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唐代。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参考资料:
1、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52-256
2、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56-158
3、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25-327
这组诗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作品。作者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参考资料:
1、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52-256
2、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75-580
这是《咏怀古迹五首》中的最末一篇。当时诗人瞻仰了武侯祠,衷心敬慕,发而为诗。作品以激情昂扬的笔触,对其雄才大略进行了热烈的颂扬,对其壮志未遂叹惋不已!
“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垂于宙”,将时间空间共说,给人以“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具体形象之感。首句如异峰突起,笔力雄放。次句“宗臣遗像肃清高”,进入祠堂,瞻望诸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遥想一代宗臣,高风亮节,更添敬慕之情。“宗臣”二字,总领全诗。
接下去进一步具体写诸葛亮的才能、功绩。从艺术构思讲,它紧承首联的进庙、瞻像,到看了各种文物后,自然地对其丰功伟绩作出高度的评价:“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纡,屈也。纡策而成三国鼎立之势,此好比鸾凤高翔,独步青云,奇功伟业,历代敬仰。然而诗人用词精微,一“纡”字,突出诸葛亮屈处偏隅,经世怀抱百施其一而已,三分功业,亦只雄凤一羽罢了。“万古云霄”句形象有力,议论达情,情托于形,自是议论中高于人之处。
想及武侯超人的才智和胆略,使人如见其羽扇纶巾,一扫千军万马的潇洒风度。感情所至,诗人不由呼出“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的赞语。伊尹是商代开国君主汤的大臣,吕尚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功,萧何和曹参,都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初的名相,诗人盛赞诸葛亮的人品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而胸有成竹,从容镇定的指挥才能却使萧何、曹参为之黯然失色。这,一则表现了对武侯的极度崇尚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不以事业成败持评的高人之见。刘克庄曰:“卧龙没已千载,而有志世道者,皆以三代之佐许之。此诗侪之伊吕伯仲间,而以萧曹为不足道,此论皆自子美发之。”黄生曰:此论出,“区区以成败持评者,皆可废矣。”可见诗人这一论断的深远影响。
最后,“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诗人抱恨汉朝“气数”已终,长叹尽管有武侯这样稀世杰出的人物,下决心恢复汉朝大业,但竟未成功,反而因军务繁忙,积劳成疾而死于征途。这既是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高尚品节的赞歌,也是对英雄未遂平生志的深切叹惋。
这首诗,由于诗人以自身肝胆情志吊古,故能涤肠荡心,浩气炽情动人肺腑,成为咏古名篇。诗中除了“遗像”是咏古迹外,其余均是议论,不仅议论高妙,而且写得极有情韵。三分霸业,在后人看来已是赫赫功绩了,而对诸葛亮来说,轻若一羽耳;“萧曹”尚不足道,那区区“三分”就更不值挂齿。如此曲折回宕,处处都是抬高了诸葛亮。全诗议而不空,句句含情,层层推选:如果把首联比作一雷乍起,倾盆而下的暴雨,那么,颔联、颈联则如江河奔注,波涛翻卷,愈涨愈高,至尾联蓄势已足,突遇万丈绝壁,瀑布而下,空谷传响──“志决身歼军务劳”──全诗就结于这动人心弦的最强音上。
参考资料:
1、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56-158
2、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25-327
3、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75-580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高峰坞卧佛寺。明代。孙继皋。佛卧空山久,僧閒白日长。予方狎湖海,尔却疲津梁。地僻游难到,禅栖世可忘。谁知此峰外,高浪杳茫茫。
酬李伯华寄书。明代。李舜臣。忽惊平楚万山秋,稍喜行台此地优。白石青松逢处是,危亭曲阁坐来幽。一春种药供多病,方寸忘机减独愁。能枉遥书霄汉上,相从同作豫章游。
蜡梅大有生意。宋代。周紫芝。幽芳念初分,厚地冻始裂。耐寒怜孤根,忍苦度尺雪。谁持万金良,起死医寸蘖。伶俜初回姿,荏苒似看叶。灌木犹未成,已与凡草别。平生冰玉交,胜韵颇奇绝。微风折轻黄,香雾湿寒月。棐几著冰壶,馀芬散清樾。只今满眼花,想像疑可折。感君分似意,老味倍欣悦。添我小窗春,芳意未衰歇。盛德不可忘,封殖宁敢阙。
出门。宋代。李复。出门复入门,所向常默默。凄阴久未开,凄风起空谷。孤鸿铩翮悲,黄鹄飞亦独。旧耕半荒芜,自叹力不足。
泛舟淮安城西历游湖上诸园晚归迟月 其二。清代。万光泰。林庐在水次,纬壁皆赤芦。不为华丹饰,未失渔钓徒。粉箨放新竹,锦英缠朽株。熙熙数邻家,窥客衣短襦。终年饱淮米,复饱鱼与蓏。农桑洵可乐,金紫诚奚须。啼烟一鸠应,拂水双燕俱。感时春令过,伤远羁情孤。长轩更流憩,细谷平风湖。
题兴教寺。宋代。李弥逊。云开岫幌隐禅扉,高屋凭虚面翠微。午枕有香清蝶梦,晚林无路送鸿飞。一丘一壑真吾事,三沐三薰悟昨非。山意有情留倦客,树头谁道不如归。
过乌石大小二浪滩,俗呼浪为郎,因戏作竹枝。宋代。杨万里。滩声十里响千鼙,跃雪跳霜入眼奇。记得年时上滩若,如今也有下滩时。
韩孟郁招同黄宫谕刘宪副高太守梁韩二明府暨苏梁诸公集浮丘步寅仲韵 其五。明代。李云龙。凉风生户牖,一径白云迷。草阁闻虫语,琪林见鸟栖。长谣出紫府,缓步下丹梯。遥望严城上,参横河汉低。
挽内兄余聘可三首。宋代。陈棣。中外六兄弟,相逢丱角中。追随万里远,忧乐半生同。胜韵谈飞屑,高怀气吐虹。纷纷身外事,回首万缘空。
相见欢。宋代。杨炎正。 江湖万里征鸿。再相逢。多少风烟摸在、笑谈中。歌裙醉。罗巾泪。别愁浓。瘦减腰围不碍、带金重。
出门行。明代。皇甫汸。君不见李生出门仰天笑,㐲剑直走长安道。又不见苏季还家人尽轻,敝裘再入咸阳城。丈夫义气横云海,局促宁为辕下态。白璧凋磨美益光,黄金百鍊精还在。身若藩羊触未安,心同塞马达能观。人情溪壑非云险,世路风尘本自难。魏尚朝闻起代门,夕看持节拥朱轩。解道圣明能使过,须知感激为衔恩。
次赋顺适堂韵。宋代。叶茵。万卷藏书抵万金,翛然轩宇绝尘侵。顺时不作荣枯想,适意元无胜负心。蒲石疏帘真道院,柏香净几小丛林。四时剩有閒风月,醒裹寻题醉裹吟。
送族侄李士宜归严田二解 其二。明代。唐桂芳。老去思乡里,何时拜墓田。山深云气走,水落石头圆。异世惭先德,同宗觉汝贤。好将苏氏谱,一一向人传。
云阳张侯庙。明代。陈琏。张侯祠宇俯江滨,碧瓦朱檐锁白云。三国战争闻远略,千年史传著奇勋。香腾宝鼎祥光袅,风动旌旗翠影分。眺览不胜怀古意,摩挲石刻半苔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