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证道歌·证道歌。宋代。释印肃。一切数句非数句,□你玄言并好注。灵明烜赫塞虚空,不住名声光布施。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所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超越凡俗的境界和对道的颂扬。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切数句非数句,
□你玄言并好注。
灵明烜赫塞虚空,
不住名声光布施。
诗意:
这首诗词的内容表达了一种超越语言和文字的境界。作者暗示说,所有的词句都无法真正表达出道的真谛。作者也提到了玄言和注解,暗示着纷繁琐碎的注释也无法完全捕捉到道的本质。诗词中还描述了道的光芒照亮虚空,并指出这光芒并不停留于声名和光彩之中,而是无私地散发出去。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隐晦的语言,表达了对道的崇高赞美和对言语的局限性的思考。作者通过表达一切数句非数句的意思,强调了道超越了言语的界限,无法被凡俗的词句所捕捉。他进一步指出,即使是玄言和注解也无法完全揭示道的真谛。通过描述灵明烜赫塞虚空的景象,诗词传达了道的光芒照亮一切的形象,同时强调了这种光芒并不停留于名声和光彩之中,而是无私地散发出去,以此呼唤人们超越功利和个人私欲,追求道的境界。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意境深远的形象,表达了对道的颂扬和对人生境界的思考。它提醒人们超越言语的局限,去探索那些无法用词句表达的真理。通过赞美道的光芒和无私的散发,诗词呼唤人们追求内心的纯净和超越个人私欲的境界。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唐多令。元代。张之翰。静有读书缘。贫无使鬼钱。尽虚斋、尽日萧然。鲸海波涛三万丈,元不到、此山前。梦蝶正翩翩。香匜飘篆烟。更何心、敢怨青天。若论闲居多少兴,风与月、浩无边。
人寿至耄期。宋代。陆游。人寿至耄期,如位至王公;非以德将之,往往不克终。非必皆大恶,过取固多凶。吾今垂九十,追逐群众中。筋骸胜拜起,耳目未盲聋。强健天所借,正与富贵同。一念媿屋漏,一言诳孩童,老无朋友规,日夜勤自攻。
挽山都督。明代。陈琏。新承节钺镇边藩,曾见风云护将坛。报国精忠明似日,征蛮勋业重于山。柳营星落天光淡,桂岭魂归月色寒。此际龙江陈祖奠,歌残楚些泪斑斑。
九日集宴。元代。郭奎。良辰易为乐,极宴忘归田。邀我二三友,列坐清尊前。嘉殽杂霜栗,左右陈豆笾。寒暑有代谢,惜此少壮年。浊醪泛秋英,仰聆金石篇。避世惭渊明,登楼怀仲宣。醉舞起自慰,抚掌齐拍肩。陶然得真趣,物虑何足言。
春感八首 其五。清代。王季珠。业把五金冶一炉,万邦花覆吉祥多。旋闻牛李争门户,辜负文题是共和。
楮衾。宋代。华岳。霜风剪水作冰花,织出吴绫不用梭。十幅晓云藏处士,一床秋水浸嫦娥。直疑天上无青女,却信人间有睡魔。更向屏山画梅竹,红尘还有此风麽。
题湖山十景 其五 竹楼清眺。明代。陈镒。竹外登楼兴自豪,纷纷苍雪冷吟袍。浮云吹尽秋空阔,独鹤归来山月高。
义试诗·葡萄月。唐代。无名氏。春藤上架翠成窝,颗颗圆光得月多。疑是蕊珠开夕宴,结成珠帐待常娥。
诗赠晚学李君。宋代。邢仙老。秋景澄清物象希,山家沈寂俗难齐。常听岭瀑连云泻,时有林猿隔岫啼。月黑笈明灵武动,夜寒囊破蹇驴嘶。此身已脱人间世,赢得烟萝自在题。
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羹。宋代。苏轼。我昔在田间,寒疱有珍烹。常支折脚鼎,自煮花蔓菁。中年失此味,想像如隔生。谁知南岳老,解作东坡羹。中有芦菔根,尚含晓露清。勿语贵公子,従渠醉膻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