宋代。王用宾。际遇何常耳。忆南来、平章法度,斠铨文字。十载三迁知遇感,咨汝皋陶作士。天下溺、饥思由己。不信屠龙无用处,忽空中、蜃气楼台起。山泽损,负初志。横流激动三门砥。更谁容、极言敢谏,长孙无忌。坐令知兵王景略,扪虱休谈情势。豪气与、当时何异。剩水残山无著落,听朱颜、华发流年替。言不尽,曲中识。
苕之华。清代。佚名。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牂羊坟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鲜可以饱!
二月晦日游木瓜园。宋代。许及之。亭成寄乐小裴回,野水粼粼傍酒杯。未有政声追召杜,敢将诗律继欧梅。春风已办催花絮,夜雨惟怜老菜台。百二十春今恰半,不须扁榜记曾来。
禁中九日对菊花酒忆元九。唐代。白居易。赐酒盈杯谁共持,宫花满把独相思。相思只傍花边立,尽日吟君咏菊诗。
答缪文荪太守见示韵三首 其一。清代。张洵佳。少年自悔误题桥,卅载曾经混俗嚣。今日别寻高格调,冰弦著手为君调。
康郎山歌。明代。李梦阳。君不见康郎山,屹立东湖中。波涛撼蚀山脚塌,破庙枯木常烈风。芒砀草昧赤帝出,挥剑遂使凡蛇空。卧榻之外事亦小,万方有罪惟朕躬。美姬宝玉归御幄,浮尸蔽江江水红。发踪刘陶固其力,恐战难言非数公。秦人枉哭崤函瘗,汉祖轻酬垓下功。至今有庙此山侧,天阴雨湿时见朱旗白马光如虹。
通藏主之南国。宋代。释智愚。春入长淮野烧青,六朝遗事镜中明。临岩细剥苔纹看,太半无人知姓名。
送王季海敷文赴闽漕。宋代。喻良能。谏省归来三载馀,君王应渴见鸿儒。七闽重地谁能漕,聊出长才为转输。
山行阻雪呈同游诸友。宋代。刘宰。幽寻本无急,聊以会友生。尘中妨剧谈,故作林下行。仆夫问归路,夜闻风雪声。何妨小迟留,妙理细重评。
瑞儿初见雪能为诗喜示 其二。明代。区大相。晓云双阙外,夕霰一庭中。絮起犹含吹,花飞更舞空。谢吟还汝共,郢曲为谁工。往岁梅关北,寒深阻塞鸿。
即事。宋代。张耒。雨枿生朝菌,秋墙长若邪。槐榆蔽穷巷,藜藋接邻家。但愿好事酒,无劳长者车。御冬须旨蓄,吾亦问生涯。
吴李坚甫中舍。宋代。文同。往年曾忆过长安,短纸书名诣门下。君时延我坐终日,洒扫东轩留看画。横图巨轴不知数,但见匣中时一把。甲犹未意乙复作,门类著番开满架。使人叹羡不能已,只恨有门归隔夜。归来兀坐想精绝,念此荣观若为谢。就中寒林两大幅,此物世间谁敢价。倏然一别十五载,常向人前盛夸诧。因君奉使临敝邑,见先问此余不暇。君能为我再讲说,座上不容不俗话。如君所蓄更谁有,有亦未能无笑骂。况君累世尽清职,摹本敢来前弄诈。君今还省正擢用,异日须求作邻舍。峨巾曳屦日相谒,更欲重烦开几帊。待寻前辈用心处,款由应须频假借。每厨阅讫当便还,不敢奉欺言羽化。
送乡僧昱晓林二首 其一。元代。惟则。风沙风叶搅征衣,今日江头送汝归。西望故乡何处是,楚天漠漠片云飞。
乐章五曲。宋代。李复。刻花圆楹青玉趺,高堂{左车右献}{左车右献}云锦舒。两阶纳陛先登巫,近前神喜巫歌呼。扬桴兮拊鼓,金鸣兮竹语。长丝哀怨雁移步,堂上声歌堂下舞,工祝濯柳洒庭户,神君功多人有主。风清气微散时雨,上无螟蛉下无鼠。川满秔兮陆满黍,少妇窗间弄机杼。乡人相劝醉场圃,敬拜神君芘吾土。
次韵答崔元初。元代。王冕。楼居依约近蓬莱,每见天官簇仗来。星绕紫微双阙近,日临仙掌五云开。旌旗影动黄金表,龙马风生白玉台。遥望上林花隐隐,乾坤清气一时回。
雨入丈七坳。宋代。赵蕃。信是长安远,休疑蜀道难。千崖悬尽斗,万石列皆攒。举足无非仄,扪心每为寒。不堪天更雨,政欲助吾官。
丙子夏卧病汗后有作。金朝。赵元。枯肠得水若通灵,涣汗周身一雨零。行客筋骸困方歇,醉人心骨唤初醒。病蝉移梦入新壳,老鹤息神梳旧翎。乞得残骸对儿女,不愁无粟贮陶瓶。
梅檐为天叙师赋。元代。戴良。上人曾住大梅山,坐看檐梅眼欲穿。白足乱迷行道日,宝花轻堕讲经天。肯将素服欺尘梦,只许清香入梵筵。看到常师成熟后,方知此道有真传。
幂幂苍烟护小桥,回峰斜引上方遥。归禽邀日沈平楚,宿露泠风润绿蕉。
白发共怜镫影瘦,青山未遣泪痕消。凭君昨日山阳笛,吹彻寒冰慰柳条。
宿别峰庵庶仙策杖来慰时方从哭送先兄归垄返。明代。王夫之。幂幂苍烟护小桥,回峰斜引上方遥。归禽邀日沈平楚,宿露泠风润绿蕉。白发共怜镫影瘦,青山未遣泪痕消。凭君昨日山阳笛,吹彻寒冰慰柳条。
