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之华

苕之华朗读

苕之华翻译及注释

翻译
凌霄开了花,花儿黄又黄。内心真忧愁,痛苦又悲伤!
凌霄开了花,叶子青又青。知道我这样,不如不降生!
母羊头特大,鱼篓映星光。人有食可吃,岂望饱肚肠!

注释
⑴苕(tiáo):植物名,又叫凌霄或紫葳,夏季开花。华:同“花”。
⑵芸(yún)其:芸然,一片黄色的样子。
⑶维其:何其。
⑷牂(zāng)羊:母羊。坟首:头大。
⑸三星:泛指星光。罶(lǐu):捕鱼的竹器。
⑹鲜(xiǎn):少。

苕之华鉴赏

  全诗三章,前两章开头两句互文见义,说苕华盛开,一片黄色,叶子青青,沃若葱茏。这两句诗人以所见苕的花、叶起兴,苕叶青花黄,充满生机,而荒年的人民呢,却难以为生。诗人由联想导入感慨,两章诗的结尾两句即是所感。诗人痛心身处荒年,人们在饥饿中挣扎,九死一生,难有活路,反不如苕一类植物,活得自在,生命旺盛。为此,他心里忧伤不已,竟至于觉得最大的遗憾就是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天地之下,本以人为贵,今反而羡慕无知觉的植物,乃至说出“不如无生”的话,实在悲哉痛哉,愤极恨极。

  前两章尽管诗人感情激切,难以压抑的忧愤,几如烈火喷射而出,但是这一忧愤产生的原因,还是隐含在比兴之中,到第三章才加以揭示。“牂羊”两句确如清方玉润所说“造语甚奇”(《诗经原始》)。正因为“奇”,所以旧说纷纭,多不得要领。其实这是诗人诉说忧愤的原因,意思是说:荒年无物可食,宰母羊吧,可是它瘦弱得只剩下一个大头;打鱼吧,水中捕鱼的竹器中只有星光不见鱼。最后两句“人可以食,鲜可以饱”是最沉痛的呼号,人吃人,同类相残,本已惨绝人寰,可是此诗却说,即使人可以吃,而剩下的人已经很少了,而且还可以想见,吃草的羊都已瘦得无肉可吃,何况饥饿已久的人呢。不消说个个枯瘦如柴,就是把这为数不多的人全吃了,也难以饱肚子的。说得何等毛骨悚然,把惨景更推进了一步,较之唐人所写的“足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白居易《轻肥》)的诗句更加怵目惊心,不忍卒读。对于这两句话王照圆还特地记下她闻见的一段事实,加以印证,其文说:“东省乙巳、丙午三四年,数百里赤地不毛,人皆相食。鬻男卖女者,廉其价不得售,率枕藉而死。目所亲睹,读此诗为之太息弥日。”并自注云:“巳、午间,山左人相食。默人与其兄鹤岚先生谈诗及此篇,乃曰:‘人可以食’,食人也;‘鲜可以饱’,人瘦也。此言绝痛,附记于此。”可见,此诗所反映的周代残酷的社会现实与人民苦难,在长期封建社会里是具有普遍性的,这充分显示了《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力量。

苕之华创作背景

  此诗哀饥民之不幸而作。《毛诗序》说:“《苕之华》,大夫闵时也。幽王之时,西戎、东夷交侵中国,师旅并起,因之以饥馑,君子闵周室之将亡,伤己逢之,故作是诗也。”《易林·中孚之讼》曰:“牂羊羵首,君子不饱。年饥孔荒,士民危殆。”至于作者,从诗“歌其食”的内容推测,有可能是饥民,或是一位了解人民、同情人民的下层士人。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佚名朗读
()

猜你喜欢

绿海楼空莲苑静,馀情漫逐荒烟。谁分春色向梅边。

锦笺消况味,绮语识华鬘。

()

御柳新黄已迸条,宫沟薄冻未全消。
人间今日春多少,只看东方北斗杓。

()

秋波澹澹澄如练,古木寒枝霜霰片。长坂嗟驽骀,卑栖嘲雀燕。

蛰龙大泽困泥滓,会得春风起雷电。吾生蹭蹬道路中,敢拟飞腾望迁变。

()
听得鸣鸠逐妇声,行人相顾各心惊。
夜阑云散天如洗,乞得曹桥一路晴。
()

小窗狂限且从宽,游息书林亦几端。碧岭早来披苍莽,青衿不换适暄寒。

仙茅雨后香初发,野菊风高露未团。回首直图云鸟阵,路人争敢笑儒酸。

()
一杯领意不须沽,六字持身已有余。
痴子未知天上乐,先生今解世间书。
()
交际论才业,何郎种种长。
元推万人敌,况别四年强。
文看青钱中,诗须古锦藏。
西归容盥读,老境借辉光。
()
奉亲来此别湖山,九日先偷一日闲。
四面平铺苍玉佩,远峰偏结碧螺鬟。
一杯且奉慈颜喜,两载真成短鬓斑。
珍重南风如有意,片帆留滞故相攀。
()

