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同舍上黄相生辰三首

代同舍上黄相生辰三首朗读

《代同舍上黄相生辰三首》是宋代仲并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籍甚声华振九州,
龙名未许颍川优。
两年鈇钺扶黄屋,
一品星躔尚黑头。
烜赫朝班棣萼,
张皇军势拥貔貅。
自惭东阖叨甄录,
愿向清时与国谋。

诗意:
这首诗词以黄相生的生日为题材,表达了仲并对黄相生的赞美和自己对黄相生的崇敬之情。诗人通过描绘黄相生的声名远扬、权势显赫,以及自己对黄相生的效忠和愿望,展现了宋代士人对于功名和忠诚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词展现了仲并对黄相生的景仰和对自己身份的自省。首两句“籍甚声华振九州,龙名未许颍川优。”表达了黄相生的声名显赫、权势广泛,黄相生的名字还未传遍仲并所在的地方。接下来的两句“两年鈇钺扶黄屋,一品星躔尚黑头。”描绘了仲并效力黄相生已有两年之久,黄相生的地位高贵,仲并自己却仍是黑头白发的普通人。这种自我贬低和对黄相生的尊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接下来的两句“烜赫朝班棣萼,张皇军势拥貔貅。”描述了黄相生的显赫地位和军事力量的壮大。他站在朝廷的班列之中,身边环绕着贵族和武将。最后两句“自惭东阖叨甄录,愿向清时与国谋。”表达了仲并对自己平凡身份的羞愧和对黄相生的效忠,他愿意在清明的时代为国家出谋划策。

整首诗词以黄相生生日为契机,通过对黄相生的赞美和自我反省,展现了宋代士人对功名和忠诚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仕途和社会地位的思考与期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仲并

约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弥性,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幼好学强记,其母尝屏其所观书,几上仅余台历一册,明旦默记,纤悉不误。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调平江府学教授。五年,通判湖州。七年,以张浚荐召至阙,为秦桧所阻,出通判镇江府。十六年,为言者所劾,降二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五),自是闲退二十年。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擢光禄丞,晚知蕲州。...

仲并朗读
()

猜你喜欢

又是寒冬矣。
也颇思、村醪取暖,市楼买醉。
踽踽行来举头见,一队明驼迤逦。
爱他有、些儿画意。
()

青山何日许为邻,愧尔东南漂泊人。纵有桃源堪避世,已无渔子解知津。

()
夹道红旗驻马蹄,乡人将喜又将疑。
天留中子继孤竹,谁向西山饭伯夷。
()
老眼今犹见雪明,几番绝景慰生平。
三高祠畔吴江棹,百战军前鄂汉城。
颠沛艰难垂欲死,登临慷慨谩多情。
骆驼乳紫青貂暖,老矣无由再玉京。
()
脚底东林路,船头下土沟。
所之仍作客,何日定归休。
眉为乡人蹙,心将世事谋。
书生千西病,至竟欲谁瘳。
()

玉质虽精更用礲,切磋磨琢趣无穷。
但於天理昭如视,何患私情众互攻。
明善诚身为要诀,博文约礼是深功。

()

林栖有隐君,结构出尘氛。就树遮青雨,牵萝补白云。

双鸠从此拙,独鹤与平分。华屋非无数,山中了不闻。

()
天桥横海上,石人走玉阶。
玄源歌,孰得唱。
妙唱奇,岂得知。
()
露下金盘湿星斗,池上乌啼千尺柳。
秋题未写桐叶笺,春妆尚带桃花酒。
十二帘开乞巧楼,小队金针穿好手。
长生殿里记恩私,夜半牵衣挂楼后。
()

小序予上国不才。
黜为中山长史。
待罪三载。

()

青天骑大鹏,汗漫游八极。笑杀牧羊儿,空山弄拳石。

()

树袅西风日半沈,地无人迹转伤心。阿娇得似红儿貌,不费长门买赋金。

()

天作南州镇,蓬山第一宫。玄珠窥象罔,沧海澹鸿蒙。

佛法鱼龙听,禅心水月空。满前风景胜,尽入倚阑中。

()
春入多情草木妖,霓裳相倚奏咸韶。
玉栏一样红如洗,不比觚棱锁二乔。
()

