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 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赵威后问齐使。清代。佚名。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 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威后进而又问他说:“齐国有个处士叫钟离子,平安无事吗?这个人做人呀,有粮食的人给吃,没粮食的人也给吃;有衣服的人给穿,没有衣服的人也给穿。这是帮助国君抚养老百姓的人呀,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就功业?叶阳子平安无事吗?这个人做人呀,怜悯那些无妻无夫的人,顾念抚恤那些无父无子的人,救济那些困苦贫穷的人,补助那些缺衣少食的人,这是帮助国君养育百姓的人,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就功业?北宫氏的女儿婴儿子平安无事吗?她摘掉耳环等装饰品,到老不嫁,来奉养父母。这是带领百姓尽孝心的人,为什么到今天还不让她上朝呢?这两个处士没有成就功业,一个孝女也不上朝,靠什么来统治齐国,做百姓的父母呢?於陵的那个子仲还在吗?这个人做人呀,对上不向国君称臣,对下不治理他的家,也不愿同诸侯交往,这是带领百姓无所作为的人,为什么到今天还不杀掉呢?
参考资料:
1、朱一清.《古文观止》赏析集评 二: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
2、 沈抱一,沙驾涛,杨怀平 .古文观止全译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9 .
公元前266年.惠文王卒,孝成王立,其年幼,故赵威后执政。赵威后清正廉明、洞悉政治民情、明察愚贤是非,是一位优秀的女政治家。这篇文章就是记叙赵威后接见齐国使者的一次谈话,通过双方的问答,委婉的批评了齐国政治失当,赞扬了“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参考资料:
1、《中国历代文学名篇》编委会.《中国历代散文名篇》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这篇文章表现了赵威后的政治思想,同时也对齐国的政治状况有所批判。战国以前,民本思想已逐渐掘起。一些思想家、政治家都已意识到人民的作用,提出了诸如“民,神之主也”,“上思利民,忠也”等主张。这种思潮在战国时继续发展。孟子有“民贵君轻”一说,田于方、颜斶也有“士贵王不贵”的思想。赵威后提出“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的思想,是与历史上这一民本思潮相一致的。齐王使者问候赵威后,信函还没有拆开,威后就连续发问:“年成还好吧?百姓安乐吧?齐王安康吧?”她把收成放在第一位,因为“仓禀食而知礼节”,“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接着,她问到百姓,而把国君齐王放在末位,这明显地反映出了她的民本位思想。收成好自然百姓安乐,百姓安乐自然国君无恙,逐步推理,简明而正确,却使“使者不悦”,他诘问赵威后“先贱后尊”,威后的回答清晰明了,层层递进,驳得使者无话可说。
接下来威后问道:“帮助君王抚养百姓的至贤至德的钟离子为什么没有被任用,没有成就功业呢?帮助君王使百姓得到生息繁衍的叶阳子为什么也得不到重用呢?带动百姓奉行孝道的婴儿子为什么得不到封号呢?”这三位贤士孝女是帮助齐王治理国家的有德之人,故以“无恙乎”热情发问。弦外之音即是对齐王昏庸无道的指责。与对贤士孝女的关爱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不贤不孝、带领百姓无所事事、无益于国的於陵子的愤恨,她问道:“尚存乎?何为至今不杀乎?”对比和连续发问表现了赵威后豪爽坦率的个性。
全文围定一个“民”字,以赵威后对齐使的问话一贯到底,却问而不答、问而无答、问而不必答,充分提升了文势,引而不发,凭空制造出峭拔、险绝的独特气势。文章开头便以“今年的收成还好吗7百姓还好吗?齐王还好吗”三个问句,“斗问三语,如空陨石”(金圣叹语),剑拔弩张,形成尖峭的文势,奠定了文章的基调。当齐使对赵威后的问话表示不满时,赵威后并末一如常态以一般陈述句作解释。而是寓答案于反问句中。进一步助长壁立千仞的奇绝之势。赵威后的“进而问之”,复将文章向深处推进一层。对于齐国三位贤才与有德之士,威后以三“无恙耶”发问,体现了她对士人的作用、价值的清醒认识。对于於陵子仲,威后一直以“尚存乎”相询,明显表现出对“率民出于无用”的隐士的深恶痛绝。文章就在这种率直而尖锐的追问中戛然而止。文势却在循环往复的发问中蓄得十足,驻足不住,直冲出篇外。足令人回味!
