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杂题二首

太和杂题二首朗读

《太和杂题二首》是明代诗人李维桢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文祖初封岳,经营十二年。
景光如有见,议礼不相沿。
畚臿三军举,泉刀九府捐。
龙髯垂过膝,象帝发鬈然。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明朝初期皇帝朱元璋(文祖)在位时期的一些情景和社会现象。诗人通过描绘朱元璋的政治和军事举措,以及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表达了自己对时代局势的思考和观察。

赏析:
这首诗词以太和年间(1368年-1370年)为背景,通过对朱元璋的行动进行描述,展现了明初的政治面貌。以下是对每个诗句的分析:

1. 文祖初封岳,经营十二年。
这句描绘了朱元璋在起义成功后成为皇帝,并在位经营了十二年的情景。"文祖"是朱元璋的谥号,"初封岳"指的是他最初被封为岳王。

2. 景光如有见,议礼不相沿。
"景光"指的是朱元璋的年号,这句诗意呼应了朱元璋设立年号的意义。"如有见"表达了他的统治带来的明亮和改变。"议礼不相沿"指的是朱元璋试图改革官方礼仪,不再奉行前朝的礼制,体现了他对旧制度的批评和改革意图。

3. 畚臿三军举,泉刀九府捐。
"畚臿"指的是一种用来承载军需物资的器具,"三军举"表示朱元璋对军队的重视和支持。"泉刀"和"九府捐"则暗示了朱元璋对官员的苛捐杂税,可能是对时政腐败现象的批评。

4. 龙髯垂过膝,象帝发鬈然。
这句描绘了朱元璋的形象,"龙髯垂过膝"形容了他的胡须长而垂至膝盖,"象帝发鬈然"则形容了他的头发浓密而卷曲。这种描写展现了朱元璋的威严和气质。

整首诗词通过对朱元璋时代的描绘,展示了明初政治、军事和社会现象的方方面面。诗人既有对朱元璋的赞美和景仰,也有对他所引发的社会问题的观察和思考,呈现了这一时期的复杂与矛盾。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惭愧劳薪入爨声,长安犹问破琴名。新栖又长双桐子,珍重南枝慰月明。

()
南枝向暖。
乍秀出庾岭,梅英初吐。
玉颊轻匀,琼腮微抹,姑射冰容相许。
几回立马凝伫,影映寒光霜妒。
()

曹山万屻翠巃嵷,再进竿头路可通。昔日隐峰何处去,空留一锡白云中。

()

君家集有陆参序,老笔夸张歙大州。
三百年来非昔比,二千石喜得今侯。
早田已槁曾关念,旧石虽奇不到收。

()

通衢拥车骑,四术罗第宅。仙宫郁云兴,邈与红尘隔。

交疏被朱绣,飞薨绚金碧。竹树纷掩映,烟霞互辉赫。

()
後端阳六日,梅雨收晴,乍炎天气。
阿母当年,罢瑶池佳会。
排遣双成,屏除青羽,自降居尘世。
为帝生贤,储祥孕秀,作文章瑞。
()

纷諠寡游豫,延颈澜澳湄。绿杨冠丹阁,藻幄吹凉飔。

沙鸨覆芳洲,潜鳞动沦漪。微波结曾阴,颓阳抗馀晖。

()

潇洒湖南倅,丹成骨已仙。常来谈信宿,永别又三年。

竹墅缘溪水,沙村入野田。东山旧时月,还到酒杯前。

()

玉楼缥缈孤烟际。徙倚愁如醉。雁来人远暗消魂。帘卷一钩新月、怯黄昏。

那人音信全无个。幽恨谁凭破。扑花蝴蝶若知人。为我一场清梦、去相亲。

()

悬弧又诞朝。六十三年鹿覆蕉。勋名紫阁高。起何迟,归独早。

玉堂近日无宣召。且是山中卧得牢。治如虞圣如尧。

()

池前君栽柳,君去碧丝长。丝丝相纠结,叶叶自飞扬。

不解留春住,偏能断妾肠。妾肠丝叶内,东风莫太狂。

()

幽清谁领略,空馆我同君。水木閒添韵,禽鱼剧赴群。

诗怀看石貌,客履认苔纹。一雨池烟澹,寒花对薄醺。

()

征衣破帽老骑驴,籍甚才名总不如。
发愤每陈平虏策,匡君曾上过宫书。
苔封断碣秋烟外,草暗荒祠劫火余。

()
州境与潮邻,徐行止浃旬。
瘴乡元一气,盐子亦吾民。
日晏烟岚敛,兵馀户口贫。
定将田里事,闭合细条陈。
()
促膝寒窗淡话时,告休说是与论非。
须知世路风波恶,百匝各重设祸机。
()

