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龙吟

应龙吟朗读

诗词:《应龙吟》
朝代:宋代
作者:邵雍

应龙吟,龙者阳类,与时相须。
首出庶物,同游六虚。
能潜能见,能吸能呼。
能大能小,能有能无。

中文译文:
应龙在吟唱,龙是阳性的一类生灵,与时代相辅相成。
它首先出现在众多物种之中,与它们一同在虚空中游荡。
它既可以潜藏不现,也能显露出来。
它既可以吸入气息,也能呼出气息。
它既可以变得巨大,也可以变得微小。
它既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应龙的形态和特征,以及它与时代、自然界的关系。应龙被描述为一种阳性的生物,与阳光、热量等阳性的元素相类似。它与时代息息相关,象征着阳性的力量与积极的进展。它首先出现在众多物种之中,暗示着它的特殊性和独特性。应龙在虚空中自由自在地游荡,展现出它的自由和灵动性。

诗中提到了应龙的多重能力和特性。它可以潜藏不现,显示出它的隐秘性和谨慎性。它也可以显露出来,表现出它的威严和傲视众生的姿态。应龙既能吸入气息,也能呼出气息,象征着它对天地万物的亲近和交流。它既可以变得巨大,展现出它的力量和威猛,也可以变得微小,显示出它的灵活和隐匿。应龙既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暗示着它超越了凡俗的存在形式。

整首诗以简练明快的语言勾勒出应龙的形象和特点,通过对它的描写,表达了对阳性力量、自由和多样性的赞颂。诗中的应龙可被视为一种象征,代表着积极向上的力量和智慧,鼓励人们追求自由、开放和多元的生活态度。这首诗词给人以启迪,引发人们对自然、人生和宇宙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

猜你喜欢

芜蒌亭南夜飞雪,瘦骥嘶群鸣不绝。五更漏点滞铜龙,朔吹萧飕战檐铁。

书生忍冻贪熟眠,独裹布衾双足拳。龙泉不用宝弓弛,老兔欺人来屋前。

()

淡月依桥,平湖冱水,夜潮寒送归人。别酒无多,莫教翻污罗裙。

愁来始觉眉尖窄,悔当时、错梦梨云。掩炉熏、袖底残香,都化秋痕。

()
僧房十日相留恋,为怯生寒未到家。
插岸断冰妨荡桨,入檐飞雪助煎茶。
香台穴碎逃秋蚁,古殿巢翻失暮鸦。
惟有溪梅量禁耐,傍篱争发向阳花。
()
信则你自信,不信你休行。
莫待临渴时,掘井。
每日见尔费辛苦,不济不济事,休论。
石火光阴一首,与卷三重。
()
汪子清彻骨,竦如秋竹竿。
高名九鼎重,俊气一峰寒。
议论今谁对,文章古所难。
青蝇变白黑,无污碧琅玕。
()

古哲安坟遗旧踪,后人得术绍真宗。毒眸远赛天边鹘,健足生拿地上龙。

何处无神司采择,谁家有福定遭逢。结庐亦欲娱吾老,试为云间觅一峰。

()

湖边一夜霜,庭树无秋声。懒不近笔砚,何以纾幽情。

但有一睡耳,展转无由成。起拥地炉暖,坐待天窗明。

()

牛誇棋品无勍敌,谢占诗家作上流。岂似小敷春水涨,年年鸾鹤待仙舟。

()

公事无多使客稀,雨时衙退吏人归。沉烟一炷春阴重,画角三声晚照微。

桑雉未驯惭报政,海鸥相近信忘机。只将宴坐收心念,懒向人间问是非。

()

钟鼓楼前吹画角,烟火家家遍城廓。太守祠荒径草深,居士披裘恒带索。

数武方塘接敝庐,相过不用唤篮舆。登堂把臂忘宾主,楸局桐徽问古书。

()

相逢秋已暮,又尔别夫君。千里扬帆去,三山落叶纷。

吴陵迷夜雪,楚水隔寒云。日夕歌丛桂,还招海上群。

()

性之自是英特人,唯恐富贵来逼身。我非宝公亦识子,地上复见天麒麟。

眉间爽气照秋色,山水顿觉生精神。胸中撑拄万卷读,对客倾泻如崩云。

()
江妃虚却药珠宫,银汉仙人谪此中。
偶趁月明波上戏,一身冰雪舞春风。
()
千颗丰融怕日侵,楮生调护贵於金。
直须待折囊封了,方见冰霜一片心。
()

赵国新裁短后服,汉王遥嗔侧注冠。且挥神剑清方岳,莫著褒衣聚将坛。

()

欲成云海别,一夜梦天涯。白浪缘江雨,青山绕县花。

风标当剧部,冠带称儒家。去矣谢亲爱,知予发已华。

()

幕府遥三舍,传车乘一封。
忠深轻远道,醉暖朱严冬。
圁水犹飞檄,芦关未灭烽。

()
笙簧缭绕,书鼓声喧,佳人对舞绣帘前。
高卷铺衬,广列华筵。
人人献香祝寿,捧流霞,永庆高年。
名香爇,睹重重华盖,金兽喷烟。
()
独木桥边倚树根,古藤阴里啸王孙。
白云红树知多少,鸡犬人家自一村。
()

卧骇窗纱已报明,篮舆札札破霜行。

踏开冻淖琼浆溜,摇动凝梢玉屑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