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邵雍。以下是我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七国纵横事可明,
苏张得路信非平。
当初天下如何尔,
市井之人为正卿。
诗意:
这首诗词探讨了权谋和社会阶层的关系。作者通过描绘七国纷争的局势,以及苏轼和张载的不同命运,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七国纵横的政治斗争为背景,通过对苏轼和张载的比较,突显了社会的不公和权力的腐败。在这个世界中,政治斗争并非仅仅由才智和才能决定,而是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
苏轼是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才华横溢,但由于一些政治因素,他被贬到地方任职,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相比之下,张载则是一位学者和思想家,他因为得到权贵的支持,得以获得官职和荣耀。
然而,作者在诗中提出了一个反问:在天下如何的时候,为何市井之人可以成为正卿(高官)?这里市井之人指的是平民百姓,他们通常在政治斗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但在某些情况下,他们也能获得权力和地位。
这首诗词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反思了权力和社会等级制度的不公。它呼吁人们思考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并提出对这种不公进行反思和改变的呼吁。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一字百题示商君祥 其七十 友。金朝。李俊民。偶因势贵贱,乃见朋得丧。岁寒山阴雪,独有戴可访。
题米元晖吴兴山水横卷。宋代。范成大。道场山麓接何山,影落苕溪浸碧澜。只欠荷花三十里,橛头船上把渔竿。
哭元戎少泉侯兄八首 其一。明代。于慎行。故国逢今日,元枢失旧臣。人间销电露,天上化星辰。磊落英雄气,悲凉骨肉亲。哀歌转难就,握管涕盈巾。
卖花声 冬景。宋代。张玉娘。衾重夜寒凝。幽梦初醒。玉盘香水彻清冰。起向妆台看晓镜,瘦蹙梅英。门外六花零。香袂棱棱。等闲斜倚旧围屏。冷浸宝奁脂粉懒,无限凄
会真诗(杨敬真)。唐代。云台峰女仙。人世徒纷扰,其生似梦华。谁言今昔里,俯首视云霞。
送崔义甫之任汉阳幕 其二。明代。孙绪。宿雾迷云黯未收,壮心宦况渺难留。凌风雕鹗常侵蚤,到日鲈鱼正及秋。千里不堪垂老别,一经敢负少年游。湖南何处温生幕,江雨潇潇汉水流。
赞崔氏夫人。唐代。白居易。亭亭独步□枝花,红脸青娥不是夸。作将喜貌为愁貌,未惯离家往婿家。
候钱蜕堂。宋代。释居简。属闻旌节西南归,跨剑越栈窥峨眉。便将峨眉软庐阜,孔明十倍于曹丕。怀哉西南一万里,日者庸人扰之耳。豁然天地复清明,断自葛韦遗俗起。我寻竹岩踏雪来,好怀尽为江山开。人物于人尤不恶,更于众角寻麟角。
过不疑上人院。唐代。姚合。九经通大义,内典自应精。帘冷连松影,苔深减履声。相逢幸此日,相失恐来生。觉路何门去,师须引我行。
书遂宁何氏稳兴斋。宋代。魏了翁。巫峡孤舟嫌太重,山阳小艇又偏轻。直须装载停匀着,更要其间御者平。
戏题。宋代。黄庭坚。平生性拙触事真,醉里笑谈多忤人。安得眼前只有清风与明月,美酒百船酬一春。
送孙莹京监擢第归蜀觐省。唐代。刘长卿。适贺一枝新,旋惊万里分。礼闱称独步,太学许能文。征马望春草,行人看暮云。遥知倚门处,江树正氛氲。
寄题荆南抚干胡仲方公廨信美楼 其一。宋代。杨万里。大资孙子大参甥,磊磈胸中万卷横。楼上已堆千古恨,晚潮更作断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