出郭寻幽避俗尘,相期博雅会兹辰。林深草色迷三径,野旷花飞匝四邻。

贝叶经翻禅钵碎,石台荷喷客觞频。叨陪妙躅恣延赏,共挹天香订夙盟。

()
翠竹谩连云,天风不到。
帘幕重重自热恼。
冷香忽至,爱惜当同芝草。
井花浮碧玉,炎威归。
()

久傍修门乏壮图,侵寻华发欲捐书。
貂裘平日敝尘土,茅屋晚岁依江湖。
落落青天月上后,萧萧红叶雁来初。

()

破瓜年纪柳腰身。懒精神。带羞瞋。手把江梅,冰雪斗清新。

不向鸦儿飞处著。留乞与,眼中人。

()
秦望诸峰入几看,仙居缥缈五云端。
天高地迥三千界,月白风清十二阑。
碧海气清珠佩湿,明河影落玉箫寒。
超然身在鸿蒙上,何必蓬莱跨紫鸾。
()

山中长笑锦红开,风雪宁甘万壑哀。老我勿堪为柱石,般师斤斧不须来。

()

东家筑黄金,西家列珊瑚。
叹此草露晞,良时聊斯须。
古人重孜孜,殖学乃菑畲。

()

鹤语高空彻夜闻,千年词赋沈休文。閒僧欲乞郎官笔,为榻嵩山万斛云。

()
闻道征帆却滞留,萧条湘岸正南头。
春光虽有将归意,野色仍供不尽愁。
破浪心期元万里,扬帆目送已千舟。
山齐亦欲君重访,逆水如今是顺流。
()
凤历更端,才信宿、年华方好。
深院宇、祥风飘荡,瑞烟缭绕。
闻道君侯当诞日,欢声解压春寒峭。
更九衢、烟火近元宵,闻嬉笑。
()
入城回睇万松横,只隔浮云几万层。
八月秋风明月下,天池池上看天灯。
()

江流无日夜,客路渺东西。
雾接寒潮上,天连晓树齐。
闻虫思寂历,过雁惜书题。

()

一定童颜老岁华,贫寒游历贵人家。炼成正气功应大,

养得元神道不差。舄曳鹤毛干毾e6,杖携筇节瘦槎牙。

()
大邦安静治,小院得闲游。
赣水雨已涨,廉泉春水流。
同烹贡茗雪,一洗瘴茅秋。
秋思生莼鲙,寒衣待橘洲。
()
气吐长虹一世豪,尚怜花草助风骚。
正须重碧浇胸次,不遣轻霜上鬓毛。
浪说清时敞东阁,谁捐好语到西曹。
江神却解归欤兴,剩放潮头百尺高。
()

长条黄复绿,垂丝密且繁。花落幽人径,步隐将军屯。

谷暗宵钲响,风高夜笛喧。聊持暂攀折,空足忆中园。

()
浓阴犹辨石粼粼,百尺浑疑到底冰。
湍急宛乘银骑出,身轻直向碧霄凌。
风前别酒能禁几,雨外征衣却惯曾。
最是萧萧霜叶动,路回不见笋舆凭。
()
敬仲始盐筴,丰财此权舆。
端能佐经费,农末深相须。
惟皇叙八政,国裕民无癯。
谁其制低昂,江左今夷吾。
()

邸报初翻数叶藤,栋梁今喜楩楠胜。市场春后皆青草,司马秋来在白登。

天下安危真足仗,眼前修短却难凭。最怜投辖相知客,不得随车负此情。

()
千说万说,不如新面一见。
千讨万讨,不如只在手头。
寒风萧萧,黄叶飘飘。
鹤眠松顶,云卧山腰。
()

白版年犹小,黄花褐已通。若为诗思逸,早欲似休公。

迈俗多真气,传家有素风。应须学心地,宗旨在关东。

()

荆山天峙,辟立万丈。兰薄晖崖,琼林激响。哲人秀举,和璧夜朗。

凌霄矫翰,希风清往。

()

