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六首

秋游六首朗读

诗词:《秋游六首》

九月风光虽已暮,
中州景物未全衰。
眼观秋色千万里,
手把黄花三两枝。

美酒易消闲岁月,
青铜休照老容仪。
若言必使他人信,
沥尽丹诚谁肯知。

诗词的中文译文:

九月的风光虽然已经衰落,
但中原的景物尚未完全凋零。
眼睛可以观赏到千万里的秋色,
手中捧着几枝黄色的花朵。

美酒能够消磨闲暇的岁月,
青铜镜已经不再照出年老的容颜。
如果要说必须让别人相信,
就算我倾尽了真诚,又有谁会明白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文人邵雍所作,他以此表达了对秋天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首先,诗人描述了九月的风光已经衰落,但中原地区的景物尚未完全凋零,这表明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观察细致入微。他使用了“眼观秋色千万里”来形容自己眼中所见的广袤秋景,又以“手把黄花三两枝”来表达自己手中所持的几朵黄花,展现了细腻而恰到好处的描绘能力。

其次,诗人通过描述美酒和青铜镜的变化,展现了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无常。他说美酒易消闲暇的岁月,意味着时光如流水般逝去,而青铜镜已经不再照出年老的容颜,暗示自己已经老去。这种对光阴流逝和生命有限的思考,使诗词更加深沉和含蓄。

最后,诗人若言必使他人相信,就算他倾尽了真诚,也不一定有人能够理解。这句表达了作者对于真诚无法被完全理解和接受的痛苦和无奈。它也反映了邵雍作为一个思想家和文人的独立性和孤独感,他的思考和感悟可能难以与他人分享和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示了邵雍细腻的观察力和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同时也传递出一种对于真诚和理解的渴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

猜你喜欢

芳景多游客,衰翁独在家。肺伤妨饮酒,眼痛忌看花。

寺路随江曲,宫墙夹道斜。羡君犹壮健,不枉度年华。

()

水竹亭子在花山,输与幽人日倚栏。苍雪四檐迷䆗窱,绿波三面浸琅玕。

扶行绿竹鸠形杖,濯足金沙鸭嘴滩。几树甘棠同召伯,更留清节比方干。

()

敕水鞭潮势自雄,此身原不畏蛟龙;明朝鹢首还东指,禁得谁传万里风!

()
故年随夜尽。
初春逐晓生。
方验从军乐。
饮至入西京。
()

春深不见鷅鹠声,百舌时闻自在鸣。独步移床卧深屋,细看新燕巧经营。

()
故国愁来有所思,那堪更读四愁诗。
令君术业辉千古,处士才名冠一时。
醉后啸歌争气焰,闲来履屐共追随。
诗豪酒侠方推重,野客何知但朵颐。
()

云英会玉液,真是裴朗偶。
不知岁万钱,买得玉杵白。

()
霜郊百草半青黄,寒菊偷春作艳妆。
灼灼似夸篱下客,夭夭欲伴禁中郎。
玄都道士闻须种,彭泽先生见定狂。
莫信化工欺世谷,且将一笑荐雕觞。
()

君昔游长安,侬记长安路。君今问闽天,闽天何处度。

在家夏日短,出门冬日长。雨雪难预期,谁为添衣裳。

()

沧江雨歇暑渐微,银床一叶迎秋飞。牵牛相对织女出,明月不照征夫归。

寸心耿耿只自苦,双鬓萧萧今更稀。仰候神光向中夜,秋萤暗度鸳鸯机。

()
荐士今谁有古风,不论疎戚与穷通。
怜渠报国河南尹,愧我无私第五公。
()

三韭行厨亦浪誇,傍人犹笑庾郎奢。春宵翠截山中叶,腊月黄分雪后芽。

野饭犹能留上客,侯鲭岂复到贫家。盘中一箸青丝细,绝胜芜菁散作花。

()

梦里春深,阿娘唤我桥东渚。花飞红雨,波净阳光煦。

一桶琉璃,抬过桑阴圃。正相语,邻鸡惊寤,有泪如铅乳。

()

高柯一碧无情极,谁递晚来秋信。雁塞琵琶,凤城砧杵,髣髴一般音韵。

悠扬不尽。待隔水听来,数声偏俊。谱入哀丝,螳螂捕处倍凄紧。

()
思君欲老。
一榻尘生谁与扫。
禄仰晨昏。
同是迟迟去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