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威后问齐使

赵威后问齐使朗读

译文


  齐国国王派遣使者去问候赵威后,书信还没有启封,威后就问使者说:“今年的年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好吗?”使者不高兴,说:“下臣奉齐王的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来,现在您不问齐王,反而先问年成和百姓,岂不是把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威后说:“不是这样。假如没有收成,哪里有百姓?假如没有百姓,哪里有国君?因而有所问,能不问根本而问末节的吗?”

  威后进而又问他说:“齐国有个处士叫钟离子,平安无事吗?这个人做人呀,有粮食的人给吃,没粮食的人也给吃;有衣服的人给穿,没有衣服的人也给穿。这是帮助国君抚养老百姓的人呀,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就功业?叶阳子平安无事吗?这个人做人呀,怜悯那些无妻无夫的人,顾念抚恤那些无父无子的人,救济那些困苦贫穷的人,补助那些缺衣少食的人,这是帮助国君养育百姓的人,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就功业?北宫氏的女儿婴儿子平安无事吗?她摘掉耳环等装饰品,到老不嫁,来奉养父母。这是带领百姓尽孝心的人,为什么到今天还不让她上朝呢?这两个处士没有成就功业,一个孝女也不上朝,靠什么来统治齐国,做百姓的父母呢?於陵的那个子仲还在吗?这个人做人呀,对上不向国君称臣,对下不治理他的家,也不愿同诸侯交往,这是带领百姓无所作为的人,为什么到今天还不杀掉呢?

注释


1、齐王:战国时齐王建,齐襄王之子。赵威后:战国时赵惠文王妻。惠文王死,其子孝成王立,因年幼由威后执政。
2、发:启封。
3、岁亦无恙耶:年成还好吧?岁,年成。亦,语助词,无义。无恙,无忧,犹言“平安无事”。
4、说:通“悦”。
5、奉使使威后:奉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来。
6、苟:假如。
7、处士:有才能、有道德而隐居不仕的人。钟离子:齐国处士。钟离,复姓。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8、食(sì):拿食物给人吃。
9、衣(yì):拿衣服给人穿。
10、不业:不是他做官以成就工业。
11、叶(shè)阳子:齐国处士,叶阳,复姓。
12、鳏(guān):老而无妻。
13、恤:抚恤。独,老而无子。
14、振:通“赈”,救济。
15、息:繁育。
16:、北宫之女婴儿子:北宫氏的女子婴儿子。北宫,复姓。婴儿子是人名。
17、彻:通“撤”,除去。环:指耳环、臂环一类的饰物。瑱:一种玉制的耳饰。
18、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这些都是带领百姓行孝的行为。
19、不朝:不使她上朝。古时夫人受封而有封号者为“命妇”,命妇即可入朝。此句意即,为什么至今不封婴儿子为命妇,使她得以上朝见君呢?
20、子万名:以万名为子女,犹言“为民父母”。
21、於(wū)陵子仲:齐国的隐士。於陵:齐邑名,故城在今山东省长山县西南。
22、索:求。

参考资料:

1、朱一清.《古文观止》赏析集评 二: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

2、 沈抱一,沙驾涛,杨怀平 .古文观止全译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9 .

赵威后问齐使创作背景

  公元前266年.惠文王卒,孝成王立,其年幼,故赵威后执政。赵威后清正廉明、洞悉政治民情、明察愚贤是非,是一位优秀的女政治家。这篇文章就是记叙赵威后接见齐国使者的一次谈话,通过双方的问答,委婉的批评了齐国政治失当,赞扬了“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参考资料:

1、《中国历代文学名篇》编委会.《中国历代散文名篇》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赏析

  这篇文章表现了赵威后的政治思想,同时也对齐国的政治状况有所批判。战国以前,民本思想已逐渐掘起。一些思想家、政治家都已意识到人民的作用,提出了诸如“民,神之主也”,“上思利民,忠也”等主张。这种思潮在战国时继续发展。孟子有“民贵君轻”一说,田于方、颜斶也有“士贵王不贵”的思想。赵威后提出“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的思想,是与历史上这一民本思潮相一致的。齐王使者问候赵威后,信函还没有拆开,威后就连续发问:“年成还好吧?百姓安乐吧?齐王安康吧?”她把收成放在第一位,因为“仓禀食而知礼节”,“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接着,她问到百姓,而把国君齐王放在末位,这明显地反映出了她的民本位思想。收成好自然百姓安乐,百姓安乐自然国君无恙,逐步推理,简明而正确,却使“使者不悦”,他诘问赵威后“先贱后尊”,威后的回答清晰明了,层层递进,驳得使者无话可说。