综观全文,虽以问构篇,却又显得常中有变。一是问句有一般问句与反问句的变化,二是句式编排上有排比问句与零散问句的变化。排比问句的运用,增加了文章波澜壮阔、排山倒海的气势。文章在这类整齐的句式中回环相生,气韵又在前后几组问句中层层推进,一浪高过一浪。在这种整齐之中,又穿插以参差错落的零散问句,点染以灵动变幻的一般陈述句;同时排比句式本身又不拘一格,时出变异句式。这些使得文章整齐与参差交错,力量与韵致并生,为文增色不少。
参考资料:
1、朱一清.《古文观止》赏析集评 二: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
2、 《中国历代文学名篇》编委会.《中国历代散文名篇》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文章记叙赵威后接见齐国使者的一次谈话。
文章之奇,在于通篇只是记言。既无一句人物外貌、举止、行为、心态之类的描写,也无任何环境烘托或细节刻画,只紧扣题目中一个“问”字 ,主要写赵威后的七次提问,就鲜明而传神地勾画出一位洞悉别国政治民情、明察贤愚是非、具有高度民本主义思想的女政治家形象。写七问又非一气连问,而是笔法富于变化顿挫。开始会见齐使,尚未拆开齐王来信,就连珠炮似的连发三问:“年成还不错吧?百姓也平安无事吧?齐王也还健康宁泰吧?”活画出她的坦率爽直,不拘常规的气度以及她对问题的关切。
赵威后首先关心的是年成和百姓,而不先问候齐王健康,以致使者不高兴:认为这是先问卑贱者而后问尊贵者,所问失序;而且自己是奉齐王之命来问候赵威后的,那么赵威后也理当先问候齐王。但赵威后却反驳他说:“假如没有好的年成,靠什么来养育人民呢?假如没有人民,又怎么能有国君呢?哪有舍弃根本而问末节的呢?”两个假设反问,以前句结论为后句前提,逐步推理,正确而又简明地论证了“岁”、“民”、“君”三者的主次本末关系。这种鲜明的民本思想,上承孔子“载舟覆舟”、孟子“民贵君轻”之说,下开郦食其“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之论,体现出赵威后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开明态度。
以下四问,又以“乃进而问之曰”一句过渡领起,其间,赵威后拆书展现的过程、使者对后四句的问答,都省略了,因为他们与刻画赵威后这一主旨无直接关系。剪裁之高妙和语言之精练均于此可见一斑。在以下四问中,从内容上看:钟离子、叶阳子皆贤德处士,但前者是帮助齐王养育百姓的人,后者是帮助齐王使百姓得到生息蕃衍的人,“养其民”,是就民之处常者而言;“息其民”是就民之处变者而言,故有细别。而北宫氏则是一位带领百姓奉行孝敬父母的孝女典型,与前二人又自有别。但因这三人都属于封建社会有德的贤者,故皆以“无恙耶”热情询问,而以“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三句小结,作一顿挫。