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谭彦成学士早春五首

次韵谭彦成学士早春五首朗读

《次韵谭彦成学士早春五首》是宋代李弥逊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幽棲不寄绝交书,
车马从喧卖酒垆。
卧转午阴春睡足,
却寻峰树数花须。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以早春的景色描绘了诗人李弥逊的闲适生活。诗的开头表述了他隐居的地方,他不愿寄出与交往已绝的友人之间的书信。接着,诗人描述了车马嘈杂的市场,与他隐居生活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午后的阴凉中,诗人卧下来休息,享受睡眠,当春天的阳光不再炽烈时,他才起床活动。最后,他探寻山峰和树木,数数盛开的花朵。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他选择了远离纷扰的幽棲之地,拒绝了与已断交的友人联系,享受着自由自在的时光。与喧嚣的市井相比,他更喜欢午后的安静和舒适。他在自然中寻找灵感和慰藉,通过观察山峰和花朵来感受春天的美好。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和自然之美的向往。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繁华世界的冷漠,反映了李弥逊的个性和对人生的态度。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意境的词句,这首诗词呈现了一幅清新宁静的春景,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和诗人内心的宁静。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李弥逊朗读
()

猜你喜欢

华月分光映列躔,白云元共紫微连。炉熏茗盌还今夕,阁试堂书又隔年。

功业要看归宿地,赓酬不碍往来篇。欲驱蹇劣追神骏,拨尽寒灰午夜前。

()

疏梅带雨开,瘦竹随风摆,雨和风着意好,为我安排。临风自惜残香洒,冒雨谁从滴翠来。清虚界,任风敲雨筛;掩柴扉,谢他梅竹伴我冷书斋。

()

太初收骨道场山,与隔新坟定几湾。六十年来无麦饭,可能相对忆人间。

()

梢梢修竹夹溪斜,树系孤逢白浅沙。
风力引云行玉马,水光流月动金蛇。
村酤客聚还成市,晚钓舟横便当家。

()
碧鸡坊里海棠时,弥月兼旬醉不知。
马上难寻前梦境,樽前谁记旧歌辞?目穷落日横千嶂,肠断春风把一枝。
说与故人应不信,茶烟禅榻鬓成丝。
()

提封开画省,地势控全燕。
雪重阴山近,星低瀚海连。
藩屏归付托,画诺仗材贤。

()
城楼画角吹晚晴,梅花堕地草欲生。
绮盘翠杓春满眼,我胡不乐君将行。
君归吾党共增气,往往怪我衰涕横。
我来江干交旧少,见君不啻河之清。
()

绿野堂前醉别觥,春林好鸟自嘤嘤。不同赋鵩忧时命,却喜登龙署姓名。

此日孤琴随鹤远,他宵明月怅乌惊。祇应有待开东阁,会听彤墀曳履声。

()

綵毫东省旧词臣,君到长安万事新。将略直须论騕袅,主恩还待画麒麟。

广陵别后空遗散,碣石年来更几人。同舍翩翩金尽起,燕歌能不念江滨。

()

层厓纡陟任逶迤,东望蓬莱浸碧陂。重镇天留千叠险,帝陵松长万年枝。

姚虞履迹砺山巩,胡貊腥风圣化移。社稷仆夫思远道,戴星单骑一鞭垂。

()
岸尽催撑渡,风横促解桥。
传闻记常岁,伟观得今朝。
时有疎钟度,谁云隔岸遥。
明当绝溪去,应为好山招。
()
黄祇是祗,我其夙夜。
夤畏诚絜,匪遑宁舍。
礼以琮玉,荐厥茅藉。
念兹降康,胡宁克暇。
()
不将尘土望清华,珍重高情久更加。
肯把书来话心曲,又从今去各天涯。
一麾可是君恩薄,百丈休怜江路赊。
归见故人应一笑,为传消息报梅花。
()

嘉州曾作少年游,纳纳乾坤五十秋。四野不移山竞秀,三江依旧水重流。

天高华夏风云阔,地入蛮荒草树稠。城郭几归辽海鹤,白云今古自悠悠。

()

亦自随风舞,却闻谡谡声。倩人传异貌,容我寄微情。

春老花飞少,堂深柏并清。萧然常格外,另结岁寒盟。

()

闻道名都行有期,依然想见昔游时。
寒光一曲秋河转,翠领三条夕照移。
孤竹旧风民有让,重华余教俗无疵。

()
去年春日盛,七十庆仪新。
今岁从头数,重过一万春。
()
水接衡门十里馀,信船归去卧看书。
轻爵禄,慕玄虚,莫道渔人只为鱼。
避世垂纶不记年,官高争得似君闲。
倾白酒,对青山,笑指柴门待月还。
()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

