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资政挽词二首

吴资政挽词二首朗读

《吴资政挽词二首》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吴资政的墓地,表达了对吴资政的怀念和对他的功绩的赞美。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峨峨陉土厚,自古葬贤人。
高耸的陵墓土地厚实,自古以来就埋葬了许多贤人。
百尺不逢水,千年空闭春。
墓地高耸百尺,却没有水源,千年来一直没有春天的气息。
夜台埋琬琰,陇道刻骐驎。
夜晚的台阶上埋葬着珍贵的玉石,陇道上刻着美丽的骐驎(传说中的神马)。
西望缘缨泪,曾无幕府宾。
向西望去,缘缨(指帽子上的饰物)上有泪痕,曾经没有幕府的宾客。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吴资政的墓地,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诗人通过形容墓地的高耸和厚实,表达了吴资政的伟大和功绩。诗中提到墓地没有水源,没有春天的气息,暗示了吴资政的离世给人们带来的悲伤和无尽的思念。夜晚的台阶上埋葬着珍贵的玉石,陇道上刻着美丽的骐驎,展示了吴资政的高贵和卓越。最后,诗人提到缘缨上有泪痕,表示诗人对吴资政的离去感到悲痛,同时也表达了对吴资政的赞美和敬仰。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示了诗人对吴资政的深深怀念和对他的功绩的赞美。同时,通过对墓地的描绘,也反映了人们对英雄的敬仰和对逝去时光的思考。整首诗词既表达了个人情感,又具有普遍的人文关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

猜你喜欢

客子经行处,吴江万顷秋。
风烟晓浓淡,云树远稀稠。
缓去花相送,重来鸟劝留。
与郡无楚粤,一笑况同舟。
()

尘中事日生,拨剔且山行。
补被欣然出,登车趣便清。
奴收携蜡屐,客主带棋枰。

()

淡淡胭脂浅著梅。温柔不上避风台。若比杏桃真未识,夺银胎。
汗面拭来慵傅粉,酒香浓后暗潮腮。娇嫩不应醒似醉,倩谁猜。

()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
河水萦带,群山纠纷。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

虬枝茜萼。使轻盈态度,香透帘幕。净洗铅华,浓抹胭脂,风前伴我孤酌。诗翁瘦硬□□□,断不被、春风熔铄。有陇间、折赠殷勤,又恐暮笳吹落。寂寞。孤山月夜,玉人万里外,空想前约。雁足书沈,马上弦哀,不尽寒阴砂漠。昭君滴滴红冰泪,但顾影、未忺梳掠。等恁时、环佩归来,却慰此况萧索。

()

江绕层城,重楼迥、依然山色。□□有、佳人犹记,旧家离别。

把酒只如当日醉,挥毫剩欠尊前客。算平林、有恨寄伤心,烟如织。

()

紫气东来压万山,老聃吐舌笑开颜。青牛车外天风阔,摇动当年函谷关。

()

家住寒梅翠岭东,长安时节咏途穷。牡丹窠小春馀雨,

杨柳丝疏夏足风。愁鬓已还年纪白,衰容宁藉酒杯红。

()

华夷一统,万国来同。献方物,修庭贡。远慕皇风。自南自北自西自东。

望天宫。佳气郁重重。四灵毕至,麟凤龟龙。

()

二妃丽潇湘,一有乍一无。佳人承云气,无下此幽都。

当追帝女迹,出入泛灵舆。掩映金渊侧,游豫碧山隅。

()

交亲消息两何如,满眼兵戈不得书。为问南来新燕子,衔泥曾复到吾庐。

()

仙师两度奏通明,曾有微名记上清。怎奈瑶池阿母意,不教丹箓授书生。

()

南省曾看驱笔阵,中山坐见播风谣。万家赤县仍为冀,千古青山尚记尧。

蟀蟋诗中怀旧俗,桑麻影里布新条。国朝循吏今谁是,青史无令久寂寥。

()
表里分明说,深穷妙更玄。
愚迷行不到,圣事法中传。
欲界情无定,真空本自然。
今生随曩劫,清净照三天。
()

野水连天碧,峰峦入海青。沧浪者谁子,一曲醉中听。

()

凉风吹日暮,曲水抱檐回。玉醴祠官送,华筵海客陪。

卜邻伤往事,推毂冠时才。花下频倾写,谁言触热来。

()

