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八十五首。宋代。释妙伦。花间蝶舞,柳上莺啼。瞿昙未晓,达磨犹迷。分付丛林能事汉,临机一一好提撕。
诗词的中文译文:
花间蝶舞,柳上莺啼。
瞿昙未晓,达磨犹迷。
分付丛林能事汉,临机一一好提撕。
诗意解读:
这首诗词是释妙伦所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提到佛教传说人物,表达了一种禅宗思考和修行的意境。首先,他描绘了花间蝶舞和柳上莺啼的美景,表达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接着,他提到瞿昙(佛教传说中的人物,指修行者)仍然不能了悟真理,达磨(佛教高僧)仍然困惑于修行的道路上。最后,他讲述了一个传说中的故事——一个德高望重的汉族人,面对千钧一发之际,能冷静应对,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佛教传说的描绘,展现了禅宗思考和修行的主题。作者借助自然界的美丽图景以及佛教故事的梗概,表达了追求真理和修行的艰辛和难度。在生动的描绘之下,读者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以及人类心灵的迷茫和寻求解脱的渴望。最后,作者通过讲述一个汉族人应对危机的故事,展示了一种冷静而善于思考的智慧与勇气。整体来说,这首诗词在形式上简练明了,情感上深刻而灵敏,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鹊桥仙(和范先之送祐之归浮梁)。宋代。辛弃疾。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啼鸦衰柳自无聊,更管得、离人肠断。诗书事业,青毡犹在,头上貂蝉会见。莫贪风月卧江湖,道日近、长安路远。
南浦 春水,用玉田词韵。清代。曹贞吉。新涨碧于天,近清明,做弄横塘晴晓。轻燕掠波圆,靴文细、一片曲尘谁扫。鱼梭织影,跳珠只似荷钱小。催雨东风寒又暖,绿遍长堤芳草。漫漫别浦潆洄,惊画船箫鼓,鸥眠未了。雁齿接红桥,渔庄远、何处鸣榔声到。断烟渺渺。斜川如带平芜悄。扑面杨花飞作阵,添入浮萍多少。
代陈季若上张帅。宋代。林光朝。长陪采仗下蓬莱,万岁声中霁色开。自是北门须卧护,双旌迢递日边来。
复用前韵简叔共文伯公序三友。宋代。李弥逊。老觉身名雨后云,静看人事腊前春。愁边痛饮真长策,诗罢高歌觉有神。远想两生如可作,晚从三了更相亲。北山乖欲招逋客,未用插插叹积新。
宜阳里过雷家寨。元代。刘崧。五指山前落日黄,雷家寨下野田荒。时平村堡无防警,缘水人家自绕墙。
绍兴己巳游洞霄。宋代。杨偰。青山九锁隔凡缘,福地潜通小有天。古洞落花春寂寂,空山乱石水涓涓。金丹翠箬藏千岁,芝草琅玕定几年。惆怅何时谢尘事,山中长作地行仙。
旧与赵景温。金朝。元好问。浮云流水易西东,回首梁园似梦中。一别十年今又别,酒尊能得几回同。
送从弟归河朔。唐代。李嘉祐。故乡那可到,令弟独能归。诸将矜旄节,何人重布衣。空城流水在,荒泽旧村稀。秋日平原路,虫鸣桑叶飞。
立秋日。宋代。陈造。酷暑如酷吏,顷刻不可对。万口噤不息,束湿底多罪。况我七十翁,形劣气已惫。懑若堕丹书,孰者我牍背。微风忽鸣秋,遽喜又无害。天岂刍狗我,生死置度外。会看三日雨,怛掉推所爱。甘泽洽嘉谷,生意亦萧艾。
和于中丞登越王楼。唐代。王严。雉堞临朱槛,登兹便散愁。蝉声怨炎夏,山色报新秋。江转穿云树,心闲随叶舟。仲宣徒有叹,谢守几追游。
原上枫。元代。周权。青青原上枫,春至扬柔叶。雨馀似膏沐,幽蔽深涧合。昨日原上行,寒林净如削。此时涧中松,偃蹇睨冰雪。
白龙寺。宋代。徐网。万木梢头见塔尖,道人于此卜幽潜。深林六月风敲竹,古寺三更月入龛。天旱蛟龙藏窟宅,水枯鱼鳖露须髯。我来赤日祈甘雨,卧听萧萧泻屋檐。
自嘲老态。宋代。陆游。世念秋毫尽,浑如学语儿。得床眠易熟,有饭食无时。纱帽簪花舞,盆池弄水嬉。从今转无事,静坐不吟诗。
又和锦阜登高。宋代。胡寅。久废危亭也待时,俄然榱栋出鎡基。已应气象轩城表,更觉登临冠海湄。万里秋风宜落帽,四并高会称传卮。幽人但把东篱菊,坐看南山久未移。
送刘克柔之任南鸿胪。明代。郑岳。钟山葱郁锁青岚,拄笏登临路旧谙。才见陆机来洛下,岂容太史滞周南。画船风送牙樯疾,碧碗冰浮紫藕甘。典客庭空无一事,诗中三昧许谁参。
重叠金(冬)。宋代。黄升。南山未解松梢雪。西山已挂梅梢月。说似玉林人。人间无此清。此身元是客。小住娱今夕。拍手凭阑干。霜风吹鬓寒。
赠方棠陵用陶饮酒韵 其九。明代。霍韬。羁足石屋山,日午云未开。披云出嵯峨,一啸畅孤怀。酣卧松根石,非云与时垂。褰裳涉楚津,谅敢为栖栖。湘江泽久枯,赤子困途泥。雨旸不时若,徵非阴阳谐。正道义已沦,异说况复迷。凭谁扬真风,时此一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