然后再问於陵子仲,因他是个不忠不孝、带领百姓无所事事,而对国家没有用处的人,故所问用“尚存乎”、“何为至今不杀乎”作结,与前三人形成鲜明对照。这四问代表了正反两类四种典型,虽各有侧重,但都属于“民”的范围,故是篇首“民亦无恙乎”这一问的具体化和进一步,而又与“苟无民 何以有君”的思想首尾呼应。可见通篇所问皆以问民为主,显示出她重视民心向背的政治远见。 因为年成好坏在古代非人力所能左右,故前面问后,无须再加申述;而人民的治乱却是可以靠人为的力量左右的,故是关键,须“进而问之”;至于国君,人民治理好了,国君自然“无恙”,故下文只间接与 国君行“王法”相关。
这是后四问何以单与前三问中“民亦无恙耶”一问发生逻辑结构联系的关键,也是从结构上理解全文主旨的关键所在。再从对这四个人“其为人也”的评述中,刻画出赵威后对齐国政治民情的了如指掌,洞察入微;从对这四人“何以至今不业”、“胡为至今不朝”、“何为至今不杀”的不同询问感叹中,又可见赵威后对贤愚是非明察秋毫的眼光和赏罚分明的态度。从语言章法上看,虽然对四人都是用先询问、继评述、再叹问的形式,但句法却各自不同,错综变化:问钟离子时,是用“有粮者亦食”等四个五言句作正反排比铺叙;问叶阳子时,是用“哀鳏寡”等四个三言句作并列铺排;问北宫女时,则用“撤其环瑱”等三个四言句构成因果倒装变句来评述;问於陵子仲时,又用“上”、“中”、“下”三个两短一长的“不”字句构成连续否定的排比。而且,又分别用“何以……不业也”、“胡为……不朝也”、“何为……不杀乎”等不同虚词组成的感叹性反问句,表达出不同的感情色彩。这就使连写七问,有错综变化之妙,无呆板枯燥之感。《古文观止》评曰:“通篇以民为主,直问到底;而文法各变,全于用虚字处著神。问固奇,而心亦热,末一问,胆识尤过人。”的确颇中肯綮。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佚名。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对酒。宋代。陆游。闲愁如飞雪,入酒即消融。好花如故人,一笑杯自空。流莺有情亦念我,柳边尽日啼春风。长安不到十四载,酒徒往往成衰翁。九环宝带光照地,不如留君双颊红。
重阳不见菊次诸公韵 其六。宋代。朱翌。西风吹露斝,晴日驾香舆。羡彼根茎茂,怜予齿发疏。功成身老健,重味笑轩渠。甘谷谁能汲,瓶罂走莫徐。
刘中镇萃美。明代。韩邦奇。杭州佳丽天下强,中镇才名动圣皇。近侍班中亲简陟,玉符金篆双龙敕。号令一出神鬼惊,两浙六月寒风生。叱咤指顾雷电走,智士勇夫皆俯首。我有忠勤结主知,御书时复来丹墀。我行我止谁敢斁,一或撄予天子怒。上方四时充珍鲜,长江大海飞黄船。三十二宫被龙凤,匪我玄纁谁许贡。湖山奇处起生祠,飞碧流丹百尺危。穹碑高碣凿瑶石,雄文大字论功绩。复有钱塘百万民,黄童白叟传俱真。湖山高,湖水深,恩光荡漾君王心。湖水深,湖山高,烨烨声华中镇劳。
后土庙琼花诗。宋代。王禹偁。谁移琪树下仙乡,二月轻冰八月霜。若使寿阳公主在,自当羞见落梅妆。