誇父逐驰晖,所求安可成。鼹鼠虽饮河,满腹无他营。

亨涂更罔尽,端赖胸怀平。吾心日苟完,便尔王公轻。

()
北平心计尽红牙,五日雕鞍暮到家。
林下觅春春已晚,绿杨枝暗不通鸦。
()

墨池秋水石苔寒,晋碣唐书野火残。一丈草青绀殿里,争教赤眼不心酸。

()

荔带荷裳小箨冠,玉楼时耸两峰寒。白沙瘦竹移情在,一曲将归石上弹。

()
千秋旧址益鸿禧,敕额祠宫盛一时。
遗迹犹存贺公宅,丰碑新敞越王祠。
()

雪水新烹陆羽茶,还看太岁长黄芽。扶疏两翼能飞去,西海同乘贯月槎。

()
线蹊密密度金针,一一针针观世音。
妙净庄严成相好,光明感应发身心。
江横练色月浮水,雨灌华枝春在林。
闻见可中超有路,普门处处许相寻。
()
红桥二十四,明月照笙歌。
若是迷楼在,游人应更多。
()

渺渺孤程逐雁飞,茫茫平野见人稀。水纹萦石作虫篆,麦陇挂山如衲衣。

日月尚留沧海照,山川盍护翠华归。春风自满江南岸,不管人间万事非。

()
不识是真识有心,识心遍处不求人。
江陵米满元无价,师子全威画不成。
()

故国春犹好,晨风送马蹄。
四山花气杂,万窦水声齐。
旧木莺初出,新菑犊正肥。

()

叱马过幽州,横行北海头。朔风喧露鼓,飞电激蛇矛。

奋臂千山振,英声百战留。天威扬万里,不必侈封侯。

()

陇头玉笛吹遍,哀响不到僧家。为问阿师微笑,世尊拈示天花。

()

白头难入少年场,林下相招莫笑狂。绿筱影侵棋局暗,黄梅花渍酒卮香。

任真自愧殽羞薄,假寐初便枕簟凉。酬应诗豪困牵率,从来懒放似稽康。

()

我昔见君日,知君慕远林。方肩斯世重,不作世间心。

古佛机难扣,孝廉船已沉。未曾沧海变,怀恨到于今。

()

河冰始消春沮洳,老翁求鱼日来去。川流容船网罟繁,上流下流密如雾。

跳虾潜斗不自惜,时复鲲鲕聊可识。吁嗟劳心能几何,信道相看犹羡他。

()
流水绕双岛,碧溪相并深。
浮花拥曲处,远影落中心。
闲鹭久独立,曝龟惊复沉。
蘋风有时起,满谷箫韶音。
()
草碧明沙际,霜红试雨初。
官船荡素桨,惊散一双鱼。
()
听雨客无寐,放晴山有灵。
禅关深紫翠,勋庙肃丹青。
鳌负摩云碣,龙扶拱日屏。
真如无尽意,石涧水泠泠。
()

典君钗玦换香焚,卖我琴书为买坟。愁事促人朝夕去,更忧荒略不如君。

()

独跨云鹏溯晓风,扶摇直渡弱流东。采鸾去后音容杳,青鸟来时信息通。

瑶草葱茸春雨绿,丹光隐映晓霞红。浮沉欲海知多少,頫视真如一断蓬。

()

春至凝寒已渐收,邮程一望古扬州。江乡可奈分南北,王事尤难任去留。

跨鹤腰缠迹未拟,索梅诗动兴偏稠。舟车在处无遗算,军国于时待借筹。

()

昨日重阳故作晴,今晨阴惨倍愁生。凭高已负登临约,展卷空馀赋咏情。

篱下菊香殊寂寞,瓶中桂影谩凄清。感今怀古无穷意,祇取村醪细细倾。

()

谁咏寒枝入国风,广文官冷更诗穷。
偶随岸柳春先觉,试比山樊韵不同。
十顷清风明月外,一杯疏影暗香中。

()

正厌风尘苦,投山一望欢。才经当路石,已爱古嶒峦。

风度松声阔,霜明晓道乾。匡庐曾隐处,飞瀑为谁寒。

()
痛填心兮不能语,寸断肠兮诉何处。
春生万物妾不生,更恨香魂不相遇。
()

暖来日晒冰滑,恨极天寒竹修。

云开梵铎相诉,水活渔船自流。

()

武昌江上覆舟时,天道悠悠莫可知。总是人间不成事,廿年重活更何为。

()

