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春吟。宋代。邵雍。锦屏山下有家园,每岁家园过禁烟。早是三春天气好,那堪百里主人贤。同於一派水边饮,醉向万株花底眠。明日归鞍遂东指,上阳风景更暄妍。
《锦屏春吟》是宋代邵雍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锦屏山下有家园,
每岁家园过禁烟。
早是三春天气好,
那堪百里主人贤。
同於一派水边饮,
醉向万株花底眠。
明日归鞍遂东指,
上阳风景更暄妍。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邵雍对锦屏山下的家园的思念和赞美之情。诗中提到,每年春天,诗人都要度过禁烟时期,禁烟指的是禁止燃烧禾秸等农作物残余物的措施,这样的禁烟措施对农田的保护和空气质量的改善有益。诗人称赞这个家园的主人贤明,他在美好的春天里享受着宜人的气候。
诗中还描述了诗人与主人一起在水边共饮,陶醉于万株花朵的怀抱中。最后,诗人表示明天将回到马鞍上,继续东指前行,欣赏更美丽动人的上阳风景。
赏析:
《锦屏春吟》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邵雍对家园和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气候和花朵盛开的景象,表达了对家园和主人的敬爱之情,以及对美好自然景色的追求。
诗中的锦屏山下的家园象征着宁静和温馨,而禁烟期间的禁止燃烧措施则体现了对环境保护的关注。诗人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将自然与人文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赋予了诗词深刻的意义。
整首诗情感饱满而深沉,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主人的赞美,传递出对美好生活和人文情感的向往。它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家园和自然的深情厚意,同时也折射出了邵雍个人的感慨和情绪。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对家园和美好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的热爱。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一线。清代。郑日奎。登高复临深,所欲尽奇态。侧身苍翠中,试足鱼龙背。两峰势欲合,万象全幽昧。仅透一线光,顿失天地大。日月无多照,欻忽异明晦。纵横罗怪石,踯躅有余碍。淙淙半空溜,直下曳潜濑。湿云凝不流,鸟声云内外。静觉雷雨蓄,幽疑鬼神会。因想开劈初,五丁力稍懈。一罅不及补,千古诧奇怪。坐啸窈冥中,无言但称快。异境岂恒遇,兹游矢以再。长揖告山灵,呵护请相待。
和邹明府登何太仆定性楼。明代。庞尚鹏。仰扪南斗倚高楼,俯视长江天际流。三岛尽从城里见,五湖疑向月中游。閒床听雨金鸡晓,短阁栖云碧树秋。东望剡溪风雪夜,可谁乘兴共移舟。
村居遣兴。宋代。陆游。万里征途兴已阑,三间破屋住犹宽。山姜著雨房重歛,南烛先霜实半丹。野市秋阴更萧瑟,书生老瘦转酸寒。掩关也有消愁处,一卷骚经醉後看。
崆峒山。宋代。李朴。云根秀出碧芙蓉,烟晃霞飞瑞霭中。地脉九枝龙奋蛰,天河一派练横空。
奉和石斋先生见寄(三首)。明代。邹智。山亭水阁此何春,瘦马犹存踣铁身。珍重东风休料峭,今年花比去年贫。
书画马四图 其二。明代。王恭。玉河冰水浴青云,啮膝骄行迥不群。神骏祗今图画里,灞陵谁貌旧将军。
