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君实端明花庵二首

和君实端明花庵二首朗读

《和君实端明花庵二首》是宋代哲学家邵雍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不用丹楹刻桷为,
重重自有翠阴垂。
后人继取天真意,
种莳增华非所宜。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名为端明花庵的庙宇。诗人邵雍表达了他对这个庵堂的理解和思考。他认为,庙宇不需要豪华的丹楹和雕刻的柱子作为装饰,因为本身自然的美景已经足够了。庵堂的周围环绕着翠绿的树荫,形成了一片美丽的景色。后来的人们继承了这种自然的美感,继续修建和装饰庙宇,但邵雍认为这种增加华丽的做法并不适宜。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庙宇的景观,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人们过度修饰的反思。诗中的"丹楹"和"桷"是指庙宇的柱子和梁架,"翠阴"则指绿树荫蔽。邵雍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为装饰的对比,表达了自然之美的超越性和深远意义。

诗人认为,庙宇本身就拥有自然的美丽,不需要过度雕琢和修饰。他用"重重自有翠阴垂"一句表达了树木茂盛的景象,形容了庙宇周围的美丽景色。这种自然之美,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装饰,更是一种内在的美感和境界。

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后人的忠告和警示。他认为,后来的人们继承了自然之美的意境,但是在修建庙宇时过于追求华丽,种种增加华丽的做法并不合适。这是对那些过度追求外在辉煌而忽视内在本质的人们的反思和批评。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味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与人为装饰之间关系的思考。它提醒人们要珍惜自然之美,不要过度追求华丽和表面的辉煌,而是要注重内在的平和与深邃。这种思想在宋代文人中较为流行,与邵雍作为哲学家兼文人的身份相符合,展现了他独特的审美观和思想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

猜你喜欢

吾年过五十,所过知前非。颜鬓日苍苍,老境行相追。

()

天祸东扬日,孝儿独有名。丹心青史在,九死一毛轻。

挝鼓声争烈,服砒意更倾。令人思蔡顺,厚遣赤眉营。

()

呼童试问夜如何,月落参横四鼓过。寒气逼人衣渐薄,春愁泥客梦还多。

南郊大礼凭谁赋,东阁官梅许共哦。候吏已闻催晓近,便思冠履上銮坡。

()
()
孟月祠原庙,都人忆故宫。
当年驾幸处,乔木鸟呼风。
()

象山九日招携地,万里秋光纵目馀。隔寺烟深人语静,背岩寒近菊花初。

怀贤宇宙情偏迥,忧国江湖鬓未疏。莫笑平生閒自放,荜门犹喜读残书。

()

白日幽情惬,閒门到者稀。嗜茶和月煮,采药带云归。

春树馀花落,天坛独鹤飞。年华自来往,慵换薜萝衣。

()

贫极非关病,忧多信自伤。悲歌一顷豆,惊馈五家浆。

拥耒宜耕石,沈钩岂为璜。中林环室在,开径望求羊。

()

白首还离别,长途倍苦辛。愤时惟按剑,避世谩垂纶。

江海烟霜日,乾坤去住身。临河见双雁,杳杳向秋旻。

()
[太簇徽]于昭孝治,通乎神明。
寒暑不忒,熙事备成。
牲牲孔硕,黍稷惟声。
以享以祀,来燕来宁。
()

纸帐白如雪,上有坐客影。
一白不自由,黑光荡无定。
人倦影已散,依然雪花莹。

()

忆长安,四月时,南郊万乘旌旗。尝酎玉卮更献,

含桃丝笼交驰。芳草落花无限,金张许史相随。

()

金篦与象签,净齿或伤廉。青青槐树枝,一一霜下尖。

偶闻长者谈,物眇用可兼。搜剔向老豁,其功颇胜盐。

()

看人削树成槎,布帆海上秋风浪。白头坡老,知津水手,倚桄榔杖。九点齐州,半生髀肉,烟尘苍莽。但北窗梦转,青阴满眼,抚陈迹、玩新涨。
世事艰难已遍,笑而今、不堪重想。龙筋虎骨,根深伏兔,擎空千丈。礼乐文章,终须梦卜,南人为相。问凌烟生面,他时仿佛,似何人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