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壤歌

击壤歌朗读

译文


太阳升起就去耕作田地,太阳下山就回家去休息。
凿一眼井就可以有水喝,耕田劳作就可获取食物。
这样的日子有何不自在,谁还去羡慕帝王的权力。

注释


壤:据论是古代儿童玩具,以木做成,前宽后窄,长一尺多,形如鞋。玩时,先将一壤置于地,然后在三四十步远处,以另一壤击之,中者为胜。
作:劳动。
息:休息。
帝力句:一说为”帝何德与我哉“。帝力:尧帝的力量。何有:有什么(影响)。如果是”何德“,那就是有什么(恩惠)。

参考资料:

1、毓明笠 .中学生古典诗词赏读金典 .北京市 :中国言实出版社 ,2011年 :14页 .

2、师纶选 .历代咏史诗五百首 .广州市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年 :4页 .

3、余建忠 .中国古代名诗词译赏 .昆明市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1年 :1-2页 .

击壤歌创作背景

  这首歌谣大约流传于距今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时期。传说在尧帝时代,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一边悠闲地做着“击壤”的游戏,一边唱出了这首歌。   

参考资料:

1、余建忠 .中国古代名诗词译赏 .昆明市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1年 :1-2页 .

赏析

  击壤歌是一首淳朴的民谣。据《帝王世纪》记载:“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八九十老人,击壤而歌。”这位八九十岁的老人所歌的歌词就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击壤歌》。

  这首民谣描绘的是在上古尧时代的太平盛世,人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太阳出来就开始干活,太阳落下就回家休息,开凿井泉就有水饮,耕种田地就有饭吃……这反映了农耕文化的显著特点,是劳动人民自食其力的生活的真实写照。

  对于这首歌谣的最后一句,“帝力于我何有哉”,“帝力”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指“帝王的力量”,也就是说,人们的自给自足、衣食无忧的生活是靠自己的劳动得来的,而君王对此并没有什么作用,歌者反问:帝王的力量对我来说又有什么作用呢?当然,如此闲适安康的生活,并不是真的与帝王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因此也有评论云:“能使民安其作息、饮食即帝力也。得末句翻空一宕,调便流逸。”另一种解释是把“帝力”解释为“天帝的力量”,从而突出了此歌谣反对“天命论”的色彩,歌者感叹:老天爷对我来说有什么用呢?

  不管持哪一种解释,这首民歌的主题都是赞颂劳动,藐视“帝力”。

  《击壤歌》也许是中国歌曲之祖。清人沈德潜《古诗源》注释说:“帝尧以前,近于荒渺。虽有《皇娥》、《白帝》二歌,系王嘉伪撰,其事近诬。故以《击壤歌》为始。”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鉴赏

  这首民谣描绘的是在上古尧时代的太平盛世,人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太阳出来就开始干活,太阳落下就回家休息,开凿井泉就有水饮,耕种田地就有饭吃……这反映了农耕文化的显著特点,是劳动人民自食其力的生活的真实写照。

  对于这首歌谣的最后一句,“帝力于我何有哉”,“帝力”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指“帝王的力量”,也就是说,人们的自给自足、衣食无忧的生活是靠自己的劳动得来的,而君王对此并没有什么作用,歌者反问:帝王的力量对我来说又有什么作用呢?

  当然,如此闲适安康的生活,并不是真的与帝王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因此也有评论云:“能使民安其作息、饮食即帝力也。得末句翻空一宕,调便流逸。”另一种解释是把“帝力”解释为“天帝的力量”,从而突出了此歌谣反对“天命论”的色彩,歌者感叹:老天爷对我来说有什么用呢?

  不管持哪一种解释,这首民歌的主题都是赞颂劳动,藐视“帝力”。《击壤歌》也许是中国歌曲之祖。清人沈德潜《古诗源》注释说:“帝尧以前,近于荒渺。虽有《皇娥》、《白帝》二歌,系王嘉伪撰,其事近诬。故以《击壤歌》为始。”

  这首歌谣描述了远古时代人们的生存状况,表现了原始社会中人们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感情。从中可以看到老子“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影子。语言简朴,叙事简练并结合抒情议论,开头四句连续使用排比句式,语势充沛。整首歌谣风格极为质朴,没有任何渲染和雕饰,艺术形象鲜明生动。歌者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怡然自得的神情,都表现得十分自然真切。

参考资料:

1、余建忠 .中国古代名诗词译赏 .昆明市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1年 :1-2页 .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佚名朗读
()

猜你喜欢

持赠曾同驿使梅,纫香聊尔意徘徊。当时九畹花应在,几向光风烂漫开。

()

莫将西子比西湖。千古一陶朱。生怕在楼居。也用着、风帆短蒲。

银瓶索酒,并刀斫鲙,船背锦模糊。堤上早传呼。那个是、烟波钓徒。

()