谢张直卿方岳以铁如意见遗。明代。多炡。土花斑剥锦模糊,一片寒冰出锻炉。致向书中称折角,捉来石上稳跏趺。提携起舞旋长袖,慷慨酣歌缺唾壶。多谢司空饶博物,祗愁无地击珊瑚。
九日陪樊尚书龙山宴集。唐代。杨衡。孟嘉从宴地,千乘复登临。缘危陟高步,凭旷写幽襟。黄花玩初馥,翠物喜盈斟。云杂组绣色,乐和山水音。旆摇秋吹急,筵卷夕光沉。都人瞻骑火,犹知隔寺深。
寄宋仲珩(三首)。唐代。郑瑽。丛桂在庭前,与子昔同植。风霜昨夜紧,晨起视颜色。庭树已凋落,桂枝一何直。亮节自中怀,贞性非外饰。对之思所亲,俯案不能食。一日十二时,万虑在一刻。寄诗非尽言,聊用明相忆。
磅大受赴选天官。南北朝。邹浩。元佑真人初御天,四门穆穆来忠言。阆风学士望朝野,即日赐环司谏垣。当时同列继登用,独先朝露归九原。位不酬身在孙子,嶷嶷诸子声名喧。叔也纵横五经内,娱目未始窥家园。苟闻某所有贤者,弊车趼仆从之奔。甘陵南北正分党,攘臂其间无怨恩。未见其止见其进,会须一反映收乾坤。素冠俛首琴复御,鹏飞九万方化鲲。于今怙恃只明主,肯与世俗均寒暄。旦年妙笔三千牍,矧已恸哭论元元。
浩歌行送济夫之秦行视田园。金朝。师拓。霜敛野草白,气肃天宇清。开尊酌远客,饯此秦关行。秦关杳杳愁西顾,千里苍茫但烟树。子今行辔按秋风,想见秦关雄胜处。河流汹汹昆崙来,莲峰秀拔青云开。终南南走络巴蜀,五陵北望令人哀。我本渭城客,浪迹来东征。穷齐历宋嗟何营,尚气慕侠游梁城。信陵白骨委黄土,夷门谁复知侯生。拊剑一长啸,作歌谁为听,青天白日空冥冥。不能乘桴入沧海,拂衣且欲归汧泾。落魄高阳归未得,送子西归空怆情。
太常引 次王居仁为寿韵。元代。许有壬。进为卿相退为仙。叹今古少能全。抛却祖生鞭。且占取、烟霞洞天。遥峰罨画,清流漱玉,故里好山川。黄菊正鲜妍。便沽酒、休论几千。
寄谢宗伯何公四首 其二。明代。胡应麟。灿烂遗编在,峥嵘大雅留。黄河龙马出,紫阁凤凰游。李薛年谁少,徐边誉岂俦。不辞扳逸驾,世业在瀛洲。
元夜有感。明代。杨宛。弦管千家沸此宵,花灯十里正迢迢。闲闺蓦地停杯忆,如许春光伴寂寥。
奉和鲁望四明山九题。潺湲洞。唐代。皮日休。阴宫何处渊,到此洞潺湲。敲碎一轮月,熔销半段天。响高吹谷动,势急喷云旋。料得深秋夜,临流尽古仙。
庚戌正月一日游都峤山留五绝句栖真观中 其三。宋代。李纲。远目增明都峤山,丹梯况得遂跻攀。乃知猿鹤真心在,乘服轩裳秪强颜。
茶磨山。清代。潘曾莹。系缆行春桥,策杖茶磨岭。烟鬟浸湖渌,开奁晓妆靓。飞鸟没何处,了了见帆影。秀色接楞伽,窅然异尘境。杂花不知名,香气幽且静。微风淡疏襟,斜阳恋余景。徘徊松桂阴,翠泼秋衫冷。
题东台寺。宋代。赵蕃。日日东台寺,今朝一苇杭。不关公事了,政以病躯妨。大士迁居梦,寒炉得圣香。世人空自异,吾道本何方。
上清乐 其五。宋代。赵佶。浮绝山连白玉京,金华楼共日华明。五真结就圆珠气,骨似丹琼貌似婴。
来梦。宋代。梅尧臣。忽来梦我,于水之左,不语而坐。忽来梦余,于山之隅,不语而居。水果水乎,不见其逝。山果山乎,不见其途。尔果尔乎,不见其徂。觉而无物,泣涕涟如,是欤非欤。
击瓯楼夜饮。宋代。冯伯规。去□□月莫回头,又见清商醖凛秋。怅望一双鸿鹄下,径冲烟雨占沧洲。
对镜。宋代。陆游。镜中衰颜失敷腴,绿鬓已作霜蓬枯,两肩耸耸似山字,曳杖更有蛮童扶。自惊何以致此老,亟欲修敬问起居;徐徐熟视乃大笑,但记昔我忘今吾。今吾虽惫颇神王,飞可正可折简呼;远游纵未从溪父,醉眼犹能隘具区。
赠马奉先二首值其已病竟不相识。宋代。赵蕃。湘山湘水久经怀,近岁扁舟始一来。颇见留传诗句写,故胜摸索画图开。城南虽郁平生志,冀北未空千里才。壮节曾闻趣除诏,辞官仍乃尚徘徊。
清明风雪小酌庄舍示黎才翁。宋代。胡寅。月压梨花坠,风扶柳絮新。故园寒食路,回首踏青人。万窍方号籁,千山忽涌银。拥衾听窈眇,举盏寄经纶。浩荡寰中意,逍遥物外身。赓歌咸当律,谑浪亦淘真。又理沙边棹,将浮雪后春。兰亭非达者,空叹迹成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