一轮明月照金盘,今夕飞觞酒斗宽。为惜姮娥太清寂,几人相对话团圞。

()
辩嗟孟轲劳,清笑伯夷隘。
秋毫满六虚,须弥藏一芥。
()
富贵傲人人未信,还知富贵去如何。
常观静处光阴好,亦恐闲时思虑多。
日出自然天下暗,风来安得水无波。
世间大有平田地,因甚须由捷径过。
()

江声定奇绝,气涌如排山。忍寒吹灯坐,得意风涛间。

()

月化五白龙,翻飞凌九天。

胡沙惊北海,电扫洛阳川。

()

有兽有兽名福禄,逸态奇姿异凡畜。身高五尺力如虎,一日千里超骥足。

奇文间错分黑白,毛质无瑕莹如玉。目光瞳眬夹明镜,掩映玄云散朝旭。

()
可人如君不易致,惠然而来此天意。
往往文字杂啸歌,儿辈倚墙吾敢诃。
向来邂逅无此款,曲水风流嗟未远。
爱君欲留君不留,一闻说归我先愁。
()

江南好,茶馆客分棚。走马布帘开瓦肆,博羊饧鼓卖山亭。

傀儡弄参军。

()

一迳森然四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会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

新雷奋蛇甲,密雪斗鹅毛。正欲裁轻縠,重令著弊袍。

沙泉流复冻,烟萼坼还韬。只待邻醅熟,微声听酒槽。

()

灵宫肃清晓,细柏含古春。
人言王子乔,鹤驭此上宾。
白云山苍苍,平田木欣欣。

()
九仙山晓。
雾冥冥、一鹤飞来华表。
衔得红云花岛。
双蒂仙桃小。
()

自怜衰病卧荒林,白发朝来已半侵。灰却廿年豪逸兴,焚香相对只论心。

()

老去空嗤守钱虏,我亦无钱买田亩。未容残月喘吴牛,空对杏花耕宿雨。

昨宵夜诵偶连明,今日晨炊忽停午。长腰闻有尺素书,腹饱先悬待椎鼓。

()

桃李皆开尽,芳菲渐觉阑。鸟声愁暮雨,花色疑春寒。

倚石攀藤蔓,窥林数竹竿。葛巾常半著,何处似当閒。

()

乱鸦飞鹭势纵横,对面机心岂易萌。
一著错时都是错,宁无冷眼看输赢。
()

九十日秋色,今秋已半分。孤光吞列宿,四面绝微云。

众木排疏影,寒流叠细纹。遥遥望丹桂,心绪更纷纷。

()

闻道团营将,前茅未进师。居民坐涂炭,挥泪望旌旗。

柳色烽烟外,鸠声谷雨时。移家若飘梗,谁暇念东菑。

()
柳絮飞时笋箨斑,风流二老对开关。
雪芽我为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山。
竹簟水风眠昼永,玉堂制草落人间。
应容缓急烦闾里,桑柘聊同十亩闲。
()
世谓夷齐以为溷兮,指箕子而为愚。
既采薇以饿死兮,又被发而为奴。
镆铘见弃於铅刀兮,鱼目宝於隋珠。
彼蜂蛭之隐微兮,安能语神岳而观清都。
()

半刺官虽滞,全人世所稀。
生无瑕可指,古以死为归。
故笥斑衣在,新阡鹤表飞。

()
好云游,是马钰。
幸遇华宗,一视如亲族。
拜礼从今为骨肉。
仰荷恩怜,终日闲相逐。
()

天葩洒洒遍山城,卷起重帘眼倍明。晃荡乾坤春有象,飘萧松竹夜来声。

何烦走檄催滕六,胡不当筵唤曲生。上客梁园谁奏赋,好仙争得与同倾。

()

放怀诚有味,谁能为人计?吾尝奇梦旦,天资抱经世。

所学必适用,束发有宏誓。知子果东游,志业一何锐。

()

天性怜才老未衰,爱君笔力绝新奇。
引弦连发天山箭,举手高攀月窟枝。
藻蕴科名通谱牒,旦希优劣系修为。

()
堂上横看江上洲,洲边春浪拍天浮。
晴栏倚遍无多景,浩荡时时没白鸥。
()

燃灯传七祖,杖锡为诸侯。来去云无意,东西水自流。

青山春满目,白日夜随舟。知到梁园下,苍生赖此游。

()

几多文士踏槐黄,实出伦魁在瑞阳。
千古河连留地谶,一声胪唱破天荒。
金钗笑拥龙头客,宝篆浓薰燕寝香。

()