  接下来威后问道:“帮助君王抚养百姓的至贤至德的钟离子为什么没有被任用,没有成就功业呢?帮助君王使百姓得到生息繁衍的叶阳子为什么也得不到重用呢?带动百姓奉行孝道的婴儿子为什么得不到封号呢?”这三位贤士孝女是帮助齐王治理国家的有德之人,故以“无恙乎”热情发问。弦外之音即是对齐王昏庸无道的指责。与对贤士孝女的关爱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不贤不孝、带领百姓无所事事、无益于国的於陵子的愤恨,她问道:“尚存乎?何为至今不杀乎?”对比和连续发问表现了赵威后豪爽坦率的个性。

  全文围定一个“民”字,以赵威后对齐使的问话一贯到底,却问而不答、问而无答、问而不必答,充分提升了文势,引而不发,凭空制造出峭拔、险绝的独特气势。文章开头便以“今年的收成还好吗7百姓还好吗?齐王还好吗”三个问句,“斗问三语,如空陨石”(金圣叹语),剑拔弩张,形成尖峭的文势,奠定了文章的基调。当齐使对赵威后的问话表示不满时,赵威后并末一如常态以一般陈述句作解释。而是寓答案于反问句中。进一步助长壁立千仞的奇绝之势。赵威后的“进而问之”,复将文章向深处推进一层。对于齐国三位贤才与有德之士,威后以三“无恙耶”发问,体现了她对士人的作用、价值的清醒认识。对于於陵子仲,威后一直以“尚存乎”相询,明显表现出对“率民出于无用”的隐士的深恶痛绝。文章就在这种率直而尖锐的追问中戛然而止。文势却在循环往复的发问中蓄得十足,驻足不住,直冲出篇外。足令人回味!

  综观全文,虽以问构篇,却又显得常中有变。一是问句有一般问句与反问句的变化,二是句式编排上有排比问句与零散问句的变化。排比问句的运用,增加了文章波澜壮阔、排山倒海的气势。文章在这类整齐的句式中回环相生,气韵又在前后几组问句中层层推进,一浪高过一浪。在这种整齐之中,又穿插以参差错落的零散问句,点染以灵动变幻的一般陈述句;同时排比句式本身又不拘一格,时出变异句式。这些使得文章整齐与参差交错,力量与韵致并生,为文增色不少。

参考资料:

1、朱一清.《古文观止》赏析集评 二: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

2、 《中国历代文学名篇》编委会.《中国历代散文名篇》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鉴赏

  文章记叙赵威后接见齐国使者的一次谈话。

  文章之奇,在于通篇只是记言。既无一句人物外貌、举止、行为、心态之类的描写,也无任何环境烘托或细节刻画,只紧扣题目中一个“问”字 ,主要写赵威后的七次提问,就鲜明而传神地勾画出一位洞悉别国政治民情、明察贤愚是非、具有高度民本主义思想的女政治家形象。写七问又非一气连问,而是笔法富于变化顿挫。开始会见齐使,尚未拆开齐王来信,就连珠炮似的连发三问:“年成还不错吧?百姓也平安无事吧?齐王也还健康宁泰吧?”活画出她的坦率爽直,不拘常规的气度以及她对问题的关切。

  赵威后首先关心的是年成和百姓,而不先问候齐王健康,以致使者不高兴:认为这是先问卑贱者而后问尊贵者,所问失序;而且自己是奉齐王之命来问候赵威后的,那么赵威后也理当先问候齐王。但赵威后却反驳他说:“假如没有好的年成,靠什么来养育人民呢?假如没有人民,又怎么能有国君呢?哪有舍弃根本而问末节的呢?”两个假设反问,以前句结论为后句前提,逐步推理,正确而又简明地论证了“岁”、“民”、“君”三者的主次本末关系。这种鲜明的民本思想,上承孔子“载舟覆舟”、孟子“民贵君轻”之说,下开郦食其“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之论,体现出赵威后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开明态度。