忠州禹庙。宋代。陆游。古郡巴蛮国,空山夏禹祠。鸦归暗庭柏,巫拜荐江蓠。草蔓青缘壁,苔痕紫满碑。欲归频怅望,回棹夕阳时。
万伯修中丞东巡歌十首 其五。明代。胡应麟。对马洲前积甲悬,黑云东起雾连天。辕门夜缚平行长,露布星飞北极前。
次韵似表弟题朝爽亭呈公晔公和二友。宋代。李弥逊。原诗各本皆缺以上。《竹溪先生文集》卷一一。
和邓成材五绝。宋代。邓肃。句法徒能泣鬼神,文穷欲饯叹无因。临存多谢知音鲍,为洗胸中万斛尘。
有感(七首)。明代。刘基。焚书千古讶嬴秦,逃难茫茫走缙绅。尚忆商山近京洛,白头容得采芝人。
九月晦日西园分韵。清代。马常沛。携筇迤逦上沙堤,秋老各园万木凄。细径常随松曲折,孤亭直界竹东西。寻幽爱向空林坐,觅句间从落叶题。杳霭青峰看近远,晴光十里野云低。
灵壁道中。宋代。楼钥。古汴微流绝,余民尚孑遗。高丘祠汉祖,荒草葬虞姬。垓下空陈迹,鸿沟怆近时。膏腴满荆棘,伤甚黍离离。
满江红 闻外子复有邵武之行,作此寄慨。清代。左锡璇。岁月如驰,早换了、一番秋色。曾记得、春时始聚,匆匆又别。匝地烽烟何日靖,连番羽檄催行急。恨无端、按剑又从戎,为征客。儿女泪,空教坠。离别恨,何从说。愿旌旗西去,早为奏捷。谈笑漫挥诸葛扇,运筹好画张良策。愧浮生、不复事长征,随车辄。
过流河。清代。崔旭。曲折长河水,回旋鼓柁行。岸颓村舍近,风利布帆轻。世事岂能料,吾身方远航。老来激昂意,未是爱浮名。
子固挽词 其二。宋代。沈辽。典学蚤名世,绪馀为史师。刚严终不倚,亮直欲谁欺。疾恶太阿刃,立言黄绢辞。平生游旧意,流涕向丰碑。
谢蒙城善友惠米。宋代。释子淳。客到蒙城有信归,殷勤惠米助晨炊。老僧钵满慵相唤,长者恩深只自知。粒粒圆成难著会,明明嚼碎更何疑。赵州遗语诚非谬,一饱元来忘百饥。
答卜者。唐代。白居易。病眼昏似夜,衰鬓飒如秋。除却须衣食,平生百事休。知君善易者,问我决疑不。不卜非他故,人间无所求。
为胡元瑞题绿萝馆二十咏 其二十 石枕。明代。王世贞。枕此支机石,欲挹天浆冷。无奈泥丸翁,时时唤令醒。
石榴梅花 其一。明代。徐渭。姊妹低头内款时,石家妃子骂封姨。即今未了炎凉债,许傍梅花写一枝。
约同社往来无事形迹次韵。宋代。楼钥。家舅年益高,何止七十稀。神明曾未衰,发黄齿如儿。义概同古人,闾里咸归依。度量海深阔,仁爱佛慈悲。居然三达尊,后生愿影随。为作真率集,率以月为期。平生持谦柄,自牧何太卑。善学柳下惠,不欲慕伯夷。一乡有善士,收拾略不遗。以此娱我老,今是胜昨非。何必汗漫游,据龟食蛤蜊。但欲客长满,痛饮真吾师。乡党既恂恂,朋友亦偲偲。凡我同盟人,共当惜此时。间或造竹所,宁容掩朱扉。耆英古有约,不劝亦不辞。此意岂不美,谨当守萧规。达哉杜陵客,从它人见嗤。
一剪梅。清代。朱祖谋。西北高楼眼倦横。路断凌波,谁唤飞琼。翠禽啼暝小山屏。步玉人稀,一镜尘生。惟有梅花不世情。梦别江南,泪接春程。犯寒玉笛为飞声。诉与东风,还是飘零。
送归高士之淮上。清代。顾炎武。送君孤棹上长淮,千里谈经意不乖。卜宅巳安王考兆,携书还就故人斋。檐前映雪吟偏苦,窗下听鸡舞亦佳。此日邴原能断酒,不烦良友数萦怀。
