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昧诸颂。宋代。释印肃。大虚涂毒鼓,有病闻皆愈。无病闻皆死,死了却苏来,谁会辜负你。
《三昧诸颂》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三昧诸颂》中文译文:
大虚涂毒鼓,
有病闻皆愈。
无病闻皆死,
死了却苏来,
谁会辜负你。
诗意和赏析:
《三昧诸颂》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词,表达了作者的思考和领悟。诗中运用了象征性的意象和对比手法,以及禅宗特有的语言方式,展现了一种深邃的境界和禅修的智慧。
诗的开篇“大虚涂毒鼓”,大虚指的是大空无物的境界,涂毒鼓则是指内心的扰乱和痛苦。这句话意味着在人们心灵的深处,存在着一种虚妄和执着的干扰。
接下来的两句“有病闻皆愈,无病闻皆死”是对世俗的一种讽刺和颠倒,传达了禅宗的观点。它暗示着人们在追求名利和享受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内心的真正需求,迷失了自我。
而最后一句“死了却苏来,谁会辜负你”,则是在表达一种领悟和觉醒。作者通过禅修的实践,超越了世俗的束缚和执着,体验到了生死的超越。这句话表达了对禅修境界的赞美和对修行者的称颂。
整首诗词通过对禅修境界的描绘,以及对生死和人生意义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禅宗智慧的领悟和敬仰。诗中运用了简练而富有意象的语言,给人一种清新、深远的感受。它不仅是一首表达禅修境界的诗词作品,也是对人生真谛的一种探索和思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晦日攜幼湖上。元代。仇远。葛岭苏堤昼寂然,东风吹我过湖船。江山信美无人会,儿女情多只自怜。柳色染匀春淡荡,杨花落尽日暄妍。麦秋天气浑如此,却笑征衫未脱绵。
月峰寺忆理公。唐代。欧阳衮。共来江海上,清论一宵同。禅榻浑依旧,心期浩已空。惊春花落树,闻梵涧摇风。二谛欣咨启,还应梦寐通。
秋夕与王处士话别。唐代。崔涂。微灯照寂寥,此夕正迢迢。丹桂得已晚,故山归尚遥。虫声移暗壁,月色动寒条。此去如真隐,期君试一瓢。
京城访揭曼硕秘书。元代。萨都剌。城中车马多如云,载酒问字无一人。碧桃花开光艳艳,砚池水暖波粼粼。先生楷书白昼静,家童画纸乌丝匀。落花满地送客去,十年不见江南春。
减字木兰花 晚望。清代。周翼椿。锈床初下。觅句闲行来晚榭。玉露金风。几树疏黄间老红。夕阳林际。数遍归鸿还小憩。拂面香来。篱畔秋花次第开。
雪峰寺。宋代。乐雷发。拟寻岣嵝看蟠螭,且解青鞋濯禹溪。吊古犹疑九枝柏,谈禅且问一茎虀。虎抓崖树供僧爨,猿摸廊碑认客题。应接溪山无好句,满林空羡乱蝉嘶。
渔家傲。宋代。王安石。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却拂僧床褰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
迢迢秋色满西畴,老去惊秋忆旧游。君已种莲依惠远,我曾掉雪学王猷。
一泓寒玉花前镜,百尺冰壶月下楼。却羡出山非小草,肯忘杜若在芳洲。
吴用潜侍御特起观察苍梧以超和尚为书邮见存赋此寄怀。明代。张萱。迢迢秋色满西畴,老去惊秋忆旧游。君已种莲依惠远,我曾掉雪学王猷。一泓寒玉花前镜,百尺冰壶月下楼。却羡出山非小草,肯忘杜若在芳洲。
怀楼岩先生。元代。尹廷高。俊伟如公今已而,典型空使里人思。平生实历数张纸,身后虚名一卷诗。黄菊无情寒蝶散,青山易主冷猿悲。孤烟落日人千古,载酒无缘可问奇。
苦旱行。清代。苏佩。火云赤日蒸虫虫,终朝兀坐红炉中。煅不熟兮炼不死,头颅铁硬心胆雄。我欲翻身入水府,援枹椎破龙宫鼓。蛟鼍无数横空江,胡为不助天公雨。中田苗槁心忉忉,到处山村勤桔槔。面皮漆黑背皮脱,朱门谁悯农夫劳。雩坛纷纷竞禳祀,禁止腥臊私上市。腐儒穷年咬菜根,官家破戒盘登鲤。石田未获愁催租,优诏前年曾免逋。我家有租赦不到,仓箱空乏啼妻孥。埋头祇知守章句,朝不能保遑计暮。空教经籍填心胸,生涯一样书中蠹。自古恒心惟士能,凶荒恐与前相仍。此日沛然甘雨下,此时立看新谷登。洁白荷花绕水阁,漫召宾僚恣欢乐。无事当先天下忧,十万苍生命寄托。
谒金门。宋代。陈允平。春又晚。枝上绿深红浅。燕语呢喃明似翦。采香人渐远。草色池塘碧软。丝竹谁家坊院。拂拂和风初著扇。蜂情愁不展。
剡西八景为开明空相寺僧华月江赋 其六 临清涤砚。元代。凌云翰。砚垢须频涤,何如只洗心。纤尘浑不染,顽石变黄金。
隐真亭。宋代。梅尧臣。作尉慕吾祖,吾祖非得时。谁似芙蓉国,日见芙蓉披。凉雨随风来,清香入酒卮。自得真隐趣,不惭吴市为。
寄汤义仍。明代。卢龙云。海内寥寥几弟兄,东山何日慰苍生。避人自诧衡门乐,清世宁容谷口耕。副墨总堪藏玉茗,徵书众拟待金茎。已闻次第询幽侧,莫说江湖少宦情。
寄赠沈留侯偕小阮北上。清代。顾有孝。春风杨柳拂行舟,有美联翩共远游。入洛陆机新作赋,依刘王粲故多愁。旧京珠履三千客,荒冢冬青一十秋。湖上好山无恙在,独持卮酒对群鸥。
避贼严阳山次蜀僧清雅韵 其一。宋代。韩驹。苦菜敷新叶,高槐偃旧枝。三生草庵主,故与此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