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十七首

偈颂十七首朗读

《偈颂十七首》是宋代释师范所写的一组诗词。这组诗词以江南两浙地区的春寒秋热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感叹和思考。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偈颂十七首

江南两浙,春寒秋热。
尘沙劫事在如今,如今不异尘沙劫。

这首诗词以"江南两浙"为开端,描绘了这一地区春天的寒冷和秋天的炎热。接着,作者以尘沙劫事的形象来表达对当时时局的观察和思考。"尘沙劫事"指的是社会动荡和战乱,作者通过将这个形象与"如今"相对照,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忧虑。"如今不异尘沙劫"意味着尘沙劫事并没有消失,反而在当下依然存在。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对比,传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担忧和对社会动荡的反思。它表达了对社会发展的忧虑和对人类境遇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深刻观察和独特的感悟。这种反思与思考的态度,使得这首诗词具有思想性和哲理性,引发读者对社会现实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读者在赏析这首诗词时,可以通过对诗句的思考和联想,进一步思考现实社会的问题和人生的意义。它提醒我们时刻保持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关注社会动态,关注人类的命运,同时也呼唤着人们对于社会和个人境遇的思考和反思。这种思考的态度能够引导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面对现实,为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成长做出积极的贡献。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木叶秋容瘦,客怀思故乡。
淡云微见月,薄露不成霜。
忽忽朱颜改,悠悠白日长。
空心仍独夜,减尽昔年狂。
()

叠鼓鸣笳出佽飞,将军此日挂征衣。千屯夜失欃枪耀,万壑朝阳组练威。

共喜龙骧临溟渤,已知鹤唳动淮淝。捷书好向潜夫寄,拟趁轻帆便北归。

()

公车八千言,自献十二旒。落笔中书罢,石渠并英游。

方欣洛阳遇,已慨周南留。明堂多楩楠,讵须汝薪槱。

()
诗人浪作水仙歌,我欲题诗为止哦。
采石浊流浑彻底,夜涛安得见嫦娥。
()

日日思量到此间,先知巽穴下南山。
生来自秀培来秀,到底恩深有分攀。
世人晓得斯言者,去会蓬莱宝洞闲。

()

广文官冷未为贫,木铎声高道自尊。二载烟尘辞九陌,一襟风月占三山。

久甘苜蓿寒牙嚼,肯厌虫鱼白首斑。济济英才星斗望,古风远矣看追还。

()

崔崔九宫山,翠蕤倚层青。飞观峙后先,宸奎烂晶荧。

中有遁世翁,霞衣佩葱珩。仙徒一万指,执简听使令。

()
携家守荆溪,匆匆已一暮。
官舍非不佳,怀抱长鲜怡。
若非僮仆病,定复儿女啼。
昔贫叹不饱,今愁岂缘饥。
()
君不见大胡公,春秋一笔诛群雄,要与排鸿驱家争无功。
素王吾无间然矣,命世虽云无有尔。
至今可望不可前,海山云气蓝田烟。
后无终极前无始,定以一元而已矣。
()

南方春早冻先融,荷锸趋时小异同。要使齐民知水利,亦如前哲变文风。

四时镜净登临美,万顷云垂灌溉通。嗟我一麾江汉上,慨然歆叹似南丰。

()

老眼帘栊罩晓烟,恍然沈醉玉台仙。罗浮气味何曾减,洞□颜容是偶然。

雅意不随春意闹。孤芳争出众芳妍。若都菩蕾枝头□,恐亦庞生作令前。

()
林间无叶供风落,溪上有梅迎雪开。
斜日未收门巷暖,儿童笑指蹇驴来。
()

翠积花田玉露繁,幽香微度近黄昏。浪传点额宫人魄,那解侬家侍女魂。

()

弃置帝王宅,乃欲保一隅。一隅岂易保,巨盗连荆舒。

眷言浙江西,有我先人庐。兵火偶不到,聚族于焉居。

()

两条门巷对溪流,百舌春来噪不休。划断云溪春一曲,蒋家明月赵家楼。

()
时时醇酒饮些些,颐养天和以代茶。
无雨将成大凶岁,负城非有好生涯。
身居畎亩须忧国,事委男儿尚恤家。
人间老来何长进,鉴中添得鬓边华。
()