和薛公叔留都城韵。宋代。袁说友。年来更觉一身难,却扫应须早闭关。老矣壮怀空岁月,归欤活计只溪山。未堪鹍化摇而上,肯类蝇营去复还。白璧深藏有余地,区区何必苦跻攀。
祝张文宿邑丞。清代。陈恭尹。几载清斋对凤城,一官仍是老书生。折腰禄米才盈斗,沸耳山泉过半铛。霜后闲阶犹草色,公馀终夕有吟声。木绵花发红如锦,羔酒跻堂见物情。
代拟无题七首。近现代。钱钟书。远来犯暑破功夫,风调依然意态殊。好梦零星难得整,深情掩敛忽如无。休凭后会孤今夕,纵卜他生失故吾。不分杏梁栖燕稳,偏惊塞雁起城乌。
二十八日出郊劝农陈泽民见示佳作因次来韵。宋代。吴芾。雨多晴少恐妨农,相劝欣逢日出东。烟蔼已收霄汉外,江山如在画图中。相看且喜头俱白,一醉休辞颊暂红。万事要从勤苦得,莫方丰歉在天公。
送范子镇承议同年宰清源。宋代。韦骧。愿君安虑宰清源,已雪南闽大狱冤。勿叹割鸡犹屈刃,当知容驷可高门。解舟兰水春沙浅,税鞅榆关夏木繁。所得最多公谊在,他年富贵岂须论。
观音岩。明代。邹元标。观音妙相原非相,洞里观音不是真。若向此中参得透,观音处处现全身。
霜天晓角。宋代。林逋。冰清霜洁。昨夜梅花发。甚处玉龙三弄,声摇动、枝头月。梦绝。金兽爇。晓寒兰烬灭。要卷珠帘清赏,且莫扫、阶前雪。
孤凝。宋代。白玉蟾。筠皮月静铺金屑,仙掌云寒砌玉花。人在华胥初梦断,乱山满目一声鸦。
蔡母祝词。明代。释今无。又见麻姑降蔡家,齐飞三凤拥红霞。岛中琪树年年绿,堂上珠帘日日赊。青鸟不须归洞口,白云今又沃仙花。兰孙满地无馀事,绣佛惟閒爇马芽。
城东闲行因题尉迟司业水阁。唐代。白居易。闲绕洛阳城,无人知姓名。病乘篮舆出,老著茜衫行。处处花相引,时时酒一倾。借君溪阁上,醉咏两三声。
学诗 其三。宋代。龚相。学诗浑似学参禅,几许搜肠觅句联。欲识少陵奇绝处,初无言句与人传。
次韵王彦昭感秋三首。宋代。张耒。年来诗酒最关身,满酌休论薄与醇。愁见洛阳秋夜月,无情偏照不眠人。
风折松联句。宋代。苏轼。龙枝已逐风雷变,减却虚窗半日凉。天爱禅心圆且洁,故添明月伴清光。
旧居。唐代。韦庄。芳草又芳草,故人杨子家。青云容易散,白日等闲斜。皓质留残雪,香魂逐断霞。不知何处笛,一夜叫梅花。
次云心韵赠臞仙。宋代。胡仲弓。清修如野鹤,心性在云间。蔬食从来瘦,林居耐得閒。炉分真造化,梦绕旧乡关。汩汩尘樊者,闻风想厚颜。
虾蟆石在几秋春,不向风涛化甲鳞。自与庐峰为御畜,肯同诸阜作臣邻。
每愁鳌钓归龙国,稍喜蟾光下月轮。万载湖山终不变,蛟螭怒舞欲何伸。
自吴城至马当湖江八景 其四 虾蟆石 在南康下。明代。郭之奇。虾蟆石在几秋春,不向风涛化甲鳞。自与庐峰为御畜,肯同诸阜作臣邻。每愁鳌钓归龙国,稍喜蟾光下月轮。万载湖山终不变,蛟螭怒舞欲何伸。
读史 其十四。清代。殷岳。远略不可勤,众狄不可速。老臣数军宝,遂上便宜策。留屯饬武备,居民并田作。罢骑省度支,致谷著威德。羌众以崩离,我师过枕席。当时讼盈庭,便支多勾棘。如彼九牛尾,度越乌从测。
哭漳浦师 其一。清代。钱澄之。宣麻几日点朝班,谁遣单车自出关?久信赤符成两汉,空佔紫盖照三山!总戎已弃全军遁,丞相何难匹马还。长啸请缨虚有愿,惟馀涕泪洒龙颜!