路远三湘。记幽崖冷谷,采遍瑶房。仙人练颜如洗,尚带铅霜。

窈袅东风摇翠,返魂处、佳珥成行。飘零遇张硕,已堕红尘,还舞霓裳。

()
自笑当年躣冶金,老来文物见彬彬。
登名已喜多三邑,擢秀县知敌万人。
晴日琴堂开宴好,春风琼苑拜恩新。
惟馀卧病江湖客,坐看聊翩对玉宸。
()

陇头水,凄切复凄切。不是黄河流断澌,定知葱岭融残雪。

自从秦塞筑边关,复闻汉使河梁别。黄沙白骨拥高滩,一湾一滴沥冤血。

()

好山既殊绝,复此山月升。月高已到地,举头见崚嶒。

白云展素练,如雪还如缯。其气欲碍月,究竟力不胜。

()
太平时。
御华夷。
躬听断破危疑。
春秋鼎盛,绌声乐游嬉。
()
已是悲秋客,那堪送远人。
乱山残照惨,落叶晚风频。
去恨随帆远,回头转意亲。
明朝相忆处,鳞雁达情真。
()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

  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

大涤洞天玉为室,真官典校长生籍。青山九锁閟仙源,老尽碧桃人不识。

祖龙求仙徒用力,驾海欲驱山下石。神人倚柱不与行,留得岩前隐山迹。

()

薰风解愠。手握乾符躬揖逊。廊庙无为。天子亲传万寿卮。
恩覃湛露。和气欢声均海宇。嵩岳三呼。父子唐虞今古无。

()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

一月探会稽,二月了西湖。五日登西目,十日瞰天都。

醉中逢山神,长笑捋其须。渴饮仙人浆,寒分王女襦。

()

挽辂声哗朵殿头,红灯张乐使星愁。捷书又报西河馆,唾手燕云十六州。

()

白日粲粲南山阿,长夜漫漫愁奈何。停车夜宿郭门外,悲风烈烈闻商歌。

歌云不遭舜与尧,单衣短布风萧萧。人生卑微何可忽,后车载之相齐国。

()
茅茨烟树水溶溶,篱落人家带晚春。
独立西风无一事,自撑短艇看芙蓉。
()

此公得道处,山骨何其清。
草木日与习,毛羽自然生。

()
天晴四塞蔼苍苍,古殿秋阴下夕阳。
急管向传流水咽,残碑空覆落花香。
绵坳钱库遗千载,涧藻溪毛祀一乡。
玉辇不游芳草合,屯云翠盖寄寒螀。
()

平生贪贤心,山川恨悠缅。
宁知日相见,怀抱竟不展。
樽酒了无暇,离情果深浅。

()

秋溪明月夜经过,两岸芙蓉照绿波。溪上主人元好静,巴童休唱下渝歌。

()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芳景多游客,衰翁独在家。肺伤妨饮酒,眼痛忌看花。

寺路随江曲,宫墙夹道斜。羡君犹壮健,不枉度年华。

()

间关来赣会年丰,十里农桑画障中。雨足山川多秀气,暑消台阁有清风。

人惊地远还同近,谁道江西不似东。琴酒从容随分乐,敢将身计事匆匆。

()
浪浪檐前雨,昼夜来不极。
青苔生空廊,蜗涎被四壁。
出门无所往,端居守笼翮。
鸣呼林中鸠,聒聒方自得。
()

()
廉织一雨适春闲,击剑悲歌气满颜。
消破古今惟日月,补完风雅只江山。
我因为旅成拘滞,君此安居得往还。
一夕竹窗灯烛照,论文谈易两俱閒。
()

岭南四五月,丹实喜垂垂。贫者亦得饱,鸟雀各痴肥。

一别逾八载,寤寐长相思。谁谓我此生,复有见尔期。

()

广文先生囊不空,閒携童冠咏春风。相传洛下书生语,尽解人颐七字中。

()

雪罢枝即青,冰开水便绿。复闻黄鸟声,全作相思曲。

()

年来书问半浮沈,岂为云坭隔素心。远望风流人似玉,每凭天外听鸣琴。

三湘露白清秋满,八桂花明别院深。漫道公閒堪拄笏,即看载笔上螭簪。

()

士有鸿鹄志,万里一举翮。胸中自廊庙,肯顾三亩宅。

李侯气迈爽,词锋凛霜戟。老夫晚结交,文会欣有绎。

()
主人小石屏,得之括苍山。
括苍道里远,致此良变难。
层崖万仞余,胜出浮云端。
吴儿采石时,萝蔓愁攀缘。
()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
水落石涧鸣,中含太古音。
安得微妙人,写入朱弦琴。
六月天不雨,赤日云无阴。
道人憩其侧,脱巾卧青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