陡绝盘砣势,横空急水流。涧深愁失足,路滑怕回头。

鸟道挺身过,羊肠壮胆游。漫夸骡轿稳,一步一心揪。

()

()

自爱北岩秀,缘云穷翠微。回见大江流,独立一振衣。

崖表人迹绝,烧馀寒草稀。绕涧聆暗泉,攀萝憩危矶。

()
京洛缁尘点素衣,秋风日夕唤人皈。
鲈鱼不解疏张翰,羊酪偏能留陆机。
二晋兴亡几春草,三吴人物尚渔矶。
空令千古华亭鹤,犹为诸贤说是非。
()

县斋东面是禅斋,公退何妨引鹤来。
长爱座中如洞府,却惭衣上有尘埃。
竹声冷撼秋窗雨,山影青笼晓院苔。

()

秋色满天涯,清尊对月斜。一生交有道,万里泣无家。

侠岂污能减,诗因老去赊。高城当韨隐,箕踞啸龙沙。

()

万顷波涛走巨艘,赓酬不暇骇吾曹。天关地轴疑交转,河伯风师莫太劳。

气会江湖何振拔,势吞吴楚自呼号。旷然心目增多少,俯仰斯游亦伟遭。

()

惊回一枕当年梦,渔唱起南津。画屏云嶂,池塘春草,无限消魂。旧家应在,梧桐覆井,杨柳藏门。闲身空老,孤篷听雨,灯火江村。

()

惊心矰

()

繁草霜严绿减,疏星云尽光寒。城头一声画角,月落乌啼夜阑。

()
铸时天匠待英豪,紫焰寒星匣倍牢。
三尺何年拂尘土,四溟今日绝波涛。
雄应垓下收蛇阵,滞想溪头伴豹韬。
惜是真龙懒抛掷,夜来冲斗气何高。
()
当年志意欲横秋,今日思之重可羞。
事到强图皆屑屑,道非真得尽悠悠。
静中照物情难隐,老后看书味转优。
谈尘从容对宾客,荐章重叠误公侯。
()
垢汗熏蒸虮虱肥,花前未洗雪泥衣。
到家儿女应相讶,四载漂零仅一归。
()
畴昔西游万里还,狂吟散落满人间。
买空禄水桥边酒,看遍青城县里山。
梅蕊疏疏春欲动,川云漠漠雪犹悭。
偶思五十年来事,顾影灯前自笑顽。
()

搭柳栏干倚伫频,杏帘胡蝶绣床春。十年花骨东风泪,几点螺香素壁尘。

箫外月,梦中云,秦楼楚殿可怜身。新愁换尽风流性,偏恨鸳鸯不念人。

()

战武牢,动河朔。

逆之助,图掎角。

()

朝辞秦淮暮入汴,此间旦夕泪洗面。泪洗面,何时干,不若叔实无心肝。

()

溪边风物已春分。画堂烟雨黄昏。水沉一缕袅炉薰。尽醉芳尊。

舞袖飘摇回雪,歌喉宛转留云。人间能得几回闻。丞相休嗔。

()
堕蕊香犹嫩,空枝影半横。
江湖无限思,不独不莼羹。
()

冲寒到郡待花开,花未开时却遣回。
敢意三年容我隐,只如千里访君来。
二崤毂击何为者,五老云霾安在哉。

()

朱轮何煌煌,树羽拥朝俊。心将秋水澄,气带春林润。

古道映青编,来勋倚玄鬓。豁达廊庙姿,驰驱试侯印。

()
苕溪南问旧长桥,渡水穿云不作遥。
迂道征鞍何自苦,隔林吟屋屡相邀。
晚晴浓淡烟俱好,春近高低雪尽消。
尚觉粗材欠诗料,政须余馥乞唐瓢。
()

惟古弇州西,国以君子称。其人皆胡耆,少者亦篯铿。

中有五色鸟,仰吭向天鸣。金母饯周满,琬琰镌令名。

()

盛夏临北窗,长松聊偃息。巑岏结层霄,当窗来秀色。

诸峰□吐吞,列嶂竞出没。岛屿间楼台,蔽亏炎曦匿。

()

平生最爱醉翁诗,游遍琅琊想醉时。一代风流随手尽,谷泉岩鸟不胜悲。

()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
一片赤城霞。
无心恋海涯。
远飞来、乔木人家。
且向琴书深处隐,终胜似、听琵琶。
()
衣白山人再造唐,谋家议国虑深长。
功成拂袖还归去,高节依稀汉子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