和赵光远题壁。唐代。杨莱儿。长者车尘每到门,长卿非慕卓王孙。定知羽翼难随凤,却喜波涛未化鲲。娇别翠钿黏去袂,醉歌金雀碎残尊。多情多病年应促,早办名香为返魂。
代李居士谒王去非制干三首。宋代。刘宰。一来寒谷转春风,百万喁喁说此翁。坐见西州成俗阜,忍令北客尚途穷。筹边闻道无遗策,幕府流傅已上功。便有细书催入觐,早回生意一言中。
送金吾侍御奉使日东。唐代。许棠。还乡兼作使,到日倍荣亲。向化虽多国,如公有几人。孤山无返照,积水合苍旻.膝下知难住,金章已系身。
王司寇还自金陵寄讯四首 其四。明代。胡应麟。咫尺行藏见大机,娄阊晴色正熹微。千身水月寻常现,八翼云天自在飞。核种西池桃已熟,苗长东海蕨初肥。太湖万顷家林外,为报君王已拂衣。
题汪水云诗卷。宋代。张时中。吴江潮落晓光微,万里风沙扑面飞。帝化海滨精卫怨,仙吟华表令威归。秋空愁断铜仙远,夜雨歌沉玉树非。随意黄冠方外去,云台何似首阳薇。
太博孙公游火井因寄。宋代。文同。七盘云道与云浮,下见高林压县楼。览影莫能陪后乘,临风空自忆前游。已闻去日谋诗席,更羡归时就钓舟。好句定知酬不得,尽将奇诡入冥搜。
偈颂二十四首。宋代。释智遇。镜容鹰爪,面目可憎。掉发南岳,下山教化。从臾檮林,对御讲经。不守疆界,干犯清平。灭得中峰正法眼,破沙盆子话方行。
园居六十章 其五十八。明代。张萱。高台木末揽晴霞,影带归鸦日欲斜。万斛春情向何处,扶筇先到耦耕家。
春日长安送从弟尉吴县。唐代。李嘉祐。春愁能浩荡,送别又如何。人向吴台远,莺飞汉苑多。见花羞白发,因尔忆沧波。好是神仙尉,前贤亦未过。
蝴蝶梦魂,芭蕉身世,几人得到庞眉。十分如意,天赋古今稀。昼日猥叨三接,摩鹏翼、曾化鲲池。槐阴下,深惭房魏,那敢作封彝。
雁行,争接翅,北门炬烛,西掖纶丝。幸归来半世,园路先治。渔唱樵歌不到,莺燕语、何畏人知。编花史,修篁千亩,封植具穹碑。
满庭芳(答景卢遣怀)。宋代。洪适。蝴蝶梦魂,芭蕉身世,几人得到庞眉。十分如意,天赋古今稀。昼日猥叨三接,摩鹏翼、曾化鲲池。槐阴下,深惭房魏,那敢作封彝。雁行,争接翅,北门炬烛,西掖纶丝。幸归来半世,园路先治。渔唱樵歌不到,莺燕语、何畏人知。编花史,修篁千亩,封植具穹碑。
门下大资颜公挽诗三首。宋代。李弥逊。洙泗流风远,仪形世有人。人经窥圣域,三返得贤臣。勋业艰难际,声名寂寞滨。赤松归有伴,此道独知津。
访梅花。明代。张穆。一冬清绪坐难安,竹杖寻香过古坛。白屋定知高士隐,红楼更有玉人看。孤根岂合人间艳,冰蕊应添石室寒。自折杖头无可寄,归来还助几朝欢。
高阳台五首 其一。清代。李慈铭。绛蜡凝榴,香绵卷絮,满天梅雨初飘。潞水盈盈,故人争趁归桡。客中已自伤摇落,况河梁、抒袂魂消。只相思、月堕空墙,酒醒荒郊。山阴此日真如画,有林霏匝岸,水绿平桥。扇影衣香,蘋风十里吹箫。啼鹃歇后闻啼鴂,怎紧心、不溯江潮。漫登临,夕照金台,冷落前朝。
游春八咏 其二 宿雨新晴。宋代。欧阳澈。濛濛春锁弄晴雨,花褪残红烟淡伫。泼成浓黛远山青,秀色轻茸芳草布。园林依约清且新,滑唇好鸟相和鸣。轻寒不断微风作,幽花一笑游人醒。
春日独酌。宋代。郭祥正。桃花不解饮,向我如情亲。迎风更低昂,狂杀对酒人。桃无十日花,人无百岁身。竟须醒复醉,不负花上春。
代刺访历阳孙守公素。宋代。郭祥正。月洗晴江秋愈清,扁舟西渡历阳城。渔翁贽见无羔雁,满袖盈襟皆月明。
百香诗 其九十七 樵。元代。郭居敬。清晨腰斧白云乡,山路萧萧落叶黄。折得梅花皈去晚,担头斜插一枝香。
送皇甫校书自蜀下峡,归觐襄阳。唐代。李洞。蜀道波不竭,巢乌出浪痕。松阴盖巫峡,雨色彻荆门。宿寺青山尽,归林彩服翻。苦吟怀冻馁,为吊浩然魂。
题时觉寺在在堂十二首。宋代。舒坦。不管霜毛不贷人,一年旧了一年新。山窗未晓闻山乐,可是梅花漏泄春。
仙游潭五首·南寺。宋代。苏辙。澄潭下无底,将渡又安能。惯上横空木,轻生此寺僧。晓鱼闻考考,石塔见层层。不到殊非恶,他年记未曾。