杜癖诗无敌,高髯画绝纶。
笑谈能不朽,富贵或成尘。
今古多奇事,乾坤几怪民。

()

丘樊英俊君犹滞,掩卷无言偃然睡。江左思归未得归,家乡百里奚由至。

有楼望远最舒旷,蹑屐徐登极临视。云容弄白起危巅,霞气如朱浮浅涘。

()

春波桥外碧流斜,扶杖来寻道韫家。石罅细通海眼水,墙阴初放米囊花。

解围时听屏间语,题句留封壁上纱。傥得余生成小隐,太平风日约桑麻。

()
老树枝叶薄,先秋风雨过。
人间不善事,身外想无多。
理遣诚如幻,悲为岂奈何。
从前短鬓发,为尔渐双皤。
()

白岳移文,黄山招隐,问君何不归哉。便石床丹灶,尽冷落苍苔。

忆昔日、轩辕铸鼎,容成采药,剩有高台。况山中、猿鹤思君,何必徘徊。

()
荒烟寒雨暮山重,草木冥冥但有风。
二十四年三往返,一身多在百忧中。
()

井干何郭落,高出万象表。纵目无涯观,冥心破昏晓。

()

镇物高情济世才,欲随猿鹤老岩隈。山花处处红妆面,髣髴如初拥妓来。

()
道德五千言,巍巍众妙门。
管窥那见豹?指染仅尝鼋。
正尔分章句,谁欤达本源?蜀庄犹不死,过我得深论。
()
山行十日到吾家,腊尽归人惜岁华。
斗酒只鸡谁劳我,更须踏雪看梅花。
()

觥筹交错麝兰熏,请君听我歌茜云。霜风昨夜吹香氛,冉冉飞落珠江濆。

芊绵草色日初曛,化为云兮碧氤氲。儿名茜云美无伦,我言云儿天之孙。

()
陋巷孤寒士,出门苦恓恓.虽云志气高,岂免颜色低。
平生同门友,通籍在金闺。
曩者胶漆契,迩来云雨睽。
正逢下朝归,轩骑五门西。
()

影从虚出无生响,两段分开觉后迷。但识太空都扑满,不容风雨弄天机。

()

溪行仍水宿,夜坐散秋天。月出青枫里,乌啼古驿前。

间关怀枉路,泙漫问邻船。想忆同心者,裁诗不待眠。

()
何处笙歌酒入唇,应惭忍渴望云人。
朝来顿觉西山黑,农圃欢声总是春。
()
我如蛰户居,跬步不可移。
君有远行役,暑途方驱驰。
觇知所如往,谓已杭双溪。
人苟怀忠信,蛮貊其行之。
()
久积端居滞,聊为散步游。
青苔跳怒黾,绿树矫鸣鸠。
雨暗横舟浦,凉生调角楼。
不妨乘晚兴,更尽水西头。
()

顽坐故贪默,忽行时自言。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时序鬓发改,人家童稚喧。

()

溪色涵膏绿,溶漾正堪餐。
十步九还辟,清芬袭肺肝。
渚牙既戢戢,岸花亦戋戋。

()

骖驔宝马去如飞,法从承恩此际稀。九府赐金陵下食,尚方裁锦辇前绯。

衣冠原庙瞻朱缀,日月桥山拥翠旂。扈跸遥知多喜色,汾阴歌吹御船归。

()

吴茧初成练,商声畏上弦。到来拚落叶,先事怪鸣蝉。

暗湿三更露,公收万里烟。亭亭苍壁外,云岫弄馀妍。

()

朅来桑下亦淹留,去住无端不自由。讼阁一铃风试急,柘枝声里出渝州。

()

秋色萧萧枫叶丹,每听砧杵辄凭阑。垆头浊酒延三益,岭表高才羡二难。

风雨何时龙剑合,相思一夜雁声寒。临流欲发山阴棹,明月沧浪把钓竿。

()

五更踏月候朝钟,退食词垣旭日红。金匮玉函披阅遍,从容无复旧时风。

()

不知天已近,但觉众山微。世道古来险,客行何日归。

旧游青鬓改,故国白云飞。今日重登眺,悠然悟昨非。

()

远望松楸已泫然,行行到此泪如泉。牛眠未竟先人志,马鬣还须后嗣贤。

且喜孤儿能绩学,可怜弱女不延年。《泷冈阡表》清门事,仗尔他年笔似椽。

()

六王川上风如猎,九公岭头天似秋。欲知地气分南北,减却衣裳入蓟州。

()

自断荣枯休问天,看朱成碧总非然。繁华落尽秋风里,陆地花开又一年。

()

预向家园拂径苔,令君相约此登台。须知不是寻常出,并作郊原问稼来。

()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悲无欢绪。

()
五帝今云六,君王合万年。
日长迟漏水,风细驻炉烟。
想像联朝佩,欢呼捧御筵。
喜深恩更远,不竭似秦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