捧册先期吁太宫,圣孙翼翼孝心同。霓旌晓绚香舆日,鹤驾晴薰仗外风。

一代皇猷昭黼黻,万年宝历卜濛鸿。舞阶行见干戈戢,并在穹祇叶相中。

()

梁苑登科二十年,乘骢频与岁时迁。忽逢先达青云上,已是门生白发前。

盛世澄清惭我劣,明时归老羡公贤。追随冠盖城西别,心逐行舟入楚天。

()

芙蓉江上颂声频,南极秋明紫气新。诏下黄金来紫禁,帷褰白鹿夹朱轮。

曾承雨露惭乡梓,窃赋罔陵祝大椿。更喜二天分两地,馀光长得借东邻。

()

骑马渡河水,马渴未即渡。饮足不须鞭,腾踏长嘶去。

()

终南秋雨色如新,旧国登临易思人。废塞池台馀气象,埋藏金玉见精神。

三公七相空丘垄,万户千门尽棘薪。安得身随飞鸟翼,相从谈笑折西宾。

()
冬十二月岁辛丑,我初従政见鲁叟。
旧闻石鼓今见之,文字郁律蛟蛇走。
细观初以指画肚,欲读嗟如箝在口。
韩公好古生已迟,我今况又百年后。
()
宿雨初干,舞梢烟瘦金丝袅。
嫩云扶日破新晴,旧碧寻芳草。
幽径兰芽尚小。
怪今年、春归太早。
()

凤池仙客天机精,笔端点染真天成。想当适意自盘礴,呼吸造化含元英。

欣然写此得佳趣,云水微茫带烟树。左拿右攫森相樛,恍若蛟龙飞不去。

()

一夜鸟飞鸣,关关彻五更。似因归路隔,长使别魂惊。

未省愁雨暗,就中伤月明。须知越吟客,欹枕不胜情。

()

爱妾不爱子,为问此何理。弃官更弃妻,人情宁可已。

永诀泗之滨,遗言空在耳。三载无朝昏,孤帏泪如洗。

()
谁使余为墨,朝朝哭染丝。
猎鹰才子累,杀虚古人痴。
早信山宜面,休嫌谷可移。
日光图史满,炳烛却惊迟。
()

六月炎州火作山,冬来河朔雪盈鞍。冰天热海闲经过,未觉人间万事难。

()

椿萱凋谢久,孤子独遐思。宰木乌啼夜,空庭月落时。

寻常来梦寐,彷佛见容仪。无限伤心事,相看泪亦随。

()

揭阳多士天下都,声名籍籍南海隅。
往往能骑龙马驹,唾手可捋於菟须。
大食刀听赤瓠壶,绿沈弓迸金仆姑。

()

凤凰桥西淮子河,年年租吏夜催科。秪今田父无消息,豹虎满天将奈何。

()
山椒亭榭适徘徊,病膜烦襟斗顿开。
若有尘埃何处隔,此中自是少尘埃。
()

上元独宿寒岩寺,卧看篝灯映薄纱。夜久雪猿啼岳顶,梦回清月在梅花。

十分春瘦缘何事,一掬归心未到家。却忆少年行乐处,软红香雾喷京华。

()

乌纱巾,紫绮裘。梦中太白从吾游,陶陶烂醉江山秋。

半夜起来觅不见,头背长安泪如霰。

()
飘零吾道在,安处即为家。
夜雨生浦叶,秋风到蓼花。
貌添平日瘦,学悟少年差。
白足閒相问,蕉溪一供茶。
()

并辔出都门,葱笼日欲昕。
野寒余宿雪,树闇湿春云。
稍望郊宫近,先悉马首分。

()

养寂为园卧,寻幽当暑过。林深得日薄,地静觉蝉多。

旧业元粳稻,新亭复薜萝。谁怜朱绂客,遽恋白云窝。

()

庵连兜率寺,三径竹边开。
林密暑不到,窗虚月自业。
暮山啼鸟静,云树啸猿哀。

()

京西太行崦,孤垒白洋间。巳巳曾通贼,居庸并立关。

水合桑乾去,峰连塞上山。圣君敷远德,秋日战旗闲。

()

二乘菩萨何言尽,诸佛凡夫早晚休。世事但将公道断,人心难似水长流。

()

