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九十八首》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道人到处,全示真如。
若求言句,未免区区。
诗意:
这位道人(指佛教中的修行者)无论身处何地,都展现了真正的本性。如果追求文字句句的表达,可能会受到限制。
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佛教思想中的一种智慧观念。诗中的“道人”指的是修行佛教的僧人,他在行走的过程中,彰显了真实的佛性。这里的“真如”指的是佛性的本质,即返照自性的真实、清净和智慧。诗词的第二句提到,如果我们仅仅追求文字表达,会陷入狭隘的限制之中,无法真正领悟佛性的真义。
整首诗词简洁明快,通过简短的语句传达了深刻的哲理。释印肃用极简的文字,表达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即追求超越言语和概念的直接体验。这种体验超越了语言的局限,是一种直观的、非言语表达的真理。通过诗词,释印肃提醒人们,只有超越言语的束缚,才能真正领悟佛性的真谛。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方式,表达了佛教的智慧和禅宗的思想。它鼓励人们超越狭隘的言语界限,直接体验真实的本性,并通过内观和禅修实践,达到超越言语的境界。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次韵答杨宰。宋代。陈造。民情可但绝愁嗟,吏辅可等受挝。教谕久知风偃草,山行聊赋雪飞花。牛刀试用终称屈,凤诏缄春定拜嘉。稳上要津吾拭目,角犀冰峙鬓如鸦。
道傍小桃。宋代。杨万里。吹尽残桃无可残,也无地上落花痕。独行寻到青苔处,拾得嫣红一片看。
西涧即事示卢陟。唐代。韦应物。寝扉临碧涧,晨起澹忘情。空林细雨至,圆文遍水生。永日无馀事,山中伐木声。知子尘喧久,暂可散烦缨。
留春令。宋代。晏几道。画屏天畔,梦回依约,十洲云水。手捻红笺寄人书,写无限伤春事。别浦高楼曾漫倚。对江南千里。楼下分流水声中,有当日凭高泪。
癸未四十述怀八首 其一。清代。方仁渊。壮不加鞭老可知,行年四十竟如斯。韩休卖药人犹识,刘向传经子已迟。誉至莫欣非胜侣,毁来加惕是良师。读书空负平生愿,静闭衡门且待时。
送吕知常赴太和丞。宋代。黄庭坚。我去太和欲期矣,吕君初得太和官。邑中亦有文字乐,惜不同君涧谷盘。观山千尺夜泉落,快阁六月江风寒。往寻佳境不知处,扫壁觅我题诗看。
登太白酒楼怀袁茂文学宪 其三。明代。陈履。天畔遨游忆往年,谪仙楼上吊青莲。惊心清赏浑成梦,在耳玄谈半入禅。霜鬓萧疏空岁月,玉人迢递杳风烟。论文尊酒知何日,愁绝清霄北斗悬。
润州杨别驾宅送蒋九侍御收兵归扬州。唐代。李嘉祐。沴气清金虎,兵威壮铁冠。扬旌川色暗,吹角水风寒。人对辎輧醉,花垂睥睨残。羡归丞相阁,空望旧门栏。
见征客始还遇猎诗。南北朝。庾信。贰师新受诏。长平正凯归。犹言乘战马。未得解戎衣。上林遇逐猎。宜春蹔合围。汉帝熊犹愤。秦王雉更飞。故人迎惜问。念旧始依依。河边一片石。不复肯支机。
山桥月夜。宋代。方岳。寒声策策琅玕碧,香气浮浮菡萏红。六月人间苦炎热,独搔残雪月明中。
刺促行次履道韵。元代。谢应芳。刺促何刺促,江上秋风破茅屋。谁怜杜少陵?长歌之哀甚于哭。故山可望不可归,髑髅台高春草绿。浮云滓日竟谁洗?烈火连天势难扑。三农不复把锄犁,风雨荷戈城上宿。于戏人生有子作征夫,不如返哺林间乌。
灯。唐代。李商隐。皎洁终无倦,煎熬亦自求。花时随酒远,雨后背窗休。冷暗黄茅驿,暄明紫桂楼。锦囊名画掩,玉局败棋收。何处无佳梦,谁人不隐忧。影随帘押转,光信簟文流。客自胜潘岳,侬今定莫愁。固应留半焰,回照下帏羞。
和周伯温参政九日南园宴集诗二首 其二。元代。成廷圭。范相南园五百秋,重来访古转多愁。啼乌树老台空在,饮马池荒水不流。芹泮好从多士乐,桂丛谁赋小山幽。诸公高会诗如锦,授简安能接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