归舟。清代。姚鼐。风起横江晚未休,踌躇山下送归舟。远天青白依依日,近树丹黄飒飒秋。早岁经过忘故迹,百年死丧忆前俦。老翁万事投空寂,只写清诗处处留。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唐代。李白。朱绂遗尘境,青山谒梵筵。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岭树攒飞栱,岩花覆谷泉。塔形标海月,楼势出江烟。香气三天下,钟声万壑连。荷秋珠已满,松密盖初圆。鸟聚疑闻法,龙参若护禅。愧非流水韵,叨入伯牙弦。
我爱云庄好四首 其三。元代。张养浩。我爱云庄好,衡门昼寂然。苔香花覆砌,石润竹通泉。独处蓬为室,閒游杖挂钱。白头乡社里,未觉愧前贤。
沁园春(和张虚靖)。宋代。夏元鼎。太极才分,鸿_凿破,云收雾开。见曦魂蟾魄,升沈昼夜,光含万象,机应丹台。火里栽莲,水中捉月,两个人人暗去来。鹊桥畔,任传神送气,巽户轰雷。微哉。火候休猜。无师授徒劳颜闵材。问从头下手,收因结果,争魂夺命,何处胚胎。小法旁门,幸勤一世,谩道修真不惹埃。争如我,水晶宫里,独步琼阶。
憎吏行。宋代。陈藻。人逢胥吏面,唾欲捣其胸。伤哉彼何罪,造化生蛇虫。田宅世无有,妻孥腹屡空。人家词讼起,踊跃时命通。天性本怀恶,煎熬仍怕穷。得钱即欢喜,道理那能公。州府珍宝馈,县官筵席供。吏贓黥且死,州县多宽容。三尺既虚设,民冤诉高穹。高穹不垂耳,官吏屋俱丰。
送大方师归金陵。宋代。林逋。渺渺江天白鸟飞,石城秋色送僧归。长干古寺经行了,为到清凉看翠微。
十二月初四日游吴山院。宋代。葛胜仲。稳坐踰年矣,浑消髀肉顽。两儿挟篮舆,十里访吴山。佛老聊施佞,官曹未畏瘝。烟林穿窈窈,岩溜揭潺潺。楼观修篁外,招提翠麓间。嶝危愁惫力,潭净怯衰颜。身缚何因脱,心纷得暂删。岁穷嗟俛仰,境胜彊跻攀。腊出因休吏,晡归及闭关。相将投此帻,永伴黑衣閒。
村居。宋代。华岳。莫怪村居僻,村居亦可嘉。仆羸腰带艾,婢傅鬓簪花。歌罢蛙催乐,酒阑蜂报衙。门前少车马,惭愧五侯家。
舟行怀友人李明宇集杜句。明代。张萱。水宿仍馀照,桥怜再渡时。星垂平野阔,天远暮江迟。不见李生久,兼摧宋玉悲。何时杯重把,排闷强裁诗。
杂曲歌辞·入破第一。清代。佚名。千门今夜晓初晴,万里天河彻帝京。璨璨繁星驾秋色,棱棱霜气韵钟声。
夕望贻万鹤溇。清代。储大文。黯黯浮云夕照开,间身纵目上高台。自南鸿雁随春去,直北星辰入望来。京邸可容方朔诞,临邛谁爱马卿才。相期共采名山药,云卧铜官漫遣回。
劳农安德镇古刹过句德华园二首。宋代。程公许。青炜留中分,风日和且酽。冰绡熨远空,云锦织方甸。宵政自古然,长官欲身劝。皤皤彼黄发,恳恳余素念。胼胝无乃劳,推沥不敢怨。文移窘星火,日夕靦颜面。所欣岁扆熟,况复江可堰。蒙袂奚自来,储粟何以赡。瓣香企璇穹,偏界雨美膳。使民乐耕桑,为国罢征战。尧俗可尽封,呜呼何日见。
又即事四首 其三。宋代。刘克庄。霜髭撚断雪肩寒,帝放还山莫下山。饶取两生留鲁国,笑他四皓出蓝关。弈秋局已翻新势,王会图应复旧寰。老不预人家国事,自撑一叶向深湾。
季父习静哀诗四首。宋代。刘克庄。易学纷纷各著书,独于师说着功夫。涪翁旧传七分止,邵子先天一画无。不遣耆英陪讲读,空留章句授生徒。即今黄策方施用,姑可藏山待后儒。
富池口。宋代。王周。扁舟闲引望,望极更盘桓。山密碍江曲,雨多饶地寒。短莎烟苒苒,惊浪雪漫漫。难写愁何限,乡关在一端。
饮张功父园戏题扇上。宋代。陆游。寒食清明数日中,西园春事又忽忽。梅花自避新桃李,不为高楼一笛风。
重送鸿举师赴江陵谒马逢侍御。唐代。刘禹锡。西北秋风凋蕙兰,洞庭波上碧云寒。茂陵才子江陵住,乞取新诗合掌看。
汴京纪事二十首 其十二。宋代。刘子翚。万炬银花锦绣围,景龙门外软红飞。凄凉但有云头月,曾照当时步辇归。
闺词四十首 写影 其二十七。明代。陈子壮。几回点笔恨难真,未写先添柳叶颦。夜夜每怜灯下影,朝朝留对卷中人。
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唐代。岑参。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伊川道中。宋代。李复。 溪流水尽摇日光,夹岸弱柳千缕长。野鸟深藏但闻语,山花半开初有香。今朝伊川首西路,昔年潏水过南塘。安得春风生两腋,从敦吹到故山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