题谯庵。宋代。释智朋。历观嘉泰与开禧,禅苑宗坛更有谁。修竹苍松凛寒色,一如问道冷泉时。
送致明之高沙三首。宋代。刘子翚。不梦清淮鬓欲凋,因君行色意飘飘。铁头船子旧游处,三尺霜鳞镜面跳。
金刚随机无尽颂·离相寂灭分第十四。宋代。释印肃。支解不生嗔,语默自忻忻。深知无相貌,木石表虚形。
蛮子朝-刺将骄而相备位也。唐代。白居易。蛮子朝,泛皮船兮渡绳桥,来自巂州道路遥。入界先经蜀川过,蜀将收功先表贺。臣闻云南六诏蛮,东连牂牁西连蕃。六诏星居初琐碎,合为一诏渐强大。开元皇帝虽圣神,唯蛮倔强不来宾。鲜于仲通六万卒,征蛮一阵全军没。至今西洱河岸边,箭孔刀痕满枯骨。谁知今日慕华风,不劳一人蛮自通。诚由陛下休明德,亦赖微臣诱谕功。德宗省表知如此,笑令中使迎蛮子。蛮子导从者谁何,摩挲俗羽双隈伽。清平官持赤藤杖,大将军系金呿嗟。异牟寻男寻阁劝,特敕召对延英殿。上心贵在怀远蛮,引临玉座近天颜。冕旒不垂亲劳俫.赐衣赐食移时对。移时对,不可得,大臣相看有羡色。可怜宰相拖紫佩金章,朝日唯闻对一刻。
遐方怨。五代。顾夐。帘影细,簟文平。象纱笼玉指,缕金罗扇轻。嫩红双脸似花明,两条眉黛远山横¤凤箫歇,镜尘生。辽塞音书绝,梦魂长暗惊。玉郎经岁负娉婷,教人争不恨无情。
游瑞岩。宋代。陈亮。古磴入幽洞,危亭俯层巅。昔闻魑魅居,幻作兜率天。生平爱奇观,双屐劳攀缘。安知穷海陬,有此佳山川。凉秋天宇晶,四壁无浮烟。凭高送远目,海色清无边。开筵荐芳樽,拂石看名镌。登临惬素赏,感槩伤华颠。一丘志未酬,百虑纷相牵。日夕返吾策,高怀徒怅然。
义桥。明代。郑文康。伐木架危梁,民无病涉者。砥柱树中流,行人来四野。渡蚁尚多功,兹劳岂云寡。
寒食日三殿侍宴,奉进诗一首。唐代。李德裕。宛转龙歌节,参差燕羽高。风光摇禁柳,霁色暖宫桃。春露明仙掌,晨霞照御袍。雪凝陈组练,林植耸干旄。广乐初跄凤,神山欲抃鳌。鸣笳朱鹭起,叠鼓紫騂豪。象舞严金铠,丰歌耀宝刀。不劳孙子法,自得太公韬。分席罗玄冕,行觞举绿醪。彀中时落羽,橦末乍升猱。瑞景开阴翳,薰风散郁陶。天颜欢益醉,臣节劲尤高。楛矢方来贡,雕弓已载櫜。英威扬绝漠,神算尽临洮。赤县阳和布,苍生雨露膏。野平惟有麦,田辟久无蒿。禄秩荣三事,功勋乏一毫。寝谋惭汲黯,秉羽贵孙敖。焕若游玄圃,欢如享太牢。轻生何以报,只自比鸿毛。
忆弟二首(时归在南陆浑庄)。唐代。杜甫。丧乱闻吾弟,饥寒傍济州。人稀吾不到,兵在见何由。忆昨狂催走,无时病去忧。即今千种恨,惟共水东流。且喜河南定,不问邺城围。百战今谁在,三年望汝归。故园花自发,春日鸟还飞。断绝人烟久,东西消息稀。
次黄仲甄峡中韵。宋代。李流谦。峡水清一线,峡山赭千层。禹力不到处,蜀灵用功深。蛟龙改窟穴,日暮闻微吟。遥想风雨夕,扁舟系枫林。
望家山感怀。明代。吴与弼。望望家山近故丘,西风疋马怅高秋。旧游历历人如梦,昨日少年今白头。
游河西孙氏园。金朝。毛麾。亭榭依山水乱鸣,已如罨画障中行。照溪芳树红云合,迎客幽禽翠羽轻。豪气未饶金谷友,醉魂如到锦官城。犹惭归骑匆匆去,不得持杯待月明。
贺新郎(题后院画像)。宋代。蒋捷。绿堕云垂领。背琵琶、盈盈袖手,粉闲红靓。依约春游归来倦,又似春眠未醒。滟寒泚、低迷蓉影。莺带松声飞过也,柳窗深、尚记停针听。魂浩荡,孤芳景。金钗断股瓶沈井。问苏城、香销卷子,倩谁题咏。灯晕青红残醉在,小院屏昏帐暝。误瞋怪、眉心慵整。人道真真招得下,任千呼万唤无言应。空对此,泪花冷。
寄米君梦二首。明代。邓渼。山色连墙竹映檐,夤缘西渡复东崦。移家仅有三隅灶,贷客曾无一尺缣。衰向小儿方舐犊,病从中妇赋鸣鹣。知君恤纬多深念,感激时时奋老髯。¤
王子猷返棹处。宋代。王铚。我家住在剡溪曲,万壑千山看不足。却笑当年访戴人,雪夜扁舟去何速。