吴宫春尽啼鹃紫,消渴滇池一杯水。地老天荒色不空,采莲人悟莲华旨。

变海成田金作坞,鳌翻龙醢麒麟脯。倾国倾城一笑间,枉诩西施照千古。

()
一气运行於虚空,有形孰不归陶鎔。
燠寒燥湿互为用,功被草木并昆虫。
胡然阳亢乃作沴,丰隆屏翳俱潜踪。
炎炎赫赫势太甚,烹煎万有何殊铜。
()
桑里相闻路一程,无从款接笑谈清。
那知邂逅论诗处,秋满潇湘雁送声。
()
可怜河畔草青青,锦缆牵江且缓行。
爱此淮南山水好,问天乞得片时晴。
()
石上生梅老未枯,著花虽少更敷腴。
要须邻老深调护,莫遣儿童纵牧刍。
()

十八学士瀛洲仙,文彩照世皆貂蝉。庙堂论道豁胸臆,作藩开辟神尧天。

烈烈房与杜,树业光联翩。雅爱虞永兴,健笔铁可穿。

()
一年中秋最明月,也照贫家门户来。
清光适从人意满,壶觞政为诗社开。
秋空高明万物静,此时乃见天地性。
广文官舍非吏曹,况得数子发嘉兴。
()

鸿范合彝伦,调元四序均。岁功天吏正,御苑物华新。

底贡陈方物,来宾列远人。奉常呈九奏,嘉贶动穹旻。

()

江东矜割据,邺下夺孤嫠。霸略非匡汉,宏图欲佐谁。

奏书辞后主,仗剑出全师。重袭褒斜路,悬开反正旗。

()

雨深颓屋壁,夜起揽衣趋。入室风翻幔,缘阶水倒渠。

未沈爨下釜,急护案头书。得似东西舍,高眠总晏如。

()
千百年前老古锥,锄山钁圃示箴规。
蛇儿挑起无人会,直截横抛更勿疑。
()

双塔亭亭透夕阳,芭蕉深处碧窗凉。江神夜听光明偈,天女朝分解脱香。

斋钵午空乌守树,经台云冷鹤归房。平生欲结西方社,似怪渊明作吏忙。

()

打窗压屋雨风声,起看沧波一掌平。我自冒风冲雨过,原来风雨不曾晴。

()

风外挂帘夸软甚,雨中盘砌奈长何。
一般草木缘何事,听唱骊驹尔最多。

()

()
空山草木秋,相送古原头。
倦客难为别,寒蛩替说愁。
旧房深翠壁,归路隔沧洲。
后夜多明月,相思为上楼。
()
双脸,小凤战篦金□。
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
锦帐绣帏斜掩,露珠清晓簟。
粉心黄蕊花靥,黛眉山两点。
()

佣耕奉母岂能贤,隔断尘嚣地自偏。陶令闲情消秫酒,邵平生计托瓜田。

时危碧海栽桑后,身老青山学道年。畴昔知音多见弃,诸君犹赏伯牙弦。

()

萧疏秋竹篱,清浅秋风池。一只短舫艇,一张斑鹿皮。

皮上有野叟,手中持酒卮。半酣箕踞坐,自问身为谁。

()
厌逐纷纷儿女曹,挂帆江海寄吾豪。
鲸吞鼍作浑闲事,要看秋涛天际高。
()
天公似管人间事,近事传闻半是非。
但使麦田饶雨雪,饥人得饱未相违。
()
啼饥妻子眼底,厚禄故人日边。
一钱不直谁念,五十无闻自怜。
()
寄卧丞相庐,东轩富修竹。
如对古贤人,高标镇浮俗。
露气沃人清,烟色沾衣绿。
丹凤何时来,瘦损琅玕玉。
()
风入枯藜衣袂凉。
江枫园柳半青黄。
洗车飞雨带天香。
世事一场真大梦,宦情都薄似秋光。
()
雨过桃林草正肥,休征牧放恰相宜。
击头戴角群然乐,喜见太平无事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