淮甸归来涉学深,孤云又出亦何心。
公余岩下读书去,远继风流石橘林。

()

岛屿春常在,桃源路不迷。
山禽冲雾落,野鹿抱霞栖。
蔓引青松弱,崖悬碧草齐。

()
马蹄尘扑。
春风得意笙歌逐。
款门不问谁家竹。
只拣红妆,高处烧银烛。
()
束艾楚俗愚,铸金秦民怖。
何年斲云根,偶立此翁妪。
千春衣莓苔,偕老食风露。
世人轻结发,覆水或旦暮。
()
雕庭清跸转轻雷,凤管吹春入仗来。
万籁有声皆善颂,八荒无地不熙台。
()

漠漠阴风朔气新,单于台上望征尘。世间只有边城路,白草连天愁杀人。

()
春寒渗渗越常年,桃李枝间尚悄然。
数日长阴君莫叹,人人道是养花天。
()

望眼蓬丘天一涯,海风吹月到烟霞。一辞石室汗青竹,每负金河杨白花。

()
夜半乌鸡抱鹄卵,天明生出个老鹳。
毛长觜短鹭鹚形,飞起一天星斗乱。
一拳拳倒黄鹤楼,一踢踢翻鹦鹉洲。
咄,篱边燕雀空啾啾。
()
满山云雨蛟龙走,万壑风烟虎豹通。
岩窦石泉流出冷,草庵禅影坐来空。
()

直节见初茁,苦心甘自珍。
纷纷夏箨中,独养岁寒身。
遣送从山西,冲破赤日尘。

()

一径秾芳万蕊攒,风吹雨打未摧残。

怜君尽向高枝发,应为行人要整冠。

()

日高卧稳不开门,时向花前笑弄孙。懒出自缘人事简,何曾里面草玄言。

()
步出城东门,与子各执手。
遥望农累累,悲风发陇首。
长松自青青,枯根带骨朽。
人生如朝露,嘉命那可久。
()

小窗今夕绣针閒,坐对银蝉整翠鬟。凡世何曾到天上,月宫依旧似人间。

()

乱世谋生拙,全资众力扶。剧怜榆景迫,不使病魂苏。

借箸筹空密,传方药未诬。心旌何日定,郁极动长吁。

()

宝胜千春字,琼樽九酝香。六宫齐上寿,地久配天长。

()

巀嵲高台畔,犹传侠客名。千秋馀故垒,片札下坚城。

晚日残花坠,寒云蔓草平。谁言蹈东海,风驭入蓬瀛。

()

白帢孤吟蹇卫,红裙低唱羔羊。何似陶家学士,龙团煮雪溪堂。

()

草暗松关樵迹稀,溟濛山色障重帷。行人不答中原望,尽向芳岩带雨归。

()

此别未为远,两都东西州。
情亲有乖隔,江湖成阻修。
脱尘度翠密,徐行当寻幽。

()
乡树湘云外,行辕楚塞东。
不辞淹拔萃,聊欲辨无同。
暝紫生寒岫,疏丹点暮枫。
登楼有归讯,为附北归鸿。
()

二月已破三月来,吟诗空忆少陵才。檐前有意残花堕,云里无情旅雁回。

何处轮蹄蹂芳草,谁家丝管上高台。吾侪局外添婴绕,此段襟怀强自开。

()

嵬嵬圣石倚霄汉,障断濉南山一半。荒郊冰柱尽消融,霁日琼崖尚璀璨。

鹤仙剪木飞云端,玉女弄月坐石盘。可怜射猎人物远,瀑凌万壑弓旌寒。

()

多病多愁红叶边,琵琶切切到尊前。过滩流水初成响,出谷秋声尽入弦。

梦断忽催金殿曲,恨长犹锁玉关烟。相逢不洒青衣泪,辜负江洲月满船。

()
疎林拂拂见旌旗,短镫翩翩度翠微。
十里好山供客醉,一犁春雨劝农归。
水流花出红成队,麦雨天连绿打围。
投老田园今晚矣,不须五十始知非。
()

鹰脰湖边送客归,刚谈今是又全非。凤凰枝上披云锦,牛斗声中赋短衣。

韩干惯传神骏骨,严陵不下老渔矶。独怜殊胜僧无事,载笔牵裳过虎溪。

()
举杯长揖常娥,高情怜我霜髯白。
婆娑树底,老蟾何物,千秋一色。
一镜高悬,肺肝洞烛,了无尘隔。
任忆千万里,同然玉界,都不管、天南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