  以下四问,又以“乃进而问之曰”一句过渡领起,其间,赵威后拆书展现的过程、使者对后四句的问答,都省略了,因为他们与刻画赵威后这一主旨无直接关系。剪裁之高妙和语言之精练均于此可见一斑。在以下四问中,从内容上看:钟离子、叶阳子皆贤德处士,但前者是帮助齐王养育百姓的人,后者是帮助齐王使百姓得到生息蕃衍的人,“养其民”,是就民之处常者而言;“息其民”是就民之处变者而言,故有细别。而北宫氏则是一位带领百姓奉行孝敬父母的孝女典型,与前二人又自有别。但因这三人都属于封建社会有德的贤者,故皆以“无恙耶”热情询问,而以“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三句小结,作一顿挫。然后再问於陵子仲,因他是个不忠不孝、带领百姓无所事事,而对国家没有用处的人,故所问用“尚存乎”、“何为至今不杀乎”作结,与前三人形成鲜明对照。这四问代表了正反两类四种典型,虽各有侧重,但都属于“民”的范围,故是篇首“民亦无恙乎”这一问的具体化和进一步,而又与“苟无民 何以有君”的思想首尾呼应。可见通篇所问皆以问民为主,显示出她重视民心向背的政治远见。 因为年成好坏在古代非人力所能左右,故前面问后,无须再加申述;而人民的治乱却是可以靠人为的力量左右的,故是关键,须“进而问之”;至于国君,人民治理好了,国君自然“无恙”,故下文只间接与 国君行“王法”相关。

  这是后四问何以单与前三问中“民亦无恙耶”一问发生逻辑结构联系的关键,也是从结构上理解全文主旨的关键所在。再从对这四个人“其为人也”的评述中,刻画出赵威后对齐国政治民情的了如指掌,洞察入微;从对这四人“何以至今不业”、“胡为至今不朝”、“何为至今不杀”的不同询问感叹中,又可见赵威后对贤愚是非明察秋毫的眼光和赏罚分明的态度。从语言章法上看,虽然对四人都是用先询问、继评述、再叹问的形式,但句法却各自不同,错综变化:问钟离子时,是用“有粮者亦食”等四个五言句作正反排比铺叙;问叶阳子时,是用“哀鳏寡”等四个三言句作并列铺排;问北宫女时,则用“撤其环瑱”等三个四言句构成因果倒装变句来评述;问於陵子仲时,又用“上”、“中”、“下”三个两短一长的“不”字句构成连续否定的排比。而且,又分别用“何以……不业也”、“胡为……不朝也”、“何为……不杀乎”等不同虚词组成的感叹性反问句,表达出不同的感情色彩。这就使连写七问,有错综变化之妙,无呆板枯燥之感。《古文观止》评曰:“通篇以民为主,直问到底;而文法各变,全于用虚字处著神。问固奇,而心亦热,末一问,胆识尤过人。”的确颇中肯綮。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佚名朗读
()

猜你喜欢

闲愁如飞雪,入酒即消融。
好花如故人,一笑杯自空。
流莺有情亦念我,柳边尽日啼春风。
长安不到十四载,酒徒往往成衰翁。
()

西风吹露斝,晴日驾香舆。羡彼根茎茂,怜予齿发疏。

功成身老健,重味笑轩渠。甘谷谁能汲,瓶罂走莫徐。

()

杭州佳丽天下强,中镇才名动圣皇。近侍班中亲简陟,玉符金篆双龙敕。

号令一出神鬼惊,两浙六月寒风生。叱咤指顾雷电走,智士勇夫皆俯首。

()

谁移琪树下仙乡,二月轻冰八月霜。
若使寿阳公主在,自当羞见落梅妆。

()
古郡巴蛮国,空山夏禹祠。
鸦归暗庭柏,巫拜荐江蓠。
草蔓青缘壁,苔痕紫满碑。
欲归频怅望,回棹夕阳时。
()

对马洲前积甲悬,黑云东起雾连天。辕门夜缚平行长,露布星飞北极前。

()
原诗各本皆缺以上。
《竹溪先生文集》卷一一。
()
句法徒能泣鬼神,文穷欲饯叹无因。
临存多谢知音鲍,为洗胸中万斛尘。
()
焚书千古讶嬴秦,逃难茫茫走缙绅。
尚忆商山近京洛,白头容得采芝人。
()