仙舄双飞入紫薇,紫衣京兆领班时。梯航万国观王会,阊阖千门肃羽仪。

六计总优廉吏治,九霄应有御屏知。循良别有黄金宠,次第承恩下玉墀。

()
为儒元匪易,入仕似无难。
捷疾非科第,飞腾即教官。
梁城依汴古,楚郡号淮安。
台省多知己,书灯莫遣寒。
()

槐笏绿衫初作吏,要须立脚自廉勤。闾阎疾苦宜加意,廒廥奇赢莫与闻。

少啖荔枝防美疢,多栽茉莉挹清芬。公馀览遍佳山水,倘有诗篇寄海云。

()

特地移藩唤木犀,眼明初见岁寒枝。临风想像香来处,不到黄昏满树时。

()

海外诸番入贡频,怀柔有诏命儒臣。俗传箕子封疆旧,人仰皇朝德泽新。

蜃气晨消霞散绮,鲸波夜度月如银。遥知稽颡欢迎处,共祝鸿图亿万春。

()

念尔残胡啼不休,若为春夏抱春愁。
亦知春去年年事,忆似前时春尽头。

()

漠漠禅院寂,萧萧落叶深。晏坐复何有,磬声动寒林。

慈乌时一至,水石清禅心。微风发纤籁,泠若鱼山音。

()

呼妇鸠声水一涯,鱼噞犹恐尚风霾。痴儿不识波涛险,笑指船如水靸鞋。

()
春阴春晴往复佳,园花落去逢山花。
城中小驻欲十日,坐觉老眼孤芳华。
中团寺前惯休歇,故向博山寻曲折。
眼中奇处要使传,倚赖笔端真有舌。
()
目前无法,意在目前。
目前荐得,正好吃拳。
()
吾友范文叔,家世岷峨州。
忠纯自性分,耿耿明月秋。
朅来声利场,况与造物侔。
汲引如不及,不进不肯休。
()

林塘幽兴静偏宜,老去移家慰所思。晓雨不孤旬日望,秋风元是十年知。

书生阅世终成幻,志士悲歌亦自痴。惟爱樾森楼外燕,飞来相对不相疑。

()
衡阳双峡插天峻,青壁巉巉万馀仞。
此中灵秀众所知,草书独有怀素奇。
怀素身长五尺四,嚼汤诵咒吁可畏。
铜瓶锡杖倚闲庭,斑管秋毫多逸意。
()

归心如箭车垂发,却曲偏嗟足偶伤。韬叟频烦寄声至,旧京相见为诗忙。

奇情蟠郁容徐吐,好句吟哦亦自偿。留取假期迟两月,城南花事趁春光。

()

先生忧道乐清贫,白发终为不仕身。嵇阮没来无酒客,

应刘亡后少诗人。山前月照荒坟晓,溪上花开旧宅春。

()
陇头秋月明,陇水带关城。
笳添离别曲,风送断肠声。
映雪峰犹暗,乘冰马屡惊。
雾中寒雁至,沙上转蓬轻。
()

尘蒙万家市,中有壶公天。
翚飞倚空翠,吞纳无中边。
江远益渊回,山远益清妍。

()

春驾轻车上九华,秋乘大舸溯风沙。欲抛彭泽追元亮,何待龙山宴孟嘉。

行止非关人力胜,清平自有部民誇。征帆冲雨何时至,东望牙樯眼屡花。

()

松花香度漏初沈,人静庭空落暗金。一枕嫩风清晓露,半窗凉月弄轻阴。

坐移十二阑干曲,兴入千层积翠深。弹罢云和重问夜,蔷薇影里复长吟。

()
楼头独立到昏鸦,尽日丝空小雨斜。
何补乾坤浪生死,青青无数瓦松花。
()
上国多离别,年年渭水滨。
空将未归意,说向欲行人。
雁度池塘月,山连井邑春。
临岐惜分手,日暮一沾巾。
()
青青池边树,岁久独婆娑。
鸣蜩炎暑时,爱此清阴多。
西风一披拂,颜色已非故。
朝看一叶飞,暮落浑无数。
()
山寒露风棱,水瘦褪沙痕。
劫空须到底,用妙不循根。
宗派谁传衣钵,他家自有儿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