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证道歌·证道歌。宋代。释印肃。法中王,最高胜,一微尘裹光无尽。无边身相入微尘,转大法轮常普应。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对佛法中的证道之路的赞颂和歌颂。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证道歌,法中王,最高胜,一微尘裹光无尽。
这是一首歌颂证道的诗,将其中的法中王称为最高胜者,象征着他在佛法中的卓越地位。一微尘指的是微小的尘埃,而光无尽则代表着无穷无尽的光芒。这两句表达了佛法中微尘中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
无边身相入微尘,转大法轮常普应。
无边身相指的是佛陀的无边身体,他的存在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入微尘则暗示着佛陀的教法能够渗入微小的事物之中,使之具有普遍的应用价值。转大法轮表示佛法的传播和转动,常普应则表明佛法的普遍适用性和常久不变的响应。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邃的语言,表达了佛法中无尽的智慧和力量,以及佛陀教法的普遍适用性。它赞美了佛法中的证道之路,并表达了对佛陀和佛法的崇敬和敬畏之情。同时,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也使人们感受到佛法的博大精深和深远影响。这首诗词鼓励人们追求智慧和真理,以及将佛法的智慧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送雍陶及第归觐。唐代。姚合。献亲冬集书,比橘复何如。此去关山远,相思笑语疏。路寻丹壑断,人近白云居。幽石题名处,凭君亦记余。
送刘类元奉对阙庭。宋代。魏了翁。突争修名磊磈胸,一鸣冠蜀未酬公。十年解瑟无调瑟,百载张弓未弛弓。剥啄门边谁主客,毕逋城上孰雌雄。引吭为作朝阳瑞,携取香名寿乃翁。
题胡长史所藏风晴雨嫩墨竹四首 其四。明代。管讷。旧本曾于醉日栽,新梢今己拂云开。萧萧箨向风前落,细细香从雨后来。渐有微阴侵墨沼,且无虚籁过琴台。明年二月春雷起,秪恐绷儿破紫苔。
览古四十二首 其二十八。元代。杨维桢。羲之在东床,风操夙所称。蓝田誊转重,胡乃意不平。出吊屈在我,反恶固其情。以此悻悻死,无异匹妇轻。
写墨竹寿内弟车柏台五十有一并赠以诗 其一。明代。张萱。潇湘秋色两三枝,写向华堂照寿卮。却羡主人才半百,雄名何必减车骑。
题郭伯澄西崦山居。元代。郭钰。白日上东山,晴光射西崦。西崦山人开晓关,一襟煖翠浓如染。门前流水玉虹明,树上啼莺金羽轻。自扫落花客初到,共题修竹诗先成。十载战尘迷道路,西崦只今成久住。移竹春深长子孙,种梅晚岁为宾主。丈夫扬眉天地间,山林朝市俱等閒。出为公卿入为士,古人高节非难攀。闻君近年深闭户,乌帽青灯读书苦。剑寒新淬冰雪光,松老终无栋梁具。西崦山深竹径微,我来欲共薜萝衣。一朝富贵逼君去,燕雀空羡冥鸿飞。
宜春台。宋代。李覯。谪官谁住小蓬莱,唯有宜春有古台。千里待看毫末去,万家攒作画图来。云中罗绮香风落,月底笙歌醉梦回。莫怪江山苦相助,骚人没后得真才。
判都省感怀。宋代。寇准。昔为学士掌三铨,屈指年光三十年。秋雨滴阶桐已老,白头重到倍依然。
题盛令新亭。唐代。方干。举目岂知新智慧,存思便是小天台。偶尝嘉果求枝去,因问名花寄种来。春物诱才归健笔,夜歌牵醉入丛杯。此中难遇逍遥事,计日应为印绶催。
山中怀友 其五。元代。萨都剌。卓荦恒山秀,相逢几抱琴。五年风雨别,四海弟兄心。岭外梅花远,山中桂叶深。定知嵇叔夜,高兴满云林。
题新竹。唐代。方干。青苔劚破植贞坚,细碧竿排郁眼鲜。小凤凰声吹嫩叶,短蛟龙尾袅轻烟。节环腻色端匀粉,根拔秋光暗长鞭。怪得入门肌骨冷,缀风黏月满庭前。
高士谦墨竹 其四 雪竹。元代。凌云翰。天寒翠袖正薄,月满琼枝又新。祗恐凤凰巢冷,截筒吹转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