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和打乖吟

自和打乖吟朗读

《自和打乖吟》是宋代文学家邵雍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安乐的窝中好打乖,
自知元气已不再出人才。
老年多病不服药,
年少时的壮志如今已消退。
庭院的草虽然不断被割除,
门槛上的花依然难以开放。
轻风吹拂着微醺的酒,
这种快乐直接来自天外。

诗意和赏析:
《自和打乖吟》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年人的心境和感慨。诗人通过自我调侃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年华逝去和衰老的感叹。

首先,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安逸的环境中好打乖,这里的“打乖”可以理解为不顺从、不遵守常规。这种态度反映了诗人对传统观念和规范的不满,他可能认为自己并没有达到传统意义上的成功或成就。

接下来,诗人自知自己的元气已经不再出人才,意味着他已经老去,不再具备年轻时的活力和创造力。他感叹自己年老多病,却无法服用药物来治疗,可能是因为药物对他已经没有太大的效果,或者是他对医学的治疗失去了信心。

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年轻时壮志已经消退的感慨。他的壮志和雄心已经随着年华的流逝而烟消云散,只剩下一片灰暗的沉寂。

在庭院中,尽管草被不断割除,但终究无法完全清除;门槛上的花也难以绽放。这种景象可以被视为诗人个人经历和人生的象征,他努力去除过去的草木,期待新的花朵的绽放,但却发现自己无法改变时光的流逝和事物的无常。

最后,诗人描述了微风吹拂着微醺的酒的情景,他认为这种快乐是直接来自天外的。这里的酒和微风可以被视为一种逃避现实和寻找慰藉的手段,诗人希望通过这种快乐来抚慰自己在年老衰弱中的心灵。

总的来说,《自和打乖吟》通过对老年人的心境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衰老和壮志消退的感慨。诗人在描述自己的困境和无奈时,同时也透露出对自身命运的接受和对快乐的追求。这首诗在抒发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中一部分人的心态和处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

猜你喜欢

芳蹊杨柳转青青。柳上有啼莺。玉骢喜向花中度,过红墙、又到红亭。

芍药阶前,蘼芜架畔,依约有人行。

()

张伯松,巧为奏,大纛高牙拥前后。罢将印,归里中,东国有兵鼓逢逢。

鼓逢逢,旗猎猎,淄川城下围三匝。围三匝,开城门,取汝一头谢元元。

()

风影约帘波。摇漾纹罗。小红阑底按清歌。摘得一枝梅似豆,笑打鹦哥。

燕惜落花多。衔衬香窠。梨云梦醒奈愁何。开尽海棠春又半,频敛双蛾。

()

堤柳阴分举画桡,数声呕轧荡轻舠。芙蓉馆北香浮沼,桑柘村西月满桥。

雪鸟冲烟孤鹭起,金鳞破浪巨鱼跳。溯洄一片清光里,心会南华秋水谣。

()

满树繁花应候荣,蟠根奕叶托瑶京。试看花萼相承意,更听埙篪迭和声。

带砺永存苗裔业,豆笾有践弟昆情。天朝屏翰家庭事,莫负皇心眷顾诚。

()

琴书堪慰客中身,山馆栖迟悟净因。间启半窗看暮雨,晚凉新绿最怡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