携筇迤逦上沙堤,秋老各园万木凄。细径常随松曲折,孤亭直界竹东西。

寻幽爱向空林坐,觅句间从落叶题。杳霭青峰看近远,晴光十里野云低。

()

古汴微流绝,余民尚孑遗。
高丘祠汉祖,荒草葬虞姬。
垓下空陈迹,鸿沟怆近时。

()

岁月如驰,早换了、一番秋色。曾记得、春时始聚,匆匆又别。

匝地烽烟何日靖,连番羽檄催行急。恨无端、按剑又从戎,为征客。

()

曲折长河水,回旋鼓柁行。岸颓村舍近,风利布帆轻。

世事岂能料,吾身方远航。老来激昂意,未是爱浮名。

()

典学蚤名世,绪馀为史师。刚严终不倚,亮直欲谁欺。

疾恶太阿刃,立言黄绢辞。平生游旧意,流涕向丰碑。

()

客到蒙城有信归,殷勤惠米助晨炊。
老僧钵满慵相唤,长者恩深只自知。
粒粒圆成难著会,明明嚼碎更何疑。

()

病眼昏似夜,衰鬓飒如秋。除却须衣食,平生百事休。

知君善易者,问我决疑不。不卜非他故,人间无所求。

()

枕此支机石,欲挹天浆冷。无奈泥丸翁,时时唤令醒。

()

姊妹低头内款时,石家妃子骂封姨。即今未了炎凉债,许傍梅花写一枝。

()

家舅年益高,何止七十稀。
神明曾未衰,发黄齿如儿。
义概同古人,闾里咸归依。

()

西北高楼眼倦横。路断凌波,谁唤飞琼。翠禽啼暝小山屏。

步玉人稀,一镜尘生。

()

送君孤棹上长淮,千里谈经意不乖。卜宅巳安王考兆,携书还就故人斋。

檐前映雪吟偏苦,窗下听鸡舞亦佳。此日邴原能断酒,不烦良友数萦怀。

()
年来更觉一身难,却扫应须早闭关。
老矣壮怀空岁月,归欤活计只溪山。
未堪鹍化摇而上,肯类蝇营去复还。
白璧深藏有余地,区区何必苦跻攀。
()

几载清斋对凤城,一官仍是老书生。折腰禄米才盈斗,沸耳山泉过半铛。

霜后闲阶犹草色,公馀终夕有吟声。木绵花发红如锦,羔酒跻堂见物情。

()
远来犯暑破功夫,风调依然意态殊。
好梦零星难得整,深情掩敛忽如无。
休凭后会孤今夕,纵卜他生失故吾。
不分杏梁栖燕稳,偏惊塞雁起城乌。
()
雨多晴少恐妨农,相劝欣逢日出东。
烟蔼已收霄汉外,江山如在画图中。
相看且喜头俱白,一醉休辞颊暂红。
万事要从勤苦得,莫方丰歉在天公。
()

愿君安虑宰清源,已雪南闽大狱冤。勿叹割鸡犹屈刃,当知容驷可高门。

解舟兰水春沙浅,税鞅榆关夏木繁。所得最多公谊在,他年富贵岂须论。

()

观音妙相原非相,洞里观音不是真。若向此中参得透,观音处处现全身。

()

冰清霜洁。昨夜梅花发。甚处玉龙三弄,声摇动、枝头月。
梦绝。金兽爇。晓寒兰烬灭。要卷珠帘清赏,且莫扫、阶前雪。

()

筠皮月静铺金屑,仙掌云寒砌玉花。
人在华胥初梦断,乱山满目一声鸦。

()

又见麻姑降蔡家,齐飞三凤拥红霞。岛中琪树年年绿,堂上珠帘日日赊。

青鸟不须归洞口,白云今又沃仙花。兰孙满地无馀事,绣佛惟閒爇马芽。

()

闲绕洛阳城,无人知姓名。

病乘篮舆出,老著茜衫行。

()