隔江青山青欲流,江云洗尽江风秋。
幽人小艇江上游,碧波万顷无白鸥。
我知幽人爱潇洒,岂是机危鸥不下?浩歌唤酒来船头,笑杀桃源种桃者。

()

蝴蝶。蝴蝶。片片如花似叶。休教乱舞春风,搅起苔间坠红。

红坠。红坠。半化胭脂香泪。

()

昔年通籍住京华,几度迎春赐綵花。此日天涯春也到,寸心还恋帝王家。

()

多著襦裙少裹巾,形容苍槁意清真。旧时论语都忘记,难做深衣社里人。

()

闲居迎送少,日对小山横。雨过秋阳减,天虚夜气清。

候虫依壁韵,野火隔溪明。迢递谁家笛,西风一雨声。

()

萧萧两鬓如凝霜,险阻艰难曾备尝。

少年气节尚奇伟,老来事业成荒唐。

()

我有昆吾剑,求趋夫子庭。白虹时切玉,紫气夜干星。

锷上芙蓉动,匣中霜雪明。倚天持报国,画地取雄名。

()

岂是爱微官,因承禄养欢。公厨充菽水,海错佐盘餐。

振藻宜花县,哦松傍药栏。浮沈元世路,莫谓折腰难。

()

梦回夜半候鸡声,时听舟人问水程。明发扬舲过百里,好山却看故乡青。

()

山中酒一樽,樽前兰一盆。
兰影落酒卮,疑是湘原魂。
乘醉读离骚,意欲招湘原。

()
黄叶缤纷,碧江清浅,锦水秋暮。
画鼓冬冬;高牙飐飐,离棹无由驻。
波声笳韵,芦花蓼穟,翻作别离情绪。
须知道、风流太守,未尝恝情来去。
()
不分春风太厮欺,起来花絮满城飞。
可能不待诗翁出,真和堂堂取次归。
()
梅花又隔年看,节节光明雪照山。
百万虎貔双剑外,三千騋牝寸田间。
鹤头捧诏从天陛,鸡舌含香趁晓班。
富有春秋洪原力,宅家那得放公閒。
()
昼夜雨不止,旬余复旬余。
垢衣裹弊絮,念已朱夏初。
逆旅何可处,出门但泥涂。
属时乏美酒,积闷无由除。
()

恨镣毛锥久不灵,特分二辈到禅扃。
难书八万四千偈,只写波罗一卷经。

()

嫩寒篱落似江村,雪里精神月下魂。桥北桥南路分处,行人立马待黄昏。

()
秋至皆零落,凌波独吐红。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随风。
()

扃锁收传古圣师,飞扬不类虎头痴。槎枒老木垂云蔓,伛偻胡僧拖雪眉。

丹墨已随岚霭尽,精神犹作电光驰。秖应梦乞归岩寺,要使邦人习气移。

()
山暝烟已敛,林凉月初生。
扁舟泊江汜,候吏欣相迎。
登楼引孤兴,开筵坐空明。
杯分剑溪绿,帘卷双峰青。
()

客里逢佳节,登高集野亭。帽欹须用□,杯倒不教停。

细雨滋黄菊,孤云掩翠屏。此回开口笑,何日又重经。

()
五贼追奔十二宫,白头寒士黑头公。
明朝一饭先书籍,安用研桑作老翁。
()

报恩禅塔入云霄,万岁千秋翊圣朝。讵谓天龙销烬后,尚馀铃铎度江飘。

高临巨浸浮天阔,下见深宫尽日遥。回首乡园看不见,乱山残霭去迢迢。

()
嵋山老。
头白早。
人间善恶都曾造。
也曾穷。
()

萝门兮薜户,宛其姝兮静女。
抚瑶琴兮清歌,歌不绝兮如缕。
事君兮刚几何,荠非甘兮蘗非苦。

()
一鉴涵虚碧,万象悉其中。
重绿浮轻绿,深红閒浅红。
()

投老耽书未肯休,世间万绪判悠悠。草堂盖罢浑无事,犹待翻修五凤楼。

()
鲜云瑞旭楼前晓,宝艾芳椒殿里香。
五数已知随地永,九重更自配天长。
()

峻阜如蟠虹,蓄泄气象灵。
绀宇隐红树,缭若画在屏。
联骑转城角,沙步俯回汀。

()
田家拚取一春忙,男力菑畲女课桑。
陇上黄云机上雪,暂时辛苦乐时长。
()

