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吟》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衣冠不整,谓之外惰。
行义不修,谓之内惰。
内外俱惰,何人不唾。
诗意:
这首诗词反映了邵雍对于人们态度和行为的批评。他以“外惰”和“内惰”来形容一个人的状态,指责那些衣冠不整、行为不正的人。他认为,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都不能有懈怠和懒惰的倾向。如果一个人无论在外表还是内心都表现出这种懒惰,那么必然会受到人们的唾弃。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邵雍对于人们品德和行为要求的观点。他通过对“外惰”和“内惰”的描述,强调了一个人应该保持仪表端庄,不仅在外表上要整洁得体,更重要的是内心应修养良好,行为合乎道德规范。他将这种懒惰的状态视为一种耻辱,认为任何人都会对这样的人不屑一顾。
这首诗词以简短的语句传达了作者对于人们应有的态度和行为的期望。它警示人们不要在仪表和品德上懈怠,强调了修养和道德的重要性。在宋代社会中,注重仪表和行为规范是一种常见的价值观,这首诗词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这一价值观的关注和强调。它也对后世有着启示意义,提醒人们要注重自身修养和行为规范,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正月十五日夜应制(一作沈佺期诗)。唐代。孙逖。洛城三五夜,天子万年春。彩仗移双阙,琼筵会九宾。舞成苍颉字,灯作法王轮。不觉东方日,遥垂御藻新。
清平乐。宋代。黄机。西园啼鸟。留得春多少。客里情怀无日好。愁损连天芳草。博山灰冷香残。微风吹满银笺。卓午花阴不动,一双蝴蝶团_。
秉之作且适园有诗和之 其六。明代。王鏊。西舍东邻送橘栽,小园五亩手新开。昔人独乐吾同乐,兄弟招要日往回。
夏初湖村杂题。宋代。陆游。嫩日轻风夏未深,曲廊倚杖得闲吟。地偏草茂无人迹,一对茭鸡下绿阴。
和元晦十六日下山之韵。宋代。张栻。归袂随云起,篮舆趁雪明。山僧苦留客,世故却关情。小倚枯藤杖,聊听绝涧声。如何山下客,一笑已来迎。
黄鹤洞中仙 继重阳韵。金朝。马钰。火院须当远。尘事难为染。因遇风仙弃冤亲,做个投真马,得得超彼岸。即达逍遥岸。炼气如素练。专下工夫分假真,做个惺惺马。悟道何愁
九月初五日得三弟京闱第三报志喜仍用散木韵践前约也 其四。明代。袁宏道。读书依梵侣,静里几番忙。白骨通文字,青蒲作讲床。月花根干老,天女鬘鬟香。偶见题名处,桃灯感渭阳。
送康秀才。唐代。贾岛。俱为落第年,相识落花前。酒泻两三盏,诗吟十数篇。行岐逢塞雨,嘶马上津船。树影高堂下,回时应有蝉。
余生平摘过颇切辄有面从之感赋以自责。明代。释函是。我亦年来厌此心,无人终日对高岑。尽云有石能攻玉,谁信真鍮不博金。晚倚西风寒似昔,晓临秋水淡如今。一林霜气从空下,单复衣衫各自任。
爱孤云。宋代。贺铸。闲爱孤云静爱僧。得良朋。清时有味是无能。矫聋丞。况复早年豪纵过,病婴仍。如今痴钝似寒蝇。醉懵腾。
简仙游宰黄瀛甫登二首。宋代。王迈。为喜双凫舄,将临九鲤乡。民贫嗟辙涸,吏横正鸱张。谁与催贤令,速来仁一方。茅檐茨屋下,延颈望春阳。
自獭江东渡,寄家兄荫堂。清代。林朝崧。书剑飘零逐转蓬,闽南三度荔枝红。千金散尽貂裘敝,一笑归帆挂海风。海风浩浩海天暮,击汰扬舲从此渡。渔郎有意住仙源,桃源暗认重来路。
池阳四咏。宋代。周必大。地占齐山最上头,州城宛在水中洲。蜿蜒正作长虹堕,吸信江河万里流。
秋思。唐代。白居易。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