学诗浑似学参禅,几许搜肠觅句联。欲识少陵奇绝处,初无言句与人传。

()
年来诗酒最关身,满酌休论薄与醇。
愁见洛阳秋夜月,无情偏照不眠人。
()
龙枝已逐风雷变,减却虚窗半日凉。
天爱禅心圆且洁,故添明月伴清光。
()

芳草又芳草,故人杨子家。青云容易散,白日等闲斜。

皓质留残雪,香魂逐断霞。不知何处笛,一夜叫梅花。

()
清修如野鹤,心性在云间。
蔬食从来瘦,林居耐得閒。
炉分真造化,梦绕旧乡关。
汩汩尘樊者,闻风想厚颜。
()

虾蟆石在几秋春,不向风涛化甲鳞。自与庐峰为御畜,肯同诸阜作臣邻。

每愁鳌钓归龙国,稍喜蟾光下月轮。万载湖山终不变,蛟螭怒舞欲何伸。

()

远略不可勤,众狄不可速。老臣数军宝,遂上便宜策。

留屯饬武备,居民并田作。罢骑省度支,致谷著威德。

()

宣麻几日点朝班,谁遣单车自出关?久信赤符成两汉,空佔紫盖照三山!

总戎已弃全军遁,丞相何难匹马还。长啸请缨虚有愿,惟馀涕泪洒龙颜!

()

长者车尘每到门,长卿非慕卓王孙。定知羽翼难随凤,

却喜波涛未化鲲。娇别翠钿黏去袂,醉歌金雀碎残尊。

()
繐帐浑如旧,何曾奏伎来。
君王不终惠,留妾在空台。
()
一来寒谷转春风,百万喁喁说此翁。
坐见西州成俗阜,忍令北客尚途穷。
筹边闻道无遗策,幕府流傅已上功。
便有细书催入觐,早回生意一言中。
()
还乡兼作使,到日倍荣亲。
向化虽多国,如公有几人。
孤山无返照,积水合苍旻.膝下知难住,金章已系身。
()

咫尺行藏见大机,娄阊晴色正熹微。千身水月寻常现,八翼云天自在飞。

核种西池桃已熟,苗长东海蕨初肥。太湖万顷家林外,为报君王已拂衣。

()
吴江潮落晓光微,万里风沙扑面飞。
帝化海滨精卫怨,仙吟华表令威归。
秋空愁断铜仙远,夜雨歌沉玉树非。
随意黄冠方外去,云台何似首阳薇。
()
七盘云道与云浮,下见高林压县楼。
览影莫能陪后乘,临风空自忆前游。
已闻去日谋诗席,更羡归时就钓舟。
好句定知酬不得,尽将奇诡入冥搜。
()
镜容鹰爪,面目可憎。
掉发南岳,下山教化。
从臾檮林,对御讲经。
不守疆界,干犯清平。
()

高台木末揽晴霞,影带归鸦日欲斜。万斛春情向何处,扶筇先到耦耕家。

()

春愁能浩荡,送别又如何。人向吴台远,莺飞汉苑多。

见花羞白发,因尔忆沧波。好是神仙尉,前贤亦未过。

()

蝴蝶梦魂,芭蕉身世,几人得到庞眉。十分如意,天赋古今稀。昼日猥叨三接,摩鹏翼、曾化鲲池。槐阴下,深惭房魏,那敢作封彝。
雁行,争接翅,北门炬烛,西掖纶丝。幸归来半世,园路先治。渔唱樵歌不到,莺燕语、何畏人知。编花史,修篁千亩,封植具穹碑。

()
不到山中久,山寒景益奇。
冻泉零雪谷,坠叶弄风丝。
()

洙泗流风远,仪形世有人。
人经窥圣域,三返得贤臣。
勋业艰难际,声名寂寞滨。

()

一冬清绪坐难安,竹杖寻香过古坛。白屋定知高士隐,红楼更有玉人看。

孤根岂合人间艳,冰蕊应添石室寒。自折杖头无可寄,归来还助几朝欢。

()

绛蜡凝榴,香绵卷絮,满天梅雨初飘。潞水盈盈,故人争趁归桡。

客中已自伤摇落,况河梁、抒袂魂消。只相思、月堕空墙,酒醒荒郊。

()

濛濛春锁弄晴雨,花褪残红烟淡伫。泼成浓黛远山青,秀色轻茸芳草布。

园林依约清且新,滑唇好鸟相和鸣。轻寒不断微风作,幽花一笑游人醒。

()