出郭心已清,青山忽相对。游人傍流水,俯仰秀色内。

谁张苍玉屏,中断神斧快。清伊泻其间,银汉曳天派。

()

自别京华意惘然,浮云过眼十三年。白头太守成何事?又促乘骢瘴海边。

()

城居如坐井,出郭始知春。草色才翻烧,禽声便可人。

远山来逦迤,羸马去逡巡。唤醒三年梦,东华足软尘。

()
承师受业忆同门,如水之交昔有年。
痛哭鴒原情未已,徘徊鵩舍意凄然。
功名早领贤书荐,世业由来家学传。
硕德晨星嗟已矣,试编遗稿泪潸涟。
()
会猎书来举国惊,只应周鲁不教迎。
曹公一战奔波后,赤壁功传万古名。
()

山谷今传佛祖衣,一回拈起一回疑。丰干饶舌可知也,引得寒山不肯归。

()

吾乡陆永仲,博学高才。自其少时,有声场屋,今栖自鹿洞下,绝荤酒,屏世事,自放尘埃之外。行将六十,而有婴儿之色,非得道者能如是乎。
凤舞龙蟠处,玉室与金堂。平生想望真镜,依约在何方。谁信许君丹灶,便与吴君遗剑,只在洞天傍。若要安心地,便是远名场。
几年来,开林麓,建山房。安眠饱馆清坐、无事可思量。洗尽人间忧患,看尽仙家风月,和气满清扬。一笑尘埃外,云水远相忘。

()

春园花木始菲菲,又是高秋落叶稀。天回楼台含气象,月明星斗避光辉。

閒来心地如空水,静后天机见隐微。深院寂寥群动息,独怜鸟鹊绕枝飞。

()

交有书堪绝,师何记可嘲。不僧亦不俗,似痴还似高。

()

艳曲题裙,清声碎玉,消磨何限欢场。侠骨飘灵,当时留赠萧娘。

云腴镵得如人腻,扫轻塺、澹写潇湘。好收藏、小字星星,旧署王昌。

()
谁此种秋色,令人看莫穷。
正垂云梦雨,不奈洞庭风。
昔出长安道,独游隋苑东。
当时今日思,须信苦相同。
()
浅寒天气雨催冬。
梅梢糁嫩红。
天教来寿黑头公。
和羹信已通。
()

一曲青山映小池。绿荷阴尽雨离披。何人解识秋堪美,莫为悲秋浪赋诗。
携浊酒,绕东篱。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梁范坚常谓欣成惜败者,物之情。秋为万物成功之时,宋玉作悲秋,非是。乃作美秋赋云。

()

豪俊昔未遇,白日无光辉。
隆中卧龙客,长啸视群儿。
九州英雄争着鞭,黄星午夜照中原。

()

墙西绿树杜鹃声,老我何堪侧耳听。
我自赋归归不得,不须苦语更丁宁。

()
城坳水转见山穷,一壑平分置此翁。
粉堞丹崖排闼上,朱阑绿浪到门中。
言公巷北春泉黑,老子祠西夕气红。
认取主人巢屋去,不知城市与新丰。
()
春山寂。
佳人凝笑山南陌。
山南陌。
东风寒浅,绛罗衫窄。
()

大虚一点真气,都卢半掬水中。堪笑钟离散汉,付与安国秃翁。

()

万马奔腾驻足时,浅人纷纷岂得知。誉之不喜毁不怒,牛背眼光卿勿疑。

()

暮嶂远含青,春江带空碧。细看风前枝,抛书枕萝石。

()

今朝风日霁,共约再登台。
人在云端上,僧从天际回。
岩头风戛竹,林畔雪欺梅。

()
黔中桃李可寻芳。
摘茶人自忙。
月团犀腌斗圆方。
研膏入焙香。
()

虽云圣代识贤明,自是山河应数生。

大雅篇章无弟子,高门世业有公卿。

()
都府曾为入幕宾,玉符重忝守藩臣。
几年流落甘间散,平日交游半要津。
簿领沉迷千虑耗,鬓颐衰飒二毛新。
圣恩休养深知幸,厚禄华堂许便亲。
()

交契先朝露,凄凉对夕晖。箕裘三世远,簿领一官微。

翠柏开新隧,青编冷旧帏。元方未惭长,万里看横飞。

()