林正惠公挽词。宋代。楼钥。爱直赵清献,忠文范景仁。累朝推旧德,今日见斯人。正色欲劘上,敢言宁顾身。紫枢方大用,惜不究经纶。
星岩二十景 其十六 天柱流虹。明代。梁景先。岩高天柱玉嶙峋,碧渚如虹绕汉津。剩有桃源在深处,带花流出武陵春。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 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上下 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於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报刘一丈书。明代。宗臣。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 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上下 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於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即门者持刺入,而主人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 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 :「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 ,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 所立厩中。 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 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後命吏纳之。 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 无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 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许交赞之。 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闲道经其门,则亦掩耳 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衷,以此长不见怡於长吏,仆则愈 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长者闻之,得无厌 其为迂乎?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天之与先生者甚厚,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幸宁心哉!
见萧侍御忆旧山草堂诗,因以继和。唐代。白居易。琢玉以为架,缀珠以为笼。玉架绊野鹤,珠笼锁冥鸿。鸿思云外天,鹤忆松上风。珠玉信为美,鸟不恋其中。台中萧侍御,心与鸿鹤同。晚起慵冠豸,闲行厌避骢。昨见忆山诗,诗思浩无穷。归梦杳何处,旧居茫水东。秋闲杉桂林,春老芝朮丛。自云别山后,离抱常忡忡。衣绣非不荣,持宪非不雄。所乐不在此,怅望草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