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颂·天作。清代。佚名。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孙保之。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747-748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51-652
《周颂·天作》是周颂中少有的提及具体地点的作品(另一篇是《周颂·潜》),它写出了岐山。《毛诗序》说它是“祀先王先公”,朱熹《诗集传》则指为“祭大王之诗”,都认为祭祀的对象是人。姚际恒《诗经通论》引季明德语,认为是“岐山之祭”,即《周颂·天作》的祭祀对象是岐山。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747-748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51-652
这是一首歌颂周太王古公亶父开创岐山基业以及周文王业绩的短乐章。“天作高山”,强调上天赐予岐山这块圣地。周人重视天赐,视为吉祥,连婚娶亦是如此:“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大雅·大明》)天赐岐山之后,在这根据地上积蓄力量尚须人为,诗中便主要写这一过程。之所以仅取大王、文王二人,主要是因为他们确实是岐山九世周主最杰出的代表。灭商虽然完成于周武王,但周文王之时已显示出周将代商的必然趋势,商纣王囚周文王于羑里,只能延缓而无法阻遏这一历史发展。岐山圣地经营到周文王之世,已为周武王积蓄了足以灭商的雄厚实力,包括姜尚这样足以辅成伟业的贤臣。“有夷之行”,分明是先王开创的一条通向胜利之路。
这首短诗,多人对其中个别字眼有不同的解读。如“彼作矣”的“彼”,有人解为百姓,那么“彼作矣”就是百姓们造起房屋;有人解为先祖大王,“彼作矣”就是先祖大王开创伟业。如“康”,一解为安定,安康;一解为赓,继承,继往开来之意。此所谓诗无达诂,见仁见智也。
《周颂·天作》一诗将对圣地、圣人的歌颂融为一体,着力描写积蓄力量的进程,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文笔犹如大河滔滔,飞流直泻,既显庄严,又富气势。短短七句,有如此艺术效果,可见诗歌作者的大手笔。
参考资料:
1、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51-652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佚名。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奉和钱七兄曹长盆池所植。唐代。韩愈。翻翻江浦荷,而今生在此。擢擢菰叶长,芳根复谁徙。露涵两鲜翠,风荡相磨倚。但取主人知,谁言盆盎是。
燕归。宋代。释居简。旧巢新补画梁西,趁得兰塘雨后泥。莫忆年年归去路,蜃楼高处海云低。
大观祀社稷九首 送神用《宁安》。。宋代。郊庙朝会歌辞。尊罍芬香,威仪肃雍。灵心嘉止,洋洋交通。神归降禧,年斯屡丰。仓箱千万,慰予三农。
题钱思复曲江草堂。明代。易恒。浣花寂寞钟山远,今见风流在曲江。八十仪刑今有几,三千辞赋总无双。屋头秋老凌霜树,竹下春闲听雨窗。好向两村寻旧隐,月轮峰下涧飞泷。
秋宿青龙禅阁。唐代。李洞。前山不可望,暮色渐沉规。日转须弥北,蟾来渤海西。风铃乱僧语,霜枿欠猿啼。阁外千家月,分明见里迷。
并工。宋代。叶适。并工催作趁春前,又值春归一莞然。新笋顿能长数尺,晚花宽与待明年。回廊寂寂为苔地,后塔阴阴造雨天。坐睡不惊还自觉,鬓须将老到衰边。
奉制文武诗 其三。明代。徐溥。断金自古贵同心,要识君臣气谊深。蒙古当时犹进谏,也须随事托规箴。
幽居五首。明代。金大舆。仄径丛残草,颓垣倚细花。青鞋寻社远,皂帽任风斜。院静添秋色,窗虚驻晚霞。荷蓑翻豆圃,把酒问渔家。¤
与独孤穆冥会诗 其一 县主赠穆。唐代。临淄县主。江都昔丧乱,阙下多搆兵。豺虎恣吞噬,干戈日纵横。逆徒自外至,半夜开重城。膏血浸宫殿,刀枪倚檐楹。今知从逆者,乃是公与卿。白刃污黄屋,邦家遂因倾。疾风知劲草,世乱识忠臣。哀哀独孤公,临死乃结缨。天地既板荡,云雷时未亨。今者二百载,幽怀犹未平。山河风月古,陵寝露烟青。君子秉祖德,方垂忠烈名。华轩一惠顾,土室以为荣。丈夫立志操,存没感其情。求义若可托,谁能抱幽贞。
秋气凛然庭木将坠道谦上人有南征之役赋诗祖。宋代。寇准。洪府多佳致,师今欲此行。寒山连楚远,白浪浸吴平。烟雨经秋迥,霜鸿入夜鸣。到时春未暮,闲听鹧鸪声。
听雨堂二首。宋代。赵蕃。竹径参差人不知,窈然终日坐题诗。我来欲去仍遗恨,不见萧萧风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