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余杭法喜寺绿野亭怀吴兴太守孙莘老

次韵子瞻余杭法喜寺绿野亭怀吴兴太守孙莘老朗读

诗词《次韵子瞻余杭法喜寺绿野亭怀吴兴太守孙莘老》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信美非吾土,三吴一水中。
亭高望已极,舟入去无穷。
朝市知安在,湖山信有功。
遨游逐凫鸭,饮食数鱼虫。
波浪喧朝夕,梅烝变绿红。
逢人问京洛,去国长儿童。
同舍情相接,邻邦信屡通。
相邀欲相过,道里讯溪翁。

诗意:
这首诗以怀念吴兴太守孙莘老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吴兴地区美丽风景和友谊的思念之情。诗人描述了吴兴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以及自己在此地的畅游和感受。他通过描绘湖山、亭台、舟行等元素,表达了对吴兴地区的景色和文化的赞美。诗人还提到了自己离开故乡的心情,感叹时光的流逝,对京洛的思念,以及与他人的交往和邻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赏析:
这首诗以苏辙独特的写景手法,将吴兴地区的美景展现在读者面前。诗中的湖山、亭台、舟行等景物形象鲜明,给人以宁静和美好的感觉。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自己的游览经历,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喜爱之情。他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的变化和季节的轮回,以及梅花的颜色变化,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和美丽。

除了自然景观,诗中还流露出诗人对故乡和离别的思念之情。诗人提到了自己离开故乡的感受,对京洛的思念和对长大后的迷茫感。同时,诗人也表达了与他人的交往和邻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和平相处的向往。整首诗以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故土和人际关系的感悟和思考。

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描写、鲜明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苏辙的才华和对生活的感悟。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还蕴含着对家乡、友情和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深深的感动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树里村墟火几星,炊烟漠漠起岩扃。暮程车马催人歇,贫女琵琶絮客听。

墙外漏敲孤月落,灯边梦绕万山青。早眠为怕宵征苦,袱被蒙头唤不醒。

()

为惜苔钱妨换砌,因怜山色旋开尊。(闲居)

高阁烟霞禅客睡,满城尘土世人忙。(游法华寺)

()
睡美精神足,心空忿欲轻。
读书无定课,饮酒不成酲。
日日东轩坐,时时北渚行。
最奇乌桕下,侧帽听秋莺。
()

山头腊雪未全消,山下春泉响石桥。方丈不知深几许,马行时有冷香飘。

()

师经非纸上,师佛在心中。觉路何曾异,行人自不同。

水云晴亦雨,山木夜多风。闻结西方社,尚书待远公。

()

忆与东岩居里社,萝云松月共诗盟。
伤心遂哭公三世,堕泪难招尔九京。
领郡抗章生掇祸,过庭吟稿死留名。

()

潮落秦淮月映沙,金阊有梦在谁家。
不堪暮雨枫桥别,无赖春风茂苑花。
舟荡涟漪歌《子夜》,窗临睥睨听啼鸦。

()

妾冢旧住古长干,荡子风涛十八滩。一逐江潮去不返,年年江上孤帆远。

正是离人肠断时,湓城月出浔阳晚。

()

瞿聃尽道色非色,愚圣共知东是东。一纸画图都掌大,谁言遮壁意无穷。

()

盛府年来讼缿空,等闲深入乱云中。
惊禽引避前驱旆,宝刹幽寻数亩宫。
飞盖塞涂溪影杂,行歌聒地谷声通。

()

()

溪毛数叶一寸碧,风姿底事能清癯。戏将红玉旋螺石,共置雪色花磁盂。

沙泉甘滑见毛发,时时酌以浇根须。

()

长安风雨怨离群,何处看梅不亿君。使者青函天外至,开书片片落嵩云。

()

驱马上高原,秋风吹客衣。感时有所怀,送目鸿雁飞。

羸僮惑岐道,日暮相际稀。愧彼倦翔鸟,知还良庶几。

()

忆情人,南浦去,携手向人低语。眉样浅,翠衣轻,莺啼画舫行。

香闺掩,珠帷敛,春剩杨花千点。愁不禁,黯销魂,黄昏独倚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