银泥裙映锦障泥,画舸停桡马簇蹄。清管曲终鹦鹉语,

红旗影动薄寒嘶。渐消酒色朱颜浅,欲话离情翠黛低。

()
天津仙客,话平蔡、曾把龙钟调戏。
裴度未达,尝游天津桥。
或言蔡州未平,一老父指度曰:必待此人。
度笑曰:见我龙钟,故相调戏。
()
夜雨滴空阶。
想见尊前赋咏才。
更觉鸣蛙如鼓吹,安排。
惆怅流光去不回。
()

云边樵径草为踪,燕带残红春意浓。昨夜梦还家万里,今朝愁对浪千重。

穿花飞出疏林鸟,隔岸声来远寺钟。惟有关山明月好,一轮斜挂最高峰。

()

古今书赐由中秘,藏在君家百尺楼。奎耀夜晴通户牖,芸香风细散檐幽。

篇章总是天人学,函藏深为释老留。从此黄金不须积,子孙勤读继前脩。

()
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
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
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
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
天祥
何事长安客,春来思易迷。
乐游原上草,无日不萋萋。
()
寒亦不忧雪,饥亦不食人。
人血岂不甘,所恶伤明神。
太室为我宅,孟门为我邻。
百兽为我膳,五龙为我宾。
()

长安骢马铁连钱,新赐黄金铸作鞭。千里共看皮骨好,五花应入画图圆。

昭王筑罢燕台下,桓典骑来御苑边。已见过都频历块,最怜神骏斗春妍。

()
沦漪一曲遶茅堂,葛帔纱巾喜日长。
多事林鸠管晴雨,依人海燕度炎凉。
深枝著子櫐櫐熟,幽草开花冉冉香。
安得此时江海上,与君袖手看人忙?
()

华馆开名会,高城倚落曛。林芳秋过雨,竹翠午侵云。

洞夹平台入,桥通曲水分。太平多宴乐,胜地属元勋。

()

入夜潮侵户,经秋雨坏垣。里人淳少讼,田父醉多言。

稻蟹灯前聚,莎虫机下喧。自应耽野趣,不是忘乡园。

()

南海黄茅瘴,不死成和尚。

()
林卧情每闲,独游景常晏。
时从灞陵下,垂钓往南涧。
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
悟彼飞有适,知此罹忧患。
()

十日闭门居,洒扫有常课。诗味贮别肠,不受时论涴。

世或有唐虞,馀年事耕作。荒秽久不治,乱叶惊风过。

()

门外远山肤寸碧,堂前溪水半篙深。仰看老鹤有清兴,静听幽琴无俗音。

三釜及亲君养志,一瓢在巷我甘心。向平婚嫁何年毕,杖策长随支道林。

()

憨公卓锡地,苔涧昔曾经。山寺有兴废,泉流无古今。

云岩清梵答,海涌夕岚阴。名迹怀前辈,潜研诣力深。

()

山城侵晓设行宫,礼庆千秋万国同。新学定期随日长,睿心元自与天通。

前星位正龙楼北,南极光躔鹤禁东。惭愧授经无寸补,四年空立御香中。

()
红尘紫陌春来早。
晚市烟光好。
灯发万枝莲,华月光中,天净开蓬岛。
老人旧日曾年少。
()
远谪甲山去,江陵别路长。
臣同贾太傅,主岂楚怀王。
河水平秋岸,关门但夕阳。
霜风吹雁翼,中断不成行。
()
一更里,调神气。
意马心猿尽拘系。
莫放闲游戏。
昏昏默默炼胎息。
()

戊午胜之亡,哭弟赋永诀。于诗虽非深,下笔颇雄杰。

今年吾忆胜,入春太惨切。幽明岁同逝,母子六年别。

()

拂庐毡帐遍西山,杖钺登陴对垒间。天马夜嘶流血汗,鬼神阴怒见嗔颜。

共传汉寿宣威久,又见杉关整旅还。好驻两湖分犄角,漫提兵马聚城阛!

()

飞扬万里脱笼樊,韝上生涯不耐烦。却笑雄心如饿虎,忍将同类肆鲸吞。

()

窈窕佳人跨绣鞍,香风吹动绿云鬟。最怜二月长堤柳,一路青青送玉颜。

()
青衫晚得自蟾宫,簿领虽卑道自隆。
不为小官忘大计,要从旧学著新功。
忽来书劄情何厚,细读诗篇句更雄。
还忆去年相聚日,风前月下酒频中。
()

()
先自花残故相恼,况值雨声催客愁。
狂吟夜半睡不得,起待清晨梳白头。
()
客枕梦游何处所,梁州西北上危台。
雪云不隔平安火,一点遥从骆谷来。
()
雪下纷纷,便是白起。
(烈祖)
著履过街,必须雍齿。
(宋齐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