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对月

舟中对月朗读

《舟中对月》是宋代作家董嗣杲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舟行夜月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过峡水不清,浑浊甚他处。
今朝喜得晴,看月莫犹豫。
尽力掀篷开,净着两眼觑。
月色更婀娜,炯然洗积虑。
前矶水冲撞,传若小滟滪。
令人厌水程,惟祝江灵助。
天地境界古,恨无槁梧据。
馀樽就手沥,适口乏啖茹。
嗫嚅味自佳,不须劳举箸。
醒去掩篷眼,零落故衾絮。
呼天招仙游,同学列子御。
傥转北头风,稳涉芜湖去。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在舟中观赏夜月的情景和内心的感受。诗人首先描述了经过峡水时水质的浑浊,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然而今天天晴,他心情愉悦,恰好看到了皎洁的月光,因此劝告自己不要犹豫,要尽力掀开船篷,用双眼凝视月亮。月色更加婀娜多姿,它洗涤了诗人内心的烦忧和困扰。

接着,诗人描述了前方矶石的水流撞击声,仿佛传来微小的波浪声。这样的水路令人感到厌烦,但诗人仍然祈祷江水之灵能够助他顺利通过。他思念古代槁梧,希望有一棵槁梧树可供他停靠。

诗人在船上拿起余下的酒杯,斟满美酒,却发现口中乏味,无法享受美食。他咀嚼着味道,发现自己的咀嚼已足够,不需要再费力去举箸。随后,他醒来,掩上船篷,发现船上散落着一些旧被子,象征着他过去的生活,已成为过去的碎片。

诗人呼唤着天空,招引仙人的出现,希望与列子一同驾驭仙舟。如果有北风转来,他将稳定地渡过芜湖。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夜船行驶中观赏月亮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感慨,并借景抒发了对人生的思考。诗人在舟中的旅途中,通过欣赏月亮和自然景色,感叹人生的无奈和对未来的祈愿。整首诗词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自然的美好,又反映了人生的艰辛和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董嗣杲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董嗣杲朗读
()

猜你喜欢

吾家岭海居南陲,赤日长照恒炎曦。隆冬飞雪洒不到,但有千树梅参差。

朅来豫章偶携酒,云气昼黯纷迷离。波涛叫呼朔阴集,山石凛冽寒飙吹。

()

边风吹沙沙半飞,营门栖鸦鸦乱啼。客子膏车酒泉北,将军驻马汉关西。

将军揖客葡萄酒,耳热乌乌酣拊缶。老卒犹能舞佩刀,幼兵亦解鸣刁斗。

()

刘君东鲁才,颇能䆒经传。时方浑九流,发愤焚笔砚。

久客梁宋间,落落无所见。弃家走关中,自结三秦彦。

()

巡植登陴愧壮夫,斗间妖孛认模糊。遗民已听千家哭,贼火还愁万室枯。

大将空传拥鹅鹳,团兵犹虑聚萑苻。七朝涵养称全胜,此日彫残那易苏。

()

满树繁花应候荣,蟠根奕叶托瑶京。试看花萼相承意,更听埙篪迭和声。

带砺永存苗裔业,豆笾有践弟昆情。天朝屏翰家庭事,莫负皇心眷顾诚。

()

庶务纷纭综理暇,偶将幽兴寄泉林。楼台况复秋光洁,花木偏宜霁景临。

西岭层峦千叠翠,东湖细浪万重金。澹烟轻霭疏槐杪,接阵鸿归夕照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