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宋都官乞梅。宋代。邵雍。小园虽有四般梅,不似江南迎腊开。长恨东君少风韵,先时未肯放春来。
《和宋都官乞梅》是宋代文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小园虽有四般梅,
不似江南迎腊开。
长恨东君少风韵,
先时未肯放春来。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期望和对东方君主缺乏风采的遗憾之情。诗人身处小园,虽然园中有四种梅花,但它们与江南盛放的腊梅相比,却显得黯然失色。诗人长期以来对东方君主的风采和魅力感到失望,并且希望他能早日释放春天的力量。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梅花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和对东方君主的批评。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赞颂为坚强、高洁和不畏严寒的象征,而春天则代表着生机和希望。诗人将小园中的四种梅花与江南盛开的腊梅做对比,暗示着东方君主的无能和缺乏魅力。
诗中的“长恨东君少风韵”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东方君主缺乏风采和魅力的遗憾之情。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东方君主权力的长期忍耐和不满。诗人希望东方君主能够释放春天的力量,这可以理解为希望君主能够展现出领导才能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能力。
《和宋都官乞梅》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东方君主的情感。通过对梅花的对比描写,诗人抒发了对春天和君主的期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氛围和文化审美观念。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三月晦日舟阻靳家浅不行时同部三十余舟。明代。游朴。河上愁心对夕晖,帝乡回首日依依。流莺已逐残春去,彩鹢谁当破浪飞。白昼几回消旅梦,黄埃千里入人衣。家中早计征程久,应怪天涯客未归。
定风波·暮春漫兴。宋代。辛弃疾。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奉送富修仲赴南昌尉。宋代。张元干。吏道虽余事,人情要饱谙。家风端自守,句法有同参。南浦翻云浪,西山滴翠岚。折腰与趋走,政恐未能堪。
望梅花 寿师道真人。元代。张雨。何处仙家方丈。浑连水、隔他尘坱。放鹤天宽,看云窗小,万幅丹青图障。凭高望。笑掣金鳌,人道是、蓬莱顶上。时问葛陂龙杖。更准备、雪中鹤氅。修月吴刚,收书东老,消得百壶春酿。无尽藏。莫傲清闲,怕诏起、山中宰相。
赠朱少南别二首。宋代。李吕。朱君精到古人趣,踏遍东南称独步。只今应诏非乏材,预烦拈出横梁具。
病鹤二首 其二。明代。韩上桂。铩羽乱如麻,长鸣亦可嗟。垂头啄蝼蚁,蜿足喂鱼虾。日落凄芳草,天长涨浦沙。何时双翮壮,纵尔拂云霞。
卜算子 其三 咏笛。清代。佚名。秋寂寂。碧纱窗外人横笛。人横笛。天津桥上,旧曾听得。宫妆玉指无人识。龙吟水底声初息。声初息。月明江上,数峰凝碧。
江陵即事。唐代。王建。瘴云梅雨不成泥,十里津楼压大堤。蜀女下沙迎水客,巴童傍驿卖山鸡。寺多红药烧人眼,地足青苔染马蹄。夜半独眠愁在远,北看归路隔蛮溪。
题顺感院。宋代。赵企。一上危梯一解颜,重岗复岭四周环。山川尽出登临外,天地都归俯爷间。飞鸟直随双目断,游云长与片心閒。文书了却无余事,日午须来日落还。
中台五题。玉蕊(乱前唐昌观玉蕊最盛)。唐代。郑谷。唐昌树已荒,天意眷文昌。晓入微风起,春时雪满墙。
林知录和余梅百咏。宋代。刘克庄。一已为多况百哉,得君诗卷久惊猜。乍疑姑射山头比,谁唤勾芒雪里回。委壤可怜渠有命,倾城岂是子无媒。直须著意描香影,和靖宗人合咏梅。
咏余商卿栀子花。宋代。刘过。捍不求知色自然,朝来何许雪华鲜。如行佛国参知识,未嫁仙姿益净娟。梅子已黄犹夜雨,客游方倦作春眠。地卑山近征衣润,不费熏炉一炷烟。
赋得庐山送卢师陈。明代。文徵明。谁见匡庐百叠苍,轺车八月下浔阳。天开画障芙蓉出,风约银河瀑布长。秀色从来堪揽结,壮游还待发文章。因君忽动江湖兴,便儗东林问草堂。
次陈命美笏斋八景 其六 岸度钟声。明代。李之世。半曳微飔半著捎,飘来清响度林坳。夜长过雨凉无寐,一百八声云外敲。
赠江处士。唐代。徐仲雅。门在松阴里,山僧几度过。药灵丸不大,棋妙子无多。薄雾笼寒径,残风恋绿萝。金乌兼玉兔,年几奈公何。
仪真馆中杂题五首 其四。元代。郝经。持节江头久食鱼,馆人供雁意踟蹰。呼儿细看云间足,恐有中原问讯书。
蔬帘淡月 和黄伯成吴兴道中韵。元代。邵亨贞。苍烟古木。渐暝入小溪,鸥鹭如玉。斜倚孤篷眺晚,毳裘寒肃。秋娘渡口山横处,旧曾寻、五陵芳躅。画楼灯火,如今冷落,尘满华屋。柰景物因人反覆。算千古风流,今有谁续。苕水东边月上,酒醒人独。角声吹老梅三弄,想依稀、曾梦蛾绿。西风回首,山中有人,满头黄菊。
同吉老饮清平戏作集句。宋代。黄庭坚。飞盖相追随,携手共行乐。我有一樽酒,聊厚不为薄。珍木郁苍苍,众鸟欣有托。密竹使迳迷,初篁包绿箨。有渰兴南岑,森森散雨足。万物生光辉,夕阳暧平陆。蚕月观时暇,振衣聊踯躅。沈迷簿领书,未尝废邱壑。王度日清夷,镇俗在简约。人生非金石,亲友多零落。漆园有傲吏,君平独寂寞。所愿从之游,逝者如可作。
效王仲至少监咏姚花用其韵四首。宋代。黄庭坚。九疑山中萼绿华,黄云承袜到羊家。真筌虫蚀诗句断,犹托余情开此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