路绕西湖西复西,夕阳红树板桥低。秋风记得春归日,花落柴门雨满溪。

()
桃花不解饮,向我如情亲。
迎风更低昂,狂杀对酒人。
桃无十日花,人无百岁身。
竟须醒复醉,不负花上春。
()

月洗晴江秋愈清,扁舟西渡历阳城。渔翁贽见无羔雁,满袖盈襟皆月明。

()

清晨腰斧白云乡,山路萧萧落叶黄。折得梅花皈去晚,担头斜插一枝香。

()

蜀道波不竭,巢乌出浪痕。松阴盖巫峡,雨色彻荆门。

宿寺青山尽,归林彩服翻。苦吟怀冻馁,为吊浩然魂。

()
不管霜毛不贷人,一年旧了一年新。
山窗未晓闻山乐,可是梅花漏泄春。
()
澄潭下无底,将渡又安能。
惯上横空木,轻生此寺僧。
晓鱼闻考考,石塔见层层。
不到殊非恶,他年记未曾。
()

历观嘉泰与开禧,禅苑宗坛更有谁。
修竹苍松凛寒色,一如问道冷泉时。

()
不梦清淮鬓欲凋,因君行色意飘飘。
铁头船子旧游处,三尺霜鳞镜面跳。
()
半依篱脚半依城,多傍梅边水际亭。
最是晚晴斜照里,黄金日射万银星。
()
支解不生嗔,语默自忻忻。
深知无相貌,木石表虚形。
()

蛮子朝,泛皮船兮渡绳桥,来自巂州道路遥。

入界先经蜀川过,蜀将收功先表贺。臣闻云南六诏蛮,

()

帘影细,簟文平。象纱笼玉指,缕金罗扇轻。

嫩红双脸似花明,两条眉黛远山横¤

()

古磴入幽洞,危亭俯层巅。昔闻魑魅居,幻作兜率天。

生平爱奇观,双屐劳攀缘。安知穷海陬,有此佳山川。

()

伐木架危梁,民无病涉者。砥柱树中流,行人来四野。

渡蚁尚多功,兹劳岂云寡。

()

宛转龙歌节,参差燕羽高。风光摇禁柳,霁色暖宫桃。

春露明仙掌,晨霞照御袍。雪凝陈组练,林植耸干旄。

()

春夏秋冬客,琴书剑佩身。江湖劳卖拙,辜负故园春。

()

丧乱闻吾弟,饥寒傍济州。人稀吾不到,兵在见何由。

忆昨狂催走,无时病去忧。即今千种恨,惟共水东流。

()
峡水清一线,峡山赭千层。
禹力不到处,蜀灵用功深。
蛟龙改窟穴,日暮闻微吟。
遥想风雨夕,扁舟系枫林。
()

望望家山近故丘,西风疋马怅高秋。旧游历历人如梦,昨日少年今白头。

()

亭榭依山水乱鸣,已如罨画障中行。照溪芳树红云合,迎客幽禽翠羽轻。

豪气未饶金谷友,醉魂如到锦官城。犹惭归骑匆匆去,不得持杯待月明。

()
绿堕云垂领。
背琵琶、盈盈袖手,粉闲红靓。
依约春游归来倦,又似春眠未醒。
滟寒泚、低迷蓉影。
()

仙馆高寒地,孤梅石罅生。西湖千万树,何似此株清。

()

山色连墙竹映檐,夤缘西渡复东崦。
移家仅有三隅灶,贷客曾无一尺缣。
衰向小儿方舐犊,病从中妇赋鸣鹣。

()
我家住在剡溪曲,万壑千山看不足。
却笑当年访戴人,雪夜扁舟去何速。
()
爱直赵清献,忠文范景仁。
累朝推旧德,今日见斯人。
正色欲劘上,敢言宁顾身。
紫枢方大用,惜不究经纶。
()

岩高天柱玉嶙峋,碧渚如虹绕汉津。剩有桃源在深处,带花流出武陵春。

()

()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 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上下 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於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
琢玉以为架,缀珠以为笼。
玉架绊野鹤,珠笼锁冥鸿。
鸿思云外天,鹤忆松上风。
珠玉信为美,鸟不恋其中。
()