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仲鼎浏阳教四首。元代。方回。□□今名郡,刘公昔硕师。山留黄帝跸,水绕紫阳祠。遣□□□足,陈言讲说疲。□曾参到否,未有四书时。
《送刘仲鼎浏阳教四首》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刘仲鼎在浏阳教学的情景,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送别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送刘仲鼎浏阳教四首
浏阳如今称名郡,
刘公昔日师之尊。
山川留下黄帝踪,
水流绕过紫阳坛。
他往足迹千万里,
陈言讲说疲于身。
曾经探讨学问否,
还未涉猎四书文。
这首诗词意境深远,赋予了刘仲鼎在浏阳教学的教育职责以及他对学问的追求以及成就的赞美。诗人通过描绘浏阳这座城市的变迁,将刘仲鼎的教育地位凸显出来。他以山川和水流的比喻,强调了刘仲鼎在浏阳教学的独特贡献,并将其与历史名人黄帝和紫阳祠相提并论,以彰显他的学问造诣。
诗人赞扬刘仲鼎的才学修养,他追随先贤的足迹,漫步在千万里的学问之旅中。然而,他不仅仅是一个学问渊博的人,更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家。他倾尽心力地陈述和解释学问,但这样的教学使他感到疲乏。
诗的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刘仲鼎的学问尚未涉猎到《四书》的内容,这里可能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它们是儒家经典著作。这也暗示了刘仲鼎对于学问的不懈追求,他在教学和学习上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整首诗以送别的方式表达了对刘仲鼎的敬佩和祝福,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教育和学问的重视。这首诗词通过对刘仲鼎的赞美,凸显了教育家的崇高使命和对学问的追求,展现了宋代教育风采。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闻虞参政至玉屏山。宋代。晁公溯。乡党敬前辈,朝廷尊大儒。公无念丘墓,人自禁樵苏。此去居衡轴,长留执事枢。求贤养邦本,深为赞吁俞。
送侯御赴黔中充判官。唐代。刘长卿。不识黔中路,今看遣使臣。猿啼万里客,鸟似五湖人。地远官无法,山深俗岂淳。须令荒徼外,亦解惧埋轮。
壬辰岁过旧居。唐代。独孤及。少年事远游,出入燕与秦。离居岁周天,犹作劳歌人。负剑渡颍水,归马自知津。缘源到旧庐,揽涕寻荒榛。邻里喜相劳,壶觞展殷勤。酒阑击筑语,及此离会因。丈夫随世波,岂料百年身。今日负鄙愿,多惭故山春。
和茂才韵。金朝。赵沨。十年为客未还家,赢得毵毵两鬓华。别后故人应念我,不来踏雪看梅花。
山侗猛省,因师法旨。觉从前、不是不是。剔正根源,要日月、壶中并至。透玄关、应希夷理。龙吟虎啸,能行能止。剖昏迷、慧刀锋利。炼就神丹,金盘托、聊充微礼。献风仙、博本师喜。
解佩令 和古韵。金朝。马钰。山侗猛省,因师法旨。觉从前、不是不是。剔正根源,要日月、壶中并至。透玄关、应希夷理。龙吟虎啸,能行能止。剖昏迷、慧刀锋利。炼就神丹,金盘托、聊充微礼。献风仙、博本师喜。
武皇仙露曲。元代。李序。甘泉照月如钧天,千门万户生碧烟。碧天无云露盘出,明河夜拂金童仙。栖鸦起啼曲城晓,大官步进青龙道。昆山玉尽武皇老,茂陵春风吹绿草。魏人车马东方来,一朝秋燐飞空台。天荒地老骨亦摧,三川白日闻春雷。蕙花兰叶参差起,微月斜明光泥泥,仙人之泪犹泚泚。
赠友人。唐代。黄滔。超达陶子性,留琴不设弦。觅句朝忘食,倾杯夜废眠。爱月影为伴,吟风声自连。听此莺飞谷,心怀迷远川。
立春二首 其二。明代。庞嵩。青皇出震春光路,碧眼窥人柳色鲜。欲把新知验新得,且将残见洗残年。化通天地方成圣,迹脱形骸却是仙。揭出真元凭指点,了无声臭落言筌。
湖中蚬蚌甚佳村妇调羹名曰水菜余珍嗜之作水。宋代。孙锐。春风一夜浪花起,大蚌小蚌浮江沚。渔蓑撒网唶嚄音,满载论斗不论斤。寄语庖厨煮白汤,脱壳击肉和椒浆。烂蒸鲜美波臣选,倾壶泼麵供早膳。调羹娘子善刀藏,尚方滋味何分辩。不须更说毳与皛,江南水菜人知少。总道奇哉君善烹,明日饷君君当扰。
寄陈草堂。明代。张天赋。病卧遥遥忆草堂,草堂兰桂满庭芳。枝枝叶叶抽新绿,白白红红出短墙。史学我惭司马氏,义方人仰燕山郎。何时更倚沧浪月,君作歌狂我醉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